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合集下载

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治疗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一般采用口服或注射铁剂的方式。同时,饮食中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肝 脏、豆类等。
预防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均衡,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肝脏、豆类等。同时定期检查 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缺铁性贫血。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铁摄入 不足、铁吸收障碍和铁丢失过多 。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增加铁的摄入量。多吃 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蔬菜等。同时,避免 饮用咖啡、茶等抑制铁吸收的饮料。
去除病因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去除病因。例如,如果是因为消化 系统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需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是 因为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需要找到失血的原因并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血清铁蛋白降低;骨髓可染铁减少,铁粒幼细胞减少或消失;转 铁蛋白饱和度<0.15;总铁结合力升高;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降低。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 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多正常或减少。
其他检查方法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形态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区扩大, 甚至环形;靶形红细胞多大于1%,小红细胞也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网织红 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检查
缺铁性贫血时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 ;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染色偏蓝; 电镜下可见胞浆内无核糖体、线粒体较大、数量少、出现空泡。

缺铁性贫血的名词解释

缺铁性贫血的名词解释

缺铁性贫血的名词解释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由于体内缺乏足够的铁元素而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正常的氧合状态。

当体内铁元素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贫血症状的出现。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铁元素不足。

这可能是由于饮食中缺乏含铁丰富的食物,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间的铁需求增加以及其他疾病所致。

饮食中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包括红肉,动物肝脏,贝类,绿叶蔬菜等。

铁吸收障碍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减少、肠道吸收功能异常等导致的。

慢性失血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因,常见于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疾病。

妊娠期间的铁需求增加是因为胎儿和胎盘对铁的需求增加,而孕妇本身铁元素的储备量并无明显增加。

其他疾病如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导致铁元素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功能。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乏力,疲劳,体力下降,气短,心悸,头晕,头痛等。

皮肤可能出现苍白,发绀,干性,容易破裂和感染。

由于缺氧,患者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缺铁元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免疫抑制和感染易感性增加的症状。

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询问主要包括症状的询问、食物摄入情况的了解以及慢性失血的询问。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皮肤苍白、黏膜苍白、体重变化等方面的观察。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铁元素水平、铁结合力、骨髓穿刺等检查。

其中血红蛋白和铁元素水平的下降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

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口服补铁剂和静脉输铁。

口服补铁剂包括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但由于吸收率低,常需要长期使用。

严重贫血可以考虑静脉输铁,这种方法能够迅速补充体内的铁元素。

第六篇缺铁性贫血课件

第六篇缺铁性贫血课件
如有疑虑或出现贫血症状 ,应立即就医检查,以免 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05
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儿童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儿童缺铁性贫血常见,与饮食结构、生长发育需求增加有关。
详细描述
儿童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与饮食中铁元素摄入不足有关。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 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治疗上以补充铁剂为主,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铁元素摄入。
详细描述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消化功能减退、胃酸分泌减少、慢性疾病消耗等因素有关。老年 人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且症状隐匿,不易察觉。治疗上以补充铁剂为主,同时治疗原发病,增加 铁元素摄入。
THANKS
感谢观看
鉴别诊断
慢性病性贫血
常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如肾功能不 全、消化系统疾病等,实验室检查显 示贫血与原发疾病相关。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转铁蛋白缺乏症
常伴有其他遗传性疾病,如Fanconi 综合征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蛋 白和血清铁降低,而转铁蛋白饱和度 正常或轻度降低。
铁吸收障碍
胃切除、慢性胃炎等影响铁的吸收,导致铁缺乏 。
03 铁丢失过多
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导致铁大量丢失。
02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01 血常规检查
显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红细 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减少,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加。
02 铁代谢检查
第六篇缺铁性贫血课 件
目录
• 缺铁性贫血概述 •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 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
01
缺铁性贫血概述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详细描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贫血 、出血和感染等症状,治疗通常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和造血干 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
总结词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过早破坏,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过早破坏,红细胞寿命缩短。 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控制溶血发作和输血等。
现食欲不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 指标降低。
铁代谢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 等指标,了解铁的摄入和 利用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如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 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和鉴别 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 血清铁降低等。
01
02
03
发病率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最常见 的贫血类型,特别是在发 展中国家,女性、儿童和 老人是高发人群。
地域分布
缺铁性贫血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的发病率较高。
病因分布
慢性病、胃肠道疾病、营 养不良等是缺铁性贫血的 主要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 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食欲不振
03
贫血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不振和
消化不良。
神经系统并发症
头晕和头痛
贫血导致大脑缺氧,引发头晕和头痛。
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贫血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由于缺乏足够的铁元素而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从而影响氧气在体内的运输。

及时准确地诊断缺铁性贫血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和缺铁症状。

贫血症状包括乏力、疲倦、头晕、心悸等;缺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舌炎、指甲形态改变等。

这些临床表现可以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但并不足以作为确诊缺铁性贫血的标准。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

缺铁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降低,但并不是唯一的诊断标准。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15~150g/L。

2.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是评估体内铁贮存量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通常降低。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为12~300μg/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为10~150μg/L。

3. 血清铁。

血清铁是评估体内铁水平的重要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通常降低。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清铁浓度为11~31μmol/L,正常成年女性的血清铁浓度为9~30μmol/L。

4. 转铁蛋白饱和度。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评估体内铁负载量的指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通常降低。

正常成年人的转铁蛋白饱和度为15%~45%。

5.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颜色,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通常呈现微小、低色素、低血红蛋白的特征。

三、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外,还可以通过骨髓穿刺、铁代谢指标、铁蛋白沉积等检查来辅助诊断缺铁性贫血。

这些检查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铁代谢情况,有助于确诊和治疗。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课件

缺铁性贫血课件

10
女性月经紊乱: 月经量减少,月
经周期不规律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异常 2 血清铁蛋白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 3 血清铁检测:血清铁水平降低 4 总铁结合力检测:总铁结合力水平升高 5 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6 骨髓铁染色检查:骨髓铁染色阳性率降低
酸较多的食物摄入,以
免影响铁的吸收
04
避免过量摄入钙、锌等
矿物质,以免影响铁的
吸收
药物治疗
1
口服铁剂:如 硫酸亚铁、葡 萄糖酸亚铁等
2
注射铁剂:如 右旋糖酐铁、
蔗糖铁等
3
维生素C:促 进铁的吸收
4
叶酸:预防贫 血,促进红细
胞生成
谢谢
缺铁性贫血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缺铁性贫血概述 02. 缺铁性贫血的病理生理 03.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04.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1
缺铁性贫血概述
病因和症状
01 病因: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 碍、铁丢失过多等
02 症状:乏力、头晕、心悸、呼 吸急促、皮肤苍白等
03 诊断:血常规检查、血清铁蛋 白检测、总铁结合力检测等
03
饮食补充: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
02
静脉注射铁剂:如右旋糖酐铁、 蔗糖铁等
04
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 啡、茶、牛奶等
饮食调整
01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如瘦肉、动物肝脏、豆
类、绿叶蔬菜等
02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摄入,如新鲜水果、蔬
菜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03
减少咖啡、茶等含单宁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 三、骨髓铁染色。 • 四、血清铁蛋白。 • 五、血清铁。 • 六、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 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 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 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 七、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 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 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 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 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辅助检查
• 一、血象: • 早期或轻度缺铁可以没有贫血或仅极轻度贫血。晚期 或严重缺铁有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红细胞压积和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通过红 • 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 • 二、骨髓象: •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 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 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 • 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 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病史及症状
• ⑴ 病史提问:注意①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或异 食癖。②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 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钩虫病;女性是否有 月经过多;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床症状:一般有疲乏,烦躁,心悸,气 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 力不集中。部分病人有厌食、胃灼热、胀气、恶 心及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吞 咽困难、口角炎和舌炎。
缺铁性贫血
主讲人:李云 主治医师
概述
•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 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 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 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 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2、骨髓象 增生性骨髓象,红系比 例增高,幼红细胞体积减小,外形 不规则。骨髓铁染色于细胞内、 外铁均较少或缺乏,尤以红细胞外 铁较少最为明显,就是诊断缺铁性 贫血得可靠指标。
3、生化指标 血清<8、95µmol/L,血清总 铁结合力>64、44µmol/L,血清铁饱和度 <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µg/L,血清蛋白 <20µg/L,血清运铁蛋白受体>8、5mg/L。
2、注射铁剂得适应性 (1) 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患者 (2)吸收障碍 (3)需迅速获得疗效者
注射铁剂得不良反应:注射用铁剂常见局
部和全身不良反应。(1)局部肌肉注射部 位刺激疼痛,(2)全身不良反应轻者面部潮 红、头痛、头晕;重者出现肌肉酸痛、腹 痛、腹胀、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 状,偶尔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缺铁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贫血
贫血就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 (Hb)量、红细胞(RBC)计数以及血细胞比容 (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得下限。其中以血 红蛋白为主要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量 <120g/L,红细胞<4、5×1012/L,血细胞比容 <0、42;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量 <110g/L,红细胞数<4、0×1012/L红细胞比容 <0、37;凡低于以上指标得即为贫血。
80—94 28—32 32—38
>94
>32 32—38 巨幼红细胞贫血
80—94 28—32 32—38 再生障碍性贫血
<80 <28 32-38
肾性贫血
<80 <28 <32
缺铁性贫血
1、血象 呈典型得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80fl,平均 血红蛋白含量(MCH)<26pg,平均血红 蛋白浓度(MCHC)<32%,血红蛋白浓度 低于正常值得低限,网组织红细胞正常 或轻度增加,白细胞多在正常范围,血小 板正常或略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产程护理。严密观察胎心及胎动变化,有心慌、呼吸困难者应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胎心监护。第二产程中严防产伤的发生,防止因失血加重贫血症状。分娩后易发生产后出血,应该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并做好记录。
2.5 产褥期护理。严格预防感染。仍有贫血者遵医嘱给与治疗贫血的药物。并给予出院指导,产后42天门诊复查。
分类:
按缺血原因分:
1、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按缺血程度分:
WHO的标准:外周Hb<110g/L,红细胞比容<0.33.我国的标准:Hb<100g/L,红细胞计数<3.5×10^12/L,或红细胞比容<0.30.
1、轻度:RBC〔3.0~3.5)×10^12/L,Hb 91~100g/L。
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1)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
(2)献血者姓名、血液编号、血型;
(3)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
(4)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
(5)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凝血样送输血科备血。血样要保证准确无误并符合配血要求。如患者为第一次输血,备血时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原来输过血的患者,血型鉴定可以不检查,但上次输血超过7天-者,应检查抗体筛检,如为第二次入院,应检查全部项目。
定义: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高危妊娠范畴,其中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少见,其发生率因营养状态、有无细菌或原虫感染、有无遗传异常等情况而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
1、症状:贫血的症状:乏力、头晕、耳鸣、心悸、食欲不振等。
2、体征:皮肤粘膜苍白,口角炎、舌炎、皮肤毛发干燥、脱发、指甲薄等。
6、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7、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在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8、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毁形消毒处理。
3、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外周血涂片为小细胞低色素刑贫血。符合上述诊断,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在正常。
②、血清铁浓度:能灵敏反映缺铁的状况,正常成年妇女血清铁为7~27umol/L,若<6.5umol/L,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③、骨髓象:红系造血呈轻度或中度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再生为主,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外铁均减小,尤以细Fra bibliotek外铁减少明显。
2、中度:RBC〔2.0~3.0)×10^12/L,Hb 61~90g/L。
3、重度:RBC〔1.0~2.0)×10^12/L,Hb 31~60g/L。
4、极重度:RBC 1.0×10^12/L,Hb≤30g/L。
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1孕妇的低抗力低下。
2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
3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3、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备输。
5、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如果有时)。
4心肌缺氧出现贫血性心脏、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感染等。
对胎儿的影响:轻、中度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重度贫血时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
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胎儿):与与母亲贫血、早产有关。
便秘:与服用铁剂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妊娠合并贫血的保健知识及服用铁剂的重要性的知识。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缺铁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甚至胎死宫内许多合并贫血的孕产妇便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害怕某种不良后果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对这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孕产妇要用科学的知识引导疏散她们,帮助她们既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又能从容地面对,消除孕妇对病情的恐惧。
3 预防预防缺铁性贫血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贫血病,如月经过多、钩虫病、泌尿系感染及肝肾疾病等,以增加铁的储备;②加强孕产期保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脏及肾脏等食物。③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妊娠4个月起应常规补充铁剂,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3克。④适当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可帮助改善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状况。
2.2 生活护理。根据病人贫血的程度,指导轻症者合理膳食,补充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铁剂含量多的食物,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以免引起孕妇的厌食。注意口腔护理,防止贫血病人发生口腔溃疡。注意饭前饭后的漱口,指导孕妇刷牙时用力勿过度。注意孕妇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定期洗澡,更换被服。
2.3 药物护理。服用铁剂硫酸亚铁的副作用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主要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指导孕产妇在饭后服用,服用铁剂期间不宜与茶、牛乳、碱性药物如氢氧化铝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可同时服用稀盐酸及维生素C等以利于铁的吸收。适当补充蛋白质及新鲜蔬菜更有助于铁的吸收利用。铁剂用后大便颜色发黑应向孕妇讲明,以消除紧张心理。对口服铁剂不耐受的可肌注铁剂,但应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
9、若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临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检。
10、血液为特殊制品,如不立即输注,应及时送回输血科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11、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处理。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在处理不良反应的同时填写反应卡反馈给输血科,由输血科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处理;若无不良反应,将有关输血记录、输血报告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永久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