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简介
冰心的生平简介

冰心的生平简介冰心的生平简介冰心是我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冰心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1900年,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
原名谢婉莹。
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
父亲谢葆璋(镜如)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
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
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
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
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1913年,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
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1914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
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
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20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21年,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
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
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7月,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撰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
29日开始刊登。
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
冰心的生平事迹初中作文素材

冰心的生平事迹初中作文素材冰心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和文学翻译家,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生于1900年10月25日,卒于1999年2月27日。
原籍浙江绍兴,后流亡海外,曾在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留学和旅行,1949年后一直生活在香港。
冰心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她的文学作品及其翻译以及批评译介,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人”。
冰心的成就文学成就冰心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诗歌冰心的诗歌充满了女性柔婉、细腻、感性、优雅的特质。
其中代表作有《寄燕》、《赠采阳先生》等。
散文冰心的散文是多方面的,既有其灵敏的感受性和观察性,也有其理性思考和深刻分析。
其中代表作有《雨巷》、《谈美》等。
小说冰心的小说多描绘女性形象,情感丰富、充满理性思索,并带有人生哲理。
其中代表作有《雁》、《雪》等。
翻译冰心是当时翻译界的佼佼者,她多次翻译了外国文学名著,成功地为中国读者献上经典名著的佳译佳作。
其中代表作有《简爱》、《呼啸山庄》、《小妇人》等。
社会贡献冰心的社会贡献也是值得称赞的。
爱国民主人士冰心虽然在国内只在1932年短暂停留,但这一短暂的经历,让她深深地领悟到了中国先进人士的民族意识与民主思想。
她在1926年成为中国左翼文化的骨干人物,她为人民利益呐喊,多次参加各类人民运动。
1949年后她流亡香港,虽然不能身临其境地参加中国的建设进程,但仍为改善中国状况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教育家冰心在香港从事过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创办了“香港妇女界”杂志,并亲自担任杂志的主编,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封建传统和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二是成立了一个在香港开展教育事业的“震旦数学代数研究所”,并且担任所长。
她想通过教育来改变人们的命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知识和自由。
社会活动家冰心还积极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活动,她关注女性和儿童的权益,提倡儒家思想,宣扬文化多样性和多彩的人类文明,为促进人类和平同发展而不断奋斗着。
冰心的人物简介

冰心的人物简介冰心是我国著名的第一女作家,尊称为世纪老人,文坛祖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冰心的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冰心的人物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
1900年10月5日出生。
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在《晨报》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是一个怎样的人要分析冰心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她生活的环境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
冰心出生在一个爱国的海军军官家里,她的父亲是谢葆璋,曾经参加过甲午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做对抗。
在冰心4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迁移到了烟台,她生活在大海边,心胸也因此开阔了起来。
父亲常常和她一起在海边散步,爱国的他常常告诉女儿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这让年幼的冰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所以冰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
冰心的作品中的女性大多纯真、勇敢、正直,由此可以看出冰心也是这样的人。
冰心的确如此,在她的文学作品的旋律都是母爱与童真,在现实生活里冰心也确实是一个喜欢小孩的人,由此可见她非常的有爱心。
冰心还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她在年仅7岁的时候就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还读了很多的文学作品,这些都为她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在她12岁的时候便考进了学校成了谢家第一个正式在学堂学习的女子。
冰心从小生活在一个爱国的家庭,所以她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她的父亲曾经参加过抗日,对冰心产生了影响,所以她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正直的人,她的笔名出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就代表着她。
冰心的简介

冰心的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号冰心,江苏淮安人,祖籍江苏溧阳。
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化名人。
1918年生于上海,司徒雷登等为之题诗。
冰心的父亲谢三元是浙江绍兴人。
她的父母离婚后,她随母亲得到继父谢选骏。
她的亲生父亲在她幼年时往返于上海和武汉之间。
她的父亲因得赠的卷烟、俸银物归原主而因沽名钓誉于朋友南路的书斋。
那是湖南的时代书报亭货窗边火瓶大碗,用纸包香烟和豌豆米饭对付初九报主的说法。
冰心从小聪明伶俐,有良好的文学天赋。
她曾就读于私立海伦女子中学,后就读于上海聚贤小学和善育女中。
冰心后来考入南洋女子高级中学(即南洋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英语系(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冰心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以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著名。
她的作品主题多样,涵盖了生活、爱情、友谊、故土、历史等方面,作品语言简明,情感真挚。
她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与许多著名作家一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冰心曾以其优秀的翻译成就为人所知。
她的翻译作品包括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威尔德·莎士比亚》等。
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化见识为读者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交流。
冰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翻译家,也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公共人物。
她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抗议战争等社会运动。
她常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言论,倡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国民教育,倡导和平与友谊。
冰心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和荣誉,其中包括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成立时颁发的作家活动家等重要荣誉。
冰心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辉煌,她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瑰宝。
冰心逝世于1999年,享年81岁。
她的离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她的作品和思想仍然影响着后代。
她的作品至今仍备受读者喜爱,她的思想和精神也给人们以启迪和鼓舞。
冰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冰心的资料

冰心的资料一、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25日-1972年3月27日),原名谢婉莹,字嫣然,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文化活动家。
她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新时期的巴金”,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之一。
冰心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年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十分感兴趣。
1921年,冰心13岁时,她加入了安徽孙中山幼年支部,开始接触中国革命思想。
1923年,冰心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于英文系。
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开始写作。
冰心的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曾涉及社会、历史、革命等多个领域。
与夏丏尊、萧军、丁玲等作家齐名,被誉为“巾帼文学”的代表。
二、冰心的主要作品1. 小说作品冰心的小说作品以描写女性命运为主题,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伤逝》: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子在战争年代失去亲人的悲痛与挣扎。
•《雨巷》:这是一篇描写上海小巷和小人物的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的生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
2. 散文作品冰心的散文作品写实而深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雁过留声》: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寒夜》: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以寒冷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了人的思念之情。
3. 散文随笔冰心的散文随笔风格清新自然,触动人心。
她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传达给读者对生活的感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生活与艺术》:这是一篇关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随笔,表达了冰心对艺术的认识和态度。
•《读书与健康》:这是一篇关于读书对人健康的影响的随笔,探讨了读书与身心健康的联系。
三、冰心的影响冰心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也关注了社会问题和民众命运。
冰心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复兴,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冰心简介(“冰心”相关文档)共8张

燃烧了一百年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这颗心
燃烧了一百年 赴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 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 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 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 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 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 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这颗心
燃烧了一百年 赴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赴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这是冰心女士的一颗心,因为她跨越了整个世纪,所以称之为一百年。 赴 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1、文中的“这颗心”指的是谁的心? 2、“燃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这是冰心女士的一颗心,因为她跨越了整个世纪,所以称之为一百年。
冰心简介

• 6.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 少要减少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 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 7.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 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 是满足的了。
冰 心 世 界
冰 心 ☆人物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 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 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被称为“世 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 文学家。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 译作。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 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 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 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概括了冰心的成就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挽联:
万口诵嘉言爱就是一切,
四方传妙笔文可耀千秋。
她的笔名出自
唐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句 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吴文藻
• 冰心语录 1.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 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了。 什么苦楚,什么怨屈都受得了。成功 之花,人们往往惊慕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 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 2.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 3.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 4.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 10.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11.世界上充满了光和爱,等着青年自己去 找,不要走那条悲惨的道路! • 12.自古皆有死,只在乎迟早罢了。在广漠 的宇宙里,生一个人,死一个人,只是在 灵魂的海里起了一朵浪花,又没了一朵浪 花,这也是无限的自然。 • 13.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 个美丽的黄昏。 • 14.“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 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永远的 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 在她七百万字的作品的字里行间。冰心已 逝,这份爱却永存人间!
冰心简介——精选推荐

冰⼼简介冰⼼简介 作家简介:冰⼼(1900~1999)现、当代⼥作家,⼉童⽂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男⼠等。
原籍福建长乐,⽣于福州,幼年时代就⼴泛接触了中国古典⼩说和译作。
1918年⼊协和⼥⼦⼤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篇⼩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独惟悴》、《去国》等探索⼈⽣问题的“问题⼩说”。
同时,受到泰⼽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标题的⾃由体⼩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出版,被⼈称为“春⽔体”。
1921年加⼊⽂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学⽂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学学习英国⽂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集《寄⼩读者》,显⽰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度的艺术表现⼒,⽐⼩说和诗歌取得更⾼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称为“冰⼼体”,产⽣了⼴泛的影响。
1926年,冰⼼获⽂学硕⼠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学和清华⼤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南归》、⼩说《分》、《冬⼉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本,曾任东京⼤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民⽂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集《归来以后》、《再寄⼩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札》、《晚晴集》、《三寄⼩读者》等,展⽰出多彩的⽣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说奖。
⼉童⽂学作品选集《⼩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童⽂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的作品除上⾯提到的外,还出版有⼩说集《超⼈》、《去国》、《冬⼉姑娘》,⼩说散⽂集《往事》、《南归》,散⽂集《关于⼥⼈》,以及《冰⼼全集》、《冰⼼⽂集》、《冰⼼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出版。
著作⽬录: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诗集)1923,新潮社 《超⼈》(⼩说、散⽂集)1923、商务 《寄⼩读者》(散⽂集)1926,北新 《往事》(⼩说、散⽂集)193O,开明 《南归》(散⽂集)1931,北新 《姑姑》(⼩说集)1932,北新 《冰⼼全集之⼀——冰⼼⼩说集》1933,北新 《冰⼼全集之⼆——冰⼼诗集》1932,北新 《冰⼼全集之三——冰⼼散⽂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集)1922,北新 《去国》(⼩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记》(散⽂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姑娘》(⼩说集)1935,北新 《冰⼼著作集之⼀——冰⼼⼩说集》1943,开明 《冰⼼著作集之⼆——冰⼼散⽂集》1943,开明 《冰⼼著作集之三——冰⼼诗集》1943,开明 《关于⼥⼈》(散⽂集)1943,天地 《冰⼼⼩说散⽂选集》1954,⼈⽂ 《陶奇的暑期⽇记》(⼩说)1956,上海少⼉ 《还乡杂记》(散⽂集)1957,上海少⼉ 《归来以后》(散⽂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集)1960,百花 《⼩桔灯》(⼩说、散⽂、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集)1962,百花 《拾穗⼩札》(散⽂集)作家 《晚晴集》(散⽂、⼩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读者》(散⽂集)1981,少⼉ 《记事珠》(创作谈)1982,⼈⽂ 《冰⼼论创作》 19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着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着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朱自清简介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
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
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
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
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
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笔名巴金。
祖籍浙江嘉兴。
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也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的译著也很多。
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
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
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逝世后,魏巍灵堂设北京军区大院里,2008年8月26日起接受公众吊唁。
遗体告别仪式于2008年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刘心武简介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
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
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
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
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
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
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肖复兴简介肖复兴(即萧复兴),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沧县,1947年生于河南信阳,在北京长大,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现居北京。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
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