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之二——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 九年级小说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专题

九年级小说复习——人物形象赏析专题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3、提高学生答题过程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回顾课内精彩片段及相关习题,使学生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人物赏析类型题的解答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大家爱看小说吗,小说有些什么因素吸引着你们呢?生: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有趣或典型的人物形象师:是呢,老师也爱看小说,那些曲折的情节、那些经典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我。
师: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
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
这节课老师将会和大家一起完成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学习。
【直击期末对接中考】师:下面是太原市近三年期末考试卷中涉及到的相关考题,核心考点都是一致的,但请大家注意每年的考题问法是不同的。
师:无论是我们的期末还是中考当中,人物形象的考查总是一个必备考点,而且这样的考查逐步趋于精细化,指向性更强。
面对这样的考查,我们又该如何备考呢?不妨回归课本,重温课本内的知识点与课后习题,揣摩一些设计意图及答题思路。
【课本回顾】师:《论语》有言“温故而知新”,在重温这些习题的过程中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可否依据前面的习题练习及红色字体标注的设计意图,谈谈自己对这类题型的见解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老师巡视并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及状态,及时纠偏。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出一个小结。
)【方法小结】【中考真题】师:心中有法,手中有谱。
请大家完成学案2022年山西省中考真题第15题第(2)小题的相关练习。
师:先阅读题干,然后带着题干要求,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勾画可以体现罗天福身上令人感动的特质。
师:针对这道微写作,学案上给出两个“考场范例”,一个得分10分,一个得分8分,请结合题干信息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桌进行二人小组讨论。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5课时 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

第5课时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形象题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
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文学,小说要反映社会生活,要表现生活世界,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的本性,写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
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读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也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特级教师黄厚江《由虚构故事走向生活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8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三个:形象手法赏析、形象概括分析、形象作用分析。
题型一形象手法赏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形象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全面分析。
(一)小说常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形象手法阐释作用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
小说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神的三次描写。
①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②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二)四种易忽略的表现手法1.场面描写2.点面结合3.抑扬结合4.虚实结合紧张迎敌的表现。
作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笨花(节选)铁凝又是一个月亮先升起的黄昏。
日本人来兆州后,笨花人不再注意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黄昏了。
黄昏里只剩下了一个鸡蛋换葱的,有消息说日本人进村先杀鸡,笨花人就觉着,把鸡让给日本人,就不如自己先吃了。
那个鸡蛋换葱的换不来鸡蛋,吆喝一阵,也走了。
月光里只剩下几个牲口在街里咣当咣当地打滚儿,显得格外寂寥。
在寂寥的黄昏中,有人敲向家的门。
走动儿来了,带着一个背粪筐的红脸大汉。
来人不用走动儿介绍,倒自己介绍了自己:他叫尹率真。
他先分析了目前的抗日形势,说:“日本人现在按兵不动,只让各村建立适应他们的政权称作‘维持会’。
可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把这个维持会利用起来,这就要有合适的人出面和日本人周旋,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手里。
”向文成说:“有了。
正有一个人等着这个差事哩。
”少时,走动儿领来了瞎话。
瞎话叼着短烟袋站在众人面前,他看见眼前站着熟人向文成,还站着个生人,他不惊奇,也不寒暄。
还是尹率真先说了话,他口气温和地对瞎话说:“这一定就是……”“这就是我瞎话叔。
”向文成说。
这时瞎话突然发话了:“你们找谁?”他问众人,眼里故意闪烁着几分疑惑。
“找瞎话叔呀。
”向文成说。
“你们可找错了。
”瞎话说,脸上是一本正经和严肃。
一时间众人对瞎话的话不解其意,不免互相对望起来。
只有向文成笑了,说:“这就对了。
”尹率真问道:“‘对了’该作何解释?”向文成说:“你们想,瞎话叔要是说咱们找对了,不就变成实话了吗?只有说找错了才是瞎话。
也算是出口成章吧。
”接着向文成才把尹率真正式介绍给瞎话,瞎话才一扫刚才的“严肃”,露出一脸惊喜。
于是瞎话就支应起了日本人。
一天,笨花人又接到日本人来笨花的消息,这次是为突袭后方医院而来。
笨花人跟随后方医院转移时,瞎话要求留下。
向文成对瞎话说:“这次日本人进村不同往常,是冲着后方医院来的,况且还收留了一个日本兵,所以我看这次日本人是来者不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含答案)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绣鞋王奎山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她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
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
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
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
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
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
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
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
麦苗说:“婶,做饭了没?”七婶说:“做了,刚做好。
”麦苗说:“婶,我来晚了。
”七婶说:“看你说的。
今儿个是啥日子!”麦苗麻利地将平日吃饭的小方桌用抹布擦净了,又在桌边放一把小靠椅,就拉七婶往上坐。
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了。
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肯往椅子上坐。
七婶说:“苗儿,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你上坐。
”七婶说:“这妮子,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我有话说。
”七婶说:“妮子,哪能那样哩,不兴不兴。
”到底没有麦苗的力气大,被麦苗连推带拉地按到了小靠椅上。
七婶说:“屋里有爹有娘的,那可不兴。
”麦苗不答话,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
七婶仰起头,闭上了眼,眼泪却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麦苗说:“娘,吃饭吧!”麦苗说:“麦苗今儿个就要走了,再给娘端一次饭。
”麦苗说:“往后,娘再想吃麦苗端的饭,就难了。
”七婶只好睁开眼,将饭接过来,放到桌子上。
抬眼去看麦苗时,见麦苗早已哭成了泪人儿。
两个人遂抱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
七婶说:“苗儿,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高高兴兴地走。
小说人物形象

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②概括人物形象 ③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
人物 形象
写作 ②分析叙述方式
技巧
③分析情节安排 技巧
④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⑤分析物象的作用
小说
④品味精彩语言
①探究人物
①概括情节
②探究情节
②分析情节安排的作用 故事 ③分析线索及其作用 情节
内容 ③探究环境描写 探究 ④探究标题
⑤探究思想主题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 ②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从人物 言行心理 去分析。 ②从 事件情节去分析。 ③从 环境社会去分析。 ④从他人或作者的评价 去分析。
答题 模式
对点训练
▪ . 学案一《船歌》蒙福森第一题
▪ 1(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小说在刻画张德 贵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主要性格特 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比对
1答 :突出他豪
3分
迈、爱国、爱护家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小说概念:
▪以刻画典型人物 为中心,通过 完整的 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 来反映复杂的 ▪ 社会生活 的文学样式
考情分析
年 试 选文
份卷
体材 题目
考点
选择 情 人 环 主 标 语 手 题 节物 境 题题 言 法
20 卷 中国 《锄》 16 Ⅰ 小说 (李锐)
卷 外国 《战争》 Ⅱ 小说 (美,
人、讲义气的性格
特点
2答: 张德贵与船工们喊着号子,突出了他个性豪爽。
5分
张德贵和老婆孩子的相处以及为救老婆、孩子可以暂时妥协,突出他
慈爱 、勇于承担的性格。
张德贵不让兄弟们随鬼子上船,突出了他善良、仗义的特点。 ④张德贵与鬼子们同归于尽,突出了他勇敢、忠贞不屈的特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小说专题训练----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方便面孙全鹏中秋前后,将军寺村就要收豆子了。
今年老天却像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一样,淅淅沥沥,天天下个不停。
若在往年,这是小豆子最高兴的时候,每到这时他就能见到爸妈了。
小豆子记得很清楚,爸妈回来都在天亮时,爸妈静静地坐在床头,手里握着玩具,微笑着望着小豆子,一看见小豆子睁开眼就拼命地跟他说话。
前段时间,奶奶天天往地里跑,小豆子跟在她的屁股后面,地里的秋庄稼该收了,豆叶变得黄澄澄的。
只是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奶奶的目光呆呆地望着秋天的田野,像失去了什么一样。
前几天,村子里有人听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要下雨,别人家都忙着收秋了。
奶奶刚开始不相信,但看到大家都忙,她也开始忙起来。
豆子该收了,她不能再等了,等不及了。
奶奶弯着腰在前面拿着镰刀忙活,小豆子发现奶奶像一把破镰刀,不快了。
奶奶割一会儿豆子,就要停下来歇上一会儿,累得喘不过气来。
我要是有劲多好啊!小豆子心想。
他想帮助奶奶收豆子,就使劲地拽了拽豆棵子,豆棵子怎么扎得这么深?还真拽不动。
奶奶走过来,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他感到奶奶的手温暖温暖的。
果然,就像村里人说的那样,天还真下起了雨,奶奶更加紧张地干活。
小豆子看见奶奶着急,他更着急。
这雨下得并不算大,但一滴一滴地却把奶奶全身淋透了,现在一大块豆地还早着呢。
①奶奶没有一点办法,小豆子也没有一点办法;奶奶望着满满一块未收割的豆地,小豆子也望着满满一块未收割的豆地;奶奶身上滴着雨水,小豆子身上也滴着雨水。
雨不像停的样子,雾蒙蒙的。
没办法,奶奶长叹一口气,拖着脚步往家走。
回家的时候天快黑了。
走到村口,村长家的儿子正在屋檐下,看都没有看小豆子一眼。
村长的儿子拿着一袋子东西咯嘣哈嘣地嚼着吃,一股诱人的味道钻进他的鼻孔,他深吸一口气,咽了口唾沫。
他心里明白,那是方便面,可以用开水泡着吃,也可以直接干吃,可他从来没有吃过。
他的喉咙动了一下,又咽了口唾沫,咕咚一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宛其的春天夏立楠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受医生家一趟。
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
帕提受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
“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
”“好的。
”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受医生。
我们又住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
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
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
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
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
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菌菌的。
帕提受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
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
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
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
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
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
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
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
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
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
艾买提的阳刚子能干,白天喂牛,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挤奶,新鲜的牛奶装进瓶子里,艾买提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
在艾买提伯伯的帮助下,爸爸建好了木屋。
木屋建好的那天,阳光特别明媚。
买两头牛吧,艾买提说。
我爸说,好呢,不过不懂识别牛的好坏啊。
艾买提说,“改天我带你去巴扎上选选。
2025届高考小说复习:形神兼品析“人”“物”共赏——分析概括形象课件

2.(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采用对照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老开的形象更加 突出,性情特征更加鲜明。简要分析小说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对照手法。(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之前老开的木匠当得风生水起、生意红火与之后人们嫌家具又笨又重、不新 潮的对照。②之前认真做家具与之后认真做家具模型的对照。③孙子、孙媳妇对“又 笨又重”旧式家具反感和对迷你型家具的迷恋的对照,体现老开技艺的高深。④旧家具 遭孙子嫌弃时的落寞心理与新家具模型被追捧时喜悦的心理对照。 【解析】以老开自身前后的对照,老开与周围其他人的对照,周围人前后行为的对照等 作为切入点。
【方法·指津】
解答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题“三步骤”
【典例·突破】 【 例 3 】 ( 物 象 的 作 用 赏 析 ) 阅 读 《 麦 子 》 ( 阅 读 文 本 见 任 务 二 活 动 2 【 典 例 ·突 破】),完成后面的题目。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 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做贡献的主题。
“形”“神”品析,“人” “物”共赏
——小说专题复习之人物形象
内容目录
活动1 人物形象特 点的概括
活动2 鉴赏人物形象 的塑造手法
活动3 人物形象(物
象)的作用
活动1 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 【必备·梳理】 一、人物形象的构成
二、整体概括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四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之二——人物形象(教案)
一、直接考点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试卷中对人物形象的考察主要有如下几种题型:
.简要概括或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例:年全国卷《保护人》:小说中的玛兰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年辽宁卷《洗澡》: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或写作技巧刻画人物形象。
(、点有时会合在一起来考)
例:年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年《魔盒》: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字)
.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例:年浙江卷《乌》: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
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二、解题训练及思路归纳
(一)简要概括或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如何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例: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的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ǐ)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
例:
任何违犯、偏离、背弃所谓规章的行为,虽说跟他毫不相干,也总让他忧心忡忡。
比如说有个同事做祷告时迟到了,或者听说中学生调皮捣乱了,或者有人看到女学监很晚还和军官在一起,他就会非常激动,总是说:但愿不要惹出什么事端。
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顾虑重重、疑神疑鬼的作风和一套纯粹套子式的论调,把我们压得透不过气来。
他说什么某某男子中学、女子中学的年轻人行为不轨,教室里乱哄哄的──唉,千万别传到当局那里,哎呀,千万不要惹出什么事端!
练习:
思路归纳: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
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 如何回答人物形象的特点?
如:.别里科夫是一个。
终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胆小、懦弱、保守、顽固的旧制度的维护者形象。
.翠翠是一个。
在边城长大的聪明伶俐、天真活泼、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答题模式归纳:特征(外在、内在)身份地位
(二)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或写作技巧刻画人物形象?
.判断具体的描写或写作技巧
例: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眼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
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摔掉包袱的感觉。
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
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小狗包弟》)
.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
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
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千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
总而言之,这个人永远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愿望──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
现实生活令他懊丧、害怕,弄得他终日惶惶不安。
也许是为自己的胆怯、为自己对现实的厌恶辩护吧,他总是赞扬过去,赞扬不曾有过的东西。
就连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实际上也相当于他的套鞋和雨伞,
他可以躲在里面逃避现实。
(《装在套子里的人》)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红楼梦》
答题知识补充:
()通过具体的描写刻画人物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或环境侧面烘托
细节描写:
作用:
①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
()通过一定的表现技巧来突出刻画人物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的表现了人物……的特点。
衬托(正衬与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区别的事物作陪衬,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夸张:通过夸张地描写……突出了……的特点。
.具体分析描写发方法或技巧
例:这段文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
“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守财奴》)
答案示例:本段文字运用语言描写,抓住“这交易划得来”等语句,生动地刻画了葛朗台嗜钱如命、贪婪的特点。
(三)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例:《祝福》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参考示例: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用“我”(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借我来写“我”“鲁镇”“祥林嫂”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故事,表现了礼教的残酷,看客的残忍与麻木,我对故乡的隔膜和对祥林嫂的同情,也表现了我的软弱与逃避,使主题更充分。
技巧归纳:内容、形式
.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线索人物)
.人物(展现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衬托、对比)→情节(人物性格决定并推动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三、典型例题
三号床的那个男人
朱砂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号床的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
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暴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
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仁不让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