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与绩效分析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扩大自身规模和实力的行为。

并购动因是指促使企业进行并购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而绩效分析则是对企业并购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本文将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绩效进行分析。

一、并购动因1. 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

2. 提高竞争力: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专利和品牌等资源,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 实现产业链延伸: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将自身的产业链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和企业竞争力。

5. 实现多元化经营: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行业风险,增强企业的稳定性。

6. 获取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

二、绩效分析1. 财务绩效:并购后,企业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等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并购是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市场绩效:并购后,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如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市场份额等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并购是否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3. 管理绩效:并购后,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并购是否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4. 创新绩效:并购后,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并购获得新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以及并购是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产生了积极影响。

5. 组织绩效:并购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团队之间是否能够有效协同合作,以及并购是否对企业的组织文化和团队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包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实现产业链延伸、实现规模经济、实现多元化经营以及获取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好呀,以下是 7 条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1. 事件研究法呀,这就像拿着放大镜看并购前后股价的波动呢!比如说,
A 企业并购了
B 企业,我们就能通过事件研究法清晰地看到市场对这次并购的反应,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2. 财务指标分析法呢,就像是给企业做一次全面体检!我们可以对比并购前后的各种财务数据,像盈利能力呀、偿债能力呀。

打个比方,C 企业并购后,它的资产负债率是不是有了明显变化,这可太有意思了!
3. 案例分析法,这简直就是深入企业内部的探秘之旅呀!我们详细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并购案例,像是 D 公司并购 E 公司的整个过程,能从中发现
好多细节和规律呢,你说好不好玩?
4. 调查研究法呀,就好像和企业的相关人员聊天一样呢!我们去问问管理层、员工他们对并购的看法和感受呀,哇,肯定能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说 F 企业并购时员工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起伏呀!
5. 经济增加值法,这就像是衡量企业真正创造价值的魔法棒!像 G 企
业并购后,它的经济增加值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这可直接反映了绩效呢,不是吗?
6. 对比分析法,这不就是把不同的并购案例放在一起比一比嘛!比如说
H 企业和 I 企业的并购,它们的绩效有啥差别,一对比就清楚啦,多直观呀!
7. 德尔菲法呢,就像是一群专家在开会讨论!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对企业并购绩效发表意见。

想想看,J 企业并购这事,众多专家来讨论,多有意义呀!
我觉得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用处和魅力,都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并购绩效呢!。

南方黑芝麻并购礼多多动因与绩效

南方黑芝麻并购礼多多动因与绩效
统一战略
确保双方在战略方向上保持一致,以减少冲突和 内耗,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转移和研发合作,推动礼多多的产品升 级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并购风险防范与控制
尽职调查
在并购前对礼多多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其业务、财务、法律等方 面的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风险评估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 和评估,制定应对措施。
增强品牌实力
礼多多在社交电商领域具有较高 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口碑,南方 黑芝麻希望通过并购进一步提高 其品牌实力。
扩大品牌覆盖范围
并购后,南方黑芝麻可以借助礼 多多的渠道和用户资源,扩大其 品牌覆盖范围,提高品牌知名度 和美誉度。
优化资源配置
整合资源
南方黑芝麻和礼多多在生产、研发、渠道等方面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通过并购 可以更好地整合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同约束
在并购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因合同漏洞导致的风险 。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
品牌建设
01
加强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提高南方黑芝麻的品牌知名度和美
誉度,增加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和忠诚度。
渠道拓展
02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的拓展和优化,提高产品覆盖面和销售量,
增加市场份额。
产品质量
03
并购后,南方黑芝麻的营运能力得到优化,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
率均有所提高,表明公司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对客户信用的管理能力均
有所增强。
03
偿债能力
并购后,南方黑芝麻的偿债能力有所提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呈上
升趋势,表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均有所增强。

并购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并购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并购重组财务绩效分析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3期并购重组作为上市公司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外诸多案例中显示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优势,这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但是企业并购重组成功与否至今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

本文选择我国乳制品行业内第一跨国并购案,光明乳业并购新西兰新莱特,分析并购原因,过程,结果。

通过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四个能力指标来对整件并购案的经济效益做出评估,从而进一步评判整个并购的成功与否。

一、光明乳业并购新莱特背景及动因光明乳業,百年上海老品牌,2000年,在政府的引导下,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正式成为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光明乳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挂牌上市,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上市公司之一。

新西兰新莱特于2005年诞生,它成立以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身处在新西兰这一天然牧场。

新西兰新莱特奶源优质,加上技术设备先进,很快在市场上立足。

光明在消费者市场上所占份额也一度被蒙牛,伊利瓜分。

与此同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打击了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消费者对于本国奶源的不信任也迫使我国乳制品企业转战国外。

2008年世界经融危机,新莱特深受打击。

企业谋求新的发展急需大量资金的注入,同时开阔海外市场对新西兰的乳制品公司来说也刻不容缓。

二、并购过程级后果2010年5月,光明乳业与新莱特有意愿合作,于是签订了保密协议,同时递交了非约束性意向书。

2010年11月,光明乳业以8200万新西兰币认购新莱特,持股超过百分之五十。

光明乳业收购第一家境外子公司新莱特,开始了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乳业在并购后开始投资建设第二个工厂,生产高端婴幼儿奶粉,迅速占领中国婴幼儿奶粉高端市场10%的份额。

同时也推进了光明乳业的全球化进程。

2012年,收购两年新莱特的特销售收入3.8亿新西兰元;2013年为4.2亿新西兰元,增长率10%。

2013年新莱特在新西兰成功上市,上市完成后光明乳业持有39.12%股份,仍维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上市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绩效表现。

因此,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企业并购实践、提高并购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并购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市场反应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包括并购双方的实力、并购支付方式、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同时,国内外学者也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如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对并购绩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本文假设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且并购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并购双方的实力、并购支付方式、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近五年内完成并购活动的公司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公开的财务报告和市场数据。

(三)变量定义与测量本文选取了财务绩效、市场反应等指标来衡量并购绩效,同时考虑了并购双方实力、支付方式、整合能力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通过构建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市场反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样本公司在并购活动完成后,财务绩效和市场反应均有所改善。

其中,财务绩效指标如净利润、总资产等在并购后得到提升;市场反应则通过股票价格变化来衡量,表现为短期内股价上涨。

(二)回归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发现并购双方实力、支付方式、整合能力等因素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企业的并购绩效分析报告

企业的并购绩效分析报告

企业的并购绩效分析报告一、引言并购是当今企业发展中常见的一种战略决策,通过吸收、整合和优化资源,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降低成本、拓宽市场份额。

然而,并购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尤其是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管理困难、文化冲突和经营风险等问题。

因此,对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估,对企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分析,以评估并购战略的成功与否,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进一步优化并购策略,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评估:1. 财务指标分析:通过比较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等,来评估并购是否带来了明显的财务改善。

2. 市场份额分析:对并购后企业的市场份额进行测算,以评估并购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3. 客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并购后是否有改善,以及并购是否为客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4. 员工离职率分析:考察并购后员工离职率的变化,以判断并购对员工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以上方法的运用,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财务指标方面:并购后,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并购前有明显的增长。

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说明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

2. 市场份额方面:并购后,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有率较并购前有所上升,表明并购战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 客户满意度方面: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与并购前相比,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交付和售后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有所增加。

4. 员工离职率方面:与并购前相比,企业并购后员工离职率有所上升。

这可能是由于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和组织结构调整导致了员工的不稳定情绪。

综上所述,尽管并购带来了一些管理困难和员工流失等问题,但从整体上看,企业的并购绩效较好。

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可编辑

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可编辑

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学年论文题目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学生姓名柴文燕学号 20063307019院系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曹玲二O一O 年一月八日目录1引言 11.1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概况 11.2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3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1.4本文创新点 12 文献棕述 22.1国外文献综述22.2国内文献综述 33企业绩效理论分析 43.1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43.2 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 43.2 利用财务指标评价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评价 54 食品饮料业发展状况55实证分析95.1样本数据的选取95.2 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95.3主成分分析125.4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排名结果分析 175.5企业特征分析215.6三大区域分析266提高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建议277结论 28参考文献28致谢31附录32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实证分析柴文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4摘要: 上市公司企业绩效是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内部员工、顾客和供应商、监管理机构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参考国内外现有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全面选择指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6、2007、2008三年的年度公开的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提高绩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绩效;主成分分析;建议引言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概况“民以食为天”,食品饮料行业是与每一个人关系最密切的行业,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和健康的需求。

食品饮料行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其中细分子行业众多。

近几年乳制品业、猪肉制品加工业、酒类行业收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是比较看好的子行业。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并购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常见的现象。

因为并购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扩张和成长,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降低成本和风险等。

但是,并购成功率并不高,很多并购案例最终仍会失败。

因此,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一些主要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帮助企业优化并购战略,并提高企业的绩效。

一、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评估并购绩效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主要包括收益、成本、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确定企业并购的盈利能力、成本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等,而这些都是企业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运营指标三、组织文化指标企业并购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带来的冲突会对企业并购绩效产生影响。

因此,评估并购过程中的组织文化指标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主要包括员工满意度、组织文化匹配程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并购后企业的员工稳定性、内部合作程度等,这些因素对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SWOT分析SWOT分析是评估企业并购绩效的常用方法之一。

SWOT分析涉及到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并购时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市场机会和威胁,从而为企业制定并购战略提供建议和参考。

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评估并购绩效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对过去企业并购案例的研究、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一些有经验且成功的并购策略。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成功的因素,从而提供对企业未来并购决策的启示。

综上所述,以上五种方法皆可用于评估并购绩效。

在实践中,一般会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通过对并购绩效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并购战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被誉为“中国并购市场元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并购重组下,市场并购整合的意愿也随之增强,食品行业也迎来了并购的最佳时机。

基于以上背景,选取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案例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分析三全食品的并购动因,同时应用事件研究法,对其短期绩效做出分析与评价,并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探讨并购的长期绩效。

标签:企业并购;动因;短期绩效;长期绩效
1 引言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于企业而言,营业销售额增长减速,甚至下滑,同时成本居高不下,有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2013年1月21日,多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着力于推进九大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国博弈形势复杂多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績效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并购。

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被誉为“中国并购市场元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并购重组下,市场并购整合的意愿也随之增强。

较历年同期相比,中国企业并购的活跃度大幅提升。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并购市场发生的交易案例数量4507起,而交易规模则在2994.29亿美元左右,案例数量和交易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8%和12.5%,这些数据都十分深刻地说明我国企业并购市场的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案例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分析三全食品的并购动因,同时应用事件研究法,对其短期绩效做出分析与评价,并从财务角度探讨并购的长期绩效,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并购之后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国外的对于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并购能否创造价值”、“并购怎样创造价值”,且随着时间的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国内学者对于并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西方对于企业并购的研究,以西方并购知识为基础的研究,随着并购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规模较大的并购活动的出现,对于并购的理论研究也取得深入发展。

冯根福、吴林江(2001)的实证结论表明并购对于企业的绩效提升是有帮助的,但这种帮助是暂时的。

从整体看,企业并购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明显提升。

其研究方法是选取四个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净利润/总资产、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

王萍(2010)的实证研究结论为若处于同外资的同业竞争或
者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发生并购,则其并购后的业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会恶化。

其研究方法是对比并购前后23家企业的财务指标。

3 三全食品并购“各龙凤实体”
3.1 并购简介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全食品”)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于2003年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三全食品在同行业中率先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已出口到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龙凤”于1979年成立于台湾。

1992年国内速冻食品尚在萌芽时期,“龙凤”率先进入国内市场,并奠定了其成为国内速冻食品一线品牌的基础。

“龙凤”于2004年10月加入亨氏集团。

2013年6月26日,三全食品公告透露,其已取得龙凤食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3.2 短期绩效分析——事件研究法
衡量公司财务政策或者财务事件影响的方法之一就是检验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价的异常变动,即事件研究法——通过某一事件发生前后的股价变动来观测特定时间对股票价值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将并购公告日作为事件日的选取时点,即2013年6月27日。

同时分别以事件日发生前后5、10、30个交易日作为事件窗口期。

本文选取从2012年10月16日至2013年4月16日三全食品股票的收盘价以及每日个股实际收益率作为观察数据样本,其中估计起内的停盘日不包括在估计起内。

收集到的交易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事件窗口期分别为事件日发生前后5、10、30 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并购前期和后期,三全食品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均为正值,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超额收益率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资本市场的反应是比较正面的,窗口期内三全食品的收益情况较好。

3.3 长期绩效分析——财务指标分析
并购前后,相关财务指标发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是否由于并购而得到进步或提升,相关的协同效应是否因并购而发生。

财务指标分析主要通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本文研究三全食品并购各龙凤实体的财务指标的变化,是以完成股权过户的时间为分界点。

因此,本文所选取并购前两年、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两年这五年的数据。

就盈利能力而言,从表2可以看出,三项盈利能力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基本每股收益在实施并购前后三项盈利能力指标基本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

三全食品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成本率明显上升。

随着新产能大量投产,固定资产大量增加,相应计提的折旧也大幅度增加。

就营运能力而言,三全食品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13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0%左右,但是2014年和2015年又逐渐上升,表明三全食品总资产周转速度较快,销售能力也有所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而其流动资产率在2012年下降,但是并购期后几年逐年上升,这表明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并购当年有所提升,但随之降低。

说明在并购之后,三全食品实行了稍为宽松的应收账款政策,且其收账能力有所下降。

存货周转率在并购期前有所下降,并购期后逐年提升,且幅度较大,这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增强。

总的来说,三全食品并购后的营运能力有较大的提升,这会使三全食品的资金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也有所提高。

就偿债能力而言,三全食品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这几年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其速动比率在2015年有所提升。

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相比,下降的幅度更大,这是因为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而存货是提高幅度较高的一项资产。

而资产负债率虽然在并购前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并购后则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增强。

总的来说,虽然三全食品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但是其长期偿债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三全食品的偿债能力究竟会如何发展还需要对未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就发展能力而言,三全食品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在波动一直较大,且在并购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净利润增长率在2011年至2015年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因为,行业内其他企业都进行了低价政策,且成本也逐年提高。

总资产增长率在并购期前就逐年下降,但是在2015年有所提升。

并购之后,企业对新资产的整合需要消化的过程,对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的影响不是马上就可以体现在总资产增长率上的。

4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基于并购短期绩效来看,市场对三全食品并购各龙凤实体事件的反应是较为积极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均为正值,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

第二,基于财务数据来看,三全食品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有所下降,但是其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三全受消费低迷的影响和盈利能力下降,在渠道费用等成本不断上升的前提下,利润也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发展能力下降。

但是,其长期影响,恐怕还需要未来几年来观测。

参考文献
[1]周绍妮,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
计研究,2013,(10).
[2]張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6):20-29+93.
[3]刘笑萍,黄晓筱,郭红玉.产业周期、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宂[J].金融研究,2009,3:135-152.
[4]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经济研究,2002,(11):48-50.
[5]陈兴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实证研究——基于同行业与跨行业并购的比较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24-26.
[6]Brakeman Vermilion.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though start-up or acquisition:
a learning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5):186-191.
[7]Mueller D.C.A Theory of Conglomerate Mergers[J].Quarterly Journal,1969.
[8]Bruner,RF. Does M&A pay a survey of evidence for the decision maker[J].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2002,(2):114-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