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阅读答案
阅读练习:黄河之水天上来(刘白羽)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刘白羽细雨蒙蒙的秋天,我从北京乘飞机到兰州,机上即兴吟诗一首:“十年未可乘长风,一羽凌霄上碧空。
拂去云烟十万里,来看黄河落日红。
”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
黄河在我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那是四十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眺望黄河,滚滚狂涛冲着巨大冰排,万雷轰鸣,天崩地裂,一泻而下,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兰州的黄河未免太安逸平静了。
到兰州后,一连落了几日雨。
一个下午,我静静地望着窗外那巍然耸立着的碧森森的皋兰山,这整个窗口就像给烟雨笼罩着的湿蒙蒙绿茫茫的一幅画。
一阵惊喜微微颤过心头,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呀!的确,生活有如迂回曲折的画廊,一下是幽深的峡谷,一下是开阔的原野,谁知当我埋怨兰州的黄河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地方,黄河向我显示了雄美壮观的景象,这就是刘家峡。
霁雨初晴,西北高原阳光格外灿烂。
也许是延安生活在我心中的再现,我总觉得空中响着牧羊人的嘹亮歌声。
汽车时而穿行于碎石如斗的山谷之中,时而奔驰在辽阔的高原之上。
远望刘家峡,层峦叠翠、静谧安详,谁料汽车转折而下,驶到刘家峡电站大坝底下的时候,突然冲人滂沱大雨之中。
我非常惊讶,天上晴空万里,哪儿来的暴雨呢?我下车转身一看,怔住了,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biāo。
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苍苍银雾。
这一卷云雾,给阳光照得闪亮,又飞上高空。
乌云白雾,上下翻腾,再向上,如浓墨,如淡墨,像核爆炸时的蘑菇云,直耸高空,巍然不动,这场景真是有点惊人。
原来接连落了几天雨,水位陡增,水电站提起溢洪道的一扇闸zhá门,刚才所见,就是黄河之水从溢洪道喷射而出的情景。
我再举首仰望,只见峻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浪花飞溅,发出千万惊雷的轰鸣。
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比岸上的山头还高,是激流,是浓雾,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草。
【初中散文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文第七自然段”阅读答案

【初中散文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文第七自然段”阅读
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文第七自然段。
春秋季节,在黄土高原一带,可以欣赏到黄河夕照的景观。
极目千里高原,苍茫的黄沙捧托着火红的太阳,疏落有致的沟壑在阳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文第七自然段。
春秋季节,在黄土高原一带,可以观赏至“黄河夕照”的景观。
极目千里高原,苍茫的黄沙追捧塞着火红的太阳,频密挺拔的沟壑在阳光的穿裆下构成间隔左右的阴影。
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沈重的流水声,节奏分野。
由离而近,河面展毛的色彩不断变化莫测,火红、红黄、淡黄……层次非常分野。
偶尔,远处的天边挂上一两柱淡淡的炊烟,便可以观赏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妙画面。
倘若幸运地,还可以看见近乎绝迹的羊皮筏子。
挤上筏子,听到艄公嗯的小调,顺着陡峭的水流,安全地漂流到对岸。
回答问题:
1.
“四周静寂无声,只有沉重的水流声”这句话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
2.
“远处的天边挂起……”把“挂起”改为“飘起”行不行?为什么?
3.
简单分析本段文字写景特点。
4.
给本段文字加个题目。
【试题答案】
1.
不矛盾。
用动置静,注重瞳的程度。
2.
没用。
形容炊烟的形态相同。
如果改成“升起”,则注重没法沙野的空旷而又宁静的特点。
另外,与下句的唐诗描绘的景色特点二者矛盾。
3.
能够讲出一两点即可。
4.
参照主题:黄河夕照图。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颠.簸(diān)勾.当(gōu)迁徙.(xǐ)怒不可遏.(è)B. 绚.丽(xuàn)屠.杀(tú)狩.猎(shòu)纷至沓.来(tà)C. 蜿.蜒(wǎn)卑鄙.(bǐ)奔.流(bēn)挑拨离间.(jiàn)D. 拙劣.(liè)迂.回(yū)桑梓.(xīn)根深蒂.固(d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狡辨帷幕打嗝海枯石烂B. 浩劫旷野磅薄招摇撞骗C. 虔诚羁绊亢奋轻歌漫舞D. 翡翠挚爱褪色震耳欲聋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海外华人群体普遍遵守防疫规定,自行宅家隔离,还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其表现不仅无可______ (指教指摘指示),还做出了积极示范。
安全带是______ (名不虚传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生命带”,但是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也可能有生命危险。
4.经典诗文默写。
求之不得,______ (《诗经•关雎》)______ ,在城阙兮。
(《诗经•子衿》)海内存知己,______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 。
(白居易《卖炭翁》)夜久语声绝,______ 。
(杜甫《石壕吏》)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 ,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野马也,尘埃也,______ 。
(《北冥有鱼》)______ ,天南海北想着你……(贺敬之《回延安》)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节约粮食,尊重劳动_____口号,_____发自内心的认可、融入生活的习惯和切实的行动。
②社会发展是劳动创造的动力源泉,有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有日益丰富的餐桌供给。
《将进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将进酒》阅读答案及解析《将进酒》阅读答案及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答案:C2、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奔流/到海/不复/回C.千金/散尽/还/复来D.莫使/金樽/空对/月答案:C3、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答案:A、B4、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根据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玉,美好的饮食。
,吃喝。
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答案:B5、从哪些揣此诗的背景是诗人被放逐的时候?答案:从“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诗句中,可以揣出,这是诗人被赐金放还、出长安之后所作的一首诗。
因为这些表现出对权贵的透彻了解和由此产生的蔑视和弃,对权贵们嫉贤妒能、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愤激和不满。
王若冰《黄河的颜色(节选)》刘白羽《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学作品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的颜色(节选)王若冰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在壶口看到的泥沙俱下、跌宕奔突的黄河的力量与气势!从陕北黄土高原断裂带纵横交织的沟壑环绕而下,闪烁着金色波浪的黄河时隐时现。
到了壶口镇,满河流水如凝结在一起的黄金粘液,闪射着耀眼金光在秦晋大峡谷深处舒缓南下。
傍依只有零星细浪无声翻滚的黄河转过一个弯子,骤然间就有隆隆巨响迎面扑来。
顺着震彻峡谷的喧响望去,茫茫水雾从峡谷中央升起。
水雾升腾的地方,在西北高原奔走2000多公里的黄河,带着已经与茫茫黄土地融为一体的颜色奔涌而来,那是我们华夏民族最美的肤色。
一个巨大的石壶朝天敞开,因两岸层层叠叠的巨石阻拦而顿时变得膂力震天的滚滚黄河,如身披黄金铠甲、冲锋陷阵的威武之师,愈是险要狭窄,就愈奋勇向前,手挽手,肩并肩,高举金光四射的团团巨浪,一排接一排,风不顾身,朝巉岩高筑的壶口奔泻而下。
全速奔腾,彰显着黄河的坚强,诉说着黄河的执着。
飞泻而下的巨浪跌落壶底,似沸汤开壶,激流翻滚,声震如雷。
堆堆巨浪飞溅而起,如竞相绽放的黄金,金光四射,璀璨夺目。
这是力量的交响,是团结的交响,是奋然永进的交响,这是真正的黄河大合唱。
那一刻,黄河两岸被一种令人心旌飞扬的金黄色映照着、笼罩着、拥抱着,犹如黄金锻造的宫殿。
以至于此后多少年,只要一想起黄河,我耳际就回响起排排巨浪涌入壶口时排山倒海的隆隆巨响,眼前就浮现出壶口瀑布前赴后继、激情绽放的黄金浪花……(有改动)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刘白羽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却是在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的飞机上。
云海忽然逝去,下面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深褐色大地,阳光从上面象千万道聚光灯照亮了大地。
一种出乎意外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实在惊人,我想一个人一生一世也许只有这样一次吧!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向你露出神奇风采。
在这茫茫大地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
11《黄河之水天上来》解析

船舷
眺望 大坝 惊讶 俯视
哺育
惊心动魄 层峦叠翠 蘑菇 溢洪 浩浩荡怨 )
mái( 埋伏 )
颤
chàn( 颤动 )
zhàn( 颤栗 )
xuán( 旋转 )
旋
旋 xuàn( 风
)
卷 juǎn(卷土重来)
juàn(卷宗)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细雨濛濛 天崩地裂 一泻而下 平淡无奇 霏雨初霁 静谧安详
奔腾呼啸 万雷轰鸣 惊心动魄 雄伟壮观 层峦叠翠 晴空万里
暴雨狂风 烟雾缭绕 巍然耸立 纵横奔驰 排挞岩谷 辽阔无垠
举目仰望 汹涌澎湃 千秋万代 呼啸苍天 万弩齐发 惊涛骇浪
méng
lí ng
细雨濛濛
wēi liáo
陵园
xián
巍然
缭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赞美了什么?
►作者在刘家峡和在从乌 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 看到的黄河的景象及作者 的不同感受。赞美了母亲 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
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次数 时间 地点 看到黄河 的情景 作者的 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记忆中、兰州、 刘家峡、飞机上)
一见黄河
四十年前 风陵渡口眺望黄河
• 起飞时 • 地面一片飞云骤雨,升 上高空,忽然一道灿烂 阳光透过舷窗射在我脸 上,急忙向下看,云雾 里巍然耸立着许多雪峰, 雪峰白得像冰霜塑出的, 像是那里刚刚落过一阵 大雪,雪峰高低不一, 而且层次分明!这是何 等苍茫的冰雪的海洋啊!
壶口的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备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乎,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18.(1)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2)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一往无前
19.(1)有中国人的肤色;
(2)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
(3)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
(4)联系着中国悠久的历史。
20.(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
18.解析:略
19.解析: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要注意题干中的“联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四个字。意思答对即可。
《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及答案

壶口瀑布作者梁衡一、基础知识1、写出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的词注音告jiè(诫)mímàn (弥漫)推推sǎng sǎng搡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漩.(xuàn)涡寒jìn(噤)wù’ǎi 雾霭乘xì隙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gǔgu 汩汩hánchan (潺潺)怒不可è(遏) 挟.(xié)而不服3词语解释: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寒,寒冷;噤,因严寒,受惊吓等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颤驰骋——骑马奔跑;奔驰;驰骋原野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
怒不可遏——遏:止。
愤怒地难以抑制。
形容十分愤怒。
二、课文内容分析与理解——文主要写作者在不同的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
第一、二段:在雨季,作者初次相识壶口瀑布。
(1)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2)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 A 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B 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 C 进去, C 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1、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听到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爷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问题:
1.这首诗前半部分主要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诗的后半部分赞美了什么?
3.诗中把黄河比作一条飞龙,你觉得贴切吗?请说出理由。
4.下面诗句中的加点词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摇动”和“冲散”加点)
答案:
1:前半部分主要突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热爱与赞美、歌颂黄河的情感。
2:诗的后半部分赞美了黄河历史悠久,团结民族兄弟。
3:贴切。
因为从高空俯看,黄河就呈“几”形,隐隐暗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
黄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像龙一样意气勃发。
4:好。
因为它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