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与安全
安全文化的本质与安全生产(三篇)

安全文化的本质与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对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反映了企业或组织内部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
安全生产则是指在各种生产活动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确保生产活动安全、高效地进行。
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互为一体。
安全文化的本质在于人们对安全的认同和行为。
安全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一个组织或企业对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
安全文化意味着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安全的重要性,并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来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它需要在企业或组织的各个层面上得到推广和强化,从高层管理者到一线员工,都应积极参与和贡献。
只有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安全生产是安全文化的实践体现。
安全生产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确保生产活动安全、高效地进行。
安全生产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和预防,提升现场安全监控能力和预警能力。
同时,安全生产也需要强调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实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自我防护和自我救援能力。
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相互促进。
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和保障。
安全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了安全生产的实施和推广。
它通过塑造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组织内部的安全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而安全生产的实践和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安全生产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可以作为安全文化的范本和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安全工作。
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是一体的整体。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和基础,也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和动力。
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密不可分,二者互为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只有在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和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环境。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或社会中形成的一种普遍认可和共存的安全观念、安全价值观、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方式。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的认知水平。
本质安全则是一种从源头上预防事故和减少安全风险的管理理念,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采取适当的措施,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全文化是本质安全的基础和保障,它是通过培养和传递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方式,来确保组织或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
而本质安全则是在安全文化的指导下,通过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可以说,安全文化是本质安全的内在要素,而本质安全则是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安全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本质安全的支撑,只有在本质安全的基础上,安全文化才能够真正扎根并发挥作用。
而本质安全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安全文化的引导,只有通过培养和弘扬安全文化,组织才能营造出安全第一的氛围,从而有效地实施本质安全。
因此,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的核心是对安全的认识和对安全的管理。
安全文化强调通过培养正确的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方式来改变人们的安全认知和行为习惯,使其形成安全思维和安全习惯,将安全视为一种基本价值和一种文化信仰。
而本质安全则注重从源头上预防事故和减少安全风险,通过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和采取适当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的实施需要组织或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在组织层面上,需要领导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完善安全检查和监管机制,形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全员安全参与机制。
在个体层面上,每个人都应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技能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安全素养和安全能力。
安全员的安全文化与安全意识

安全员的安全文化与安全意识作为企业中的安全管理者,安全员在维护和促进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既是安全意识的引领者,也是安全文化的倡导者。
本文将探讨安全员在安全文化与安全意识方面的作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对安全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它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而安全员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安全员应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安全活动,传递正面的安全价值观。
通过组织培训、宣传教育等形式,安全员可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二、安全员的工作职责1. 制定并宣传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安全员应编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员工宣传,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2. 安全培训和教育。
安全员应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应急处理、消防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帮助员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安全员负责对企业的各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安全事故调查和分析。
发生安全事故时,安全员需要及时调查并进行事故分析。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教训,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提高安全文化的方法1. 树立安全优先的理念。
安全员应号召员工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树立安全优先的理念。
这需要安全员展示出坚定的决心和承诺,同时也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2. 建立沟通平台。
安全员应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员工的安全隐患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沟通平台,可以加强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意愿和能力。
安全文化与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为了 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技能,确 保生产安全和人 员安全。
安全培训的目的 是预防事故发生, 保障员工生命安 全和公司财产安 全。
安全培训可以增 强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责任感,提 高安全文化素养。
安全培训是公司 安全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 企业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培训的意义
培训、线下培训等
安全培训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评估方法:考试、问卷调查、观察等 评估内容:培训效果、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等 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课程调整、加强培训等 跟踪反馈: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持续改进
安全文化与安全培
05
训的关系
安全文化对安全培训的影响
安全文化是安 全培训的基础, 能够提高员工 的安全意识和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水平
增强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和 凝聚力
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 规范操作流程,降低职业病风险 强化应急处理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树立良好形象
03
安全文化的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
THANK YOU
汇报人:
案例名称:中石 油大连石化公司 的安全文化建设
案例简介:通过制 定安全规章制度、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开展安全活动等方 式,提高员工的安 全意识和安全操作 技能,实现安全生 产。
案例效果:中石油 大连石化公司的安 全文化建设取得了 显著效果,安全生 产事故率大幅下降, 员工安全意识明显 提高。
案例启示:安全文 化建设需要长期坚 持,需要从制度、 意识、活动等多方 面入手,不断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 安全操作技能。
安全与安全文化

安全与安全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无论是个人、家庭、组织还是社会整体,安全都是我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
而要实现全面的安全,除了依靠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重要的还有建设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
本文将探讨安全与安全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安全文化。
一、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安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生命财产不受威胁或损害的状态。
它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安全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安全,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还包括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安全。
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更没有进步。
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 vital interests,它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甚至命运的方方面面。
因此,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建设,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积极参与的事业。
二、安全与安全文化的关系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很难做到完全保证。
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全面的安全,它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安全文化是一个集体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它通过形成一种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引导人们以安全为重,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和要求。
安全文化将安全理念融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与安全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安全是文化的基础,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安全文化基础上,才有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安全。
而安全文化则需要在安全基础上不断发展、深化,推动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安全行为的落地。
三、建立和发展安全文化的要点1. 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大家对安全的重视和关注。
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职责,确保各项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加强安全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社会公众传递安全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三篇)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不论是企业、组织还是个体,安全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和关切。
在安全管理领域,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探讨安全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构建过程,同时介绍本质安全的定义、原则以及实施范本。
第一部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特征1. 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指一种企业或组织中形成的对安全价值观、安全信念、安全行为和安全责任的共同认同和遵守。
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系统或政策,更是一种全员参与、形成共识的文化氛围。
2. 安全文化的特征(1)全员参与: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全员参与,要求每个员工都对安全有共同的认同和责任感。
(2)价值观导向: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决定了员工对安全的评估和决策,影响其行为和态度。
(3)持续改进:安全文化要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
(4)风险管理:安全文化要具有风险意识,能够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防、识别和控制。
(5)信息共享:安全文化要鼓励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形成安全知识的传播网络。
第二部分:安全文化的构建1. 建立安全价值观和信念企业或组织需要明确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价值观和信念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可以通过持续的培训、宣传和沟通活动来强调安全的价值,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加强领导力和责任意识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强化对安全的重视和关心,建立积极的安全责任感。
同时,要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使员工明确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促进动力和行动。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或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目标、政策、程序和流程等。
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培训和监督,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
4. 加强风险管理和预防控制企业或组织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识别和管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要建立事故和故障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安全问题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培养积极的安全行为。
2. 组织文化的塑造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组织内部形成安全意识共识和契约精神,以安全为首要考量,使其融入到组织的各个方面。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安全责任的明确和落实,提高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
3. 促进安全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出安全创新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员工的安全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环境和设施的安全性能,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1.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向员工提供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打造安全文化氛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等,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普及。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行为习惯。
3. 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者的安全职责和权限。
加强对重大安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1. 建立安全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改进和优化。
2. 及时反馈和分享经验组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交流会议和经验分享会,及时总结和评价安全文化建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范文(三篇)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范文一、引言安全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作为重要的安全理念和管理原则,对于构建安全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安全管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安全文化1. 概念安全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或社会中,通过制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对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模式。
它是一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综合管理的安全理念和文化现象。
2. 特点(1)全员参与: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实施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全员都将安全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待,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安全文化。
(2)持续改进:安全文化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改进。
只有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3)综合管理:安全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包括制度建设、行为规范、技术手段等。
只有通过综合管理,才能够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3.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安全管理是在安全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的,它通过制度、措施和行为规范等方式来管理和控制安全风险。
而安全文化则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它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和共同价值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安全认知和行为模式。
三、本质安全1. 概念本质安全是指通过优化和调整系统本身的结构、控制措施和操作方式等,使系统自身具备防范、抵御和容忍事故的能力,从而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消除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2. 特点(1)先发制人:本质安全是主动防范事故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手段,它通过提前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防止事故发展成为灾难。
(2)系统性:本质安全是针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包括系统的结构、控制措施和操作方式等方面。
只有系统的各个环节都保持本质安全原则,才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文化既不是当代某人的发明或创造,也不 是谁的新论新说。 安全文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是一种客 观存在,是人类在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由集体 的智慧和力量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后 代留存的瑰宝。
返回
二、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安 全 放 松 一 时 〄 后 悔 伴 随 一 世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的祖先在灾害逆境中抗 争,创造了工具、符号、语言,发展了思维能 力,逐步认识了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 人类从本能的条件反射到自觉的抵御灾害,学 会极简单的安全自卫方法,掌握了某些安全防 护技能,产生了有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 从原始群体聚居,发展到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再到今天以数字化 和信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时代。人类社会的 发展、科技的飞跃雄辩地证明:没有人类的安 全活动,就不可能有现代的人;没有安全文化, 也不可能有人类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史。
祖师爷与各自行业的关系
安 全 二 字 千 斤 重 〄 息 息 相 关 万 人 命
与各行业首创者的神话传说和贡献有关。如元代 以后民间医生或信奉伏羲或祭祀神农,都与他们 知药性、尝百草的传说有关;战国时代的扁鹊、 唐代的名医孙思邈被尊为药王显然与他们擅长各 科用药的传说、留下医学名典有关。元代民女黄 道婆被奉为裁缝之神是因为她首创纺织术,使百 姓深受其惠的结果。鲁班被敬为神,与传说他发 明锯以及制造工艺高超有关。太上老君被尊为炉 火神,更为与他将孙悟空放在八赴卦炉,欲炼出 长生不死之丹的传说有关。
——
占卜的手法
安 全 责 任 为 天 〄 生 命 至 高 无 上 。
有“兆”与“数”两大类。 兆,北方称“征候”,南方叫“兆头”。民 间认为人的凶吉祸福皆有预兆。解放前南京 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观前街等 地,游人会突然被看相、测字的拦住,说你 脸上某部分出现了大祸临头的征兆。被说者 心惊肉跳,占卜立即摆出一副善指迷津的架 势,让你看相或测字,然后套出你的心理反 应,骗取钱财。 “数”是一种“数术”,也称算卦。自古代 创造了八卦之后,一些数术家即利用它占卜。
安 全 法 规 生 命 换 〄 前 人 吃 苦 后 人 鉴 。
安全文化的特点
安全文化涉及较广,它包括国家安全、安全 生产、公众的安全素质、环境保护、产品安 全等。 安全文化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 随之得到不断的创造、继承和发展。 安全文化具有光辉的历程,并有各种文字记 载。
有 安 才 有 全 〄 无 安 全 没 有 。
第一章 绪论 ——安全与安全文化
安 全 : 幸 福 的 根 源
[本章要点] 安全文化与社会文明 理解安全和安全文化 弘扬和建设安全文化 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 灾难事故与安全价值
安 全 : 生 产 与 生 命 的 保 证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人的一生遇到 多少次可能伤害事件吗?事故统计学的 科学答案是100次以上。有的人比较“幸 运”,他(她)均能“逢凶化吉,化险 为夷”,所遇到的事故都是未遂事故, 而有的人却很“倒霉”,成为了事故的 牺牲品。其实,幸运与倒霉并不是命中 注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自己把握 的,而一个人有没有这种把握能力,很 大程度取决他(她)拥有多少安全文化。
如何学习安全文化
安 全 就 是 生 命 〄 安 全 就 是 效 益 。
首先要考察安全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内 涵、特征、范畴。
要了解安全文化的哲学思想,探讨它的伦理、 规范、价值观,分析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 剖析人的身心安全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探索安 全文化科学等问题。 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的工作实 际,了解邻里、同事的安全卫生习俗,观察所 在单位、所处社区常见的安全做法等,并经常 把这些安全信息和事态进行比较。
为什么古代人崇拜行业保护神
安 全 保 健 康 〄 千 金 及 不 上 。
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的经济团体中 都有自己不同的崇拜偶像。不同职业衍 生出种种不同的神灵,在那些世代传承 的流动性工匠职业群中,这种行业性崇 拜特别发达。如瓦木石匠奉鲁班为祖师 爷,制陶的人奉范蠡自为祖师爷,蚕农 敬重蚕神螺祖,裁缝信奉黄道婆,医生 信奉伏羲、神农、扁鹊,捕鱼人以妈祖 为水神,甚至行窃者也有行业保护神宋 江等等。
“生辰八字”的起源与发展
安 全 是 效 益 〄 质 量 是 财 源 。
“生辰八字”的推算,其理论基础是星占学和阴 阳五行说,这两种学说都形成于汉代,因此, 算命起源于汉代。 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衡》中关于星占学的论述 和关于十二生肖的论述,反映了它的雏形。 到了清代,按“生辰八字”算命更为盛行,并 出现了许多算命方面的顺口语,如“白马畏青 牛”、“猪猴不到头”、“龙虎两相斗”、 “红蛇白猴满堂红,福寿双全多康宁”、“青 兔黄狗古来有,万贯家财足北斗”等等。可见 当时按生辰八字算命的风气之盛。
1-1 安全文化与社会文明
安 全 伴 着 幸 福 〄 安 全 创 造 财 富 。
大千世界,各种文化千奇百怪, 不胜枚举,其中也不乏有许多垃圾文 化。但请你记住,安全文化历史悠久, 不可没有。
什么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几个民俗安全文化趣事 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策略 民间安全文化的发展 安全文化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特征
安 全 常 挂 号 〄 不 吃 后 悔 药 。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元文化。元文化是人类进化 过程首批创造的文化,是与人类创造自身一 起而创造的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类自觉行为的产物,是追求安 全和获得安全的结果。
安全文化广义的定义
安 全 的 承 诺 : 幸 福 永 远 伴 随 着 你 。
4.长命锁的由来
忽 视 安 全 等 于 轻 视 生 命 。
在我国,不少人家在孩子出世以后,要给孩子佩 带一个锁片,俗称长命锁。这是长期流行于汉族 地区的一种习俗,用来祈求祝福孩子易长易大。 给孩子佩带长命锁的习俗,是从古代系长命索风 俗演化而来。长命索又称长命缕、续命缕、百索 等,始于汉代。最初人们只是通常在端阳时将这 种长命索系于手臂上,以祈求长命、消灾。《荆 楚岁时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 命缕。”《事物纪原》引《风土记》又说:“荆 楚人端午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 缕,今百索是也。”
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 生活、生产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 心健康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 一切活动;
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
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的环境和匹配运行 的安全体系;
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 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 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牢 记 安 全 就 是 珍 爱 生 命 。
后来,开始出现了婴儿周岁时,将长命索挂于 其颈项的风俗。《留青日札》:“小儿周岁, 顶带五色彩丝绳,名曰百索。” 古人认为这 种长命索可以避邪驱瘟,挂在儿童颈项,可以 使儿童祛除百病、顺利成长。 再后来,就由这种长命索进一步演化成长命锁, 认为儿童挂了这种长命锁,就能“锁”住生命、 健康成长。 有的地方还流行给孩子带百家锁的习俗,称之 为“化百家锁”,其方法如同僧侣化缘一样, 由孩子的家长挨家挨户去索要铜钱,然后将这 些从百家凑来的钱去给孩子打一个锁片。
“生辰八字”的算命实例
安 全 是 稳 定 的 基 础 〄 胜 利 的 源 泉 。
清代杰出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第九十 六回,记载了推算生辰八字以决定婚娶的过程。 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生辰八字 的推算,认为贾宝玉只有与薛宝钗结婚方合 “八字”命定。因为宝玉生于庚子年,属鼠, 水命;黛玉生于辛丑年,属牛,土命;而宝钗 则生于丁酉年,属鸡,金命。金生水,故宝玉 病了,算命的人便说是要娶金命的人冲喜。至 于黛玉,则因为她的土命要克宝玉的水命,所 以是娶不得的。这种“批八字”,不知拆散了 天下了多少有情人。
2.占卜的由来
安 全 幸 福 的 方 舟
“占”,观察之意,“卜”是以火灼龟壳,根 据其出现的裂纹形状,预测祸福吉凶。 宋代邵雍著有《梅花神数》,人称奇书。 清代胡煦撰有《卜法详考》整整四卷。 民国以来什么“奇门遁甲”、“麻衣神相”、 “六壬文王课”等书更是充斥市场。 以“张铁嘴”、“小神仙”、“赛诸葛”为 名的测字先生,算命瞎子,卜卦真人简直多 如牛毛。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吹得天花 乱坠,使人信以为真,让人把钱乖乖送到这 些占卜人的手中。
安 全 记 心 中 〄 事 故 不 发 生 。
这些都是社会规范之外的带有个人色 彩的行为习惯,它可能因人而异,但又大 同小异,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成了与人们的职业相关,能影响职业行为 又并非职业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也 是安全意识的表现,安全文化的积淀。这 就是以民间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又以安全 为目的的习惯做法,这就是民俗安全文化。
——
“兜百家米”和 “吃百家米”
跟 着 安 全 走 〄 抓 住 幸 福 的 手 。
“兜百家米” 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民间如果 遇到小孩体弱多病,怕难养育,其父母要选取 吉日,到娘娘庙烧香礼拜,许下讨饭愿。然后 向左邻右舍各家兜米,每乞一家就用红头绳打 个结。兜来米后煮给小孩吃,吃了可以祛除病 痛,也含有贱而易养的意思。 “吃百家米”习俗流行于广西东南部。这里的 百家米,系指乞丐所讨得的米。人们给乞丐施 舍时,往往从其米袋中抓回一把米珍藏起来, 等到家中有孩子生病时,煮粥给孩子喝。民间 称之为“功德米”,即行善事的米。意为借众 人的功德,可以祛病免灾。
民间为什么信奉“生辰八字”
安 全 是 自 身 生 命 的 延 续 。
首先,人们认为“八字”能预测未来结果如何; 其次,认为“八字”能判断事物产生后果的前 因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共同目的都是趋吉避凶,以迎合或 满足问“八字”者向往幸福、追求人生吉祥如 意的心理。 在人们无力支配自己命运时,职业算命者便得 以乘隙而入,从而左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