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实验可算得上是“重头戏”啦!但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有时候会让同学们感到枯燥乏味,就像一杯没放糖的咖啡,缺了那么点儿滋味。

所以呀,创新和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让同学们对化学实验更感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果呢!先来说说创新这方面。

咱们可以把实验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比如说,在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不再是简单地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操作,而是让同学们先预测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然后分组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科学竞赛,谁能最先得出正确的结论,谁就是“化学小能手”!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小组的同学为了能更清楚地观察到钠在水中游动的轨迹,他们想出了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来代替烧杯,还在盒子的侧面贴上了刻度线,这样就能准确地记录钠游动的距离。

这个小小的创新让他们对实验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其他小组的同学眼前一亮,纷纷效仿。

再说说改进。

有时候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过程太复杂或者实验材料不安全等等。

这时候,咱们就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

就拿制取氯气的实验来说,传统的方法需要用到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不仅反应条件苛刻,而且产生的氯气容易泄漏,对环境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后来,我们经过研究和尝试,发现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效果更好,反应速度更快,而且更容易控制。

还有一次,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用传统的指示剂判断终点不够准确,于是他们尝试了用 pH 计来监测溶液的 pH 变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除了实验内容的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在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这么发达,咱们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在实验前,给同学们播放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让他们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用手机或者摄像机把同学们的操作过程拍下来,然后在实验结束后一起观看,让大家互相点评,找出不足之处。

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55个

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55个

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55个引言本文档介绍了55个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旨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寻找新的实验设计灵感。

以下是这些案例的概要。

案例列表1.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2.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动力学4. 金属活性序列的确定5. 电化学电池的制作与性能测试6.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7. 水的分解与制氢实验8. 光合作用与光反应的实验研究9. 酒精的酿造与酒精度测定10. 空气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11. 化学平衡体系的研究与调控12. 化学草药提取液的制备与活性测试13. 沉淀反应速率的实验研究14. 红外光谱仪的应用与实验设计15. 铁的腐蚀与防腐措施研究16. 指示剂的种类与酸碱滴定实验17. 化学能量变化的测量与分析18. 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与性质研究19. 化学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20. 化学动力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21. 工业催化剂的性质与应用实验2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配平实验23. 隐性指示剂的合成与应用实验24. 酶的催化作用与反应速率实验25. 酒精与酚类化合物的安全操作实验26. 化学金属的赌瞎实验与评估27. 化学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28. 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实验29. 锂离子电池的制作与性能测试30. 化学物质的纯净化与分离实验31. 还原剂的种类与活性实验32. 气体生成与气体收集实验设计33. 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表征方法3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研究与实验35. 化学药品的制备与鉴定实验36. 化学化妆品的配方与制备实验37. 化学腐蚀原因与防护实验38. 化学分子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验39. 溶液浓度与溶解度的实验研究40. 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含量测定41. 铝材的腐蚀与防腐措施研究42. 化学试剂的检测与分析实验43. 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测定44. 化学鹼的析氢与电导性实验45. 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实验46. 化学反应速率的模拟与分析实验47.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反应机制48.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49. 铜的腐蚀与防腐措施的研究50. 化学表观封闭实验设计与原理51. 化学同分异构体的合成与鉴定52. 化学油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实验53.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54. 化学物质的环境行为与降解实验55. 化学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结论本文介绍了55个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案例,涵盖了化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实验。

创新高中生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创新高中生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创新高中生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引言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生化学课堂教学形式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下降。

因此,在开展创新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颖且有效的方法来改善高中生化学课堂教学。

案例一: 科技应用与探索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引入了科技应用与探索元素进入生化学教室。

通过使用新型设备如虚拟实境眼镜或化学模拟软件等进行实践操作,使得抽象的概念在视觉上更加具体可见。

同时,结合相应的实验或活动设计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增强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案例二: 探索性讨论与合作研究本案例强调了探索性讨论和合作研究在高中生化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并进行集体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 实践与应用结合本案例突出了实践与应用在高中生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将实验室实验和日常生活等现象相结合,使得抽象原理更加具体可感,并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实际用途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该案例还鼓励学生主动创造并设计实验项目,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方法。

结论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见,创新高中生化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引入科技应用与探索、探索性讨论与合作研究以及实践与应用结合等方法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成绩。

这些方法不仅使得化学知识更加有趣易懂,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兴趣,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界应该重视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推广,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以上是关于创新高中生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通过引入科技应用、探索性讨论和实践与应用结合等方法,可以使得高中生对生化学更感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一、引言在高一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面临学生兴趣不高、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

因此,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兴趣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几个创新教学实践案例,旨在向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丰富他们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一:游戏互动学习在教授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传统的黑板讲解通常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学生容易对枯燥的公式感到厌倦。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游戏互动学习的方式。

首先,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一款化学方程式相互推导的游戏。

每个小组通过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尝试用已学知识推导出更多方程式。

通过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积极思考、互相合作,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和学习,最终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推导方法。

三、案例二:实验教学与技术应用结合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以及设备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借助现代技术,将实验教学与技术应用结合起来。

我们引入了虚拟实验软件,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虚拟实验具有安全、便捷的特点,同时还能够提供实时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且培养了他们对科技应用的兴趣。

四、案例三: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提出实际问题、组织实验、解析结果等步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设计实验项目,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反应速率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开启新的实验篇章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复杂、操作繁琐、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实验改进和创新方案,旨在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一:酸碱滴定实验的改进传统的酸碱滴定实验采用人工滴定法,操作繁琐且误差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1、采用自动滴定器:将人工滴定改为自动滴定,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2、使用数字传感器:通过数字传感器实时监测酸碱度的变化,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3、引入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摄像头捕捉滴定过程中的溶液颜色变化,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的可视化效果。

二、案例二:原电池反应实验的创新传统的原电池反应实验仅展示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为了使实验更加生动有趣,我们提出了以下创新方案:1、添加LED灯:将原电池与LED灯连接,展示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2、制作小型风车:将原电池与小型风车连接,展示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3、制作小型发电机:将多个原电池连接在一起,驱动小型发电机,展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三、案例三:物质的鉴别实验的拓展传统的物质鉴别实验主要依靠学生的观察和判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们提出了以下拓展方案:1、设计多样化的鉴别方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不同的鉴别方案,如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产生等,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鉴别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促进其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引入现代技术:借助互联网、虚拟实验室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丰富的化学信息和实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案例四:有机合成实验的优化传统的有机合成实验存在着反应时间长、产率低、副反应多等问题,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和合成效果,我们提出了以下优化方案:1、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根据合成反应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高中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55个

高中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55个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陈人昌2018年12月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1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名称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目的通过改进和创新,使实验更具有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现象明显等特点。

实验原理铝热反应,是铝单质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体现出了铝的强还原性。

由于氧化铝的生成焓(-1645kJ/mol) 极低,故反应会放出巨大的热,甚至可以使生成的金属以熔融态出现。

另一方面,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铝熔化,反应在液相中进行使反应速率极快,短时间放出极大量的热。

实验仪器及药品电子桌秤、药匙、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玻璃漏斗(口径150mm)、玻璃罩子(口径200mm)、凡士林、滤纸、橡皮弯管、玻璃(或塑料)水槽、镊子、小木条、尺子、三角锉刀。

氧化铁、铝粉、氯酸钾、镁条、细沙。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一、实验步骤:1用三角锉刀去掉玻璃漏斗下端的玻璃短颈,在其内壁涂上一层薄的凡士林,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在漏斗正下方放置一个底层铺有细沙的玻璃水槽A。

把玻璃罩子和塑料弯管连接起来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上,橡皮管的另一端通入玻璃水槽B来吸收烟尘。

组装实验装置(如图)。

2.将两张圆形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贴于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漏斗内,其中,外侧纸漏斗须用水润湿,在其底端剪一小孔。

3.用电子桌秤称取干燥的氧化铁粉末1.25g、铝粉0.50g,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中央放少量氯酸钾并插入长约5cm的镁条。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与总结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与总结

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与总结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创新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化学课程也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分享一些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并对这些实践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案例分享1. 利用实验展示化学原理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然而,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可以将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化学原理。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请学生带来平常用到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他们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2. 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视频、动画和幻灯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这样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3.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的有效方式。

在化学课堂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化学问题或完成一个实验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例如设计一个水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杯子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原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案例总结与分析通过以上的案例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创新教学实践的核心是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意义。

此外,创新教学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

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创新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化学教育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化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案例,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实践案例一:化学实验室的创新设计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只是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探索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某高中化学教师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挑战性的实验。

比如,在学习物质的酸碱性时,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和搭配食材来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测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还使他们对酸碱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案例二:探究式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面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探究式学习则是通过提出问题、研究现象、进行实验和总结归纳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在某中学化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教授氧化还原反应。

他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制品会生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最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原理。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实践案例三: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是化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某高中化学教师意识到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常常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他们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比如在教授有机化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化工厂,让学生亲眼见到有机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实践案例四: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工具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某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展示化学实验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达化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 1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名称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目的通过改进和创新,使实验更具有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现象明显等特点。

实验原理铝热反应,是铝单质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体现出了铝的强还原性。

由于氧化铝的生成焓(-1645kJ/mol) 极低,故反应会放出巨大的热,甚至可以使生成的金属以熔融态出现。

另一方面,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铝熔化,反应在液相中进行使反应速率极快,短时间放出极大量的热。

实验仪器及药品电子桌秤、药匙、铁架台 (带铁夹和铁圈 )、玻璃漏斗 (口径 150mm) 、玻璃罩子 (口径 200mm) 、凡士林、滤纸、橡皮弯管、玻璃(或塑料)水槽、镊子、小木条、尺子、三角锉刀。

氧化铁、铝粉、氯酸钾、镁条、细沙。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一、实验步骤:1用三角锉刀去掉玻璃漏斗下端的玻璃短颈,在其内壁涂上一层薄的凡士林,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在漏斗正下方放置一个底层铺有细沙的玻璃水槽 A。

把玻璃罩子和塑料弯管连接起来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上,橡皮管的另一端通入玻璃水槽 B 来吸收烟尘。

组装实验装置(如图)。

2.将两张圆形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贴于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漏斗内,其中,外侧纸漏斗须用水润湿,在其底端剪一小孔。

3.用电子桌秤称取干燥的氧化铁粉末 1.25g 、铝粉 0.50g ,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中央放少量氯酸钾并插入长约5cm 的镁条。

用小木条点燃镁条并迅谏盖卜玻璃置子,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用镊子夹取水槽中的熔融物一铁珠,观察其表面是否光滑。

二、实验注意事项 :1.涂在玻璃漏斗上用来绝热的一层凡上林厚度大约1-2mm 即可。

不宜太厚,太厚会消耗大量凡士林也不宜太薄,太薄则达不到绝热的目的,容易使玻璃斗炸裂。

2.紧贴玻璃漏斗的滤纸要润湿,防止引燃凡士林。

3.玻璃水槽 A 底层铺的细沙厚度约 3cm 以上宜,细沙层太薄会使水槽底部被带有巨大热量的熔融炸裂 ,所以细沙层尽量厚一些 , 以消除安全隐患。

4.镁条被点燃瞬间 , 迅速用玻璃罩子罩住玻璃斗 ,并尽可能盖严实 ,一方面铝热剂被引燃时放出大热量可使产生的浓烟在密闭空间急剧膨胀并通管导入右边玻璃水槽 ;另一方面可防止浓烟外漏 ,空气。

5.玻璃漏斗口径不小于 150mm, 玻璃罩子口径于 200mm, 这样保证了药品有足够大的反应空间才于因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1.将盛放药品的纸漏斗改换为大号玻璃漏斗。

去掉玻璃漏斗下端的玻璃短颈,让熔融物顺利滴落,在其内壁涂一层薄的凡士林,用来绝热,防止玻璃漏斗炸裂,且较高的玻璃内壁可以防止火星四溅,保护师生免受火星灼伤。

2.蒸发皿用铺有细沙的玻璃水槽代替。

这样,熔融物滴落水中迅速冷却所形成的小球不会沾到细沙,形状圆润,清晰可见。

创新 3. 增加烟尘吸收装置。

由于透明玻璃罩与玻璃漏斗之间密封严密,反设计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烟迅速膨胀进入上端玻璃罩子 ,再经过橡皮后的管通入水槽被吸收 ,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烟尘对空气的污染。

优点4. . 节约药品用量。

教材给出的药品用量为氧化铁粉末 5g 、铝粉 2g,在被引燃瞬间火星四溅且伴有大量浓烟,火光刺眼 ,浓烟呛鼻 ,危害师生健康。

实验改进过程中,经反复实验 , 氧化铁粉末和铝粉用量分别为1.25g 和 0.50g 为宜,药品比例不变 ,但用量减少 ,当被引燃之后 ,整个反应在玻璃漏斗与玻璃罩子组成的较大的密闭空间内进行 ,实验现象依然清晰可见 , 但四溅的火星得到有效控制,把火光对师生眼睛的刺伤降到最低。

案例 2 石蜡油分解的创新实验实验名称石蜡油分解的创新实验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成功地演示该实验,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烯烃化学性质的直观认识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

改进仪器 : 把硬质试管改为Y 形试管,增加对比实验;改进催化剂 : 把碎瓷片改为二氧化锰,效果更好实验仪器及药品Y 形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橡皮塞、导气管、橡胶管、普通试管、铁架台(带铁夹)。

二氧化锰、石蜡(或石蜡油 ,固体石蜡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创新设计后的优点图 1 教材实验装置图 2 创新实验装置1.如图 2 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纸槽向洁净干燥的Y 形试管一端加入适量固体石蜡, 另一端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粉末。

取一洁净试管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重新组装好装置。

3.先加热石蜡一端,石蜡迅速融化为液态, 继续加热约1min,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但不褪色。

再加热二氧化锰一端, 约 30s,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但不褪色。

4.倾斜 Y 形试管 ,让石蜡油慢慢流入二氧化锰一端,此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 ,开始褪色,继续加热约30s,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十分明显。

5.实验结束后 ,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1.改用 Y 形试管 ,装置简单易操作,对装置的损伤较小。

先分别加热石蜡和二氧化锰,再将二者混合,Y 形试管不会因为骤冷而破裂。

如果按原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需要酒精灯长时间加热,试管很容易因为骤热骤冷而破损。

2.所需温度较低,耗时短,实验快速。

石蜡油分解实验在新课教学中的目的是引入并验证乙烯气体的性质,如果耗时太长,将使整节课的紧凑性大打折扣。

如果按教材的装置和药品实验,石蜡油变成蒸气后, 碎瓷片的温度上不去导致石蜡蒸气不分解 ,故实验失败率高。

改成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 ,粉末的表面积大,催化效果好,只要稍微加热二氧化锰,导管处立刻出现大量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

3.增加了对比实验 ,效果更佳。

分别加热石蜡和二氧化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再将二者混合加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明显。

说明石蜡以及二氧化锰都不具有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性质,而是石蜡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情况下,高温分解为不饱和烃,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与本实验的三维目标呼应,最大化实现演示实验价值。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案例 3 启普发生器的微型设计实验名称启普发生器的微型设计实验目的利用生活中的注射器设计一种微型的启普发生器, 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方便地使用此实验装置, 以增强学生对启普发生器本质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实验原理固液接触,反应开始,固液脱离, 停止反应。

实验仪器及药品一次性注射器 ( 两支,50mL, 不带针头 ), 细橡胶管 ( 可以是自行车气门芯上的橡胶管 ), 带导管的橡皮塞 , 弹簧夹, 块状石灰石 , 稀盐酸。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1.把注射器 A 和 B的活塞拔掉 , 然后用细橡胶管连接起来,(如图 1 所示)。

2.向注射器 A 内装入适量块状石灰石, 然后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在注射器 A 筒口上。

3.关闭注射器 A 上面的弹簧夹 , 在注射器 B 筒内注入适量稀盐酸。

4.打开注射器 A 上面的弹簧夹 , 稀盐酸流入注射器 A 筒内, 固液反应 ; 关闭注射器 A上面的弹簧夹 , 稀盐酸流入注射器 B筒内, 固液脱离 , 停止反应。

创新 1. 实验操作简单,可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 2. 实验所需药品较少,节约药品。

后的 3. 实验趣味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优点案例 4 利用“多功能化学实验管”完成“雾中钠灯”实验设计实验名称利用“多功能化学实验管”完成“雾中钠灯”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多功能化学实验管”完成“雾中钠灯”趣味性实验设计实验原理2Na+H2SO4 =Na2SO4 +H2↑; 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取 NH3 实验仪器及药品多功能化学实验管、浓氨水、NaOH固体、钠块、稀硫酸。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1.多功能化学实验管介绍:如图 1 所示: 此装置为双层套管式装置 , 外管 A 上有导管 D,内管 B 上有一小孔 C,内管 B 上带磨口塞 , 内外管之间为磨口密封。

2.取气密性良好的“多功能化学实验管” , 用止水夹夹在橡胶管 D处。

在 A 管中加入浓氨水和 NaOH固体,A 管中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3.打开 B 管上的玻璃塞 , 在 B 管中加入稀硫酸和钠块 , 钠块与稀硫酸剧烈反应而燃烧发光。

4.将 B 管放入 A 管中, 就会看到钠在雾中燃烧 , 这就是漂亮的“雾中钠灯”。

创新 1. 实验操作简单 , 现象明显。

设计2. 可以同时完成钠与酸的反应及氨气的制备两大实验。

后的优点 3. 具有趣味性。

案例 5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名称乙酸乙酯制备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目的对教材上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装置改进, 使实验效果更好。

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药品此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要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必须进行混合物的分离 ; 若要使原料尽可能充分反应 , 就应当控制反应的温度 , 防止原料损失; 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要考虑及时补充反应物。

三颈烧瓶、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分液漏斗、温度计、球形冷凝管、乙醇、浓硫酸、乙酸、冷水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1.按图 1 所示连接仪器 ( 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 ) 。

2.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约 1/2 体积的乙醇 , 并加入适量浓硫酸 ; 分液漏斗中注入定量的乙酸 , 固定在左口 ; 温度计固定在图 1 实验装置中间口 , 并使水银球在液面以下 ; 球形冷凝管固定在右口 , 并接上冷水水龙头 , 使水下进上出。

3.左口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乙酸, 后加热三颈烧瓶 , 用温度计控制反应的温度不宜过高,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三颈烧瓶液面上有一层油状液体, 蒸气不断从冷凝管回流到三颈烧瓶中。

若要停止反应, 则撤去酒精灯, 进行混合液的分离。

注意事项 :1.连接好装置后要用铁架台等进行固定;2.分液漏斗中液体要间歇性地逐滴加入。

1.冷凝时采用逆流原理, 冷凝效果佳 ;创新 2. 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时 , 选用分液和蒸馏 , 效果好; 设计3. 使用温度计 , 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的温度;后的优点 4. 增加了分液漏斗 , 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物以提高产率。

案例 6 制备二氧化氮装置的微型化设计实验名称制备二氧化氮装置的微型化设计实验目的对制备二氧化氮装置进行微型化设计,有利于节约实验药品 , 提高实验效果 ,减少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