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1.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

【自主学习】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害

(1)基本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

******************

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

西部东部

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

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

【跟踪训练】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截至发稿时,已有245人获救,1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目前仍有人员受困,救援仍在持续。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台湾多断层分布的原因。

(2)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成因。

(3)列举②处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解析: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碰撞地带附近,地壳强烈活动形成断层。

①地发生地震,较近的②地震中距小,附近断层多、地壳稳定程度差,所以烈度更大;此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导致岩层受力断裂错位。

(2)②较大。原因是②地距震中较近,且地质构造不稳定。

(3)滑坡、泥石流。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自主学习】

1.泥石流灾害

(1)我国的主要类型

①暴雨泥石流:发生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②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 102°

E 以西的高原上。 (2)分布特点

以西

分界线

以东 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

或片状分布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

和乌蒙山一线

呈零星分布

(1)成因?????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

外表形态等

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河流冲刷、 人工爆破等

(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 6~8月。 (3)分布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差 异

东、西部差异 东部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极密集区为秦岭—川西—滇西山地

省际差异

四川省频率最高,其次是陕、云、甘、青、贵等省

区?

提示:这些地区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2.人类活动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的?

提示: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汇水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人类修建水库若选址、设计不当,易诱发地震。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核心归纳】

1.列表比较两种泥石流 泥石流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暴雨泥石流

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

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季节的降雨成为主要的激发因子

冰川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上冰川融化沿坡流动形成

3.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是该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下所示:

1.图解滑坡的发生机制

2.图示法记忆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区

【跟踪训练】

2015年6月30日凌晨,四川马尔康县红苕沟因暴雨致泥石流爆发,约2 000方泥石流冲击体顺山势而下。截至7月1日12时,泥石流造成200余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 600余万。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

(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4)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解析:(1)图中A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泥石流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条件等方面分析。(2)图中B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结合泥石流的主要影响原因及B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即可。(3)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地形坡度的影响是加重泥石流的主要表现。(4)针对影响泥石流的主要人为原因,可从植被的保护和加强对坡地的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3)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4)加强植树造林;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

对点练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结合材料,写出本次地震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并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余震达1 335次。震区人口密度大,降雨多并且伴有雷电,给救灾带来极大困难,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3 143人受伤。下图示意本次地震地理位置。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本次地震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此次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原因主要从震级、震源深度、次生灾害及人口密度等方面分析。

答案: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原因:震级较高,震源浅,震中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造成严重崩塌、滑坡及大量地质灾害隐患;雨季降水多,易诱发泥石流;灾区人口密度大,救灾难度大。

对点练二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2.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注意高风险区在图中的位置,空间分布要用图中信息(山脉、河流)来回答;泥石流灾害成因可从地势起伏、松散物质、降水等角度分析。第(2)题,防范措施包括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等方面。

答案:(1)泥石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山区河谷地段。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碎屑物多;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

(2)关注当地气象及灾害预报;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不要在河滩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不宜在有大量固体堆积物的陡坡下避风、避雨)。

[基础巩固]

1.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A.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B.地震、泥石流、滑坡

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

D.地震、火山、海水入侵

解析:选B。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十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

巴西东南部地区遭遇强降雨后引发某种地质灾害,当时造成至少419人死亡。灾害发生后,特雷索波利斯镇居民告诉巴西《圣保罗报》记者:“我在这里居住25年。从未见过这种事……我的住处地势高,从高往下看,一片‘泥海’,不少人爬树自救。”结合该居民的话,完成2~3题。

2.这种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

①云南省南部

②四川省中部

③辽宁省东部

④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3.长江干流沿岸也是这种地质灾害的频发区,这里一旦发生这种灾害,可能会()

①造成人员伤亡②破坏水利工程

③阻断航运④引发滑坡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第2题,“泥海”是关键词,说明这种地质灾害是泥石流。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的秦巴山区多发生泥石流。第3题,泥石流一般不会引发滑坡。

答案:2.B 3.D

4.我国地震和灾情的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东重西轻

B.东少西多,东重西轻

C.东多西少,东轻西重

D.东少西多,东轻西重

解析:选B。我国的地震具有西多东少,灾情具有东重西轻的特点。

5.下列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

B.滑坡和泥石流在平原上也常有发生

C.泥石流破坏力很强,而滑坡则无破坏力

D.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解析:选A。滑坡和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均较大,滑坡会造成人员伤亡。6.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暴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解析:选A。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7.

右面为“醉林示意图”,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崩塌

B.滑坡

C.水土流失

D.地震

解析:选B。由图中坡体整体滑动的特征,可以确定为滑坡现象。

8.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位于________(填代号),分析原因。

(2)②处泥石流多发生在________季,原因是什么?

(3)③处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陡峻;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破坏较为严重。

(2)夏夏季气温高,大量积雪和高山冰川融化形成洪水,产生泥石流。

(3)③处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以沙漠为主,因此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

[能力提升]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读某年我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1~2题。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解析:第1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2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答案:1.C 2.D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读山地灾害过程图,回答3~5题。

3.图中显示发生山地灾害的自然条件有()

A.植被茂盛B.地势陡峻

C.工程建设D.河流流经

4.图中显示的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表现为()

A.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

B.暴雨—河流泛滥—泥石流—滑坡

C.崩塌—滑坡—泥石流—暴雨

D.暴雨—泥石流—崩塌—滑坡

5.据图可以判断()

A.①区域易发生涝渍灾害

B.②区域受流水侵蚀最强

C.③区域是泥石流物源区

D.④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

解析:第3题,图示植被稀疏,没有大型工程建设;河流不会引发山地自然灾害;而地势陡峻,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第4题,从图示分析,暴雨引发崩塌,然后引发下面滑坡,导致山体破碎,形成泥石流。第5题,①区域地势较高,坡度大,不易发生涝渍;

②区域坡度较小,流水侵蚀较弱;③区域为泥石流输移区,而物源区在泥石流的形成区;④区域为居民点、公路和农田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答案:3.B 4.A 5.D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6~7题。

6.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7.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B.丘陵

C.平原D.高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最多;华东地区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原因是华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答案:6.B7.C

8.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灾情分布是________。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____,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1)地震我国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之间西多东少东重西轻

(2)泥石流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

动使地表结构破坏严重,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3)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