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与原因探讨

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与原因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越来越关注。
然而,在现实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依然存在。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现象都会不断出现。
这种现象不仅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探讨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与原因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
一般来说,收入分配差距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大企业一般收入更高,而小企业收入相对较低。
2.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的收入往往高于农村的收入。
3.不同职业之间: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差异很大。
比如医生、教师、工人等职业,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4.收入的分布不均:在同一职业中,不同人的收入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典型表现。
尤其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及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差距更是明显。
二、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收入分配差距呢?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程度:教育程度是影响职场上人的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拥有高学历和技能的人在职场上往往更容易赚到高薪。
2.工作行业: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的收入差距很大。
3.职业选择:职业选择也会影响收入水平。
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的人的收入水平应该比其他职业的人要高。
4.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对于职场发展和薪资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很大。
产业结构与教育程度的差异是产生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以上的这些都是主要的原因。
一些本质的因素,如资本和劳动的相对地位、垄断和竞争的程度和税制也会对收入分配的差距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如何解决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了解了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和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不公平的问题:1.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保待遇,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论文报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引言
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趋势
1.市场机制的作用
2.教育、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影响
3.政策的调整和选择
4.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影响
5.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三、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1.消费需求的不足和市场规模的缩小
2.社会稳定性和政治稳定性的不确定性
3.教育和技能的不平等
4.经济增长的障碍和发展激励的不足
5.自由市场制度的威胁和社会公众的不满
四、案例分析
1.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2.美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3.印度的收入分配差距
4.英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5.巴西的收入分配差距
五、结论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当前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严重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稳定性和政治稳定性,也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市场机制的作用、教育、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影响、政策的调整和选择、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本文也着重探讨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包括消费需求的不足、社会稳定性和政治稳定性的不确定性、教育和技能的不平等、经济增长的障碍和发展激励的不足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中国、美国、印度、英国、巴西等五个国家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不仅需要思考如何平衡效率和公平,也需要思考如何保持自由市场制度的透明度和竞争性。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繁荣。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收入分配不平等是指一个社会内相对于另一组群体而言,特定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财富和收入存在显著偏差的现象。
收入分配不平等不仅限于国家范畴,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部不平等。
一、原因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的不发展会影响收入的分配,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滞后,收入分配就会出现不平衡;2. 工资收入不平等。
工资收入不平等是指某些行业或某些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3. 经济制度的不合理。
在一些国家,存在着不合理的经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这将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4. 社会制度中的贫富差距。
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制度既没有排除贫困群体,又没有有效地拉动发展弱势群体,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5. 公平意识的欠缺。
很多国家社会缺乏关于公平的社会观,不能形成公平的机制和责任,反映在收入分配的偏差上;6. 生活成本的上涨。
一些地区的物价水平较高,尤其是房价,就会影响当地居民收入,从而影响收入分配的平等;二、影响1. 不平等收入分配会加剧贫富差距。
特别是在一些收入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收入分布的不均衡会降低民生,加剧贫富差距,拉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2. 不平等收入分配会助长收入过高者的贪婪。
一些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收入差距大的群体拥有大量财富,自然会向拥有更多的财富,从而形成贪婪的心态;3.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会破坏宏观经济的活力。
财政政策的不均衡,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衡,可能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影响政府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阻碍经济发展。
三、对策1. 加强有效的宏观调控,平衡收入的分配。
宏观调控既要积极激发活力,又要保持健康稳定,做到针对不同经济形势采取积极的措施,把握分配的改革步伐;2. 推进劳动力就业分配的均衡。
除传统的劳动力就业市场,还可以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分配机制,引入各种就业创新,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均衡分配;3. 加强就业培训,实现技能提升。
政府可以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调动全民参与就业,提高劳动力技能,使社会收入分配更加均衡;4. 改进财政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原因分析引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经济收入上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大原因。
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薪资水平较高。
而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收入水平较低。
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 教育资源的差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也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一些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教育资源的差异会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3. 职业发展机会的差异不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也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一些高技能、高薪资的职业往往需要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而一些低技能、低薪资的职业可能只需要较低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
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和职业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一些人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职业,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被限制在低收入职业中。
4. 政策和制度问题政策和制度问题也是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导致了财富集中和资源分配不公平。
比如,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和财产权保护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富裕阶层能够通过房地产等资产获取更多的财富,而中低收入群体往往无法享受到相应的机会和权益。
5. 解决办法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可能的解决办法:•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平衡,提升内陆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减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缩小教育资源的差异。
•改革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增加低收入人群的职业发展机会。
收入分配差距概述

3.政策性因素
主要涉及到税收、农副产品价格调整、住房改革、灵 活的工资体制、事业单位创收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与 出台,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着重要的影响。
❖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超过这 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动荡。
❖ 199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在0.34左右,2003年已经逼 近0.45,2004超过0.465,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显著 的社会贫富差距。
11
12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
❖ 改革前: 总体上: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状况表现为较为严 重的平均主义格局。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低水平下的高度平均 ,1978年,城镇基尼系数在0.16-0.17之间。 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地区(社区)内部 高度平均主义和地区(社区)之间的明显的收入差 距并存的特点。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收入差距 的特点。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货币收入为农村居 民的人均纯收入的2.4倍。
28
2.制度或体制性因素 主要集中表现在行业性垄断经营、制度外收入、按 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方面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 行业垄断性经营的形成,既有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 不平等的原因,也有制度障碍的原因。 从1989年开始,行业工资差别基本上保持升幅。在 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行业间工资差别是由行业的 产品供求状况、劳动力供求状况、行业资本构成的 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等主要因素所引起的 。但是在非竞争性市场,垄断利润往往是行业工资 差别的主要来源。
2
2.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简介: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Simon Smith Kuznets)1901--1985,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原籍俄国,1971年获诺贝尔经 济学奖。获奖成就:以实证为基础对经济增长进行了阐 述,引起了对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过程的崭新和深入 的洞察。 ❖ “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国家经济发 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济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 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
收入分配不公的例子

收入分配不公的例子
收入分配不公的例子有很多,其中一些包括:
1. 性别收入差距:在许多国家,男性的收入往往比女性高。
这种性别收入差距主要是由于性别歧视和职业选择的偏见所致。
女性在薪资谈判中通常会遭遇到更多的困难,而且在某些行业中,女性的机会和晋升渠道也受到限制。
2. 贫富差距:在许多国家,富人和贫困人口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完善和税收政策的不公正所致。
富人往往能够通过投资和避税来增加其财富,而贫困人口则往往无法获得同样的机会。
3. 教育机会不均:教育的质量和机会不均也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而富裕家庭的子女则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差距导致了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的不平等。
4. 跨国公司的利润转移: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利润,以避免在高税收国家支付更多的税款。
这种利润转移导致了跨国公司在某些国家支付较少的税款,而在其他国家支付更多的税款,从而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5. 非正式经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都从事非正式经济
活动,例如小商贩或农民。
由于非正式经济往往没有规范的工作合同、社会保障和最低工资保障,这些人往往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
这些例子只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一部分,它们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为了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教育和培训机会、加强税收政策和监管,以及推动性别平等等。
只有通过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公正和包容的社会。
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

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主要1. 初次分配不合理:初次分配中存在着一些不平等、不公平现象,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一些部门凭借“行政权利”获得大量额外收益。
二是垄断行业以垄断地位获取收益,垄断行业内职工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员工。
三是地区改革开放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一定的地区差别。
部分地区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际贸易,居民分享到国际分工的好处,收入增长明显要快一些。
与此同时,外资流入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增加的机会也要多一些。
四是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偏低。
2. 体制不完善: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3. 地域差别: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4. 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5. 非法收入: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特别是存在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等现象。
6. 全球货币超发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收入份额上升:易加剧贫富差距。
2020年疫情冲击下,全球央行大规模货币宽松,结果是美股创新高、美国房市量价齐升、中国股市走牛、热点城市房价异动。
其实,过去十多年,全球处在货币超发的状态,美国量化宽松,中国金融自由化。
同时,全球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收入份额上升,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1980-2011年,全球劳动所得份额从64%下降到了59%。
2009-2020年国内财产性收入占比从2.5%提高至8.7%;劳动性收入占比从72.1%下降至55.7%。
2020年财产性收入增长6.6%,远高于工资性收入的4.3%。
收入分配不平等分析

收入分配不平等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收入不平等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本文将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影响以及减轻不平等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1. 教育不公平:教育是决定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人们生活起点的差异,进而影响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2. 性别歧视:在许多社会中,女性面临性别歧视,这导致了她们在就业机会、晋升和薪酬方面相对较弱,从而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3.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某些行业和职业的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适应技术变革的技能和能力,进而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1.社会稳定性:收入不平等过大引发了社会不满情绪,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相反,如果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社会将更加稳定。
2.经济增长: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过大的收入差距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收入不平等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效率,限制了内需的扩大,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
3.社会公平:较大的收入差距会破坏社会公平,导致社会分化和不和谐。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将会使社会各界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
三、减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1.教育机会均等:通过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创造更多的机会平等,减少教育所带来的不平等。
2.促进就业:政府应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减少失业和收入差距。
3.优化税收制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实现对高收入群体适当的税收调节,减少收入差距。
4.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普惠性的社会福利,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5.加强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减少劳动力剥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施行,可以逐渐减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个人不平等测量及变化趋势
1.个人收入的定义 1938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利•西蒙斯(Simons,1938): “个人收入可以定义为这样两项之和,一项是行使的消 费权力的市场价值,另一项是资产存量价值的变化”。 用通俗的话来讲,个人收入包括个人的消费部分和储蓄 部分。如果储蓄是为了将来消费,个人收入又可以被看 作为一定时期内获得的用于个人或家庭现在与将来消费 的资源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基本上被国际学术界和各国统计部门所普遍接 受,具体到实际收入的计算上,与此定义最靠近的是家 庭或个人可支配收入。
6
在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讨论中,最大的难点是我国统计 中报酬的涵盖范围。 改革开放以前当时的报酬分配的不平等的衡量,基本 说是比较容易的,不存在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镇 劳动报酬收入水平不但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这甚 至成为中国人富裕的秘密。这部分的统计测量成为十 分困难的事情。因此,也影响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 距状况的判断。
14
1.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从 1994-1997 年,中国 最富裕的 1/5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值从 50.13%上 升到 50.40%;而收入最低的 1/5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 的比值则从 4.27% 降到 4.06% ,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从 10.34 倍扩大到 12.41 倍。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到 2003年底,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22.3倍。
21
1984—2001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工资差别倍数及工资差别比率
22
6.不同职位或不同岗位工资差距:
国有企业:制度工资同一等级内标准工资由 3倍降到2.7
倍,但由于“制度外收入”的影响,总体差距实际在不 断扩大。
非国有领域:员工的薪资差异呈现随职位上升而拉大的
趋势
23
三、对国际收入差距扩大的解释
25
3.家庭组成的变化 例如离婚、分居、婚外恋和结婚年龄的推迟,导致 了单亲家庭的出现和转变,而这些家庭很显然收入 要低。同时,高收入男性和高收入女性的结合比例 也在增加,这更加剧了高收入与低收入家庭之间的 差距。
26
4.全球化 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 发达国家的高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拥有者从经济全球 化中受益,而非熟练技术工人因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 的竞争而受到损害。 发展中国家的高人力资本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 其收入在较低的起点上得到增长,国内的一些技术和 非技术工人由于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收益。但 农业部门很难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
24
2.国际贸易和工会主义 工会化行业--工会组织程度很强的行业,这些行业 工会的谈判能力强大,因而这些行业的工资很难下降。 比较典型的工会化行业有钢铁、汽车、机械制造、飞机 制造等。 当在国际贸易中遭遇较强的竞争时,工会化行业的 劳动需求会大幅下降,也就是高工资行业的就业人数会 大幅减少,非工会化行业也即低工资行业的就业人数可 能会相应增加,其结果必然表现为收入差距的扩大。
19
20
5.不同经济类型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根据现有资料,我们以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职工 平均工资的差距来反映城镇居民不同经济类型的收入差 距。相对于国有经济单位,改革以来,集体经济单位的 平均货币工资的增速逐渐走低,其他经济单位逐渐加快, 到90年代初更是急剧加快,1994年以后有所放缓。 以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国有、集体 和其他经济单位平均货币工资的比例,1985年为1:0.80: 1.18 ; 1990 年为 1 : 0.74 : 1.31 ; 1994 年为 1 : 0.68 : 1.31 ; 1997 年为 1 : 0.69 : 1.30 ; 1998 年为 1 : 0.70 : 1.17 ; 1999 年为 1 : 0.68 : 1.15 ; 2000 年为 1 : 0.66 : 1.15。
1.对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由于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的增长,大学生的工资在20 世纪80年代后稳定增长,导致技术雇员和非技术雇员 工资差距逐步拉大,扩大了收入的不平等。 技术雇员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 第一,新技术出现后,行业内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上 升,必然需要那些相对来讲受过更高教育的人。 第二,产品需求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变动。对劳动 力派生需求的移动,有利于雇佣高比例的技术雇员 的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水平的上升。
27
四、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经济增长和发展 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的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 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和非农业劳动人口之间收入的差 距上。 在城镇经济中,国有经济本身由于发展而引起的城镇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要远远小于非国有经济由于制度 和政策因素所引起的差距扩大。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极大扩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国民经济不同产业 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 因素。 地区工资差别与地区间在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用地区 人均国民收入衡量)、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制造业中 的就业人数)、与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平均教育 水平)等有关。
10
根据国际惯例,当基尼系数小于 0.2 时为高度平均, 0.2~0. 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相对合 理,0.4~0.6之间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为收入差 距悬殊(高度不平均)。
国际上通常把 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超过这 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动荡。
199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在0.34左右,2003年已经逼近 0.45,2004 超过0.465 ,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显著的 社会贫富差距。
2
2.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 西蒙 · 史密斯 · 库兹涅茨简介:西蒙 · 史密斯 · 库兹涅茨 ( Simon Smith Kuznets ) 1901--1985 ,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原籍俄国,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奖成就:以实证为基础对经济增长进行了阐述, 引起了对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过程的崭新和深入的洞 察。 “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国家经济发 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济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 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 等。”
3
主要观点: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
是一个国家决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收入分配的不 平等程度起初上升,继而下降。 影响:引起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激发了关于经济 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的研究。
4
收入分 配不平 等程度
7
4.个人收入分配的衡量 ①洛伦兹曲线 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首先提出,衍生出基尼系数并与其 一起成为定量研究收入分配的工具。 当收入绝对平均时,洛伦兹曲线是连接(0, 0)和(1, 1)两点的直线OA,也称绝对平均线。 当收入绝对不平均时,洛伦兹曲线为折线 OBA,也称绝 对不平均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
一般人均产值
库兹涅茨曲线
5
3.收入不平等测量的难点 广义上来说,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或者按照通常统计测 量的指标是家庭收入。 考察人均收入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收入的来源。有劳动的收入,如工资的收入, 也有非劳动的收入,如利息和利润分红等。 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这既与劳动力的数量,即工 作人口有关,也与非劳动人口,甚至是家庭未成年 人口有关。
16
3.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
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 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 均 GDP 为 10732 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 4302 元;到 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 6 年间,东西部人均 GDP 差距由 6430 元扩大到 13230 元, 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 到人民币 4 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 的 17% ; 而东部地区 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 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 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13
改革后: 总体: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表现为 1984年前的相对稳 定和1984年后的跳跃式上升。从1978年到1984年,城 镇基尼系数基本稳定在 0.16的水平上。从1984年开始, 基尼系数上升到1999年的0.295。 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除了个别年份有所下降,表现 为持续平缓上升。 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上升的趋势。
15
2.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 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 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 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 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 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 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 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28
2.制度或体制性因素 主要集中表现在行业性垄断经营、制度外收入、按 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方面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 行业垄断性经营的形成,既有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 不平等的原因,也有制度障碍的原因。 从1989年开始,行业工资差别基本上保持升幅。在 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行业间工资差别是由行业的 产品供求状况、劳动力供求状况、行业资本构成的 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等主要因素所引起的。 但是在非竞争性市场,垄断利润往往是行业工资差 别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