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知识点

能量知识点
能量知识点

30、我们常说的“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名字里都有一个“磁”字,它们不但和电有关,还和磁有关。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到了指针发生偏转的现象。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

3.用线圈和指南针做成的电流检测器,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废电池是否一点电也没有了。

1.把通电的线圈绕在大铁钉上,铁钉会被磁化。

2.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3.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方向、电池正负极接法(电流方向)有关。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2.在本课实验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通过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多少来体现的。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电流强度越大磁力越大,电流强度越小磁力越小。

(注:可以把“电流强度”说成“电池数量”。)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铁芯粗细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1.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2.电动机由外壳(磁铁)、转子(线圈、铁芯、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的。

3.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4.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

2.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

3.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4.任何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不同的形式。

5.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

形成的。

2.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沼气能、核能等。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九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沪粤版要点

第19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3.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4.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6.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能源的分类。 2.太阳能、核能。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凡是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凡是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绝地得到的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3.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出去。因此,太阳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能。4.太阳能的利用

人类除了间接利用存贮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外,还设法直接利用太阳能。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另一种是用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5.原子、原子核与核能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则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当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要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6.分裂与聚变 当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原子核就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叫做裂变。 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重新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② 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③ 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 ⑤ 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 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练习 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 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 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运动的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快慢)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 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征:①运动路径是直线;② 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二】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

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三】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知识点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能量守恒定 律与能源知识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 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 E机械能1+E其它1=E机械能2+E其它2 ●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3.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1.太阳能 2.核能 3.核能发电 4、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能源品种繁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除太阳的辐射能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第二类来自地球本身,如地热能,原子核能(核燃料铀、钍等存在于地球自然界);第三类则是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地热、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气等属于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就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

北师大版生物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4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5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孔与外界相通,内有鼻腔,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这些结构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8咽位于鼻腔的后方,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位于咽的后下方,由软骨和声带组成,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进入气管。 气管先分为左右两支,再分为如树枝状较小的支气管、细支气管等。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分别与左右气管相通。新鲜的肺是粉红色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1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12 答:肺泡的数量众多,扩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进出肺泡。这些结构特点有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13 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14 肺通气是怎样完成的呢? 答:肺通气是由胸廓和膈的运动引起的。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运动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学知识点与公式整理 一、速度、时间、加速度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是 标量;平均速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①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2 1υυυ+= ②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 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 1212υυυυυ+=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①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②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 1at t x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③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 (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

高中化学反应热知识点

高中化学反应热知识点 1、盖斯定律 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 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应用 ①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 键能: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 能量. 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 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E反-∑E生 4、盖斯定律、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运用 进行反应热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③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 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吸收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 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放出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较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系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随之变化.互为可逆的 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

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放出热量,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 放出的热量越多;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 要忽视这部分热量. 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 对于分步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吸热或者放热越多;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越多. 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一个相当有实用价值的定律。其内容是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 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 反应热之和。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已经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 反应的热效应,它是间接求算反应热的常用方法。 具体计算方法是: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叠加,进行△H的加减运算。 例如:实验中不能直接计算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反应热,但可测出CH4、 石墨和氢气的燃烧热。试求出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 ①CH4g+2O2g=CO2g+2H2Ol△H1=-890.5KJ/mol ②C石墨+O2g=CO2g △H2=-393.5KJ/mol ③H2g+1/2O2g=H2Ol△H3=-285.8KJ/mol ④C石墨+2H2g=CH4g △H4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可以通过反应①②③的叠加组合出反应④,则反应热的关系为:△H4=2△H3+△H2-△H1=2×-285.8 KJ/mol+-393.5KJ/mol--890.5 KJ/mol=-74.6 KJ/mol。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物理的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的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能量守恒定律也称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其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高中物理都研究了哪些形式的能量? 研究能量守恒定律,要搞明白咱们主要研究哪些能量呢? 从解高中物理题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主要分析的是这五种形式的能量: 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内能、电势能。 注:内能包括摩擦生热与焦耳热两种形式,高中不考磁能。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这三种形式能量之和称之为机械能。 当然,上述五种形式的能量,是力学与电磁学常考到的。 选修内容中的机械振动也是具有能量的,还有光子能量,核能等等,这些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不过同学们需要知道,光电效应方程与波尔能级方程也

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 E1=E2 即,初始态的总能量,等于末态的总能量。 或者说,能量守恒定律,就是说上文提到的五种形式的能量之和是恒定的。 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特殊形式。两者大多都是针对系统进行分析的。 (1)在只有重力、弹力做功时,系统对应的只有动能、弹簧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三种形式能量之间的变化。 (2)在有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场力、摩擦力、安培力等等,众多形式的力做功时,系统对应的有动能、弹簧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电势能、摩擦热、焦耳热等等众多形式的能量变化,而这些能量也是守恒的。 从上述对比中不难看出,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的一种特例。 因此,在熟练掌握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使用能量守恒来解决机械能守恒的问题。 或者说,能量守恒掌握的非常棒了,我们就可以

运动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 子组成。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机械运动:(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①曲线运动②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 ①假定性: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② 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③ 不唯一性: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④排己性:一般不取自身为参照物 ⑤ 方便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总结:同一个物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2)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练习 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 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②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 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③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运动的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I.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快慢) II.裁判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百米运动员快慢) III.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征:①运动路径是直线;② 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①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运动学知识点及例题(详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把物体看作有质量的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质点是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但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假定它是静止的。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④比较两物体运动时,要选同一参考系。 3.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是空间某个点,在x 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在x 轴上是有向线段,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与路径无关。 (3)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一个矢量和一个标量不能比较。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是线段.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A B A B C 图1-1

高中化学必修2:反应热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反应热知识点复习总结 热化学方程式常见书写错误: (1)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漏一种就全错); (2)ΔH的符号“+”、“-”标示错误; (3)ΔH的值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不对应; (4)ΔH后不带单位或单位写错(写成kJ、kJ·mol等)。 2.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1)热化学方程式是否已配平,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标明; (3)反应热ΔH的数值与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4)反应热ΔH的符号是否正确,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反应热的几种计算方法: 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求解,可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物质与物质间、物质与反应热间的关系直接或间接求算物质的质量或反应热。其注意的事项有: (1)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3)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根据盖斯定律,

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其注意的事项有: (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 3.根据燃烧热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燃烧热。 4.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焓变)等于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ΔH=∑E反-∑E生(E表示键能)。如反应3H2(g)+N2(g)2NH3(g)ΔH=3E(H—H)+E(N≡N)-6E(N—H)。 5.利用状态,迅速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若反应为放热反应 (1)当反应物状态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 (2)当反应物状态不同,生成物状态相同时,固体反应放热最少,气体反应放热最多。 (3)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初中物理知识点题库111能量守恒定律

1.用打桩机打桩,打桩锤从5m高处自由落下时,锤与桩因冲击力作用表面温度升高,这说明() A、机械能守恒 B、动能守恒 C、热能守恒 D、能量守恒 答案:D 解析:打桩时,锤和桩温度升高说明有内能产生,而锤的机械能减小,故发生了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故只能说明是能量守恒. 题干评注: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评注: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也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小到原子世界,大到宇宙天体,只要有能的变化,无论是什么变化,都遵循它.此定律的内容是: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答案: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题干评注: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评注:能量守恒定律:是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3.利用能的过程是把一种形式的能量为另一种形式的能的过程;或都是把能量从一个物体到另外一个物体.利用太阳灶烧水是利用能的,利用电水壶烧是能的答案:转化;转移;转化;转化.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题干评注: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评注: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4.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能量转移、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这个规律称为 答案:一定条件;保持不变;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题干评注: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评注: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5.学习了内能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后,同学们在一起梳理知识时交流了以下想法,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总会有损耗,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教学内容: 1. 认识运动 2. 运动的描述 二. 重点、难点: 1. 认识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 认识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3.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4.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 知识点分析 (一)认识运动 1. 宏观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对参照物的理解: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 ③同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彼此相对静止。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他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微观世界的运动: (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典型例题】 例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 解析: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但此题是一个由已知运动情况来判定参照物的问题,已知竹排在“游”,青山在“走”,请你判定是以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要看竹排相对于“谁”的位置在“游”?在发生位置变化?青山相对于“谁”的位置在“走”?在发生位置变化? 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相对于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的。 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自己以自己为

(精编!)高一物理《运动学知识点归纳》

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第一、二章) 【考试说明】 【知识网络】 【考试说明解读】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

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 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即 t s v =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公式V =(V 0+V t )/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 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 即t v v t v a t 0 -=??= ⑶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 *①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 然的联系。 *②大小关系:V 、△V 、a (F 合)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 *③*只要a 与v 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在减少还是在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若加速 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只要a 与v 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7、运动图象:s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比较 (深刻把握!!) 下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 —t 图象与v —t 图象中的比较. s — t 图 v —t 图 图A-2-6-1

反应热知识点教学内容

一.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又叫“焓变”。符号用△H,单位为kJ/mol。分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比较 类型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定义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 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 键强弱 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大 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能量小于 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能量 表示方法△H<0 △H>0 图 示 实例 H2(g)+CL2(g)==2HCL(g) △H=-184.6kJ/mol C(g)+H2O(g)==CO(g)+H2(g) △H=+131.3kJ/mol 四.高中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含碳燃料燃烧的反应;④易爆物质的爆炸反应;⑤多数的化合反应;⑥一些物质的溶解,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等。 高中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几个常见的反应,如: 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H2O(g)CO+H2 ②多数的分解反应,如:CaCO3CaO+CO2↑;CuSO4·5H2O CuSO4+5H2O

③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溶解④电离反应⑤盐类水解等。 注意: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不是需要只有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有些反应在开始时,需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如加热、点燃等,一旦反应进行开了,去掉条件反应继续进行,这样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五.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 六.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各反应物的聚集状态及反应所放出或吸收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①热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②反应物在不同的状态下产生不同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②注明个反应物质的状态; ③写出对应的焓变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无大小的点(理想化模型,为简化问题研究方便而引入)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形状大小相对于研究问题是次要的,可忽略。 (物体本身大小远小于研究距离) 4,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而选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假设不动的物体) 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应尽量使得研究问题简化 5,坐标系:为定量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坐标 轴 二,时间和位移 1,时刻:对应某一位置,某一瞬间,是一个点 时间间隔,简称时间:对应一段位移、一段过程 时间轴:(要能看懂,哪个是时间?哪个是时刻?) 2,标量和矢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速率、时间”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 3,路程:通过路径的长度。标量,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只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 4,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矢量,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箭头表示位移方向 5,路程位移关系:路程和位移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物理量,绝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 单向的直线运动:“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其它运动中,“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定义式:(发生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定义:V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和单独的位移或时间没有关系的! 2,矢量:速度方向就是运动方向 3,分类:平均速度: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只能粗略反映运动快慢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 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平均速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5注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都是矢量, 瞬时速率、平均速率都是标量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师院附中李忠海 1、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2、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找出:根据待求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找出可用的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 (2)调整:○1根据待求解的热化学方程式调整可用热化学方程式IDE方向,同时调整ΔH 的符号; ○2根据待求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将调整好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化简或扩大相应的倍数; (3)加和:将调整好的热化学方程式和ΔH 进行加和; (4)求焓:ΔH 随热化学方程式的调整而相应的进行加、减、乘、除运算;(5)检查:检查得出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3、反应热的计算 用盖斯定律的计算方法: ○1写出目标方程式(或已经给出); ○2确定“中间产物”(要消去的物质) ○3变换方程式,要同时变化; ○4用消元法逐一消去“中间产物”;

○5得到目标方程式并进行的计算。 例: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kJ?mol-1 ① CO(g)+O2(g)=CO2(g)△H=-283.0kJ?mol-1② C(石墨)+O2(g)=CO2(g)△H=-393.5kJ?mol-1③ 则4Fe(s)+3O2(g)=2Fe2O3(s)的△H为-1641.0 kJ/mol 【解答】解: 由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kJ?mol-1 ① CO(g)+O2(g)=CO2(g)△H=-283.0kJ?mol-1② C(石墨)+O2(g)=CO2(g)△H=-393.5kJ?mol-1③ 由盖斯定律可知,③×6-①×2-②×6得到4F(s)+3O2()=2Fe2O3(s),△H=(-393.5kJ?mol-1)×6-(+489.0kJ?mol-1)×2-(-283.0kJ?mol-1)× 6=-1641.0 kJ/mol。 故答案为:-1641.0 kJ/mol。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物理必修二_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当)2,0[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 当2π 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 当],2(π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 5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二、功率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 o 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此机车速度继续 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ax υ,则f P /max =υ。 三、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公式:mgh E P = h ——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3参考面 a 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b 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 若参考面未定,重力势能无意义,不能说重力势能大小如何 选取不同的参考面,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同,但重力势能改变与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4标量,但有正负。 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 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 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 5单位:焦耳(J ) 6重力做功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之跟它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