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通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

二轮复习时间通史整合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化(现代化)概况:一、含义: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二、中国近代化的两大历史任务: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三、中国经济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
经济近代化,即从封建自然经济走向工业化。
在生产力上:从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五、中国政治近代化(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建国初三大政治民主制度、“文革”期间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重大发展等。
政治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发展到民主政治。
六、中国思想观念近代化的重大历程:(1)中国近代各阶级或阶级派别所在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实践、作用与局限(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无产阶级中共)。
(2)中国思想近代化特征:①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②认识不断深化(从器物制度思想文化);③道路选择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由走别人路到走自己路);④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七、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原因、特点、实质、影响、变化的表现、趋势。
1.原因:根本原因:的冲击。
政治:的推动,的推动,改革的影响。
思想:传播。
经济:和的发展2.特点:⑴与向有关。
⑵地域差距大、不平衡性(农村—城市,沿海—内地)⑶虽变化,但始终保持特色。
⑷中西合璧,土洋并存⑸变化随民主进程而不断加深3.实质:碰撞、融合。
4.趋势:封闭—开放、被动—主动、封建传统—近代化5.影响:⑴政治: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开展,促进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通史融会(六) 中华文明的再造——民国时期

解析:根据题干“1925年1月”,此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进行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国共两党合作时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 在国民党手中,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阐 述,不能表明国共两党合作出现裂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 息得知当时中共把无产阶级参加革命、领导革命作为民族革命 胜利的重要条件,这表明共产党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中中共仍然和国民党保持党内合 作,仍然接受国民党的领导,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
一、新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内阁制
清末局势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当武昌起义枪声响起的 时候,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 专制在 1912 年走到了尽头。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宣布退位,旧的世界被扫荡,新的制度创建起来。
(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颠覆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 政体,成为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最富于突破性的进步,是民主革 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完成了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 的先期目标,中国历史迈入新纪年。新制度的创建,给逐渐觉醒 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希望,中国历史进 程继续朝着“独立、民主、自由”的方向奋进。
(
)
二、经济上——多元经济的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上虽然没有建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经济上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所谓的民族资本主义的 “黄金时代”。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中国 共产党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
(二)民国肇始 1.政策法令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先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公民具有人身、选举、参政、居住、言论、出版、集 会、通信和宗教信仰自由和权利。 (2)发布一系列政令,禁止种植鸦片和吸食鸦片,禁止妇女 裹足,禁止刑讯和体罚,禁止贩卖人口。 (3)外交上,表示中华民国和世界各友好邦国平等往来,加 冕国际公法,反对俄国的武装侵略。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3.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领导: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外部列强的侵略与压迫, 内部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使得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变得异常艰难。然而,正是在 这样的困境中,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变革的道路,以期实现国家的现代 化。”
“洋务运动是早期现代化的重要尝试之一。通过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建立近 代工业,洋务派试图在保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初衷,但它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的目录结构清晰,研究重点突 出,学术视角独特。通过对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并对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作者简介
这是《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一书,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史上早期现代化进程的 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本书从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变革、社会文化变迁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方面, 对早期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解读,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本卷开篇对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尤其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使得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这种背 景下,中国开始尝试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寻求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是一部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的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尝试与挑战。在这本书中,作 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领域的变革与努力。以下是从本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片段,它们不仅展示了早 期现代化的艰难与曲折,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智慧与勇气。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元—近现代)-墨人

彩版图文天下·中国通史(元—近现代)墨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王朝。
从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共历时97年。
在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蒙古帝国的扩张、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繁荣与衰落等。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帝国在中国地区的统治正式开始。
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并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朝的建立,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蒙古族、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
元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元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元朝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元曲、元杂剧、元曲四大家等,都是元朝文化的重要代表。
元朝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政治腐败、外患内忧等原因导致的。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结束了蒙古族在中国的统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朝代。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644年明朝灭亡,明朝共历时276年。
在这段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繁荣与衰落、明朝的灭亡等。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朝代开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
明朝的建立,使中国重新回到了汉族的统治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明朝的文学、明朝的绘画、明朝的科技等,都是明朝文化的重要代表。
明朝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政治腐败、外患内忧等原因导致的。
中国近(现)代史

1919年
• 列宁划分历史时代的标准,即区分不同 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哪一个阶级成为时 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 代发展的主要方向。
• 所谓近代史,就是指以资产阶级为中心 的时代的历史。
• 史。
1949年
• 1928.6—1937.6 国民党统治的确立与加强,共 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
• 1937.7—1945.8 抗日战争。 • 1945.8—1949.9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民主革命
的最后胜利。 ——秦英君:《中国现代史简编》,河南大学出
版社1987年版。
三、中国现代史的宏观体系
(一)学科定位 (二)主要线索 (三)与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华民
中国近(现)代史
(1919-1949)
阜阳师范学院历史系 梁家贵
自我介绍
• 1968年11月出生,山东省茌平县人,汉族, 1989、 1996、2002年分别大学(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硕 士学位(贵州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研究生(南京 大学)毕业。
• 曾在中学任教四年,1996--2004年于山东聊城大学 (原聊城师范学院)任教,2004年7月转入阜阳师 范学院任教。
朽和人民力量的壮大。 • 1945.9—1949.9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
六时期
• 1919.5—1923.12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 1924.1—1927.7 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 • 1927.8—1931.9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
• 观点持有者 • 主要依据
观点持有者
• 早期:毛泽东、范文澜 •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1900)

(2015·山东)“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 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 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 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 强调的是 (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两对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反侵略(反 帝)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族革命)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反封建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民主革命)
两个时期:
1919五四运动
1840
约80年
1949 约30年
同: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发展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重点深化一:四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 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 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 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请回答: • 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表述:不完全正确。 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复习
(1840—1900)
中国近代史通史

高中通史—中国近代史一、【概念阐释】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总特点:屈辱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二、【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1.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三、【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阶段划分:(一)总体划分分期界标:“五四”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