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行远程监控技术

合集下载

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研究进展

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研究进展

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研究进展在现代航海领域,船舶航行监控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船舶的安全航行,还对于提高运输效率、保障海洋环境以及优化船舶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船舶航行监控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早期的船舶航行监控主要依赖于船员的目视观测和简单的仪器设备,如罗盘、六分仪等。

这些方法不仅准确性有限,而且在复杂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很难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雷达、卫星导航系统等逐渐应用于船舶监控,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定位和导航精度。

近年来,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船舶航行监控系统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如风速风向传感器、海流传感器、船舶姿态传感器等,能够实时获取船舶周围环境和船舶自身状态的详细信息。

这些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通过高速的数据传输网络汇聚到船舶的控制中心,为船员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决策依据。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船舶航行监控系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往往只能对单一数据源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而如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融合与分析方法能够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和挖掘,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模式。

例如,通过对船舶航行轨迹、速度、油耗等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船舶的航线规划,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运营经济性。

同时,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可视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和三维图形技术能够将船舶周围的环境、船舶自身的状态以及各种监控数据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给船员。

船员可以更加迅速地理解和掌握船舶的航行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外,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船舶与岸基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岸基监控中心可以实时获取船舶的航行数据,并对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和指导。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还能够实现对船队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提高整个航运业的运营效率。

在智能化方面,船舶航行监控系统正朝着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的方向发展。

船舶智能监控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船舶智能监控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船舶智能监控技术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船舶行业也迎来了智能化的变革。

船舶智能监控技术作为保障船舶安全、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这项技术涵盖了众多关键技术,并在船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船舶智能监控技术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船舶智能监控系统的“眼睛”和“耳朵”,它们负责收集船舶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船舶的燃油压力和液压系统压力;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发动机的温度和舱内温度;位置传感器则能精确确定船舶的地理位置。

这些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基础。

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需要高效、准确地传输到监控中心。

这就涉及到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如以太网)和无线传输(如卫星通信、蓝牙等)。

在船舶运行环境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要确保在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数据能够不丢失、不延迟地送达。

3、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大量的采集数据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就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数字。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算法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整合和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通过对船舶发动机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对船舶航行轨迹和速度数据的分析,能够优化航线规划,降低油耗。

4、图像识别技术在船舶监控中,图像识别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安装在船舶上的摄像头,可以实时获取船舶周边的环境图像。

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出其他船舶、障碍物、港口设施等,为船舶的航行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也可以用于对船舶上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如识别设备的损坏、泄漏等情况。

5、智能预警与决策技术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智能预警与决策技术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决策建议。

当监测到船舶的某个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或存在潜在风险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船员采取相应措施。

并且,系统还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和预设的规则,提供最优的决策方案,如调整船舶速度、改变航线等。

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上,船舶的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船舶航行监控系统也在持续创新和发展,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了更强大的保障。

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简单观测设备。

那时,船员主要依靠肉眼观测和简单的仪器来判断船舶的位置、航向和周围环境。

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电子设备如雷达、GPS 等开始被应用于船舶航行监控,大大提高了监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船舶航行监控系统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提升。

新型的传感器能够更精确地感知船舶的各种参数,如速度、加速度、姿态等,同时对周围环境的探测能力也显著增强。

例如,高分辨率的雷达系统能够更清晰地识别远距离的目标,为船舶提前预警潜在的危险。

在数据处理和传输方面,船舶航行监控系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快速做出决策和响应。

同时,先进的通信技术确保了船舶与岸基之间的数据能够稳定、高效地传输,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指挥。

智能化是船舶航行监控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潜在的风险,为船员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建议。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船舶的航行状态和天气条件,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前发出警报。

另外,船舶航行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也越来越紧密。

与船舶的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等相互融合,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船舶的整体运行效率,还进一步增强了航行的安全性。

然而,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创新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的复杂性和成本问题。

先进的监控系统往往需要高额的投资,对于一些小型船舶或老旧船舶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此外,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增加了运营成本。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船舶航行监控系统产生和传输大量的数据,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船舶智能化系统船舶监控远程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船舶智能化系统船舶监控远程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船舶智能化系统船舶监控远程操作和自动化控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船舶运输安全要求的提高,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成为了当今航运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船舶智能化系统对船舶监控远程操作和自动化控制的影响。

一、智能化船舶监控系统智能化船舶监控系统是船舶智能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船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船舶的位置、速度、姿态、温度、湿度等多个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进行处理。

在传统的船舶监控系统中,操作人员需要亲自前往各个舱室进行巡视和数据采集,这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而有了智能化的船舶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台实时监测船舶的各项数据,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二、船舶远程操作系统船舶远程操作系统是船舶智能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船舶各个系统的远程操作和控制。

借助于船舶智能化系统,船舶的各种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视、远程控制和远程调试等功能。

船舶远程操作系统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船舶的操作便利性和工作效率,还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风险。

例如,在船舶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系统进行诊断和修复,避免了因为操作人员到达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三、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是船舶智能化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通过集成各种自动化设备和控制器,实现对船舶各个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预设参数和逻辑控制,对船舶的运行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和调整。

船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船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加快了船舶的工作效率和节能减排的能力。

例如,船舶的自动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导航和自动操纵技术,实现船舶的自动驾驶和路径规划,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错误和能源的浪费。

四、船舶智能化系统的挑战与前景尽管船舶智能化系统在航运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其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船舶航行远程监控技术

船舶航行远程监控技术

1.概述
巴拿马散装船M/V New Flame,2007年8月12日, 在直布罗陀海峡与一艘丹麦油轮相撞。
2006年12月6日,装载着钻井 平 台 Aleutian Key 号 的 荷 兰 半 潜 船 Mighty Servant 3 号 在 安 哥 拉 Luanda 港 水 域 作 业 时意外沉没。
系统自动向主管当局指定的相 关部门发送警报。不向任何其 他船舶发送船舶治安警报;也 不会由此启动船上任何其他警 报。
1.概述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
VTS具备监视水域船舶运动并对船舶提供信息、建议和指示的手段, 它能与船舶相互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船舶交通流,从而在获得最大的港口 营运效益同时使船舶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减至最小。
1998年IMO对将于2002年பைடு நூலகம்月生效的SOLAS公约中,增加了“通用船载 自动识别系统(AIS)”和“航行数据记录仪(VDR)”,船舶强制性装 备AIS的时间表是:最迟2008年7月1日前,国际航线300总吨以上的船舶; 国内航线客船及500总吨以上的船舶;安装AIS。
AIS设备的成本相对于雷达设备要 低的多,然而它的“可视”范围却 几乎等于雷达。为船舶提供一种有 效的避碰措施,极大地增强雷达功 能 。 AIS 的 数 据 可 以 输 出 到 ECDS 或 ARPA上,实现目标船的监控。
1.概述
1.1 船舶航行监控必要性
——自有海难记录以来的200年间,全球有100多万艘大中型船舶沉没; ——近20年来,每年沉船事故平均242艘152万吨。 ——2009年我国海上搜救行动1964次,救助遇险人员18397名,救助遇 险船舶1588艘。 ——2008年,索马里海域发生120多起海上抢劫,超过30艘船只遭劫。

船舶行业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实现远程操作与维护

船舶行业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实现远程操作与维护

船舶行业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实现远程操作与维护船舶行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运输角色。

然而,船舶的远程监控与管理一直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传统的船舶管理方式存在着信息传输不及时、效率低下、安全隐患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船舶行业迫切需要实现远程操作与维护的管理方式。

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的引入为船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船舶公司可以实时获取船舶的位置、状态、报警信息等重要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船舶调度与管理。

同时,远程监控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船舶设备的监测与维护,减少了船舶停靠港口的时间,提高了航行效率。

远程监控与管理实现船舶远程操作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通过与船舶的通信设备连接,船舶公司可以在地面上随时随地控制船舶的各种操作,如导航、灯光控制、设备启停等。

这大大提高了船舶操作的灵活性和迅捷性,有助于船舶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做出应对。

另外,远程操作也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船舶公司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监测船舶上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远程操作还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工作时间,保障人员的安全。

为了实现远程操作与维护的管理方式,船舶行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通信设备。

一方面,需要建立稳定的通信网络,确保船舶与管理中心之间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交互。

另一方面,需要选择可靠的通信设备,确保远程操作与维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虽然远程监控与管理技术给船舶行业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远程操作与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船舶作为一个移动物体,往往会面临环境和技术上的变化,因此需要在设计远程操作与维护系统时考虑这些因素。

其次,远程操作与维护系统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的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总的来说,船舶行业通过远程监控与管理实现远程操作与维护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海上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海上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海上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1.系统概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后端平台三个部分。

前端设备负责采集船舶上的视频信息,传输网络将这些信息实时传输到后端平台,后端平台则对视频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

2.前端设备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编码器、存储设备等。

摄像头负责实时捕捉船舶周边环境、甲板、机舱等关键部位的视频信息。

编码器将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便于传输。

存储设备可以临时存储视频数据,防止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

3.传输网络传输网络是系统的神经中枢,负责将前端设备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实时传输到后端平台。

这里有两种传输方式: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主要包括光纤、网线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无线传输主要包括卫星通信、Wi-Fi等,适用于船舶在海上移动的场景。

4.后端平台(1)视频存储:将前端设备传输过来的视频数据进行存储,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

(2)视频分析:利用技术,对视频中的船舶周边环境、船舶状态、人员行为等信息进行分析,为船舶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视频监控:通过监控大屏、手机APP等方式,实现对船舶的实时监控。

5.系统功能我们来看看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1)实时监控:可以实时查看船舶周边环境、甲板、机舱等关键部位的视频信息。

(2)远程控制:可以对前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调整摄像头角度、开关灯光等。

(3)报警联动: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如船舶碰撞、火灾等,可以立即发出报警,并联动相关设备进行处理。

(4)数据统计:对船舶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船舶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6.系统优势(1)实时性强:采用有线和无线传输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

(2)安全性高:前端设备具备防水、防尘、抗干扰等特点,确保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3)智能化程度高:利用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提高船舶安全管理水平。

(4)易用性强:系统界面简洁,操作方便,便于船舶管理人员快速上手。

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展望

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展望

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展望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船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还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将视频监控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船舶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从而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

例如,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船舶的航行状态、船员的工作状态、船舶的货物装载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船舶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随着技术的发展,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将更加自动化。

通过将视频监控设备与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船舶各种情况的自动识别和分析,从而提高船舶的安全性。

例如,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船舶的航行路径、船员的工作行为、船舶的设备运行状态等,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风险,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再次,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将更加无缝化。

通过将视频监控设备与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船舶的全球覆盖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

例如,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船舶的实时视频传输和数据传输,无论船舶在任何海域,都可以实时了解船舶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将更加数据化。

通过将视频监控设备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船舶各种数据的大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收集船舶的航行数据、船员的工作数据、船舶的设备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船舶的运行规律和风险因素,为船舶的运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无缝化和数据化。

这将大大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也将为船舶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展望船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船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还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信息:IMO编号、呼号和船名、船长和船宽、船舶类 型、船上使用的定位天线的位置。 ——动态信息:带有精度指示和完整性状态的以WG84坐标系为参考 的船位、时间、航向、速度、艏向、航行状态、回转速率。 ——与航次有关的信息:船舶吃水、危险货物类型、目的港和预计 到港时间。 ——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短信息。
1.概述
2015 年 6 月 1 日深夜载有 458 人 的“东方之星 ”客轮突遇龙 卷风,在长江监利水道段倾 覆,442人遇难。
1.概述
船舶航行监控的实施者和服务对象
——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航行于海上的船舶实施监控,提供应急救助 服务; ——港口国海事监管机构对沿海、沿江、航道上的所有船舶实施监控, 进行船舶水上交通管理和航行执法;
——第一阶段,70年代中后期的研究试验和组织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80年代VTS开始建设的初级阶段,先后在宁波、秦皇 岛、青岛、大连、连云港五个港口开始了VTS的建设。 ——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VTS全面建设发展阶段。新建了从营口到 琼州海峡等 10个港口和水道的 VTS;建成了长江中下游 VTS(重庆段、宜 昌段、武汉段、江西安徽段、江苏段、上海段);对80年代VTS进行了更 新或扩展。至此,中国沿海共有18个VTS中心。
SSAS 双重作用:
——紧急状况下提供警报功能,SSAS可自动将报警信息Email形式发 至用户指定的信箱,同时在界面上明显标注报警船舶的位置, 并增加报警船舶的船位报告频率。 ——正常状况下SSAS为船舶公司提供船舶动态监控功能,使公司管 理人员实时了解本公司船舶在全球海域的航行动态。
1.概述
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
(VDR——Voyage Data Recorder) IMO的SOLAS公约要求,客船、客滚船以及 2002年7月 1日以后新建造 的3000 总吨及以上所有其他船舶强制配载 VDR。VDR 的主要功能是记录航 行设备数据、驾驶台声音以及其他与航行安全相关的数据,在船舶发生 海难或事故后,能够快速有效的取得相关证据。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导航 电子海图 中央控制台 航线设计 电子海图 自动操舵仪
雷达
GPS/AIS 系统 航行数 据记录
航运 优化系统 机舱监控 报警系统 电航仪器 海上遇险 和安全系统 机舱网关
机舱控制台
海图桌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2 数据采集 从导航/助航设备、机舱自动化设备中获取监控数据:
1.概述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 VTS具备监视水域船舶运动并对船舶提供信息、建议和指示的手段, 它能与船舶相互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船舶交通流,从而在获得最大的港口 营运效益同时使船舶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减至最小。
1.概述
我国的VTS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TDMA解码 TDMA解码 DSC解码 控制器
TDMA RX TDMA RX DSC RX (CH 70)
RX/TX控制
(外部键盘与 显示器) TDMA编码 (引航辅助设 备) 远程接口 BIIT监测 电源 DSC编码 TX
简易键盘/显示器
外部键盘/显示器可以看作 是雷达,ECDIS或专用设备
键盘/显示器
1.概述
船舶保安警报系统
(SSAS——Ship Security Alert System) 2002年12月IMO在缔约国政府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强制安装 SSAS,纳 入SOLAS公约。从事国际海域航行的船舶必须安装SSAS,并自2004年7月1 日起生效。
系统自动向主管当局指定的相 关部门发送警报。不向任何其 他船舶发送船舶治安警报;也 不会由此启动船上任何其他警 报。
——导航/助航设备,具备IEC-61162数据通信接口标准 (AIS、VDR、SSAS、风速仪、计程仪、回声仪等)
——机舱自动化设备,目前无统一接口标准,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机舱集中监视报警系统、机舱单元自动化系统)
关于IEC-61162协议:
——1995年制定的一个单讲话器,多受话器数据通信协议,规定了 海上电子设备、导航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标准。 ——采用自定义的6位数据进行通信,定义了通信所用的字符和语句 格式。包括正式语句、询问语句和私有语句。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数据的有效性检验、格式转换、分类和标识:
——有效性检验是滤除非法数据和无效数据,包括:数据时效准确 性检验、数据量值范围检验、异常数据检验。 ——格式转换是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转换成kg/m/s标准量纲数据,以 及统一的数据类型。
——分类与标识按照数据功能分为航行数据、机舱状态数据和货物 状态数据。对这些带时标的当前数据按给定要求加以标识。
数据的存储、筛选:
——对来自数据采集装置的当前数据同时以数据循环更新和数据循 环添加二种方式储存。 前者一旦岸基系统发出传输请求,就自动将当前数据发送。 后者是历史数据,保存长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对数据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以便将最重要的数据传输给岸基系 统,这种筛选可以根据需要人工或自动设定。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007 年 2 月 22 日,印尼客运 渡轮 Levina1 ,起火造成至 少51人丧生。3天后沉没。
1.概述
2008 年 12 月 17 日 12 时 43 分 左 右 , “振华 4 号”从苏丹返航途径亚丁 湾水域时遭遇2艘海盗船袭击。
1.概述
2014 年 4 月 16 日,载有 476 人 的“岁月”号客船在韩国西 南部海域沉没,遇难284人。
AIS/GPS
AIS将船舶标识信息、位置信息、运动参数和航行状态等与安全有关的 数据,通过 VHF 信道(利用 VHF 的通信频段( 156.025-162.025MHz ),建 立海上自组织时分多址无线通信数据链路,实现移动目标之间的应答), 广播给周围的船舶,实现对本海区船舶的识别和监视。
AIS可以获取的信息: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国际海事卫星 VDR黑盒子 数据存储单元
岸基
VDR主机 数据处理单元
VDR显示 数据回放单元 数据 远程传输

雷达 其它 设备 高频 电话
IMO航行报警 舱室监视 风速 船位 船速 船艏向 水深 车钟令和响应 操舵令和响应 防火门/水密门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1 船舶驾驶台设备及其网络系统
综合桥楼系统( IBS Integrated bridge system ) 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信息处理 技术等,将船上的各种导航 /助航、操作控制和雷达 避碰等电子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有机地组合起来,实 现船舶自动化航行。
——自有海难记录以来的200年间,全球有100多万艘大中型船舶沉没; ——近20年来,每年沉船事故平均242艘152万吨。 ——2009年我国海上搜救行动1964次,救助遇险人员18397名,救助遇 险船舶1588艘。 ——2008年,索马里海域发生120多起海上抢劫,超过30艘船只遭劫。
2008 年 2 月 7 日,一艘往返 英国与爱尔兰的 5000 吨级 货轮 Riverdance 号,在英 国西海岸遇暴风雨搁浅翻 覆。
一个 VDR 具有三项基本功能:船舶 静态信息固化、船舶动态信息和操 作信息记录。 VDR 一般由三部分组 成;数据存储单元、数据处理单元 和数据回放单元。
上海市科委嵌入式系统第一期应用研发资助项目,上海船研所研制 S-VDR,2007年通过样机验收。 科技部资助清华大学与中远集团研制VDR,在中远集团推广应用。
1.概述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1998年IMO对将于2002年7月生效的SOLAS公约中,增加了“通用船载 自动识别系统(AIS)”和“航行数据记录仪(VDR)”,船舶强制性装 备AIS的时间表是:最迟 2008 年7月1日前,国际航线300总吨以上的船舶; 国内航线客船及500总吨以上的船舶;安装AIS。
AIS 设备的成本相对于雷达设备要 低的多,然而它的“可视”范围却 几乎等于雷达。为船舶提供一种有 效的避碰措施,极大地增强雷达功 能。 AIS 的数据可以输出到 ECDS 或 ARPA上,实现目标船的监控。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的产业化项目完成验收。由浙江广洋电子 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突破了数字化收发信机和高性能数据处理嵌入式系 统的关键技术,产品通过了中国船级社型式认证。
1帧 时隙0 1分钟 当前时隙 时隙0 时隙2249 下一帧 时隙2249 当前帧
例如:一个船位报告占用数据链路上的一个时隙,其他类型的报文 可以使用多于一个时隙,一份报文具体使用时隙的数目视具体情况而定, 但最多不能超过5个时隙。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VDR VDR可以获取的信息:
2.船舶远程监控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船载AIS构成
VHF GPS接入 差分[ITU 823-2] VHF差分[ITU 823-2]选用 IEC61162-2 可按IEC61162-2配置 IEC61162-3 IEC61162-2 IEC61162-2 IEC61162-2
传感器 (D) GNSS 位置 时钟
——船务公司对其所辖船舶实施监控,有效掌控船舶状态,进行船岸一 体化管理;
——港务公司对其港口水域的船舶进行监控,保障港口安全。
1.概述
1.2 船舶航行监控技术发展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GMDSS——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
1973年IMO提出决议案,1999年2月,GMDSS在全球全面启用。与 SOS 不同,GMDSS是一个船岸间全球海上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它由卫星系统 和地面无线电系统组成。能更迅速、更可靠地发出救难信息,还能以自 动、半自动的方式取代以前的人工报警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