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古典小说名著选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安大学

古典小说名著选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安大学第一章测试1.文学三大体式不含下面哪种文体?A:小说B:散文C:诗歌D:戏剧答案:散文2.“饰小说以干县令”语出()。
A:《文心雕龙》 B:《道德经》 C:《论语》 D:《庄子》答案:《庄子》3.纪晓岚的“一书而兼二体”是对哪部小说的评论?A:《聊斋志异》 B:《官场现形记》 C:《儒林外史》 D:《孽海花》答案:《聊斋志异》4.下列哪部作品被米兰·昆德拉认为是欧洲现代小说的起源?A:《巨人传》 B:《唐吉坷德》 C:《鲁滨逊漂流记》 D:《源氏物语》答案:《巨人传》5.谁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A:索绪尔 B:赵元任 C:李方桂 D:施拉姆答案:索绪尔6.在叙述学解释中,下列哪一角色承担了将意识形态、审美趣味灌注于作品的功能?A:读者 B:隐含作者 C:作者 D:隐含读者答案:隐含作者7.笔记小说之志怪小说有三体,下列哪一项不属志怪小说?A:搜神体 B:拾遗体C:博物体 D:杂记体答案:杂记体8.“描写委曲”是鲁迅先生对()的梗概。
A:志怪小说B:笔记小说C:轶事小说D:传奇小说答案:传奇小说9.下面哪一项不属宋代“说话四家”之列?A:说经 B:传奇 C:讲史 D:小说答案:传奇10.杨义关于小说源流的“三祖说”不包括()。
A:神话 B:史书 C:骚赋 D:子书答案:骚赋第二章测试1.明代“四大奇书”不包括()。
A:《金瓶梅》 B:《隋唐演义》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答案:《隋唐演义》2.明代“四大奇书”所开小说的“四大范畴”不包括()。
A:英雄传奇 B:公案小说C:神魔 D:历史演义答案:公案小说3.《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节是小说家言,是把历史上真正的()的故事冠移到诸葛亮身上。
A:黄盖 B:周瑜 C:太史慈 D:甘宁答案:周瑜4.下面哪次战役是曹操定鼎北方的重要战役?A:渭北之战 B:濮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宛城之战答案:官渡之战5.吕布在哪里被曹操所杀?A:濮阳 B:白门楼 C:虎牢关 D:小沛答案:白门楼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的名言?A:孙权 B:刘表 C:曹操 D:刘备答案:曹操7.“永安遗命分明在,谁禁先生自取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浒传》李贽评本辨伪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浒传》李贽评本辨伪述评刘丹【摘要】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水浒传》李贽评本的辨伪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达成了一些共识.新时期《水浒传》李贽评本辨伪的主要方法是多维度比较与旁证,如:《水浒传》李贽批语与李贽思想、文风的比较,与其他署名李贽评作品的比较等.辨伪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如方法偏失、学风浮躁等.未来的《水浒传》李贽评辨伪工作应将重点放在扩大评点者候选人范围、深化与两种“李评本”刊行相关人士生平和交游情况的考证等几个方面.【期刊名称】《菏泽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6【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水浒传》;李贽评点;辨伪;述评【作者】刘丹【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2今存署名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版本主要有两种:一是《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杭州容与堂刊本(简称“容与堂本”);二是《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一百二十回,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杨定见、袁无涯刊本(简称“袁无涯刻本”)。
明清以来关于《水浒》李贽评本真伪的争论也主要围绕此二本而展开。
对于二本的所谓“李贽评语”,明清时人多持否定态度,认为是叶昼的伪托,如钱希言《戏瑕》、盛于斯《休庵影语》、陈继儒《国朝名公诗选》、周亮工《书影》等均发表过这种见解。
20世纪20年代,现代“水浒学”的奠基者胡适、鲁迅等人也都信从“容本”、“袁本”李贽评“均系伪托”的观点。
30年代以后,随着更多的《水浒传》版本被发现、并被纳入研究视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日益深化,见解也日趋分化。
至50、60年代,对于二本李贽评孰真孰伪的问题更是臆见纷呈,出现极限状态的四种观点:一是二本皆伪;二是二本皆真;三是“容本”为真,“袁本”为伪;四是“袁本”为真,而“容本”为伪。
《水浒传》之李卓吾评语

《水浒传》之李卓吾评语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李载贽曰: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逼真,所以为妙。
常见近来文集,乃有真事说做假者,真钝汉也。
何堪与施耐庵、罗贯中作奴!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李秃翁曰:史进是个汉子,只是朱武这样军师忒难些。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李和尚曰:描写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
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
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读者亦以为然乎?读者即不以为然,李卓老自以为然不易也。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李和尚曰:此回文字分明是个成佛作祖图。
若是那班闭眼合掌的和尚,决无成佛之理。
何也?外面模样尽好看,佛性反无一些。
如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
算来外面模样,看不得人,济不得事。
此假道学之所以可恶也与?此假道学之所以可恶也与?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李和尚曰:人说鲁智深桃花山上窃取了李忠、周通的酒器,以为不是丈夫所为。
殊不知智深后来作佛正在此等处。
何也?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
若瞻前顾后,算一计十,几何不向假道学门风去也?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李和尚曰:如今世上都是瞎子,再无一个有眼的,看人只是皮相。
如鲁和尚却是个活佛,倒叫他不似出家人模样。
请问,似出家人模样的,毕竟济得恁事?模样要他做恁?假道学之所以可恶可恨可杀可剐,正为忒似圣人模样耳。
第七回九纹龙剪迳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李生曰:小衙内是不知事,小儿富安是不识体,光棍两个也不必说了。
独恨高俅害人、陆谦卖友,都差鲁智深打他三百禅仗。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卓吾曰:形容公人情状亦可。
论李贽评点_水浒传_的原因及对小说思想_人物性格的肯定和赞扬

大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14卷第11期2015年11月Vol.14No.11Nov.2015[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5.11.006由于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之双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态度是认真和严肃的,同时,李贽认为《水浒传》乃“发愤”之作等观点,和他的“童心说”理论也是相一致的,可以说小说评点其实只是其“童心说”之文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在小说领域的展开和运用。
此外,李贽孤傲的性格、叛逆的思想以及泰州学派的侠义精神,都对其小说评点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即是由此来探讨并论述李贽评点《水浒传》的原因、态度,及其对小说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形象所给予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一、李贽评点《水浒传》的原因和态度李贽是一定评点过《水浒传》的,根据他的著作《焚书》卷一之《与焦弱侯》信中的话以及袁中道《游居柿录》卷九所记,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李贽又曾向其好友焦竑索求《水浒传》之真本,对《水浒传》的版本要求很是讲究,从他对当时流传的《水浒传》本子的选择的这种慎重与严谨的态度上来看,李贽之评点《水浒传》中,态度应该是很真实和严肃的。
可以说李贽正是借小说评点来表现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理论乃至哲学思想〔1〕。
正因如此,李贽对其《水浒传》等小说评点十分看重,很是珍爱并自视甚高,故对身后其书如何托付之事,亦深表忧虑:“古今至人遗书抄写批点得甚多,……又恐弟死,书无处交阁出,千难万难舍不肯遽死者,亦衹为不忍次数种书耳。
有可交付处,即死自瞑目,不必待得奇士然后瞑目也”〔2〕。
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时间是在其66岁的时候,因为与耿定向的论争,受到了反对派的攻击,李贽又开始了像早年仕宦时南北奔波一样的生活。
此时的李贽,内心自然无法平静,思想越加激愤与叛逆。
此时又当国家多事之秋,其年正值宁夏副总兵哱拜叛乱,又值日本攻朝鲜的时刻,明朝廷派出军队以救朝鲜。
李卓吾评本《水浒传》版本研究述论

日” 、 “ 李 和 尚 日” 或“ 李秃 老 日” 起句。
根据 内容和文本的情况 ,学界普遍将 《 水浒 传》 分为文繁事简本 ( 繁本 ) 、 文简事繁本 ( 简本 ) 、
繁简综合本 ( 全本 ) 和金圣叹腰斩本( 节本) 4 种。
明李 玄 伯 藏 本 和新 安 刻 本 中就 有 这 样 的记 载 。
李玄伯藏本属于繁本 中的不分卷本 , 其在《 水 浒传》 版本研究史上 一直存在着争议 , 胡适 、 孙楷 第 、神 山闰次等学者都曾发表文章讨论这个版本 的情况及其与容与堂本 、 郭勋本 、 杨定见本等版本 的关系 , 亦试 图通过 它理清《 水浒传》 早期 的版本
第3 1 卷 第5 期
Vo 1 . 31 No . 5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g f a n g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本、 简本孰先孰后 的问题还存在一定争议 。 本文按 目前学界主流的看法 , 认为繁本在前 , 简本是把繁 本文字删节后的版本 ,全本是其后综合繁简本而
成 的版 本 。 ②
学 人 文社 会科 学 学 部博 士 研 究 生 ,主 的《 水浒传》 版本在时间上跨
2 0 1 5年 1 0月
0e t . 2 01 5
李 卓吾 评本 《 水 浒传 》 版 本 研 究 述 论
刘 玄
( 北京语 言大学 人 文社会 科学学部 , 北京 1 0 0 0 8 3 )
明代的《水浒传》评点﹡--以李贽、叶昼为个案

明代的《水浒传》评点﹡--以李贽、叶昼为个案祁志祥【摘要】The publication of Water Margin in the end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riggered a boom in the comments on the novels of the Ming dynasty,of which Li Zhi’s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while Ye Zhou’s was the best.Li Zhi emphasized “loyalty”in Water Margin,and praised highly its severe criticism of the dark reality and the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realistic plots and characters.Ye Zhou followed Li Zhi’s approach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artistry of Water Ma rgin was the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in fictional truth,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omments on Water Margin writ-ten by Jin Shengtan.%《水浒传》在元末明初问世后,引发了明代小说评论的一个热潮,其中尤以李贽的评点影响最大,叶昼托名李贽的评点成就最高。
李贽给《水浒传》披上“忠义”的外衣,对《水浒传》批判黑暗现实的“泄愤”精神大加肯定,并对《水浒传》在“像情像事”的情节描写中创造动人“趣味”的写实主义艺术特点给予具体分析和高度评价。
《水浒传》校释拾补

《水浒传》校释拾补杨国玉【摘要】在现在的各种通行本《水浒传》中,仍然“顽固”地存在着一些错讹,这些错讹实由草书形讹所致.比如,在《水浒传》现存最早的百回本完整刻本“容与堂本”中,使人困惑不解的“狮子腿”之“腿”乃“髓”之讹,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三寸钉(丁)谷树皮”之“谷”乃“枯”之讹,令人不知所云的“用五轮八宝莴着两点唇水眼”之“蒿”(万)、“着”、“唇”分别系“左”、“右”、“神”之讹,“眼”字衍.“容与堂本”中的这些草书致讹例实可视作其源出祖本的“遗传”特征,表明它与祖本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水浒传》;校释;草书形讹【作者】杨国玉【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2《水浒传》是一部诞生于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在中国几至家传户到,其读者下至童稚上逮耄耋,创造了世界阅读史上的神话。
然而,由于明人刻书大多不甚精审,《水浒传》中也不免存在着不少讹误衍夺之处,甚至通过其他作品的借用或抄引而进一步蔓延开来。
在《水浒传》流播于世的数百年间,虽经历代学者、注家不断修正,其文本逐渐完善,但仍有一些错讹,时至今日尚“顽固”地存在于现在的各种通行本中。
这些错讹不加校改,以讹传讹,还会继续贻害后人。
古人论讹误的发生,无非形、音两种。
所谓形讹,如“鲁鱼亥豕”,是见于古籍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而《水浒传》中的某些讹误之由,则有其特殊性。
笔者以为,《水浒传》中的一些错讹,其实只能发生于草书状态下,乃由草书形讹所致。
世人不察,遂致或视而不见,不知其误;或无知臆改,不明所据;或虽长期聚讼纷纭,而迄今难有定论。
《水浒传》的流传版本十分复杂,大略言之,即有繁、简两大系统。
而容与堂刊于明万历三十年前后的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学界称“容与堂本”)属繁本系统,是现存最早的一个完整刻本,历来为学界所重。
从李卓吾到金圣叹——略论李评《水浒》与金评《水浒》在思想方面的继承关系

作者: 马成生
出版物刊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2-49页
主题词: 李卓吾;金圣叹;《水浒》;水浒传》;继承关系;林冲;贪官;评论;枉法;农民起义军
摘要: <正> 从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李渔开始,就陆续有人评论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
其中,肯定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金圣叹提高了《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对《水浒》本身评改得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赵苕狂,在《水浒传考》一文中说:“金圣叹这个人,当然是这部现行《水浒传》的一个大功臣”。
还称:“(金圣叹)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地位;又说:‘天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如此的眼光,如此的胆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
稍后的刘半农,也赞扬金圣叹对《水浒》的“删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可见他批判道学家的态 度是 多么的激 烈。在容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 忠义 水 浒传 中,李 卓吾多次批道 “ 道学”与 “ 假 真 强盗”,用 的最多的是在评 点宋江处。如第三十 六回晁盖请 宋江入伙 ,宋江不肯 ,对晁盖说 自己 不敢违 了父亲教 训, “ 随顺 了你们 ,便是 上逆 若 天理 ,下违父教 ,做 了不 忠不孝 的人。”李卓吾 在此批到: “ 的确是个假道学” ,又第 三十三回 花 荣说 宋江不该 救刘 高的妻子 ,宋江便 同花荣讲 了很 多所 谓道学家经世 致用 的一套处世 的道理 , 李评 日: “ 大是 道学”。 因为李卓吾本人倡导的 是 真情至性 ,所 以看 到虚伪 处总是极为厌恶与反 感的,正如李卓吾看到宋江这样一个 “ 假道学”, 宋江身上有浓厚的封建 文人 的忠君报 国的思想, 也有一套受封建 的程朱 理学教育 下的经世致用 思 想 ,虽然他为人很讲义气,但是不排 除他 的虚 伪 与狡诈 ,他 的骨子里是 不愿做 强盗 的,他每每 听 到人喊他强盗便会 “ 变色”,在他 眼里逼上梁山非 他所愿 ,并极力地想摆脱强盗这一身份 ,在梁 山泊 树起 “ 替天行道”大旗 ,千方 百计 的赚卢俊义上 山, 目的还是为 了告知世人 自己并非强盗,而是好 汉,被逼梁山,实在是不得 已而为之,希望受到朝 廷招安 ,早 日 “ 报效国家”。他 的这种 思想在李 卓吾看来是极其虚假 的,既已为盗,不敢承认 自 己的身份 ,每次都是虚 与委蛇,这 与李卓吾倡导 心学,反对程朱理学是大相径庭的。 ( )趣 为 第一 二 作者在评 点中多次提 到 “ 趣” ,用 的最多 的 是在评论李逵处 ,说他是 “ 趣入 ,趣事 ,趣话 , 无所不趣 。”可 以看 出作者是 十分喜欢李逵 的, 对他极力地赞扬 。这是 因为李逵身上所表 现出来 的品格正是作者所推 崇的真情至性。他 的 口直心 快,无所顾忌还有不虚伪做作,他 虽然是个莽夫 , 性格 中却有纯 真的一面 ,他 事母至孝,对待兄弟 也是义无反顾 ,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不计较个人 的利害得失 ,这是特别 的难 能可贵的。他性格 中 既有天真 的一面,但又不失 圆滑与机智 ,李贽对 他的评价相 当高。如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的眉批评李逵说 : “ 大哥做事 李
5 4
邢台学院学报
2 1 年第 4期 01
必齐,说 话必趣 ,天纵之也。”又在回末总评 中 说: “ 燕青相扑 已属趣 事,然犹有所为而为也 , 何 如李大哥,做知县 、闹学 堂,都是 逢场 作戏 , 真个神通 自在 ,未 至不迎 ,既去不恋 ,活佛 ,活 佛 。”第七十五回的回末 总评说: “ 李大哥一派 天机 ,妙人 ,趣人 ,真不食烟火人也。”他把李 逵 的趣 归为 “ 天之纵”,说他是 “ 不食烟火人” , 这是 因为李逵身 上有他肯定 的东西 ,他 不懂得为 官之道 只是 率性 而为 ,对 官位、权利 也不贪恋, 试 问世上 有几人 能做到他那样的洒脱与放达 ,这 也即是李贽所赞赏的真情至性。 ( ) 三 描写的真情出 第十回,秃 翁曰: “ 水 浒传 ) )文字原是假 的,只为他描 写的真情 出,所 以便可与天地相终 始 。”此回评语 中所谓 “ 真情 ”,就是 我们今天 所说 的符合我们 日常生活习性 的情理 ,虽然 水 浒传 是凭空捏造的,它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但是 因为它所 写出来 的内容符合人情事理,符合 我们 的生活逻辑 ,所 以就真 了。所 以他 非常推 许 小说 中写得真实的部分,如说 “ 写李小二夫妻两 人 情事 ,咄咄如 画。若到后来混天阵处都假 了, 费尽苦心 ,亦不好看 ”,而在第六十五 回中因情 节过分机 巧,不符合 生活逻辑 ,所 以批评说 “ 此 回文字极不济 。那里张 旺便到李巧奴家?就 到巧 奴家 ,缘何就杀死他 四命 ? 不是 ,不是 ! 即王定六 父 子过 江,亦不合便撞着张顺。张顺却缘何不 渡 江南来接王定六父子? 都少 关 目 ”所 以少 关 目 就 是 因为缺少 了细节描写 的铺垫 ,写不 出符合现实 生活逻辑 的状况 ,内容也就 显得假 了。可见卓老 所倡 导的 “ 真情” ,不只是 人物形 象要真,而是 整个 的故 事情节 、故事框架都 要真,都 要符合 我 们 的生活逻辑 ,让人看 了就觉得 “ 情状逼真 ,笑 语欲 活” ,觉得那是 真 的,是 真有其事,而不是 凭空捏造的。 二 、人 物形 象塑造 的理 论 塑造 出栩栩如 生的人物形 象是小说 最基本 的 任务之 一, 水浒传 》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 所 刻画的人物形象都很逼真。容与堂本 李卓吾 先 生批评 忠义水浒传 》为我们提 出了许多塑造人 物形象 的方法 与理论 ,是值得我们 去仔 细学 习与 研 究的,下面本文将从共性与个性、语 言、心理 还有细节描写等方 面加 以论述。 ( )同而 不 同处 有辨 一 李卓 吾在 第四回的回末 总评 中说 : “( 浒 ( 水 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 同处有辨 。如鲁 智深、李逵、武松 、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 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 有光景 ,各有家数 ,各有身份 ,一毫不差 ,半些 不 混,读 去 自有分辨 ,不必见其姓名 ,一睹事实 就 知某人 也。”这 里的 “ 同”与 “ 同” ,也 即 不 是我们今天文学理论 中所说 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而在这 对矛盾统一的关系中,它更强调 的是 “ 不 同”的重要性 ,如鲁智 深、李逵 、武松 、阮小七
等人 ,他们都是 卤直的汉子 ,都是见义勇为、不 畏 生死 的好汉,可是在这些共性之外,他们更有 鲜 明生 动的个性,如鲁智深 的嫉 恶如仇、粗 中有 细 、爱憎分明,李逵 的仗义耿直 、莽撞性 急,有 心无城府 ,武松的恩怨分 明、敢作敢为、刚正不 阿,阮小七的坦 率朴 实、天真爽直等性格特 点, 无不表现 了 他们 与众不 同的性格特征 ,这也 即是 我们所说 的人物性格 的典型性。作者为我们创造 出 了一系列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性格,而卓 吾先 生 把它 归诸于理论 的高度 。又在第十五回吴 学究说 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的 回末总评 里,有 段文字里说: “ 卓老 曰:刻 画三 阮出各各不 同, 请 自着 眼” ,这就 更明确 的看 出李卓吾对塑造不 同的人物形 象的要求,也 即是他 的 “ 同而不 同处 有辨”说。
[ 收稿 日期 ]0 10 —9 2 1- 9 0 [ 简介 ] 作者 苟莹 莹 (9 6 ), 宁 夏隆 德人 , 读研 究 生, 18一 女, 在 主要 从事 元 明清文 学及 中 国古代 文论 研 究
.
E m i :ig ig9 hp y 6. 0 - a 1 y n y n 9 . a p @1 3 c Ⅲ
( )对语 言文字 的要 求 二
第二十 四回的 回末总评说 : “ 淫妇便像个 说 淫妇 ,说烈汉便像个 烈汉,说呆子便像个呆 子, 说马泊六便像个马泊六,说小猴子便像个小猴子 , 但觉读 一过 ,分明淫妇 、烈汉、呆子、马泊六、 小猴 子光景在眼,淫妇 、烈汉、呆子、马泊六、 小猴 子声音在耳,不知有所谓语言文字也何 物。 文人有此肺肠 ,有此乎眼!”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 很大程度上在于语 言的个性化 ,作者通过符合人 物身份 、地位 、性格 的语言 ,塑造 出了使人 一看 便觉 “ 光景在眼,声音在耳” 的人物形 象。如此 回中作者通过生动有趣 的语言 ,使我们看 到 了一 个不为女色所动的真汉子 武松 ,一个老 实 巴交又 不善于观察的武大,一个贪慕虚荣 、不守妇道 的 淫妇人潘金莲,一个 爱 占便宜、贪财狡 诈的老太 婆王婆 ,还有一个机 灵懂事又有正义感的郓哥 , 人物形象如此的逼真,就是 因为它 的语 言运用 的 好 ,所 以李卓吾极力 的推 崇,可见语言文字对小 说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 )对 心理描 写 的要 求 三 大家都 知道细腻、生动的心理描 写会对小说 故事情节 的发展 、人 物形象 的丰满起到推 波助澜 的作用 ,会使 我们 更好 的理解小说 中人物的思想 感情与心理动态,那么在本 回的评点 中李卓吾也 是犀利地发现 了这 一点,指 出了人物形 象的刻画 不止是要刻画 出外在 的形象特征 ,更要揭 示出人 物 的 内心 世界 。且看 第二 十一 回的 回末 总评: “ 此回文字逼真,化工 肖物 ,摩写宋江、阎婆惜 并 阎婆处 ,不惟能画眼前 ,且 画心上;不惟 能画 心上 ,且并画意外。”人物形 象之所 以栩栩如生, 描写的故事之所 以活灵活现 ,在于作者不仅 能将 他们 的所言所行真切地 写出来 ,还 能细腻地 刻画 出他们行 动的用 意、表 情甚 至眼神 的变化,从 而 揭 示 出人物 的 内心世界。 此处的 “ 化心上 ” 与 “ 意外” ,都是 指人物的心理 变化 , “ 化 心上” 是读者所 能够看到的人物的心理 ,而 “ 意外”则 是 更深 一层地 需要读者去揣摩 的深层 内涵 ,如本 回 中描 写 宋 江 的心 理 , “ 江 正 没做 道 理 处 , 口 宋
关键词:李贽;真情观;人物形 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G 0 .1 2 7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82 1)405 .3 6 24 5 (0 0 —0 30 1
李 贽 的 “ 情观 ” 真 谈起李 贽,就不 能不说他 的 “ 童心说” ,他 说: “ 夫童心者 ,绝假 纯真,最初 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 ,便 失却真 心;失却 真心 ,便 失却 真 人” 。 “ 下之 至文 ,未有不 出童心 焉者 也,苟 天 童心长存 ,则道理不行 , 闻见不立,无 时不文, 无人不文 ,无 一样创制体格 文字而非文者 。诗何 必古选 ,文何 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 , 又 变而为传 奇,变而为 院本 ,为杂剧 ,为 ( ( 西厢 曲 ,为 水 浒传》 ,为今之举子 业,大贤言圣 人之道 皆古今 至文,不 可得 而时势先后论也。故 吾 因是有 感于童心者之 自文也。”他 认为童心就 是 “ 绝假 纯真” ,来源 于人 内心 最真实的想法, 不 受 “ 理闻见”的东西的限制,亦不受 时代 的 道 拘束 ,只 要是 源于 “ 童心”,是作者 真实情感的 自然流 露,即是 “ 至文”。与卓吾同时代的张鼐 是这样说他 的: “ 卓吾嫉末世为人之儒 ,假 义理, 设墙壁 ,种种 章句解说 ,俱逐 耳 目之流 ,不认生 命之 源。遂 以脱 落世法之踪,破 人 间涂面登场之 习。事可怪而心则 真,迹若 奇而肠 则热 ,……, 总之,要人绝尽枝 蔓,直见本心 ,为 臣死 忠,为 子 死 孝 ,朋友 死 交 ,武夫 死 战 而 已!” ( 张鼐 读卓 吾老 子书述 》 )由此我们 可 以发现两点。 第一, 第二,他倡 导的是 一种 “ 绝尽枝 蔓 ,直见本心” 的人 生观 ,反映在 文学批评 中就是提 倡表达 内心 深 处最本 真的情感,作 品所表 达 的一定是作者真 实感情的 自然流露,是 一种 自我情感的本 能的宣 泄,这点既体 现在作者的身上 ,也体现在作 品中 人 物形 象的身上 ,所 以他极力推 崇传 奇 、院本 、 杂剧 、 西厢 曲》、 《 水浒传 ,为这些作 品所 受的末流地位 而喊冤 ,因为它们都是有血有 肉的 艺术 生命 ,它们 所反映 出来 的那种感情正是符合 了李 卓吾 的思想 感情 ,反 映 了他 所倡 导的 “ 童 心”,也 即是 真情至性。下面我们就 以容 与堂本 李 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为例 ,来分析 一 下他的真情观。 ( ) “ 道 学” 与 “ 强盗 ” 一 假 真 李贽曾公开骂道学家是 “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