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专题三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

必修2专题三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
必修2专题三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一、自主学习——独学

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列强输出________ ____、清政府________ ____设厂限制。

2、表现:________ ____数量增加、规模________ 。

3、影响:________ ____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二)短暂的春天

1、背景:________ ____扫除障碍;________ ____政策;列强暂时放松对华________ ____ ;

群众性________ ____运动。

2、表现 : _______ ____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________ ____。

3、带有________ ____ 性质,昙花一现。

(三)曲折发展:

表现:________ __前十年发展较快;________ ____时期日益萎缩;

抗战胜利后陷入________ ____。

二、尝试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展示学习成果)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知识链接

(1)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①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在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激发了爱国热情与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③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辛亥革命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焚烧日货》),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较为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课堂互动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遭受到沉重打击,随着美国商品在抗战胜利后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⑵结合史实说明中国民族工业是怎样萎缩的?

2、“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

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辉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

词(不超过20字)。

(6)右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

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四、当堂训练

1、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其主要的客观条件是:

A、列强资本输出对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2、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条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4、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残余势力太强大

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

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D、民族资本发展很不充分

5、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外货”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B 因具有排外性质而不利于加入世界市场

C、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多次“抵制外货”运动

D 、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过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7、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8、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发展,其原因是: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9、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④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10、观察右图《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

A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

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扫除了障碍 D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拓展

“实业救国”思潮

①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②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③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④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不利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

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⑤不平等条约直接地打击了民族工业,如《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规定外商可以在中国设厂,洋货在中国盛销;

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课后质疑: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5)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2 单元\专题第2单元第三课设计主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但条理清晰,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在斗争中求发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设计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通过对材料和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去感悟那个时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完成三维目标。 2. 学情分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初中有所涉及,但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涉及较少,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高一学生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前面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 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是对前两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提升和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内容既要讲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下,它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艰难发展的历史;还要看到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它还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学习本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资产阶级逆境中奋进的精神,使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 2.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教学难点:1.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Unit 3 Reading-Who Am I? 一、学习目标 1. To enable the Ss to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with the help of the title,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enhance their reading abilities. 2. To gai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be active readers. Learn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 To have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 2. To understand several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二、学法指导 TIPS:在阅读时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快速阅读材料找出段落主题句、确定中心思想。 2. 带着问题阅读短文。 3. 推断单词、句子和文章的含义。 4.尽快选择答案。 三、自主探究 I. Pre-reading 1. In 1642 I began as a calculating machine and could solve any mathematical problem. _________ 2. My real father was Charles Babbage, who wrote a book and built me in 1936. _________ 3. After I got my new transistors in the 1960s, I became smaller but cleverer and quicker. 4. I was brought into people's homes in the 1970s. 5. Since my birth I have been built to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race. 6.Alan Turing built an Analytical Machine to solve any mathematical problems.(F) 7.People began to realize that the computer got cleverer and quicker with time passing.(T) 8.The computer began to serve the human race since it was brought into people's homes.(F) 9.Since the 1970s,the computer was used b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the Internet.(T)

(完整版)人教版_英语_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学案2

Unit 3 Computers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背诵: 1.And my memory became so large that even I couldn't believe it! 2.Anyhow, my goal is to provide humans with a life of high quality. 3.Toda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law edu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4. The two cultures have a lot in common. 5.As time went by,I gradually adapted myself to the school life . 6.With winter coming ,it i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7. As a result,I have made steady progress in my study. 8. So precious is the time that we can't waste it. 9.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an give me some good advice . 10.what has impressed us most is her devotion to work. 单元重难点: 重点句型: 1.As time went by, I was made smaller. 2.My memory became so large that even I cou ldn’t believe it! 3.I developed very slowly and it took nearly two hundred years before I was built as an analytical machine by Charles Babbage. 重点语法: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Period one Reading WHO AM I? Over time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 I began as a calculating machine in France in 1642. Although I was young I could simplify difficult sums. I developed very slowly and it took nearly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语文

一、单选题 1.《醒世恒言》叙变:明朝浙江淳索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这反映了明朝()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商人身份和地位得到提升 2.2.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 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 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 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 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3.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 ①“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②“……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③“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④“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④ 4.《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9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C.“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5.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第3课《荷塘月色》课堂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

《荷塘月色》课测2019-10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o)颤(zhan)动 乘(cheng)凉独处(chu)的妙处(chu)) B.酣(han)睡参差(cen) 袅娜(na)蓊蓊郁郁(yu)) C.点缀(zhui)倩(qian)影 皱缬(xie)揪(jiu)着草 D.一绺(luo)羞涩(se) 踱(duo)着步明眸善睐(lai) 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突然看去) D.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形容水波荡漾时那种忽离忽合的神奇的光)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 A.显示给人看的脸色B.色彩C.颜料或染料的色D.情态、样子 4.指出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同类的一项() 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 E.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下面一段话应依次填入一项标点最合适()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 A.①,②。③“④;⑤。”⑥《⑦无⑧》 B.①。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6.对《荷塘月色》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的色、香、形的特点B.月色的和谐、柔和的美 C.荷塘月色的素淡朦胧的美D.荷塘四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美 7.“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一句中前后两个“什么”是指() A.任何事情B.白天愿想的事;白天不愿想的事 C.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D.高兴的事;令人烦恼的事 8.上句中“自由的人”指的是() 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的人 B.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压迫的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汉代儒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罢黜百家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罢黜百家的目的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历史视频观看,对罢黜百家感性认识,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情景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荀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墨子说:别打了! 过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儒家学说德治、仁政的观点,由于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而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设计意图:用通俗、简练、幽默的语言概括各家学说,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回顾了旧的知识。 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 播放视频:“焚书坑儒” 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找出“焚书坑儒”的背景、焚烧的书籍实质及如何评价。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一方面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视频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形象的感知历史。同时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点拨: 一、焚书坑儒(秦朝)——儒学受打击 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2、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评价: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 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人教版】2019年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 10 课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点难点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 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2.理解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 世纪末)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易混易错]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客观上推动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 年) 1.原因 (1)内因 ①政治基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政策因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基础: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 1915 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资本增加。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易混易错] 1912~1919 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要误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萧条,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 三、曲折的发展(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1927~1936 年) (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表现 ①原来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③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2.全国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1937~1945 年) (1)原因: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 沦陷区 办法,吞并中国民族企业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 国统区 族企业
3.抗战胜利后走向绝境(1945~1949 年) (1)原因 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 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精品】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情景交融 教材篇目《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单元目标 1.识记积累本单元实词、虚词。 2.掌握本单元重要文言句子的翻译。 3.掌握单元课文中常见名句的填空。重点难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文言实词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逼 ①qī (1)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魏禧《大铁椎传》)约会,约定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预定的时间,期限 (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期望,要求 (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及,到 ②jī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周(年、月) 2.致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达到,送达 (2)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史记刺客列传》)传达,表达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引,招致 (4)家贫,无以致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取得,得到

(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尽,极 (6)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意态,情趣 3.道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道路 (2)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途径,方法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主张,学说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正义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取道,经过 (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讲4.方 (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方形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四周,周围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方向,方位 (4)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将要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在……(时候) 5.识 ①shí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知道,认识 (2)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辨别,识别 (3)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世说新语方正》)知识,见识 ②zhì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通“志”,记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含答案

第9课赤壁赋 喜欢苏东坡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的。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还是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 苏东坡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对人生乐观,才华横溢;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作者连线 豪放豁达的词人——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散文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追谥文忠公。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他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散文方面,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同

高中三年级英语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computers导学案

树人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英语M2U3导学案(八) 使用班级:高三份数:100 编者:小琴日期:2016年12月15日 班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一,句型变式(语法) 1,“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said my mother .=My mother said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2,Mr Green asked Jack,“did you see the film yesterday?=Mr Green asked Jack __________________. 3,My father asked me how long I had been there.=My father asked 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ll the visitors cried,“what beautiful views these are!”All the visitors cried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hey will get there by air in an hour.=_w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re in an hour.进行时) 6,The old man has two sons. They are docto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7,You got to know Tom through 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句) 8,We answered violence with violence only t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装) 二,语言点过关 1.totally原句:结果我完全改变了我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3 The brain is totally tireless .So what makes us tired?(中译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ut of a total of 17 groups, only one group ignored the sound of the angry bees.(20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ow much do you have to pay in total(totally) if four of you go together ?(2013 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rise原句:接着她准备好了可靠的动作来应付新出现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arise, rise, raise, arouse填空。Generally speaking,the problems between parents_and children often ____ from lack of communication.Although our living standards has been____________, many children can’t get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family, parents have to ______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work. Maybe it will______ their motivation to study hard when they realize the hardship their parents suffer._ 3, signal原句:比如我已经学会用电脑给我的队友发信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signal, mark, symbol, sign 填空1)Georg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because he didn’t give a ______ to other drivers.2)Drive straight ahead, and then you will see a ______ to the Hefei—Nanjing Expressway.3)Mandela has become a ________of the blacks fighting against the whites in South Africa.

赤壁赋导学案 高一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导学案

《赤壁赋》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次诵读,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做到熟读成诵。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通思路,把握结构。 3、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 4、精读课文,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5、从本文汲取思想的精髓,学习作者如何面对人生困境。 【学习重难点】 1、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 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 像》)。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导学案及答案

第 3课《囚绿记》导学案 1.品读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金句银段: 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满分作文 善之行处,步步生花 先哲孟子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性本善尽管经过时间的洗礼和世事的打磨,难免有些沧桑,但我相信人的灵魂深处是不忘初心的。拥有初心的人,会沿善之路走下去,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开出一朵香满人间的花。 或许近来社会有不少恶性事件,人们心中也对善起了疑虑。但从医院为老王开“绿色通道”,默许他欠钱出院,老板主动送钱等事情中,不难发现善的痕迹布满社会。而他们的善行给老王带来了健康和感动,更消融了人们心中凝结的冰雪。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第三课学案

一.知识结构 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外:开放----------全方位的新格局 二.知识点导学与探究 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 1.背景——1976-1978年 两年徘徊时期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指出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实际上成为了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 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 。 (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决策: 。 3.意义:——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两大转折: ①工作重心:阶级斗争转移到 。 ②体 制: a.僵化半僵化到 。 b.封闭半封闭到 。 (2)三个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开辟。 ②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③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 探究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束缚,恢复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决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等角度思考。 探究2:党的工作重点发生过几次转移?分别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转移的? 知识点二: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改革的含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探究3:我国为什么首先在农村改革?提示:可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本国情);原有的经济体制;当时农村形势等角度思考。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1)原因: ①农业集体化后,在 ,广大农民的 收到压抑。 ②农业生产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 ③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此外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探究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等同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含答案

第2课瓦尔登湖(节选) 面对自然万物,置身尘嚣之中,请看:有人陶醉在“人定胜天”的论调之中,有人在百无聊赖地苟生。可是,当你读一读梭罗的美妙文字,感受一下瓦尔登湖的美丽,融身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境界之中时,你是否还会如此呢?只见湖水清澈纯净,清可见底;又见梭罗身处美景,悠然自得,既无尘世杂音扰耳,又无世俗杂念烦心,他将自己的一颗真心融于自然,自然滋润他的心灵,平静、自在而坦然。所以,在自然面前,不要以“主人”自居,让我们用真心对待自然,让自己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吧! 美 字 体 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赏美文 走读西湖 来杭州,若不曾去西子湖畔走一走,那将是你此生最大的遗憾;去西湖,若未翻开它的诗书读一读,那将是你一生最美的错过。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的不单是小桥流水,风花雪月,还有人文历史,故事传说。 走近西湖,一湖传说依旧迷离,一湖风景依然美丽。试看它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景光,尽显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应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悄好这山为迎,水为送,披一蓑风月,遍寻亭榭楼台,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移步西湖,春可披一蓑烟雨,夏可看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冬可钓一江寒雪。春夏秋冬,仅凭字里行间想象,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若说西湖美如画,但人间谁能画得出这么美?若说西湖美如诗,而世上又有谁会写得这么绝? 览阅西湖,湖底沉淀着千古的历史,湖中流淌着动情的故事,湖面荡漾着游人的情思。驾一叶轻舟,摇两支橹桨,荡漾在山水流云间,只为品味西子风韵,寻觅烟雨旧梦。行至船头,临风而立。或低吟,或浅唱,怡然自得,任真情流露。或眺望,或凝眸,双目含情任思绪飞扬。自得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不胜收。一湖秀美,羡得仙临世间;一水柔情,惹得爱落红尘。行走其间,我最钟爱西子堤柳,她婀娜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1(5份打包)人教课标版2优秀版教案4.doc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学案1(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2优秀版教案4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梵.语()()庐冢.()()音谬.() ()窈.然() ()瑰.怪() ()归咎.() 答案()à()ǒɡ()ù()ǎ()ɡī()ù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而卒.葬之: ()以故 ..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文漫灭 ..: ()拥火 ..以入: ()盖.余所至: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终,最后、死后()因为(这个)缘故()模糊、磨灭()拿着火把。拥,持、拿()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既,已经,……以后;咎,责怪()尽 .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 长乐王回深父.: 答案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古义: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极。 ()此所以 ..②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①学者 ①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于是 ..余有叹焉 古义: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义: 今义:悲伤;怜悯。 ()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十分之一。()不平凡、不平常。()①是代词“所”与介

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原因”。②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感叹。()“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然 ()观 ()道 ()文 ()名 ()盖 答案()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但,但是如此,这样对,正确()欣赏景象建筑物的一种()路,道路主张说,讲方法()文字同“纹”纹路,纹理文章掩饰()命名识其本名出名占有名声()大概盖子承上表原因,译为“因为”,“是因为”等超过,胜过 .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有泉侧.出: ()则其至.又加少矣: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没有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C.利用封建生产方式经营近代企业 D.封建顽固派极力破坏和阻挠 4.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 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 A.1853-1863年 B.1885-1895年 C.1912-1922年 D.1937-1947年 6.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 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7.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8.“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9.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