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一、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具有了

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可以独立阅读不同程度的文章,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课外阅读总

量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选读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由此可见阅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这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继续提高外,也要帮助后进生争

取最大的进步。教学中还要继续强调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的能力。

二、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初步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会认200个字,会写300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339个词语。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通过朗读把感悟表达出来。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

地方提出疑问。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和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

哀乐,并积极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主要以段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大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丰富自己的表达。

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同时结合

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使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内容

四、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单元导语、连接语、泡泡语、课后习题、教材后附有的八篇选读课文。

3.课外资源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同步阅读、教学课件、课外读物等。

(二)教与学的方法

1.识字和写字

在指导写字时,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要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我们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还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教学

本册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时,侧重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朗读也有助于学生真切

地感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可以范读,课堂上还要加强默读指导,重点是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

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讨论。对于略读课文,重点放在略

读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先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老师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等。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优美词句、片段,积累在课外阅读

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采用阶段性评比展示交流等手法,多激励多表扬的机制,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

3.口语交际

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

题交流、讨论或辩论。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可以是语言

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能体现出学生语言的发展过程。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能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此外,还

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习作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初始学期。教学时,要结合本册书的单元编排特点,引导学生运用

单元学习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即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注意多采用激励

和肯定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还要加强“综合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展示台”等栏目的整合作用,为学生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每片习作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安排展示交流、最后引导学生习作练习。以此帮助学生降低习作初始的难度,轻松入门。

五、评价

(一)评价方式

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平时检测(10%)﹢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10%)

(1)平时检测: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2)课堂表现:针对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书面练习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3)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写字、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板块开展。

2.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检测评分为准。结果评价=期中考试成绩(20%)+ 期末考试成绩(50%)

3.学期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30%)+结果评价(70%)

(二)评价结果

1.平时检测:百分制

2.课堂评价:和好、好、一般、继续努力

3.实践活动评价:张贴、公布、奖励优秀作品。小组互评等级制(很积极、较积极、积极、不积极)

(三)评价结果处理

以上三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优(90及90以上)、良(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合计后放入成长记录袋,教师给予针对性评价和建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