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氮气

MSDS氮气
MSDS氮气

氮气

一标识

中文名氮(压缩的)英文名 Nitrogen(compressed)

分子式 N2相对分子质量 28.1

CAS号7727-44-7

危险性类别:第2.2不燃气体化学类别:不燃气体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9.5%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又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伐不稳,称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四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然。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危险特性:若遇高温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迅速切断气源。

六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

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无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防护。如果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一般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域作业,必须有人监护。

九理化性质

熔点(℃)-209.8沸点-195.6相对密度(水=1)0.81(-196℃)

相对密度(空气=1) 0.81(-196℃)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Mpa) 3.40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工业液氮应单独存放,避免与易燃易爆物同时存放。避免高温高热环境。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氮气。

十一毒理学资料

无资料

十二环境资料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加以关注。

十三废弃

少量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大量废弃应请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22005 UN编号 1066

包装分类Ⅲ包装标志不燃气体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十五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MSDS及标识管理规定

MSDS及标识管理规定 1.0目的 通过标识系统和原材料、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向公司员工、销售人员、客户说明公司内外关于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产品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安全操作、消防及应急措施、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危险信息。 无论何时工作环境和标准发生变化,或处理新的化学品和危险品时,进行评审和更新相关信息及制定标识标签的措施。 保证从事特殊任务或处理危险品的新员工或转岗人员在上岗前得到有关的指导并在工作中得到强化培训。 符合国内或国际关于标识标签的标准、法律法规。 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江苏锦泰实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员工、销售人员及与客户之间的危险信息交流。 3.0职责 总经理:批准此程序,并监督本程序的执行。 负责人 评估进行MSDS及标识标签的管理的需要,制定MSDS及标识标签的管理计划,当标准和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负责更新MSDS及标识标签; 负责收集所需要的MSDS,控制其拷贝件发放至适宜的部门或岗位; 更新MSDS清单和标识标签清单; 保证公司的员工明白理解标识标签的内容。 采购物流部负责人 负责向供应商索要原材料的MSDS,拷贝后送交EHS负责人; 负责采购回公司的危险化学品的槽罐、卡车、包装和其他容器均有符合国家或国际要求的适宜的标识标签。 销售部负责人

负责把公司产品的MSDS传递给顾客或销售代理; 负责将公司产品销售国内或出口时,装载产品的槽罐、卡车、包装和其他容器均有符合当地国家或国际要求的适宜的标识标签。 生产部负责人 负责保证公司在工程设计、库房储藏和生产活动中遵守和正确使用标识标签。 各科室负责人 负责保管本科使用的MSDS文件,同时将每一岗位涉及的产品、中间产品、原料的MSDS发放至此岗位并培训下属,使岗位人员明确掌握和正确使用MSDS;负责要求本科室的员工按照MSDS里的建议操作和自我防护,保证本区域使用合适的标识标签。 程序 公司的危险交流体系 MSDS和标识标签(标识包括运输标识和工作现场安全标识、产品标签)是公司进行危险信息交流的两种工具。 负责人和各科室部门负责人通过查找国家和国际法律法规要求或集团公司和化工事业部标准,评估公司内需要进行危险信息交流的原材料和产品,并完成MSDS清单、标识标签清单。当公司购进新的危险化学品时,要随时更新,通知相关人员了解健康危险、工业卫生危险和危险品的信息;产品的MSDS,由企业的MSDS负责人审核批准。 关于危险品的总体信息 下面是危险品的危险等级分类,按照联合国危险等级分类: 1类:爆炸品 2类:毒气(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类:可燃性和易燃性液体 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剂

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完整版

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M S D S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一标识 中文名:1,2-二甲苯;邻二甲苯 英文名:1,2-xylene;o-xylene 分子式:C8H10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95-47-6 危险性类别:第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化学类别:芳香烃 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6%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助燃 闪点(℃):30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引燃温度(℃):463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国标编号: 33535 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英文名称: 1,2-xylene;o-xylene 别名: 分子式: 熔点: 密度: 蒸汽压: 邻二甲苯 C8H10;C6H4(CH3)2 -25.5? 沸点:144.4? 相对密度(水=1)0.88; 30?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 溶解性: 有机溶剂 稳定性: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途: ,,,: 95-47-6 分子量: 106.17 稳定 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一、健康危害 2.对环境的影响: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 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14天用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24小时(孕7药),有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70%,在整个的接触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 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 2.25μg/(cm?min)(范围0.7, 4.3μg/(cm?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标识 中文名乙炔电石气英文名:acetylene 分子式C 2H2 相对分子质量26.04 CAS号74-86-2 结构号:CH≡CH h3w v,M G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化学类别:炔烃R3}0[2F:`K*b)Mp;q(G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7.5%https://www.360docs.net/doc/716136489.html,.^f F~c(T K p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主要用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https://www.360docs.net/doc/716136489.html, \ l o U K{ O Q﷓U)e!f#j t)H~6|3p w 三健康危害&L9N4Tc/}O|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6jY0KbW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Wc ~+WXq)@ `(n h u*q u$p {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六西格玛品质论坛@7x | }E#~$H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https://www.360docs.net/doc/716136489.html,f%p"w g/PZ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2.1 引燃温度(%):305 爆炸上限(%):80.0 最小点火能(mJ):0.0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U﷓g:is.n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35 CAS: 95-47-6 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英文名称: 1,2-xylene;o-xylene 别名: 邻二甲苯 分子式: C8H10;C6H4(CH3)2分子量: 106.17 熔点: -25.5℃ 沸点:144.4?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8; 蒸汽压: 30℃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 溶解性: 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μg/(cm3·min)(范围0.7~4.3μ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

甲苯msds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 benzene 分子式C7H8 健康危害 1.吸入或吞食有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2.蒸汽可能造成头痛、疲劳、晕眩、眼花、麻木、恶心、精神混乱、动作不协调;食入或呕吐时可能引起倒吸入肺部; 3.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环境影响无明显的的生物浓缩作用、具生物降解性。释放至土壤及水中,会挥发及进行生物分解,释放至空气中,会与 氢氧自由基反应而衰减。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其蒸汽和液体易燃,液体会累积电荷,蒸气比空气轻会传播至远处,遇火源可能造成回火。高温会分解产生毒气,炎场中的容器可能会破裂、爆炸。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使用注意事项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但因甲苯最初被氧化生成苯甲酸,对血液并无毒害。连续8h吸入浓度为100~200mL/m3的甲苯蒸气时,会出现疲惫,恶心,错觉,活动失灵,全身无力,嗜眠等;短时间吸收600 mL/m3蒸气时,会引起过度疲惫,激烈兴奋,恶心,头痛等症状。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200 mL/m3 (750mg/g)。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 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处理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 沟等限制性空间。 安全处置 1.此物质是易燃性和毒性液体,处置时工程控制应运转及善用个人防护设备,工作人员应受适当的关物质之危险性及使用方法之训练。

-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氩。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氩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Argon。 分子式:Ar。 推荐用途:用于焊接、不锈钢制造、冶炼、半导体生产、钨化、离子珠如、截流、烧结。用作标准气、平衡气等。 限制用途:非说明书规定的其他任何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压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普通大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肢体运动协调障碍。继之,疲惫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但液态氩大量排放时会使密闭空间的氧含量降低,有缺氧窒息的危险。 危险性类别:压力下气体。 符号:

防范说明:1、远离热源和火源。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危险信息: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人员接触后的主要症状:见“第二部分健康危害”。 应急综述:若发生吸入性事故,将患者移入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安静,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或就医。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化学品中文名称:氩。 有害物成分:氩。 浓度≥99.999% 。 CAS NO.:7440-37-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撤离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或就医。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液氩,易导致冻伤,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液氩进入眼中,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甲苯MSDS

标 识 中文名:甲苯 英文名:Methylbenzene 分子式: C7H8 分子量: 92.14 C A S 号: 108-88-3 ? RTECS 号 : XS5250000 ? U N 编号 : 1294 ?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和添加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甲苯衍生的一系列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火炸药;助剂;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也用于合成材料工业。 熔点(℃): -94.9 相对密度(水=1):0.87 沸点(℃): 110.6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3.1 饱和蒸汽压(kpa ):4.89(30℃)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318.6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等级:甲 闪点(℃):4 爆炸下限%(v/v ):7.0 自燃温度(℃): 535 爆炸上限%(v/v ):1.2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火花,明火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包 装 与 存 储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低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有毒品 包装类别: II 类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甲苯MSDS GH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苯化学品英文名:Toluenemethylbenzene;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对皮肤的腐蚀、刺激类别2 急性毒性,口服类别4 对眼有严重的损伤、刺激类别2 对靶器官、全身毒害性(多次/反复接触)类别2 吸入性呼吸器官毒害性类别1 急性危害水生环境类别3 GHS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危害说明:易燃性高的液体及蒸汽,吞咽有害,对皮肤有刺激,可能引起肾脏衰竭,刺激眼睛,吞咽、吸入气管可能致命,对水生生物有害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页第甲苯 1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安全储存: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废弃处置:本品及容器的处置应遵循地方/国家法规规定。 物理化学危害: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乙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 分子式:C2H2 分子量:26.04 CAS号:74-86-2 公司名称:xxxx 公司地址: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 2、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 有害成分:乙炔浓度:≥98% CAS号:74-86-2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 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 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 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环境危害:电石法生产的乙炔含有H2S、PH3 等杂质,系无色毒性气

体,对人体有害。H2S在居住区大气的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 0.01mg/m3,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10mg/m3,PH3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 0.3mg/m3,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害:极易燃烧爆炸。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物体、静电、放射线等点火源,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 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 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 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为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 灭火注意事项: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来泄露气体燃烧的火焰,以防止发生回火现象,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爆炸危险。禁止用四氯化碳等卤 代烷灭火剂灭火。着火容器和溶解乙炔气瓶,在灭火后应继续用水冷 却至正常环境温度(≤40℃)为止。 6、泄露应急处理

甲苯

甲苯MSDS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物品编号】-- 二、成份辨识资料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分子式C7H8,苯环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它C 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键。 三、危害辨识资料 【健康危害】:吸入或吞食有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蒸汽可能造成头痛、疲劳、晕眩、眼花、麻木、恶心、精神混乱、动作不协调,食入或呕吐时可能引起倒吸入肺部。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影响】:无明显的的生物浓缩作用、具生物降解性。释放至土壤及水中,会挥发及进行生物分解,释放至空气中,会与氢氧自由基反应而衰减。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其蒸汽和液体易燃,液体会累积电荷,蒸气比空气轻会传播至远处,遇火源可能造成回火。高温会分解产生毒气,炎场中的容器可能会破裂、爆炸。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使用注意事项】: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但因甲苯最初被氧化生成苯甲酸,对血液并无毒害。连续8h吸入浓度为100~200mL/m3的甲苯蒸气时,会出现疲惫,恶心,错觉,活动失灵,全身无力,嗜眠等;短时间吸收600 mL/m3蒸气时,会引起过度疲惫,激烈兴奋,恶心,头痛等症状。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200 mL/m3(750mg/g)。 五、灭火措施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处理方法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甲苯MSDS

从以上各点可以看出:浮阀塔在蒸汽负荷、操作弹性、效率和价格等方面都比泡罩塔优越,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初步选择浮阀塔。 6.1.4 浮阀塔的工艺设计 提取Aspen plus 各塔板上的物性参数,选取塔板上气液相负荷最大的第7块塔板进行手工计算和校核,然后再用CUP-Tower 进行软件计算,通过比较来检查计算的正确性。第41块物性参数如表7-4: 表6-4 浮阀塔塔板参数 气相流量V kg/h 液相流量L kg/h 气相密度 kg/ 液相密度 kg/ 混合液表面张力 N/m 4446294.84 4252943.628 23.3718819 1109.51609 0.01270767 气相体积流量s V V s /m 84.523718819 .2336004446294.8436003 V =?==ρ 液相体积流量s L L s /1.06476m 1109.51609 360084252943.6236003 L =?== ρ 1.塔径的计算 由于带有降液管,所以溢流式的塔板的塔截面实际分为了两个部分,即气体流通截面和降液管所占截面。若为塔板截面积,为气体流通截面积, 为降液管截面积,则 : T t f A A A A ' 1- = 2.气体流通截面积的计算 塔板的计算中,通常是以泛点气速作为的上限。一般取的0.6-0.85 倍, 即: f u u )85.06.0(-= 根据索德尔斯和布朗公式 V V L f C u ρρρ-= V ρ3m L ρ3m δT A 'A f A

可由史密斯关联图查得气体负荷因子C ,气液两相流动参数为 90.13883816=V L S S V L ρρ 取板间距m H T 5.0=,板上液层高度m H L 08.0=,则液滴沉降高度为 m H H L T 42.0=-,查史密斯关联图: 液相表面张力m N /02.0=σ时的气体负荷因子s m C /105.020=,由于所处理的液相表面张力为m N /12707670.0=σ,则需矫正: s m /50.095895110.020.012707670.1050.020.2 0.2 =? ? ? ???=?? ? ??σ 则可求得泛点气速为: s m C V L f /0.65373718819 .2323.3718819 -1109.51609095895115.0u ===ρρ 取f u u 7.0'=,即s m /4576.0u '=,则可求得气体流通截面积为 2S 55.114576 .084.52u V A m =='= ' 3.塔板面积的确定

危化品MSDS-甲苯

甲苯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benzene;Toluene 主要用途:用于掺合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等的主要原料。 2. 危险性概述 2.1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三类易制毒。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2.4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5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 甲苯108-88-3 99.5 4. 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4.5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出现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呼吸道和眼结膜可有明显刺激症状。 吸入肺内可引起肺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可出现明显的心脏损害。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5. 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 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2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5.3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 上撤离。 6. 泄漏应急措施

航空煤油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航空煤油 3 号喷气燃料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 2009 年11 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3 号喷气燃料 化学品英文名称:Aviation kerosene 企业名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 10 号 邮编:730060 传真号码:+8609317561499 +8609317361920 联系电话:+8609317933653 企业应急电话:+8609317936111 +8609317936222 技术说明书编码:2009-45 生效日期:2009 年12 月1 日 国家应急电话:火警119 急救 12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煤油 / 8008-20-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煤油蒸气,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意识模糊等;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吸入液态煤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与吸入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还有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msds管理规范

MSDS管理规范 (QC080000-2012) 一、目的 规范化学物质MSDS/成份表管理,确保使用者能够掌握化学品的物质特性及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品事故以及保障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健康,保护环境。 二、适应范围 公司范围内所有的部门。 三、依据 3.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3.3《职业病防治法》。 四、定义 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或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五、职责 5.1采购课在采购活动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有效版本的MSDS/成分表,并进行收集整理。 5.2管理部负责编写《MSDS/成份表收集清单》。 5.3管理部负责组织评审、发放管理和指导使用化学物质的MSDS/成分表。

5.4各使用部门负责对使用人员的培训,资料的保存。 六、内容 6.1MSDS/成分表的收集 6.1.1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包括原材料和辅料)和化学品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有效版本MSDS(化学品)和成份表(针对非化学品),如果供应商不是生产厂家,要注明供应商与生产厂家的关系,所有MSDS和成份表均需要求供应商盖公章方可生效,采购人员在收集MSDS和成份表时需进行资料核对,查看是否有盖供应商的公章,所采购的材料名称是否与MSDS/成份表一致,如OK后送管理部进行评审,如不一致则要求供应商重新提供,如供应商提供的是二级供应商的MSDS或成份表则需注明共由哪些原材料组成,并一一进行核对。 6.2MSDS/成分表的评审 采购将核对OK的MSDS和成份表送管理部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以下项目: 6.2.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A)化学品中/英文名称 B)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C)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地址邮件/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号/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 6.2.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A)主要成分,对安全和健康构成危害的组分,CAS号和重量比例 B)组成此产品的化学成份和比例

乙炔气MSDS

乙炔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C900000ppm×2小时(小鼠吸入);500000ppm(大约浓度)(人吸入);人吸入10%,轻度中毒反应。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和脂肪浸润。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乙炔亚铜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5300mg/m3,窒息性气体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编制单位:西安泰达低温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04月25日

(完整word版)磷酸msds

磷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ic acid 分子式:H 3 PO 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85.0%。 CAS No.:7664-38-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 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甲苯-MSDS

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benzene 英文名称2:Tolu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306 CAS No.:108-88-3 分子式:C7H8 分子量:92.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甲苯108-88-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

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100 前苏联MAC(mg/m3):50 TLVTN:OSHA 200ppm,754mg/m3; ACGIH 50ppm,188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产品名称:乙炔 按照 GB/T 16483 、GB/T 17591 编制 第 1部分化学品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炔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ylene 第 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 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也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1;吸入危险,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并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采取防静电措施;生产设备接地。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避免与强氧化剂、卤素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吸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 ·事故响应: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意充分清洗。就医。 ——火灾时: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灭火使用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 ·安全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强氧化剂、酸、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 ——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热源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生成爆炸性化合物。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静电。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 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 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环境危害:无。 第 3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 98 % CAS No.74-86-2 第 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无资料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若呼吸困难,输氧,若呼吸停止,实行呼吸复苏术。就医。食入:无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