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

合集下载

微博平台上舆情热点分析研究

微博平台上舆情热点分析研究

微博平台上舆情热点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微博的普及和流行,它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主流方式。

而微博的平台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交性的网络平台,也成为了观察和研究公众舆情的重要渠道之一。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热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探讨当前网络舆情的趋势和特征。

一、热点事件的形成和演变微博上的热点事件通常是由一个外界事件所引发的。

比如说,最近曝光的丑闻、政治事件、明星八卦等,都可以在微博上快速引爆话题。

这个过程与传统舆论的形成有些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1. 速度快。

微博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让信息被广泛传播,引爆舆情。

2. 互动性强。

微博上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对事件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互动,推动话题的演变和热度的爆发。

3. 话题存在时间短。

微博上的话题往往会存在很短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话题讨论的热度逐渐降低,最终消散。

二、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特征微博平台上的舆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网络暴力比较严重。

由于微博上的用户可以匿名发言,因此一些网络暴力现象非常普遍,言语攻击、人身攻击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也成为了微博平台上舆情管理的一大难点。

2. 舆情话题短暂,热度难以持久。

微博用户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于某个话题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一个话题在微博上的讨论时间通常只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

3. 星座类、美食类、养生保健类、情感类、娱乐八卦类话题是热门的话题。

这几个话题是微博上最受欢迎的话题,也是大多数用户会涉及到的话题。

三、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管理微博平台为了维护平台秩序,开辟了一些管理机制,例如禁言、屏蔽等服务。

实际上,这些管理机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保证对等待处理的全面公正,是平台管理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1. 对于恶意评论和攻击,微博平台规定可以禁言或者删除相关用户评论。

这项规定保障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和言论自由。

基于大数据的微博舆情分析方法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的微博舆情分析方法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的微博舆情分析方法与实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其中,微博作为一种短文本信息的传播平台,具有实时性、广泛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成为研究舆情的重要对象。

借助大数据技术,基于微博的舆情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基本步骤针对基于大数据的微博舆情分析,基本的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情感分析和舆情可视化四个环节。

1. 数据采集:通过API接口或爬虫技术,从微博平台上获取相关的舆情数据。

数据可以包括微博文本、用户信息、评论、转发等。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去重,去除无用信息和噪声,保留需要分析的内容。

同时,对特殊字符、拼写错误等进行修正,方便后续的情感分析。

3. 情感分析:通过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每条微博进行情感倾向性的分类,判断其是正面、负面还是中性。

情感分析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等,也可以使用词典等规则方法。

4. 舆情可视化:将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图表、词云等形式展示出来,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认识。

可视化结果能够帮助理解舆情的整体趋势和关键信息,更好地指导决策。

二、方法与技术在上述基本步骤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的微博舆情分析方法涵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文本挖掘:通过文本挖掘技术,提取微博中的关键词、词频等特征,利用特征向量表示微博文本。

常用的文本挖掘算法包括TF-IDF、Word2Vec等。

2. 情感分类:通过训练情感分类器,将微博文本划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

常见的情感分类算法有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深度学习等。

3. 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分析微博用户的关系网络,揭示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和信息传播路径。

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理解舆情的来源和扩散过程。

4. 话题建模:通过主题模型等技术,识别出微博中的热门话题和关键词,帮助找到关注度高的舆情事件。

三、实践案例基于大数据的微博舆情分析方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博传播中的话题趋势分析研究

微博传播中的话题趋势分析研究

微博传播中的话题趋势分析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而微博话题的趋势也成为了研究微博传播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博传播中的话题趋势分析研究。

一、微博话题的定义和特征微博话题是指在微博平台上涉及一定主题的讨论和交流,通常以“#话题名称#”的形式出现。

微博话题的出现往往代表着某个事件或热点话题的关注程度,也是用户们讨论某个话题、表达观点的重要手段。

微博话题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 时效性强:微博平台是即时性比较强的社交媒体,用户们分享的信息和讨论的话题都与当下相关。

2. 多样性:微博平台上讨论的话题多种多样,各种热点事件、社会议题、娱乐节目等都有很多相关话题。

3. 公开性:微博平台是公开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实现内容的广泛传播和分享。

二、微博话题趋势分析的意义和应用微博话题趋势分析是对微博平台上话题讨论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意义有以下几点:1. 研究话题关注度:通过对微博话题的热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用户们对某一话题的关注程度,这对研究公众舆论和社会热点事件的演化规律很有帮助。

2. 提供营销价值:对于品牌或企业来说,利用微博话题趋势进行营销推广很有帮助,可以了解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制定更加合适的营销策略。

3. 挖掘潜在需求:通过对微博话题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出用户们潜在的需求和关注点,为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调研提供依据。

三、微博话题趋势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微博话题趋势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关键词提取:通过对微博话题进行关键词提取,可以了解用户们讨论某一话题时关注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2. 网络图谱分析:通过构建微博话题的网络图谱,可以分析话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进而了解话题的演化规律。

3. 文本情感分析:通过对微博话题中的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可以了解用户们对某一话题的情感态度,为舆情分析提供依据。

4. 话题影响力分析:通过对微博话题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话题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

社会热点事件中微博舆情特征分析

社会热点事件中微博舆情特征分析

|RADIO &TV JOURNAL 2020.06据CNNIC 发布的第44次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普及率超过总人口一半。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中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1.39万亿元,社交软件为活跃用户应用领域TOP1。

网络社交平台移动性、互动性、碎片化、发布便捷的产品特征,恰好契合当今用户的偏好和接收方式,满足自媒体时代下广大网民的互联网社交和内容消费需要。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开表达意见的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聚合民意,使舆论迅速发酵,微博逐渐成为公众叙事、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

研究当前微博舆情的特征,对于把控我国舆论格局、社交平台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舆情舆情是指民意的状况,即民众对于公共生活中各种热点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意见或情绪,这种情绪既可能是公开表达出来的,也可能是潜藏在心底的。

网络舆情是指人们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来传播其情绪或意见的总体状况。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交流互动的共享性、时间空间的开放性等。

网络舆情有利有弊,既能拓宽公众发表意见的渠道,又因其匿名性、突发性的特点易导致舆情危机。

把握网络舆情能全面获知公众意愿及诉求,反映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二、微博中社会热点事件回顾及产生原因(一)2019年国内微博平台社会热点事件回顾根据微博中社会热点事件所针对的问题,可以将其分类为曝光型、抗争型、公共安全型、娱乐型,如表所示。

(二)微博中社会热点事件产生原因1.片面信息容易导致舆情反转微博所传播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征,所以微博发布的内容往往是一些事件琐碎的细节或片段,每条微博表达信息是有限的,但每个事件都在动态地向前发展、变化,后续的演变、结果能否被及时发布、告知受众,都不能被保证,因此受众往往只能接受到部分事实,断章取义和片面信息被广泛传播便成为了可能。

微博舆情分析报告

微博舆情分析报告

微博舆情分析报告1.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舆情分析的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微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微博上的舆情进行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在微博上的发言,揭示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舆情分析,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微博上的相关数据。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数据收集: 1. 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关键词: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要分析的微博主题和相关关键词。

2. 使用微博开放平台API:通过微博开放平台提供的API,获取与关键词相关的微博数据。

3. 数据清洗和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重复和无关的内容,并按照时间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排序。

3. 文本分析在收集到微博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舆情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本分析方法: 1. 情感分析:通过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类,判断其中的情感倾向,例如正面、负面或中性。

2. 关键词提取:识别微博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热点话题,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关注的焦点和讨论话题。

3. 主题模型:使用主题模型技术对微博文本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其中的主题和相关性,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观点和意见。

4. 可视化分析为了更好地呈现舆情分析的结果,将数据可视化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可视化方法: 1. 情感分布图:通过绘制情感分布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微博文本中的情感倾向,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对于某一话题的整体情绪。

2. 关键词云图:将关键词绘制成词云图,可以显示用户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关键词,帮助我们把握舆情中的重点词汇。

3. 时间趋势图:通过绘制时间趋势图,可以展示微博舆情随时间的变化,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博话题的发展和变化。

5. 结论通过对微博舆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用户情感倾向:通过情感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对于某一话题的情感倾向,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态度。

微博语境下热点事件的舆情分析

微博语境下热点事件的舆情分析

微博语境下热点事件的舆情分析
朱莹燕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至今,微博日益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在微博语境下,热点事件的传播中有较多意见领袖的加入。

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合乎传统的价值观,却足以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助推器和二次传播的信息来源。

"五道杠少年事件"自2011年5月在网络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被评为2011年度新浪十大热门关键词之一。

此次研究主要以新浪微博为舆论载体,通过样本来分析不同性质的微博用户和意见领袖在此次舆情事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探究此次热点事件的微博传播特点。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朱莹燕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1
【相关文献】
1.“互联网+”语境下我国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基于中储粮“遗忘”小麦事件的舆情分析 [J], 李春燕
2.微博语境下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情况的研究r——以2017年部分热点事件为参照
对象 [J], 苟洪景;陈爱梅
3.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路径及疏导——以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为例 [J], 蓝昱璇;姚广宜
4.全景敞视主义视域下微博舆情分析--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为例 [J], 赵冬梅;
5.微博网民民族认同的强化路径研究——以近期热点辱华事件舆情分析为例 [J], 蒋叶莎[1,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机器学习的微博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微博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微博网络舆情分析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交媒体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微博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和关注。

然而,与此同时,微博上爆发的各种言论、舆论也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微博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微博网络舆情,研究者们开始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分析。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模型和算法让计算机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和改进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庞大的微博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基于机器学习的微博网络舆情分析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预处理。

微博是一个充满噪声和干扰的平台,因此需要使用相应的技术来清洗和过滤数据。

例如,可以去除重复的微博和垃圾信息,并进行情感分析将微博划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

其次,机器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情感分析模型来判断微博的情感倾向。

通过使用标记好的微博数据集进行训练,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分类器,用于自动识别微博的情感态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海量的微博数据中迅速判断出用户对特定事件或话题的情绪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舆情。

此外,机器学习还可以应用于主题分析。

通过分析微博中的关键词和上下文信息,我们可以使用聚类算法来识别不同话题下的微博。

这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跟踪不同的舆情事件,并了解用户对这些事件的不同观点和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学习在微博网络舆情分析中的应用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新的技术和算法的不断涌现,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分析模型,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果。

例如,近年来,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微博的语义和语境,从而更好地识别用户情感和观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来丰富微博网络舆情分析的内容。

例如,网络图谱和社交网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舆情的传播和影响机制。

对于微博网络舆情的分析和研究,在纵向上,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来追踪舆情的演变和变化趋势;在横向上,我们可以将微博网络舆情与其他媒体数据进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舆情分析结果。

微博舆情分析研究

微博舆情分析研究

微博舆情分析研究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短文交流平台之一,在舆情热点爆发时具有很强的话语权。

因此,微博舆情分析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热点话题。

一、微博舆情分析的背景和意义微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体的广播模式,让个体用户成为了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

同时,微博用户的互动性和社交属性,为研究社会舆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数据。

通过对微博上的舆情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揭示公众对事件、政策、产品等的态度和看法,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提供实时数据支持,也可为社会舆情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来源。

在舆情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微博作为一种及时的信息传播方式,深度表现出用户的社交属性,特别是热点事件的讨论,成为了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微博上的信息内容和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对事件的态度和情绪,并挖掘影响因素,实现情绪预警和危机处置。

二、微博舆情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微博舆情分析主要包括情感分析、主题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方面。

其中情感分析是微博舆情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微博内容中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用户对事件或品牌的情感态度。

如何使情感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等。

主题挖掘是一种从文本中发现主题的技术,其目的是从微博文本中提取出事物或话题的核心概念,可以用于分析热点事件的发展趋势和结构,以及相关事件的影响力和关键人物。

工具和算法主要有主题模型和词汇频率-逆文档频率等。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以社会关系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通过网络节点和边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网络中的信息、意见和力量进行可视化表达。

在微博舆情分析中,社会网络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热点事件中关键人物、意见领袖和互动情况。

三、微博舆情分析的应用与展望微博舆情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传媒等各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2)一、事件研究背景 (3)二、“弯弯事件”舆情在微博传播中的阶段表现 (4)(1)舆情起源阶段 (4)(2)舆情放大阶段 (4)(3)舆情引爆阶段 (5)(4)舆情消退阶段 (5)三、微博传播对“弯弯事件”的形成发挥相当作用的原因 (5)(1)话语权的下移 (5)(2)信息传播渠道多样 (6)(3)微博活跃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7)四、微博传播下“弯弯事件”舆情不断发展的动因 (8)(1)事后相关单位的不作为:当事人及网民负面情绪的催化剂8 (2)微博活跃分子用户介入:舆情爆发的加速器 (9)结语 (9)基于微博传播的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研究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是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场形成的重要阵地。

微博因其具有传播方式简单、操作模式方便以及信息平台开放便捷,从而更能促使信息裂变式传播,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微博已成为影响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也即“弯弯事件”自4月5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首。

本文以“弯弯事件”为案例,分析微博对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的演进路径以及剖析该事件舆情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微博传播热点事件舆情发展态势前言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多发的转折期。

尤其2016年以来的这几个月,突发事件频发,如:“山东非法疫苗”“常州被污染的学校”“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朋友圈直播杀人”等等,这种现象不容小觑。

在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微博已经成为第一时间发布公共信息的平台,成为突发事件的舆论聚焦点。

微博自2009年兴起至2015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2.12亿。

微博因其具有的用户草根化、内容微小化、介质移动化、传播碎片化、交互多样化等沟通特征[1],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不仅搅动了整个网络环境,而且掀起了社会舆论的新波澜[2]。

一、事件研究背景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文,4月5日凌晨00:03分,优酷网用户“弯弯_2016”上传了一则“201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网络视频。

视频全长3分38秒,讲述了4月3日其在北京望京798如家旗下的和颐酒店住店时遭到一陌生男子袭击并强行拖拽的惊心过程。

发布视频3分钟后即00:06分,“@弯弯_2016”通过个人微博分享了这则视频。

距离首条微博发出6分钟后,该用户再次分享这一视频,并打上#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微话题标签。

微博引起部分网友关注,但扩散态势并不明朗。

当日白天,“@弯弯_2016”先后发布10条微博对事件经过以及事件投诉最新进展进行了随便化文字表达,并不断质问酒店方。

此时尽管舆情在持续发酵,但依旧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效果。

直到4月5日夜里20点左右,当事人整理了被劫持的经过和事态发展到现在的结果,并制作成长微博图片(此图片之后被广泛传播),舆情才极速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该微博还新增#卖淫窝点案底酒店#话题标签,在随后一些微信公号以及自媒体转载中该标签也被大量使用。

截止4月6日下午16点,单条微博转发接近90万[1]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73-74.[2]谢新洲,安静,田丽. 社会动员的新力量:关于微博舆论传播的调查与思考[N].光明日报,2013-01-29(15).次,评论达到24万条。

首发于优酷“201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网络视频播放量达到520万次,视频跟帖6万条,在腾讯视频收获1700万点击。

原博主设置的#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卖淫窝点案底酒店#两个微话题也在当日升温为新浪微博排名第一、第二的热门话题,阅读数累计超过17亿人次,是当日网络舆论最火爆的事件。

二、“弯弯事件”舆情在微博传播中的阶段表现(1)舆情起源阶段4月5日凌晨,一名微博ID为“@弯弯_2016”的女网友爆料称,清明假期自己在如家旗下的北京望京和颐酒店入住时,在走廊遭到一陌生男子袭击,整个过程长达6分钟,期间女生抵死挣扎大声呼救,围观的安保人员和酒店管理人员均没有出面阻止相救,最终因为一名女房客的出手相救,才得以脱险。

这一阶段,以“@弯弯_2016”微博为曝光中心,其他网友、网络媒体、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等之间构成叠套传播的网络[3],把该事件推向广大网友视野中,设置了大众短时间内共同讨论的议题。

(2)舆情放大阶段博主“@弯弯_2016”不但上传“201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网络视频并通过微博不断分享视频,并打上#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卖淫窝点案底酒店#微话题标签发表长微博。

微博引起网友共鸣,广大网友纷纷对其进行转发评论。

不仅引起当事方@如家酒店以[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6-04-06,/show.asp?id=5547及@平安北京的高度关注,更引发众多明星以及当前网红的关注,如范冰冰、angelababy、海清、马苏、PaPi酱等明星均转发微博。

由于这些网络影响力较强的博主的加入,促使“@弯弯_2016”的微博内容一夜之间成为微博热点。

该阶段由于原博主的博文被广大网友,尤其是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关注转发,从而引起了全民关注与评论,促使该事件呈现出不断扩散的态势。

(3)舆情引爆阶段由于弯弯接连在微博发出关于自身遭遇的碎片化内容,并使用较为专业且容易抓住媒体眼球的话语编辑微博长文,发文时艾特影响力较大的微博大V以及传统媒体等相关官微。

这就不难引起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和媒体的新闻形式报道,使该事件舆情爆发。

一边是受害人及网民渴望得到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处理回应,一边是公安部门、如家公关及酒店方面迟迟没有回应及。

两边的需求不平衡状态,导致舆情发展到高潮。

(4)舆情消退阶段随着警方的介入,酒店相关方的回应,以及问题的解决,受害人弯弯也通过微博发文称通过协商解决,自己的诉求得到了解决,希望回归正常生活。

至此,该事件舆情告一段落。

三、微博传播对“弯弯事件”的形成发挥相当作用的原因(1)话语权的下移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人们发表言论,表达权利的方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

微博传播主体的平民化、大众化,促使话语权从传统的少数人手里转移到普通大众手里。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获得信息一般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但是现在,人们只需要翻翻微博、刷刷朋友圈就能知晓天下大事。

微博信息编辑的快捷方便性,使普通大众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能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对传统媒介环境下“语言单一的中心神话、中心意识形态的向心力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4],向大众传递信息与新闻,已不再仅仅是大众媒体中记者或者编辑的权利和责任,微博传播内容的去个人化特征,使得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新媒体时代,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对社会上发生的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件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

草根博主弯弯的微博曝光,便是对传统单向话语权的突破,充分体现了自媒体的双向互动性,催生了“弯弯事件”的形成。

(2)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微博因其便捷性、及时性与互动性等实用特点而逐渐成为新闻议题和素材的来源,成为第二大舆论信息的源头,仅次于传统新闻媒体[5]。

最近的“山东非法疫苗”“常州被污染的学校”“火灾拍摄者残忍42秒”“朋友圈直播杀人”等新闻事件,其最原始信息无不来自微博。

在“弯弯事件”中,最先曝出此信息的是普通博主弯弯,在她多次发微博说明事情经过,并且适当编辑了微博内容,接着是众多微博[4]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06.[5]百度百科.2011年上半年网络舆情指数报告:微博已成为第二大舆情源头[EB/OL].[2013-02-16]./view/88bd3e6faflffc4ffe47ac8c.html.活跃用户的转发和评论,知名评论家曹林的转发更是又掀起一片舆情的浪花,由此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

因为该事件涉及的是女性安全问题,所以传播速度较快。

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也开始各种写文章发评论以及一些个人用户的关于女性安全的漫画制作。

就这样,“弯弯事件”一度引起社会大众线上线下的热议。

(3)微博活跃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舆论的形成包括事件的发生、舆论领袖的发现、意见的产生、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的形成等6个阶段[6]。

微博不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更是可以为使用者个人抒发情感,表达情绪的地方。

所以,一个事件之所以会被其他人转发或者评论,主要是因为这个事件关乎自己利益,或者是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涉及到安全道德等大众都关心的公共问题。

下面简单介绍下“弯弯事件”为何被大量转发形成众声喧哗的。

①普通网友转发的原因:1、和自己的利益相关。

某件事被关注,那么这件事就不能只有受害者一个人有感受,一定要让更多的人感同身受。

比如:“男子单车骑行时掉下悬崖不幸身亡”,这种事就会很少有网友同情。

但如果是“男子单车骑行时掉进无井盖的下水道中不幸身亡”,这就会让大家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走路并且要踩很多井盖。

弯弯微博中写到“我相信此类事件能在我身上发生,就会在更对妹子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或者你家人身上,你会如何应对?!”弯弯是一个独自出差住酒店的女生。

许多女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会感同身受。

2、[6]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运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6.网民偏颇信息处理的心理。

相信很多女生看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都是愤怒的,都会指责酒店或者相关方的不作为,甚至会造成情绪恐慌。

男生也会为了身边的女性家人和朋友转发。

②媒体转发的原因:1、有基本的新闻性。

弯弯的微博不仅有新闻性,也具备基本的新闻要素。

完全不需要二次编辑,直接就可以当新闻稿。

2、复杂性。

弯弯微博中的“知名酒店”“卖淫窝点”“人贩子”“小卡片”等词语的运用满足了媒体的各种想象。

3、资料齐全。

文字、图片、视频。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4、时效性。

事件发生在4月3号晚上,4月5号就把微博整理好并且发布了。

时效性很强。

③大V转发的原因:1、正义感。

2、受众广。

事关全体女性安全问题。

3、有助塑造个人人格。

四、微博传播下“弯弯事件”舆情不断发展的动因在“弯弯事件”舆情演进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在事件刚发生后,有关涉事方及时妥当处理,该事件的舆论演进走向也许是另外一种情况。

但是由于在传统思维模式下的相关单位,在面对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是逃避,而不是积极应对,最终导致当事人和网民的不满与愤怒,引发了网上舆论的浪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