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 知识分子小说
知识分子生存、欲望、信仰的追问——重读《绿化树》

知识分子生存、欲望、信仰的追问——重读《绿化树》
刘江凯;仲天宝
【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八十年代知识分子小说一度呈现出繁荣的状态来,许多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出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信仰.通过对张贤亮《绿化树》的重读来重返八十年代文学,讨论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食、性、灵三个层次上的困惑与挣扎,并指出在这部作品里所揭示出来的知识分子关于生存、欲望、信仰的问题,对之后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似乎是一种纲领性的写作.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刘江凯;仲天宝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基础部,辽宁,大连,116600;大连民族学院,教务处,辽宁,大连,11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革命知识分子及其信仰的文学表述——重读王蒙的《蝴蝶》 [J], 杨丹丹
2.“反思文学”:如何反思?如何可能?——重读《绿化树》《蝴蝶》 [J], 王侃
3.“反思文学”:如何反思?如何可能?——重读《绿化树》《蝴蝶》 [J], 王侃
4.身体与灵魂的革命改造——重读张贤亮的《绿化树》 [J], 孙珂
5.欲望狭缝中的挣扎——当代校园知识分子生存状态思考 [J], 詹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革命小说知识点

高考革命小说知识点革命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而在高考中,革命小说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小说,还可以提高高考作文和阅读理解的得分。
一、背景知识1. 革命小说的兴起:革命小说起步于20世纪初,是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人民觉醒的文学形式。
2. 革命小说的作用:革命小说既是文学创作形式,也是一种思想武器和社会宣传工具,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呼唤民众觉醒,推动社会变革。
二、代表作品1. 《红岩》:作者:罗广斌,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抗击敌人的革命小说。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和斗争精神。
2. 《茶馆》:作者:丁玲,这是一部描写晚清社会百姓苦难、官僚堕落的小说。
通过茶馆这一特殊场所,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呼唤变革的愿望。
3. 《围城》:作者:钱钟书,这部小说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的碰撞与冲突,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思考。
三、主要题材和风格1. 革命题材:反映中国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的小说。
包括革命先锋、抗战烽火、解放斗争等题材。
2. 农民题材:反映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斗争经历的小说。
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和社会问题。
3. 雄奇题材:以英雄人物为中心,展现其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丰功伟绩。
比如《红岩》中的杨子荣等。
4. 真实主义风格: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真实地表现社会和人物,力求形象逼真、内容真实。
5. 批判现实:对中国旧社会的封建制度、道德沦丧、官僚腐败等现象进行揭示和批判。
四、阅读技巧1. 注意背景知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
2. 角色分析: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其性格特点和意义,分析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上的作用。
3. 主题把握:通过了解小说的题材和主题,把握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意义,帮助解读和理解小说。
4. 情节剖析:关注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转折点,分析情节之间的关联和推动力,揭示小说的内在逻辑。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阶段作业3参考按流派排序后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阶段作业3
参考按流派排序后
一、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1. 知识分子小说:以揭示社会问题、思想问题为主要特点,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纪实主义文学:以真实记录社会生活为特点,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围城》等。
3. 活页小说:以日常生活细节为素材,塑造普通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家》、《白鹿原》等。
二、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 农村题材小说:以农村社会生活为背景,代表作品有《庐山谣》、《邓世昌》等。
2. 革命题材小说:以揭示革命斗争和社会变革为主题,代表作品有《红岩》、《茶花女》等。
3. 城市题材小说: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关注城市人的命运,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大地》等。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1. 反叙事小说:以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结构为特点,代表作品有《围城》、《上海 Baby》等。
2. 超现实主义小说:以幻想、梦境为主要特点,代表作品有《悟空传》、《草木》等。
四、女性主义文学流派
1. 女性题材小说:以女性视角描写女性生活经历,代表作品有《红玫瑰与白玫瑰》、《六次方》等。
2. 女性主义批评小说:以批判男权文化为主要特点,代表作品有《红楼梦》、《雷雨》等。
五、新儿童文学流派
1. 成长小说:以儿童成长为主题,代表作品有《草房子》、《狼王梦》等。
2. 科幻小说:以科学幻想为基础,代表作品有《银河帝国》、《火星情报局》等。
以上是根据流派进行排序的参考文学作品,供您参考。
第二部分专题六九《红岩》课件PPT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

中共地下 不屈、年少有为、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不屈不挠,在狱中坚
党员 能力突出
持出版《挺进报。
③最终被枪杀。
刘思扬
富家子弟
信仰坚定、坚强 勇敢
中共地下党
①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他却投身革命。 ②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 ③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 党的名誉。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
专题六 名著阅读
九、《红岩》
——悲壮的史诗
作品概况
罗广斌,作家,重庆忠县人。杨益言,四川武胜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人均
作者 简介
于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二人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
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纪实文学《圣洁的鲜花》《江姐》。
作品背景: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共产党在集中营(
这是种我追 国求改共革产开主放义发的展崇建高设信过念程唤中人不觉可醒缺,少催的人精奋神进支,柱鼓。舞着他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②①参潜加 伏地最下深刊的物党《员挺,进因报装》疯的卖编傻辑而、被印特刷务和称发为行“疯工老作头,”,在被工关作押间在被白捕公,馆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不屈不挠,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 ①出工身 人于出大身地,主长家期庭从,事但地他下却党投工身人革运命动。领导工作,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 ②③特有务 着对丰他富比的较内放心心世,界常和让坚他定去的磁革器命口信买仰菜,。至死没有玷污党的名誉。 ③“为有人着类丰的富解的放内事心业世而界奋和斗坚”的定理的想革信命念信是仰支,撑至他死勇没敢有走玷下污去党的的坚名定誉力。量,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就是他与磨难顽强斗争的不竭动力。 这主是题什 思么想地:方作?品什是么一时部候描?写自重己庆负解担放着前党夕委严托酷的任地务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的长篇小说,真实地展现了国民党统治即将覆灭,解放战争即将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以江姐、许云峰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坚贞不屈、向往光明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主②题以思 顽想强:的作意品志是在一潮部湿描阴写森重的庆地解窖放里前用夕手严指酷挖的通地了下石斗壁争,,把特越别狱是的狱通中道斗留争给的同长志篇们小,说自,己真则实带地着展 对现胜了利国的民坚党定统信治念即从将容覆就灭义,。解放战争即将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以江姐、许云峰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坚贞不屈、向往光明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①答对案革 示命例事:业《无红比岩忠》诚中,刘处思处扬表被现捕出入纯狱洁后的,党面性对,要深么受登同报志悔们过的,爱要戴么。在狱中受尽折磨的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 这②是参什 加么地地下方刊?物什《么挺时进候报?》自的己编负辑担、着印党刷委和托发的行任工务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不屈不挠,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 阅“我读在下干面什的么连?环”一画种,自完责成的后情面绪的突问然题涌。上悲痛的心头。 答二案人示 合例著:革《命红回岩忆》录中《刘在思烈扬火被中捕永入生狱》后、,长面篇对小要说么《登红报岩悔》过、,纪要实么文在学狱《中圣受洁尽的折鲜磨花的》选《择江时姐,》他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 ①”她潜接伏过最行深李的卷党,员挥,了因挥装手疯,卖叫傻他而快被走特。务称为“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 刻这苦种努 追力求、共懂产事主隐义忍的、崇聪高明信机念灵唤人觉醒,催人奋进,鼓舞着他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可这是自 什己么却地站方着?不什动么,时她候再?一自次己抬负起担头着来党,委凝托望的着任雨务雾!蒙蒙的城楼…… 以贪上图选 享文乐出、自没小有说革命精神(书名),“姓华的老头子”叫 (人名)。
1895-189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1895-189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
隋丽娟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1895-1898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肩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对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维新思想的产生极其对社会的影响加以探讨,以追寻其思想的历史轨迹.【总页数】3页(P156-158)
【作者】隋丽娟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6.5
【相关文献】
1.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关系国运之兴衰——新中国60年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历程及启示 [J], 曹振鹏
2.大革命前后及30年代的知识分子小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之一 [J], 王卫平
3.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序 [J], 傅国涌
4.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100年
——"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20)综述 [J], 王静;容晖
5.1895-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J], 李时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部分专题六十二、《童年》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①忍受丈夫的打骂和儿子们的粗鲁,默默承受生活的不幸。
知识分子,清瘦 ”外祖母痛苦得脸都变了样儿,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劳动妇女,又胖又圆、大脑袋、大眼睛、鼻子软塌塌的
①总是一个人在家做化学实验
③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
共同探究: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
“好事情” 、有点驼背、脸 下面是名著课上同学们介绍《童年》中人物形象的发言。
高尔基 (作者)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2)选段主要叙述了 阿廖沙 (人物名称)刚来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两个舅舅为 争夺家产而与家人争吵的情景。
3.根据小说《童年》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情节
性格特征
①看到双目失明的老师傅格里戈里
沦为乞丐,他感到难过。
善良、勇敢
②上校家里的孩子掉到井里,他奋 A.
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叫喊和拉井绳。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①忍受丈夫的打骂和儿子们的粗鲁,默默承受生活的不幸。
喜欢逞强、争强好胜、聪明伶俐、乐观淳朴、富有同情心
①总是一个人在家做化学实验。
②上校家里的孩子掉到井里,他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叫喊和拉井绳。 (2)选段主要叙述了 (人物名称)刚来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与家人争吵的情景。 观、热爱生活、刚强能干 下面是名著课上同学们介绍《童年》中人物形象的发言。 外祖父矮小、干瘦,但野蛮粗暴,总是打人骂人。
(续表)
人物
外貌特征
形象特征
典型情节
长得四四方方, 喜欢逞强、争强好胜、聪明 ①替“我”挨打。
小茨冈 胸宽体胖,一头 伶俐、乐观淳朴、富有同情
我们来了不久,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品质和坚强独立的人格。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公开课)课件

作者一家的善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事件:A、照料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酬劳;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心 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 他的夜盲症。
(二)品味老王
1、“直僵僵”表现老王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 动的样子。 “镶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 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 去了力量和活力。(肖像描写)
2、“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 行动如此艰巨的老王,还要登“我”的门给“我”送 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动作描写)
汉字英雄,舍我其谁
伛
攥
荒僻
塌败
惶恐 取缔
骷髅
翳
滞笨
愧怍
多音字: 载荷 记载 怨声载道 载歌载舞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 惶恐畏惧 : 荒凉偏僻 : 塌陷破败 : 明令取消或制止 : 将就
: 干枯无肉的死人骨骼 : 强颜欢笑 : 呆滞笨拙 : 惭愧 : 因跟不上时代而感到孤单
近义词辨析
“揣摩”与“捉摸”
3、“强笑”一词,含蓄地流露羁縻出作者见到老王 病成这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说不出 的辛酸和感动。(神态描写)
(三)怀念老王
合作探究
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 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为 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我与老王的爱心传递
1.靠破三轮活命
2.一生孤苦无依
3.眼睛有病,独眼 苦
1.坐老王车,照料生意
4.住所偏,房屋破
2.再客气也给酬劳
5.取消载客,生计更难 ↖ 爱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二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
返回目录
3.(2023浙江丽水10题)在你看来,迷失在森林中的旅人是否真的遇到了 风琴手?请结合文本内容和阅读体验进行探究。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 思维导图串方法
返回目录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
返回目录
考点针对练3
四、 4题。(18分)
(革命文化)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 文章详见学生用书 • P48
1 考向1 探究小说标题 2 考向2 探究小说主题 3 考点针对练3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
返回目录
考向1 探究小说标题(2023) 成都设问学考点 (2023成都B卷10题)小说以“皮鞋”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 行赏析。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
返回目录
创新设问看趋势
教材创新设问 1.(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改编)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 妙处? 【参考答案】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 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驿路梨花” 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 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 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考点3 探究小说主题与标题
返回目录
1.小说围绕“老总”的行为变化行文。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 补全表格。(4分)【梳理小说情节】
场景
“老总”的行为
距南泥湾三十来里地 (1)__不__打__扰__部__队__和__地__方__,__找__避__风__地__方__住__宿_________
窑洞里
考向2 探究小说主题 创新设问看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在表现知识分子题材时,以政治为内核。
• 这一 时期,知识分子的思考中心从对人的价值从对 人的个体价值、人生意义转向社会性质、出路、发
展趋向的探求,对革命的狂热使他们迅速“左倾化”
和“革命化”。
• 革命与个体需求的两难——徘徊、挣扎,心路历 程艰难而曲折,充满了浓重的悲凉色彩。
• ——鲁迅《致萧军、萧红》,全集第十二卷,
十七年及文革 ,知识分子逐渐失却自我身份与自 由人格,成为被“改造”的群体,此期小说表 现的是知识分子的改造与自我改造。
• 改造,是十七年及文革时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关 键词,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共同基 调和核心话语。
• 在改造中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因恐惧而放弃了 自我言说的欲望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时期,社会的大转型,知识分子的思想地位与经济地 位严重蜕变——由时代的中心转到时代的边缘,小说着 重揭示的是知识分子在经济大潮中生活的窘困、价值的 失落以及走向世俗甚至在世俗中堕落的生存困境。
• 70’S末—80 ’S后期 ,在对历史的返观中审视知识分子的 心灵伤痕,反思知识分子的精神忧患,在人性的自审、忏悔 中重新确认知识分子的身份。
• 二十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始, 二十世纪中国第一篇知识分 子题材小说。
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题
• 二十年代(1917——1927)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题: 于时代悲剧中揭示国民劣根性,即启蒙的主题
• 中国近代发展史——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富民的 历史。
•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民国”建立 • 中国非但没有强大,反倒是愈来愈殖民地化。
• 二十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从鲁迅开始。 • 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思索,主要着眼于对处于新旧文
化和时代交替中知识分子的艰难生存处境的揭示, 并包蕴着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 • 《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 《狂人日记》 • 《孔乙己》 《白光》 • 《肥皂》 《高老夫子》 • 《头发的故事》 《在酒楼上》《孤独者》 • 《伤逝》等
• 伤痕小说 反思小说 王蒙 • 80 ’S末—90 ’S,着重表现知识分子在世俗欲望支配下的
精神委顿与人性迷失,其身份认同与道德认同又一次陷入尴 尬。 • 新写实小说 • 杨绛《洗澡》 贾平凹《废都》
二、彷徨在叛逃与皈依之间:
——《在酒楼上》讲读
关键词
• 吕纬甫 “我” • 复调小说 • 还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 • 鲁迅小说的多重意蕴
“人”的发现
• 先驱者们在目睹着一系列的失败和血的教训之后,
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立国”先要“立人”。
•
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国人 解放思想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且对于更新国人思
想观念、加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
作用——唤醒了“‘人’的自觉”。
“人”的自觉
• “人”的自觉,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个性 解放思想把人从内、外两个层面解放了出来:
•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包括了科举时代的读书 人和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他通过艺术实践探讨了 他们的思想历程,展现了他们的内心矛盾,对他们 身上的局限进行了深刻的解剖。
• 封建思想和礼教的代表:丁举人(《孔乙己》)、 鲁四老爷(《高 老夫子》中的高尔础,是历史的喜剧人物;
• 残酷的现实生活已将他的灵魂挤扁了,他无力继续 为自己过去的理想而奋斗,只能凄苦地自嘲象一只 苍蝇“飞了一个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 唐消沉中无辜销磨着生命。”
• 吕纬甫的悲剧,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 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
“我”
• “我”是一个“漂泊者”,仍然怀着年轻时的梦 想,还在追寻。
• 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 《孔乙己》和《白光》;
•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 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现代意识,首先觉醒,然而又 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人 物:
• 《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
• 对于最后一类知识分子,鲁迅一方面充分肯定他们 的历史进步作用,一方面也着重揭示他们的精神痛 苦和自身的精神危机。
• 被成功改造的知识分子成为时代的英雄——《青春之 歌》《红豆》
• 除此之外,几乎均为反面人物或被批判的对象:萧 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
• “在这里我可以说一说我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我是个学生 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 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 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 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 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 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 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 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 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 农民做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 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 阶级变到了一个阶级。”
• 一方面,把中国人从等级森严的封建桎梏中解放了 出来,尊重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捍卫人的尊 严,使自由、民主等现代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 另一方面,自觉引进西方的自然人性论,热情讴歌 人的情欲,公开反对统治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存天 理,灭人欲”的封建理学观念,全面回归人的真正 内涵。
• 五四时期,在“民主”与 “科学”的旗帜下,“启 蒙”成为主流话语。知识 分子题材小说着重凸显启 蒙的象征——知识分子张 扬个性,反叛传统,努力 改造社会的人格精神,同 时关注他们背负着历史的 重负在时代洪流中因屡遭 失败而困惑彷徨的现实处 境。
• 然而:“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 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 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 的。”(《坟·娜拉走后怎样》)
• 于是,在现实面前,吕纬甫忘却了梦想,心恢意懒, 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只在做一些无聊的事:“敷 敷衍衍,模模糊糊”地靠教“子曰诗云”混日子, 心安理得地干着为早夭的小弟迁葬和给一个船家女 儿送剪绒花等无聊的事情。
因此四处奔波,却苦 于找不到精神的归宿: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 乡,但南来又只能算 一个客子”。
吕纬甫与“我”
• 吕纬甫与“我”从同一个原点出发,但命运不同。 • “我”仍在做梦,仍在走,在追寻,在漂泊 • 而吕纬甫现实生活的逼压下,已不再做梦,回到了
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大地的“坚守者”, 他关注的,他所能做的,是家族、邻里生活中琐细 的,却不得不做的小事情——妥协。 •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吕纬甫回到日常生活中来,获 得了普通人生活中固有的浓浓的人情味,但却仍然 不能摆脱‘旧日的梦“的蛊惑,为自己“绕了一点 小圈子”又“飞回来了”而感到内疚。
• 在抗战及其后的时间里,知识分子成了一个社会 处境十分尴尬的群体,一方面,民族独立与解放 的伟业迫切需要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担当重 任,另一方面,历史的基因却使知识分子人性本 质中脆弱、虚伪的一面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暴露无 遗。
• 丁玲《在医院中》启蒙者的质疑 • 钱钟书《围城》
• 我觉得文人的性质,是颇不好的,因为他智识 思想,都较为复杂,而且处在可以东倒西歪的地 位,所以坚定的人是不多的。
第二专题 知识分子小说
田焱 二零一五年九月
• 何为“知识分子”
• 主题嬗变
关
• 知识分子形象的演变
键
• 《》
词
• 《》
• 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会发现,五四以来现代 小说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启蒙主义。几 乎每部小说, 尤其是长篇小说,其中都有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 是社会变革的介入者,通常以启蒙者的身份介入, 启蒙的对象自然是中国人的主体,也就是农民,而 用来启蒙的工具,则是来自西方的理论和知识。
• 《沉沦》 《银灰色的死》《春风沉醉的晚上》 •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虽唱响着个性
解放的主曲,不免仍是一位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 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30年代,在时代大潮下,知识分子走向了 社会革命,知识分子小说主要表现他们在 革命历程中“幻灭”、“动摇”、“追求” 的艰难而曲折的心路历程。
• 这是一个双向的困惑产生的双向审视: • 对于无所归宿的“漂泊者”的“我”,吕纬甫叙
述中表露出来的对于生命的眷恋之情,使“我” 动容; • 而面对还在做梦的“我”,“坚守者”吕纬甫却 看清了自己生活的平庸与“无聊”,因而自惭形 秽。
• 研究者一般把文中的“我”看作鲁迅,主人公吕纬 甫被视为一个被批判、被否定的对象——其实吕纬 甫也是鲁迅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与 “吕纬甫”代表着鲁迅灵魂中的两个自我。
• 鲁迅、郁达夫 • 在《呐喊》和《彷徨》中,鲁迅真实地展示了自清
末到五四后中国三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和心路历程: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 • 鲁迅笔下的三代知识分子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是封 建制度的叛逆者,是五四时代的觉醒者,却又都演 绎着一幕幕悲剧。他们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更是时 代的。 • 先驱者与看客
一、何为知识分子?
•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作为一个社会 阶层,它是在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文 化条件下产生的。
•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分子的 理解和界说颇为不同。
• 国外的主流看法是,知识分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 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 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国外通称 “中产阶级”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