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1.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路径传输技术已经成为实现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手段。
多路径传输技术是指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同时传输数据信号,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吞吐量。
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探讨多路径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多路径传输理论主要研究多路径传输系统中的信号干扰和噪声问题。
通过对多径信号的建模和分析,可以得出信道容量、误码率和信干比等关键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为多路径传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了提高多路径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多路径传输算法。
这些算法包括:多径功率分配算法、多径定时同步算法和多径信道估计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多路径传输系统的优化。
多路径传输系统的实现需要解决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挑战,在硬件方面,需要设计高性能的天线、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模块。
在软件方面,需要开发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和通信协议。
多路径传输系统的实现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多路径传输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车载网络和物联网等。
在卫星通信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在无线局域网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提高网络容量;在车载网络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增强车辆间的通信能力,提高道路安全;在物联网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大量设备的互联互通,降低网络能耗。
多路径传输技术作为实现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手段,其研究和发展对于无线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多路径传输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
1.1 多路径传输技术概述多路径传输技术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方法。
它通过在多个信道上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包,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多路径传输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无线信道的特性,如时变性、空间特性等,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综述报告范本

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计算机学院xxxx班xxxxxxxxxx)1前言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
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
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
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CCITT在X.21建议第一级(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处理机或计算机。
DTE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前者为CCITT所用,后者为EIA所用。
无线网络编码机会路由综述

201无线网络编码机会路由综述关淯尹,底兴芳(宁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作为无线网络协议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为提高无线网络的总体性能,融合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网络编码与机会路由的方法和研究现状,对网络吞吐量、可靠性、转发效率、延时等性能进行介绍和分析。
最后,对融合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提高网络性能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编码;机会路由;吞吐量;延时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6)08-0201-04Survey onNetwork-Coding-Opportunistic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Guan Yuyin,Di Xingfang(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Electrical Engineering,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750021,China )Abstract:As a 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 in two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network coding and opportunistic routing can be widely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societ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fusion opportunistic routing and network coding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current research.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summarizesexisting method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network coding and opportunistic work throughput,reliability,forwarding efficiency and the delay performance are reported andanalyzed.At last,development trends of network coding and opportunistic routing to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Key words:network cording;opportunistic routing;throughput;latency0引言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获取通信信息的速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计算机网络路由研究综述

其二 , 由 于学 生 对 于项 目管 理 的知 识 较 少 , 针 对此 种
项 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过程, 评测的内容包括学生参加各 情 况, 可以采用两个阶段实施补课行动。第一个阶段 , 安 项活动的表现 , 避免了传统 的成绩定好坏的弊端 。 评测可 以采用 自评、 小组评、 教师综合评等方法、 教师只有明确并 抓住其教 学的特点 ,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 目标 。 4其在 C语言课程设计中的实施 为更好进行课程设计教育教学 , 在多次实践基础上 , 总结出具体项 目实施中主要注意 的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主要事项 。前导课因教 学课 时的影 响, 所以教师为赶教学进度, 对结构体 、 基本操作 以及共用
径 的角色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路 由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和 径划 分, 通 常可以划分为静态路 由和动态路 由。 其 中, 静
探究 , 对 于实现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 、 资源共享有着重要
的意 义 。为 此 , 本 文 主 要 通 过 网络 路 由 的基 础 知 识 点 、 网
态路 由 具有 适 用 于 小 规 模 的 网 络 通 信 , 配 置 较 为简 单 的 特点。 就 目前 来 看 , 常用的路由器协议主要是 R I P协 议 、
储、 分 组 和 转 发 ,而 且 具 有 判 断 网络 地址 和 进 行 路 径 选
3 计算机 网络路由算法
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 网络路由算法可 以分为非自适 应算法和 自适应算法 , 单播路由算法和多播路由算法等 ,
度量选择( 即 路径 长 度 、 带宽 、 可靠性、 负 载 等) 不同, 划 分
参 考建 议 。
关键词
WiFi技术文献综述

WiFi技术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手机用户对无线通讯的需求与日俱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线通讯协议,直接带动了全球WiFi设备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WiFi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的技术应用,以其独有的优势备受各界的关注。
在WiFi的发展中有许多技术用于提升WiFi性能以及解决传输中出现的影响WiFI性能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际的WLAN场景下导致传输性能的下降。
本文通过阅读关于WiFi协议与技术文献,分析了一些解决WiFi 应用性能的技术,其中包括基于TDMA思想的h-MAC,RT-WiFi;对传统IEEE 802.11 DCF 优化的A-DCF以及基于通过控制滑动窗口大小来调控接入概率来弥补TCP在WiFi应用中公平性问题的EF-TCP。
然后着重研究与论述了基于竞争方式MAC层协议的核心实现机制和特点,最后基于这些特点对WiFi性能技术的研究策略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WiFi;无线局域网;h-MAC;RT-WiFi;A-DCF;EF-TCP1.引言近年来,无线网络迅速发展,在众多无线标准中,无线局域网因为其较低的构建和运营成本、较高的传输速率、较远的传输距离等优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
随着笔记本电脑、Wi-Fi 手机、PDA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用户对无线接入的需求日渐突出。
目前,Wi-Fi以其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在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用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是越来越大。
在这几年,无线AP的数量呈迅猛的增长,无线网络的方便与高效使其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
除了在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国外已经有先例以无线标准来建设城域网,因此,Wi-Fi的无线地位将会日益牢固。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目前Wi-Fi用户最多的地区。
廉价的Wi-Fi,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WiFi是由AP ( Access Point )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 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A s atN tok i , w a oe t m s ipr n b at ogs t ter o i om tn c s g bt c; r c n ko n n o h ot ot t k ruh o h hoy n r ao poe i ad r e w o g n d s f e m a r h e n e f f i r sn n t nmso , a d t m ii a t d g dcd g r i s ape o t i o i m s gs n r r s ii ibs o h a d t ec i ad oi oe tn ae ld h n mn e aeoa ie a s n s e n n h no n n e n p ao r p i n c g s e e a e f n - t m d tnd t p dc cdd gi oe bf e w r n. w r cd g m n avn gs r vn oaru eie e r ue e ot n ns o f a i N to oi hs y at e oe cnetnl t a o o o o u o g e r o d g e k n a a d a v o r i o- i , h poin h hr w r t ogptui bnwdh c nlad ac g t fc e . h ppr w n sc a r d g entok uhu, g d i e iet n bl i te f , I t s e, g u s v i i g e h r s a n t f i y a n n h r i t n a f a c i e pe n te it o ad i avnae ad avn gs e ok i , t n c b t ky otm a r et bs h r n m n at s d dat e o nt r cd g ad ds i h e a rh s s h a c y a d e g n i s a f w o n n h e r e e e l i g s w la g i a e l e osm t il l eti s e o cd g e i I te , de i s f e s n gnr r i f e c ip m n tn ont r oi idtl n ed t ico ad l i g e a e w o y a m e ao f k n n a. h n h r tn n u v v p w e -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摘要:网络编码是通信网络中信息处理和传输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它的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节点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
它在提高网络数据吞吐量即数据传输可靠性等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介绍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优缺点,对网络编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分析网络编码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解决网络编码问题可能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编码;随机网络编码;网络编码机制引言香港中文大学的R. Alshwede 等在2000年的IEEE信息会议上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1],该论文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允许网络节点对传输的信息按照合适的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存储和转发,则基于该方式的网络多播总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最大传输容量。
网络节点对传输信息进行操作和处理的过程,就称为网络编码。
网络编码的提出是网络通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自其被Ahlswede提出以来,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信息论、编码、通信网络、网络交换理论、无线通信、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矩阵论等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编码和路由的信息交换技术。
它的原理是,网络中的节点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分组进行编码融合,经过编码后的数据被中间节点以多播的方式进行转发,目的结点可依据相应的编码系数进行解码,从融合的数据中还原出原始的数据,网络编码通过允许网络中间节点对不同数据流数据编码获得网络最大流传输理论的上界,从而改变了传统网络节点智能从当存储、转发的角色。
网络编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一些著名的院校和实验室都对网络编码进行了研究,例如MIT、普林斯顿大学和微软研究院等,它们的研究侧重点在应用网络编码提高网络吞吐量及提高网络能量利用率,以及编码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其中,前一个侧重点的研究多集中在传输中编码策略的研究[2-3],而在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数据的重传策略方面[4]。
大学校园无线网络文献综述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无线校园网覆盖范围
2.802.11n在实际无线组网解决方案中的净吞吐量
3.无线抗干扰能力
4.802.11n组网方案
5.方案的规划部署
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无线区域内信道选择问题
2.无线频段选择问题
3.无线组网网络质量问题
4.组网方案的选择
[7]马建峰.无线局域网安全接入:体系结构与协议.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9年4月1日)
[8] Matthew Gast.802.11 Wireless Networks: The Definitive Guide.外文原装,中文名:802.11无线权威指南
[9]EldadPerahia.NextGenerationWirelessLANs:Throughput,Robustness,and Reliability in 802.11n.外文原装,中文名:下一代无线网络:802.11n吞吐量
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
在兼容性方面,802.11n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它是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使得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这意味着WLAN将不但能实现802.11n向前后兼容,而且可以实现WLAN与无线广域网络的结合,比如3G。
⑤参考资料是否够用
3、建议:
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需要补充些什么。对课题整个过程或某个阶段有什么建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有效方法。文章在介 绍网络编码 的基本原理 的基础上 , 概述 了无线网络 中各种基 于网络编码的传输机制 , 从传输时间、 可靠性能等方面评述 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 对无线网络编码的发展趋势进行 了分析和展望。 最后
关键词 : 网络编码 ; 能量高效; 可靠传输 ; 吞吐量
中图 分 类 号 :P 9 ;N 2 . T 3 3T 9 59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是在无线传输领域 ,其理论和应用 已成为研究的新热 点。 无线 网络 编码 的提 出使得 网络 编码 技术 在无 线传
输应 用 中得到 进一 步发展 , 而被广 泛应 用于 A o dH e网 络 、传感 器 网络 、2 P P内容 分发 和 网络安 全等 领域 , 在 提 高 网络 吞 吐量 、 善 负载 均 衡 、 省节 点 能 耗 、 改 节 增强 网络 鲁棒 性等 方 面均显示 出其 优越 性 。经过 几 年 的发
b al i t f r ades a e a t n r esn t e y l ow ng he o w r r tk p r i p oc sig h daa ot t n ony o w ad n t e l fr r i g h da pa k  ̄.n h s p , e ird a t c e I t i pa er f s y w i r uc t e bai ie e wor c i , n dec b ma y ntod e h s c d a of n t k odngt he sr e i n kid of ta mitn w a bae ns rns tig y s d o n t or odng n n e w k c i a d p nt ut he a i a va ag s nd ia a ag s f n t or c i i h s a h ai ns r m t v e of dea a d oi o t m n d nt e a dsdv nt e o e w k odng n t e e pp c to fo he iw ly n r l blt I he e , d rc o s a d f t e w o k r s ma ie . ei ii n t ndt a y. he ie t n n uur r s ae um i rz d K e r : ne o k c d ng;tr ug pu ;e a i t rnd m t y wo ds w t r o i h o h t r h bl y;a o newor od n i kc ig
网络编码【 术是一种融合了编码和路 由的信息 ‘ 1 技
交换技 术 。 传统 的路 由基 础上 , 在 通过 对接 收 的多个 数 据包进 行 编码增 加传 输 的信息 量 ,提高 网络 的整体 性
能 。A l e e 人 于 2 0 hs d 等 w 0 0年提 出 了网络 编码 概 念, 指
编码条件 ,又对其接收的信息按照同样 的方式进行处 理和传输 。 如此反复 , 直到所有的经过处理后的信息都 到 达汇 聚节点 。最后 , 汇聚 节点 , 在 通过 译码 操作 就 可
以得到 发送节 点发 出 的原 始信 息 。 网络编码 按照节 点输 出和输入 的关 系 可划 分为 线 性 网络 编码 和非 线性 网络编 码 ,根据 编码 系数生 成 的 随机性 可划分 为 随机 网络编码 和确 定 网络 编码 。文 献
1 网络编 码基本原理
网络 编码 的核心 思想 是 :具备 编码 条件 的网络节
点 对接 收到 的信 息进 行 一定 方 式 的 处理 ( 编码 )然后 , 传 输给下 一跳 的 网络 节点 ;收 到消 息 的节点 如果 具备
出对组 播 网络 中 的某 些节 点 附加额 外 的编码 操作 能使 源与组 播 成员 间达 到最大 流最 小割[ 2 3 的组播 速 率 。 网络 编码 一经 提 出便 引起 了国 际学术 界 的广 泛关 注 ,特别
第 1 第 5期 8卷
2 01 0年 1 0月
电
脑
与
信
息 技 术
Vo |8 N . I o5 l Oc . 0 0 r t n Te h oo y o ue n n o mai c n lg o
Re e c ie e sNe wo k di : Sur e s ar h on W r ls t r Co ng A vy
C AIH o ng
( c o l f ifr t n S in ea dE gn eig C nr o t i e i , h n s a 10 3Chn ) S h o o no ma o c c n n ie r , e t l uh Unv r t C a g h 0 8 , ia l i e n aS sy 4 Ab ta t N ewo k c d n a me g d a e h iu o i c e e n t o k c p ct n mp o e t e r b s es o e o k sr c : t r o i g h s e r e s a t c n q e t n ra e s w r a a i a d i r v h o u t s f n t r y n w
文 章 编 号 :0 5 12 (0 0 0 — 0 5 0 1 0 — 2 8 2 1 )5 0 2 — 4
无线 网络 编码 研 究综 述
蔡 红
408) 10 3 ( 中南大学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摘
要: 网络 编码 允许 网络上的各个转发 节点在转发数据 的基础上参与数据处理 , 是一种提 高网络吞吐量和 网络 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