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维目标识别的文献综述
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目标识别技术研究一、简介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旨在帮助计算机识别并理解图像和视频中的内容。
当前,计算机视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安全监控等等。
本文将对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目标识别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二、三维目标识别技术概述三维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其目标是通过计算机对三维对象进行处理,以识别或检测目标。
与传统的二维目标识别技术不同,三维目标识别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物体,并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精度。
三维目标识别技术通常使用三维几何模型作为目标,在图像或视频中进行分析和匹配。
该技术涉及到一系列技术,包括三维重建、特征提取、匹配和分类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
三、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三维目标识别技术的第一步,其目标是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三维模型。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从多个角度拍摄一个目标,然后应用三维重建算法将图像转换为三维模型。
三维重建技术的关键是识别和匹配来自不同视角的二维图像。
这可以通过选择图像的特定点或区域进行实现,然后比较它们在不同视角下的位置和方向。
同时,三维重建还可以使用结构光、激光雷达等设备进行实现。
四、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在三维模型中选择最明显的特征点或区域的过程。
它包括寻找物体的平面、边缘、角点和面法向量等特征。
提取的特征可以用来标识并识别目标。
特征提取的方法通常包括基于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的算法。
例如,颜色特征可以描述物体表面的颜色,而形状特征则可以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五、匹配匹配是将图像和三维模型进行对比的过程。
匹配过程涉及到将图像上的特征与三维模型上的特征进行比较,并找到匹配的特征点。
匹配的方法通常包括基于特征的匹配方法和基于几何的匹配方法。
基于特征的匹配方法通常适用于小尺寸的目标,而基于几何的匹配方法更适用于大尺寸的目标。
六、分类分类是将匹配的特征点聚类为目标的过程。
分类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实现,例如基于图像的分类和基于场景的分类等。
视觉目标的识别与三维定位关键技术的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视觉目标识别与三维定位关键技术的研究姓名:谢妤婵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指导教师:林玉池20090601摘要目标识别与三维定位技术在先进制造、武器制导、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针对视觉引导车,研究其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
采用从目标物提取直线特征匹配目标模型的方案来确定目标位置与姿态信息。
充分利用高级视觉原理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系统组成简单、定位精度高.的目标识别与定位方法。
由于摄像机成像受光照噪声影响严重,不适合直接采用的三维重建思想进行识别。
构建矩特征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自动目标识别系统,其实现过程充分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
拍摄目标二维图像,将目标图像进行旋转、尺度变化建立不同目标模型图像库,采用神经网络与矩结合的目标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直线特征在人工目标识别中较为常见,而在图像处理中由于光照、遮挡等原因常出现线段断裂、部分线段像素缺失等现象。
深入研究了直线特征提取方法,提出一种应用空间峰值点逆变换提取直线段特征的新方法。
视觉引导车在地面做二维运动,目标图像前后帧变化不大,因此采用直线特征配准前后帧目标图像。
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便于实现自动化配准的特点。
直线提取方法对量化误差、线段断裂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在干扰较为强烈的情况下提取线段特征,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
研究了视觉引导车地面运动的实际情况,在已知目标模型精确几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地面约束,仅需提取目标一条直线段特征匹配目标模型即可三维定位目标物的单目视觉方法。
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且实现目标定位的可视化。
研究了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直线特征的双目视觉定位方法。
在空间确定的角度范围内搜索目标线段,根据左右像面线段中点位置关系匹配不同像面上线段信息,建立线段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
采用所提取模型线段交点而并非直接采用直线特征作为双目视觉的匹配特征,重建特征线段,快速提取目标物的三维位姿信息。
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三维动画场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在本文综述中,我们对三维动画场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文献综述。
我们主要关注了三维动画场景的设计、建模、渲染和动画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它们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创新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1. 文献1:《基于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研究》这篇文献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
作者首先对场景进行了拍摄和扫描,然后使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生成了高质量的三维模型。
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键技术,如点云配准、表面重建和纹理映射等。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重建复杂的三维场景,并获得真实感和逼真度较高的模型。
2. 文献2:《基于物理模拟的三维动画场景设计方法研究》这篇文献介绍了一种基于物理模拟的三维动画场景设计方法。
作者通过使用物理引擎和动力学模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物理效应,如重力、碰撞和流体动力学等。
文中对于如何使用物理模拟来设计复杂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和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三维动画场景的真实感和逼真度。
3. 文献3:《基于光线追踪的三维动画场景渲染方法研究》这篇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线追踪的三维动画场景渲染方法。
作者通过模拟光线在场景中的传播和反射,可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光照效果和阴影效果。
文中详细介绍了光线追踪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渲染质量和真实感,能够有效地提高三维动画场景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三篇文献对于三维动画场景的设计、建模、渲染和动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研究。
它们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三维动画场景的真实感和逼真度。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这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三维动画制作中。
关于三维目标识别的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识别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科技手段,其研究目标是,赋予计算机类似于人类的视觉能力,使其通过二维图像认知周边环境信息,包括识别环境中三维物体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姿态等。
图像识别需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及图像理解等学科知识,并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而前进。
图像识别技术己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例如:宇宙探测、生物医学工程、遥感技术、交通、军事及公安等。
针对不同对象和环境有不同的识别方法。
由于图像可以提供十分丰富有效的信息,为给识别带来较大方便。
因此,图像识别技术一直受到研究者重视,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般来说,图像识别技术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文字识别、二维图像识别和处理、三维物体识别。
文字识别开始于1950年前后,首先是识别字母、数字和符号,后来发展到识别文字,从识别印刷字体到手写文字,并研制出相应的文字识别设备。
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人们开始图像处理和识别的研究,逐步发展到识别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最初主要利用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等,后来人们结合了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获得巨大成功。
接下来是对三维物体识别问题的研究。
三维物体识别的任务是识别出图像中有什么类型的物体,并给出物体在图像中所反映的位置和方向,是对三维世界的感知理解。
在结合了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之后,三维物体识别成为图像识别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目前,出于城市规划、工业自动化、交通监控、军事侦察及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大量应用需求,三维物体识别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具有广阔前景。
设计一个三维物体识别系统,理论上要求它有足够好的通用性、稳健性,且学习简单,即这个系统能够在各种条件下,无需手工干预就能识别任何物体,没有特殊或复杂的过程来获得数据库模型。
当然这个需求一般很难达到,实际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方法的研究,然后尽可能减约束条件。
三维物体识别一般可分为五种主要的研究思路:1)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方法;2)基于外观(appearance-based)或视图(view-based)的方法;3)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4)光学三维物体识别5)基于深度图像的三维物体识别现在主流的是前三项,1.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如果在识别的过程中,要利用有关物体外观的先验知识,如CAD设计的模型则称为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三维物体识别。
3d目标跟踪综述

3d目标跟踪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3D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旨在追踪三维空间中的目标,并实现对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动态跟踪。
目标跟踪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自动驾驶、智能监控、增强现实等领域。
随着深度学习、传感技术和计算能力的不断进步,3D目标跟踪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3D目标跟踪的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从视频序列或传感器数据中提取目标的位置、姿态和运动信息。
传统的2D目标跟踪技术通常只能提取目标在图像平面上的位置信息,而3D目标跟踪则要求获取目标在空间中的三维坐标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算法和方法,包括基于几何信息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方法等。
在基于几何信息的方法中,研究者通常会利用单目或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获取目标的深度信息,并使用几何学原理推断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较高的传感器精度,但在一些场景下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学习目标的特征表示,并从中推断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这类方法通常能够在大数据集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方法,如结合摄像头、激光雷达、GPS等传感器的数据来实现目标跟踪。
这类方法通常能够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优势,提高跟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还有一些基于滤波器的方法,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用于融合传感器数据、估计目标状态和预测目标位置。
这些方法在实时性和鲁棒性方面有着较高的性能。
3D目标跟踪是一个积极发展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传感技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我们相信3D目标跟踪技术将在未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推动3D目标跟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D Object Recognition using a Voting Algorithm in a Real-World Environment

1.介绍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关于三维目标识别的问题。
对于来自真实世界的图像来说,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由视野变化,内部变化以及阴影遮罩(occlusion)所引起的目标外观的多样性。
传统的目标识别方法集中在效率高的关键点检测,图像描述符和机器学习上。
为了应对视角和类内变化问题,这些方法主要依靠训练集。
在之前的学习中,一个著名的方法是使用几何模型。
基于元件几何学B. Heisele et al 使用两个层次的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来检测人脸的器官组成及其之间的组合关系。
A. Thomas et al方法通过联系多重视角的图像特征介绍了一种用于目标分类的三维模型。
这个观念与S. Sararese 和Li Fei Fei书中所提到的观念完全不同,在他们所著的书中,它是结合多重视角的视角不变区域,而不是结合图像特征。
M. Sun et al 结合在一种仿射变换下跨度不同视角的补片提出了一个有生产力的模型。
这些方法表明提出的几何模型能提高三维目标识别;然而,模拟这些模型却需要代价很高的计算量和相当多的检测时间。
目标检测和识别的任务被强有力的提了出来。
为了识别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的位置应该能够被检测,反过来也一样。
一个著名的目标检测方法是图像窗扫描。
为了检测一个目标,图像窗口扫描过整幅图像,同时一个分类器被用于每个扫描来确定一个目标灰度级是否出现在窗口中。
为了覆盖目标发生的所有的可能区域,图形窗口的尺寸和位置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需要重新搜索。
尽管已经有很多工作集中在减少反复搜索代价上,但是扫描仍然消耗太多的时间。
我们提出了一种在自然环境下的三维目标识别方法。
像Sun et al的论文一样,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的焦点放在了单一类识别----汽车识别。
我们的方法基于一种投票技术。
我们论文的目的是1)检测出目标的区域,2)同时估计出目标前后左右的可视姿态。
因为我们的方法仅仅基于外观信息,因此不需要任何几何模型,并且避免了图像窗口扫描或任何的迭代计算,相比较于在Refs中提到的那些我们所采用方法的计算代价和检测时间减少了。
3d目标检测综述2020

3d目标检测综述20203D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的目标是从三维场景中准确地检测和定位物体。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和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3D目标检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2020年的3D目标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现有研究的进展。
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
传统的2D目标检测方法只能对物体的外观信息进行分析,无法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
而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应用场景需要获取物体的准确三维位置信息,比如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
因此,3D目标检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二、基本原理3D目标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从RGB图像或点云数据中提取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进行物体的检测和定位。
与2D目标检测相比,3D目标检测需要考虑物体的尺度、姿态和视角等因素,因此更复杂。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和基于几何模型的方法。
三、常用技术1.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成为3D目标检测的主流方法。
其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方法是最常见的。
这类方法通常通过在3D点云或投影图上应用CNN,直接预测物体的类别和位置。
近年来,一些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方法也被引入到3D目标检测中,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2.基于几何模型的方法基于几何模型的方法主要利用物体的形状和几何信息进行检测。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先对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几何模型进行匹配和定位。
常用的几何模型包括边界框、投影模型和体素模型等。
虽然基于几何模型的方法在一些特定场景下表现良好,但其对数据的要求较高,且对噪声和遮挡敏感。
四、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3D目标检测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另外,一些研究者还探索了如何将2D和3D信息进行融合,以提升检测的性能。
三维目标识别

摘要目标识别在计算机视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矩特征进行目标识别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近几年用正交矩进行图像分析,图像处理以及图像识别的研究成果很多。
这表明不变矩理论及其在图像信息处理与识别的应用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商机。
理论上矩不变量在图像平移、伸缩、旋转时均保持不变,这为识别算法中目标矩特征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不变矩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图像特征,具有平移、尺度、旋转等不变性。
1961年,M.K.Hu 首先提出了7个不变矩用于图像描述。
后来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正交矩具有绝对的独立性,没有信息冗余现象,抽样性能好,抗噪声能力强,适合于目标识别。
三维物体的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己有很多研究人员在此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飞机目标识别是三维物体识别的一个重要应用。
及时准确的识别飞机目标的机型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利用飞机的二维图像识别机型的方法。
我们利用Hu不变矩提取计算各类飞机以及待识别机型的特征值,最后利用欧氏距离法进行判别。
关键词:Hu矩;矩不变量;目标识别;欧氏距离ABSTRACTTarget recogni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computer vision. Recogniting fying targets with moment feature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shape identification. In recent years,many results have been researched about image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with orthogonal moments.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invariant mo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image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have a good future.Invariant moments are independent of translation,scale and rotation in theory. The results of such comparison can provide some bases which would bear practicability for the selection of moment feature in recognition. Invariant moments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mage features that are shift invariant,rotation invariant and scale invariants.M.K.Hu first introduced seven moment invariants in 1961,based on methods of algebraic invariants. Late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orthogonal moments have the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noise sensitivity, information redundancy,and capability of target description.3D object recogni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computer vision, Today the researcher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is field. The recognition of airplane is one of the applications of 3D object recognition. The timely and exact identify recognition of airplane that is important in fields of not only military aviation but also civil aviation.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method of recognizing airplane in its 2D image. We use Hu invariant moment to calculate and pick up eigenvalues of each sort of airplanes and the waiting for recognition airplane. Finally ,using the Euclidean distance to distinguish.Keywords:Hu moment; invariant moment; target recognition; Euclidean distan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 1.1 引言 (1)§ 1.2图像和数字图像 (1)§ 1.3图像目标识别发展概况及应用趋势 (2)§ 1.4本文内容及安排 (3)第二章目标识别的基本知识 (4)§2.1 模式与模式识别 (4)§ 2.2模式和分类 (5)§ 2.2.1模式和模式矢量 (5)§ 2.2.2模式识别和分类 (6)§2.3 模式识别的方法分类 (7)§ 2.3.1统计模式识别 (7)§2.3.2 结构(句法)模式识别 (8)§2.4图像成像过程 (9)§2.4.1成像变换 (9)§2.4.2成像亮度 (11)§2.4.3量化和采集 (12)§ 2.5 图像识别 (14)§ 2.5.1 图像预处理技术 (16)§ 2.5.2特征提取 (19)§ 2.5.3分类识别 (20)§ 2.6 目标识别技术存在的困难和研究现状 (21)第三章图像分割技术 (22)§ 3.1图像分割简介 (22)§ 3.2 图像分割的定义及算法分类 (22)§ 3.2.1 图像分割的定义 (23)§ 3.2.2 分割算法分类 (24)§ 3.3 并行边界分割技术 (24)§ 3.3.1 微分算子边缘检测 (25)§ 3.3.2 Hough变换 (27)§ 3.4串行边界分割技术 (28)§ 3.4.1边界跟踪 (29)§ 3.4.2曲线拟合 (31)§ 3.5并行区域分割技术 (31)§ 3.5.1阈值化方法介绍 (32)§ 3.5.2迭代法 (33)§ 3.5.3最大类间方差法 (33)§ 3.5.4基于灰度期望的阈值分割 (34)§ 3.6串行区域分割技术 (35)§ 3.6.1区域生长法 (35)§ 3.6.2分裂合并法 (36)§ 3.6.3连通区域标记 (36)§3.7纹理分析及纹理分割 (37)§ 3.7.1纹理研究和方法 (37)§ 3.7.2 纹理描述的统计方法 (37)§ 3.7.3纹理描述的结构方法 (38)§ 3.7.4 纹理描述的频谱方法 (40)§ 3.7.5纹理分割方法 (42)第四章不变矩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44)§ 4.1 矩与不变矩 (44)§ 4.1.1 矩特征的一般表现形式 (44)§ 4.1.2不变矩的定义 (45)§ 4.1.3 低阶规则矩的性质 (46)§ 4.1.4代数不变矩 (47)§ 4.1.5正交不变矩 (49)§4.2基于Hu不变矩的目标识别 (50)§4.2.1Hu矩基本原理 (50)§4.2.2图像的预处理 (51)§4.2.3Hu矩计算 (53)§4.3算法及实验结果 (54)致谢 (56)参考文献 (57)毕业设计小结 (59)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六十年代初期, 其含义是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 以得到某些预期的效果, 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从而实现人对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和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研究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识别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科技手段,其研究目标是,赋予计算机类似于人类的视觉能力,使其通过二维图像认知周边环境信息,包括识别环境中三维物体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姿态等。
图像识别需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及图像理解等学科知识,并随着这些学科的发展而前进。
图像识别技术己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例如:宇宙探测、生物医学工程、遥感技术、交通、军事及公安等。
针对不同对象和环境有不同的识别方法。
由于图像可以提供十分丰富有效的信息,为给识别带来较大方便。
因此,图像识别技术一直受到研究者重视,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般来说,图像识别技术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文字识别、二维图像识别和处理、三维物体识别。
文字识别开始于1950年前后,首先是识别字母、数字和符号,后来发展到识别文字,从识别印刷字体到手写文字,并研制出相应的文字识别设备。
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人们开始图像处理和识别的研究,逐步发展到识别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最初主要利用成像技术光学技术等,后来人们结合了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获得巨大成功。
接下来是对三维物体识别问题的研究。
三维物体识别的任务是识别出图像中有什么类型的物体,并给出物体在图像中所反映的位置和方向,是对三维世界的感知理解。
在结合了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之后,三维物体识别成为图像识别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目前,出于城市规划、工业自动化、交通监控、军事侦察及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大量应用需求,三维物体识别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具有广阔前景。
设计一个三维物体识别系统,理论上要求它有足够好的通用性、稳健性,且学习简单,即这个系统能够在各种条件下,无需手工干预就能识别任何物体,没有特殊或复杂的过程来获得数据库模型。
当然这个需求一般很难达到,实际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方法的研究,然后尽可能减约束条件。
三维物体识别一般可分为五种主要的研究思路:1)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方法;2)基于外观(appearance-based)或视图(view-based)的方法;3)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4)光学三维物体识别5)基于深度图像的三维物体识别现在主流的是前三项,1.基于模型或几何的方法如果在识别的过程中,要利用有关物体外观的先验知识,如CAD设计的模型则称为基于模型(model-based)或几何(geometry-based)的三维物体识别。
基于模型的方法,从输入图像数据中得到物体描述,并与模型描述进行匹配,以达到对物体进行识别及定位目的。
这里的物体模型一般仅描述物体的三维外形,省略颜色和纹理等其他属性,其算法流程如图1-1所示。
传感器数据获取过程,是在物理原则、集合原则基础上,从真实物体中产生模型数据。
分析建模过程,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提取目标有关的独立应用特征。
模型库建立的基本思想是,选取物体的某些特征作为基元,在确定基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将物体表示成一个关系属性图。
物体的模型,就是系统在识别物体前所获得的物体表示。
在模型匹配过程,系统通过从图像中抽取出的物体关系属性图,把物体描述与模型描述通过某种匹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与物体最相似的一种描述,从而确定物体的类型和空间位置。
基于模型的三维物体识别,需要着重解决以下4个问题:1)模型产生:主要有CAD设计法和传感器产生法;2)目标描述:有基于不变性特征法、表面模型法等;3)模型描述:一般和目标描述方法相似;4)模型匹配:可用距离法、最小二乘匹配法及树匹配等。
基于模型的方法进行三维物体识别,优点是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但是一般所用算法的运算量都较大,且需要人工借助CAD等软件产生模型。
目前许多几何不变性的应用,仍需要利用物体的三维几何模型来求取不变量和做假设验证。
由于对复杂物体建立三维几何模型的难度和工作量非常大,在应用中还存在较多障碍,如何利用几何不变性解决复杂背景、物体间遮挡、噪声干扰等环境下的三维复杂物体识别,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2. 基于视图的方法二维平面图像可通过普通CCD相机获取,在一幅二维图像中,三维物体的外观取决于其形状、反射特性、姿态和环境亮度等。
基于外观(appearance-based)或基于视图(view-based)的三维物体识别算法研究,近来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即使最简单的物体,其不同视点的二维视图差异往往会很大,而生物视觉系统对此表现出非常稳健的识别能力,它们的识别过程趋向于选择物体的二维视图,而不是物体的三维描述。
基于视图的方法通过视觉相似性来识别物体,识别系统设计相对简单,无需显式地计算物体三维模型[6]。
该方法一般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不同光照条件和三维物体在二维图像中呈现出的不同姿态,来自动地学习物体的表示或训练系统;然后,在一幅未知的二维图像中判断是否存在目标物。
该方法一个主要的限制条件是,需要感兴趣的物体能够与背景较好的隔离,因此对物体间的重叠较为敏感,且需要较好的图像分割。
但当物体的几何建模很困难或根本不可能得到时,则可利用基于视图的方法来识别三维物体。
该方法的关键点和难点,是在于如何准确有效地用多个视角图像来描述一个物体。
基于视图的方法,又可细分为基于图像的方法(image-based)和基于特征(feature-based)。
这一类方法并不需要精确描述物体的高度信息,试图通过物体的多视角图像,获取对物体的全方位描述并予以记录。
由于对数据来源的要求不高,在三维物体识别和图像检索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基于视图的三维物体识别算法流程,如框图1-2所示3. 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方法理论上要求识别系统具有通用性、稳健性且学习简单。
前面提到的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视图的方法,在这些方面有所缺陷。
最近,基于局部区域匹配的算法,在物体识别领域里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如同基于视图的方法,该方法从物体的图像中学习并构造物体的模型,同时提取局部图像块的特征用于匹配。
该方法通过对视角改变局部准不变的过程,来检测得到视图中三维物体的局部区域,然后通过从局部测量计算得到的不变量描述的区域集合,来表示物体。
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从训练视图中自动地学习构造出物体的表示。
在识别阶段,测试视图也按照同样的方式,构造物体的表示。
这样,识别问题可认为是从测试视图和数据库里的训练视图中,搜索有相似区域的几何一致性的集合。
该方法的优点是,因为视角改变引起的物体外观的形变,全局看来尽管非常复杂,但在局部的尺度上可通过简单的变化来估计;同时因为无需所有的局部特征得到匹配,这种方法在物体有重叠和复杂背景情况下都有较好的稳健性。
因为建立了区域间的相似性,物体识别也做到了局部化。
在基于局部特征匹配这一大类方法中,各种算法的区别在于,局部图像区域的选择和基于这些区域的特征计算。
这方面相关的工作主要有:Lowe提出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描述子,Mikolajczyk和Schmid提出的Harris角点检测器和Hessian点检测器,Matas提出的最稳定极值区域检测器等。
一般说来,这些方法有着相同的步骤,如图1-3所示。
4. 光学三维物体识别近几年,光学数字化处理的三维物体识别技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不断深入。
光学模式识别是基于光学运算实现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图形或图像类对象进行描述、分类和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个重要分支。
光学系统对二维图像进行识别,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平移不变性和可并行处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面貌识别、指纹分析、军事目标的识别与跟踪、字符与文字识别等领域[。
光学三维物体识别,对于二维图像的形变、比例缩放、旋转等有相应的处理方法,可以进行较好地识别[73]。
但光学系统只能处理二维信息,不能直接进行三维物体识别,必须将三维物体的信息转换成二维信息。
目前,国内四川大学光电科学技术系的苏显渝老师领导的课题组发表了一系列光学模式识别的文章,主要采用结构光场[74]、莫尔条纹[75-76]和基于距离像位相编码[77]等。
基于结构光投影的三维物体识别方法,将物体的强度像与距离信息相结合,改变物体成像时的入射光,把传统的白光改为光栅照射,即将一正弦光场投影到物体表面。
由于受到三维物体表面高度的调制,正弦结构光场发生形变,表现为二维条纹图,在物体表面呈现出规则且带有高度信息的条纹。
由于条纹图像包含有物体的高度分布信息,因此对变形条纹图的相关识别,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另外,在传统的光学相关方法不易解决的、需辨识信号与参考信号仅有微小差异,且信号本身结构复杂情况下,文献[80]提出一种新的光电混合处理系统,其原理和实现均较为简单,而且对物体的结构也没有严格限制,处理具有准实时的特点。
其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微小差异图形有较好的识别功能。
但由于对入射光有严格要求,过程复杂,一般都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难以在实际光路中实现。
国外有采用相移数字全息[6]和整体图像[81]进行三维物体识别的报道,但主要是进行计算机模拟,未实现实时识别,限制了在实际中的应用,5. 基于深度图像的三维物体识别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图像识别主要是针对数字化灰度图像的识别。
最近几年,通过距离图像(或三维图像、深度图像)来识别三维目标,成为目前图像识别发展的新方向之一[15]。
距离数据可以从主动或被动传感器中获得,以数字化的形式给出,且距离数据的质量在逐渐提高。
深度图像数据中包含点的深度信息,即传感器焦平面到目标表面的距离。
因为深度信息仅依赖于物体的几何形状,与物体的亮度和反射等特性无关,不存在使用灰度图像时的阴影或表面投影问题,所以使用深度图像通过外形来识别物体的过程,一般比使用灰度图像更为容易。
一般使用激光相机来获取三维物体的深度数据,可得到精确的表面描述,但设备较为昂贵,基于深度数据的方法计算量也较大[82]。
基于灰度图像的物体识别是一个病态问题(ill-posed),因其光源参数及表面反射函数均未知。
因为知道物体的外形,基于深度图像的物体识别虽较为困难,但是一个适定问题(well-posed)。
在很多环境情况下,深度图像视觉系统性能,有可能超过灰度图像系统。
所以尽管基于深度图像的三维物体识别不是本文研究重点,但它可获得距离数据,具有普通CCD相机不具有的优势,改变了基于二维平面图像识别的思路,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值得关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