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丁则民

美国建国以来,美国人一般是赞成广泛吸收外来移民的。这是因为:首先,美国幅员广大,资源富庶,但它既缺少劳动力又缺乏技术,因此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此外,美国人相信他们有力量同化外来移民,认为美国是个不同民族、种族的“熔炉”,经过这座“熔炉”的冶炼,美利坚民族将日益发展壮大。但是,随着移民洪流的不断到来,土生美国人和早来的移民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与担心。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有些人就对外来移民的涌现有着担心和恐惧。美国独立后,这种恐惧与担心由于不断大量涌入的外来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而加剧。美国排外主义运动经常与这种社会上的恐惧和担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大多数美国人保持团结并对他们的未来抱有信心时,他们似乎更愿意与外来移民分享未来;当他们发生分裂且对未来缺乏信心时,排外主义就可能抬头 。根据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的特定情况的反应,美国经历了三个反对外来移民活动的阶段,或三个排外主义阶段:即反天主教徒的阶段、反亚洲移民的阶段和普遍限制所有外来移民的阶段 。

第一个排外主义阶段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和教徒,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后期到50年代中期以及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前一时期的矛头是针对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后一时期是针对来自东欧、东南欧“新移民”中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中的新教徒便把反对天主教的情绪带到北美来,并与移民中天主教徒有着摩擦和不和。在美国独立前,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移民在加拿大与印第安人建立的同盟,被北美殖民地的人们视为一个威胁,因而加重了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敌对情绪。到19世纪30年代,随着入境的爱尔兰和德国天主教徒移民日益增多,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被看成是对美国体制的一种威胁:不仅对共和制原则而且对共和国本身都是起着破坏作用的因素 。美国的一些新教徒在神职人员煽动下,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群众性活动,后在东部一些城市里,逐渐演变为暴力行动。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有12座天主教堂被烧毁,许多天主教机构遭到了袭击和破坏,以致各城市的保险公司几乎都拒绝对这些机构提供保险。“一无所知党”便是在当时反对天主教的运动中出现的,它不仅反对爱尔兰裔美国人,而且把矛头针对罗马天主教徒。在社会各种反对天主教的声浪中,美国天主教机构和教徒们都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难以进行其正常的宗教活动。直到内战前,这种反对天主教的局势才有所改变,因为人们从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67页。

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65页。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Roger Daniels ,A H istory of I mmig ration and E thnicity in A meric an L if e ),纽约哈珀科林斯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265页。

现实中逐渐认识到,阴谋分裂美国的颠覆力量不是外国人,而是南部白种美国人;真正令人担心的威胁不是来自教皇、耶稣会教士和某些欧洲国家的君主,而是来自南部奴隶主。不仅如此,他们还看到,主要由爱尔兰和德国的移民组成的族裔军团积极支持了联邦为统一而镇压南部叛乱的斗争,而在族裔军团中,不少官兵都是天主教徒。

内战以后十多年里,由于美国朝野都致力于南部重建的工作,反对天主教会和教徒的活动暂时沉寂下来。但是,到19世纪80年代,随着“新移民”中天主教徒的激增和天主教区学校的不断扩展,美国反对天主教会的排外主义运动再度出现。这次运动的主要矛头是指向罗马天主教会和“新移民”中的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当时,一些报纸开辟了专门揭露“罗马的错误”的专栏,还有人捏造说罗马教皇有个号召美国天主教徒起来屠杀所有新教徒的“训令”,并且广泛地流传开来 。1887年创立的“美国保护协会”就是旨在限制天主教徒担任公职,防止天主教会扩大对公立学校的影响。它还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煽动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号召其成员不要投票选举天主教徒,也不雇佣天主教徒。到20世纪初期,又出现了一次反天主教的活动,一些新的反天主教组织——诸如“自由保卫者”和“路德骑士”——先后建立起来,一些反天主教的报纸也陆续出版了。但是,这次反天主教的活动是短暂的,因为它尚未广泛展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公众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参战问题方面去了。尽管如此,美国反天主教的排外主义从未平息下来,宗教方面的不容忍精神也从未终止。1928年,民主党候选人艾尔弗雷德?史密斯竞选总统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由于他是天主教徒。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民主党的天主教徒约翰?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这种宗教歧视才算消失了。

第二阶段是排斥亚洲移民的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先是排斥中国移民,并于1882年颁布排华法案,接着是20世纪初期排斥日本移民和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排斥菲律宾移民等。

在19世纪中期,加利福尼亚出现淘金热和60年代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时候,都有不少中国人移往美国,成千上万的华工曾以自己的血汗、甚至牺牲性命为建成这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招募更多华工以适应开发西部的需要,美国政府于1868年与以蒲安臣为首的清廷代表团签订《蒲安臣条约》,借以保证华人不受限制地移往美国,从而达到其在中国招募华工合法化的目的。尽管华人在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和开垦加州农田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在美国居留期间却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与多数来美国的移民不同,是“没有资格取得公民身份”的外国人 。换句话说,不管他们在美国居留多久,都不能加入美国籍。在排华高潮期间,他们的生命和财产都不断遭到严重的伤亡和损失,但却得不到美国法律应有的保护,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在法庭上作不利于白人的证明”的权利 。

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化和西部开发都迫切需要劳动力,为什么加州和西海岸一带却接13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陈依范:《美国华人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173页。

1870年国籍法中有“放宽白人和非洲裔人入籍”的规定,但却未提到华人。这就意味着华人属单独的一类,即他们是“无资格入籍”的外国人,而且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持续到1943年《排华法案》的废除。参看罗杰?丹尼尔斯:《来到美国:外来移民史与美国生活中的族裔关系》,第271页。

戴维?W .沃里斯:《简明美国历史辞典》(David W .Voorlees ,Concise Dictionary of A merican H istory ),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之子出版公司1983年版,第705-706页。

连不断地掀起排华运动?西海岸地方掀起的排华运动又为什么会演变成全国性的政治问题?这主要是由当时美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1873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初具规模的加州企业受到严重的打击,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而被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因竣工)解雇的近万名的华工也恰在这时回到旧金山市,徘徊街头,寻找工作。这引起了白种失业工人的恐惧,于是加州一些政客和排外主义分子便以华人移民“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为宣传伎俩进行煽动,掀起了加州的排华运动,并且很快蔓延到西部各州。第二,当时美国两大政党——共和党与民主党——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从而使西海岸各州(领地)在总统竞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在争夺总统宝座的竞争中,都竞相把排斥华工列入政纲,以争取西海岸各州(领地)的选票。这就使加州掀起的排华运动这一局部性问题变为全国性政治焦点之一。第三,美国排外主义者宣扬华人移民“不愿也不能同化于美国生活和美国伦理道德标准”,并且断言他们有“许多代代相传,不可更改的思维习惯”,污蔑他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希望回到中

国去,对美国毫无爱意;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异教徒,奸诈、淫荡好色、懦弱和残忍” 。第四,狂热

的种族主义者还恶毒地污蔑“华人移民与黑人、印第安人有共同的特征,即他们都是有色的卡

利班” ,因此,他们若与白人通婚“将形成一种对纯正的美国白人社会的威胁”。最后,在美国排斥亚洲移民的浪潮中,华人移民之所以首当其冲,受到各种屈辱和迫害,固然由于当时他们在亚洲移民中人数较多,还由于清朝政府的昏庸无能,根本无力保护其旅居海外的侨民,致使在美国的华人移民陷于孤立无援、任人欺凌的境地。

随着排华运动的扩展和蔓延,排华问题逐渐成为全国性政治问题。在政党政客和排外主义者鼓动下,美国国会于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规定10年之内禁止华工入境,重申华人不得加入美国国籍。它以种族偏见为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禁止自由移民的重要法案。该法案既违背了美国建国以来对待外来移民的民主传统,也是在未与清政府协商的情况下,美国单方面制定关于中国移民的政策。此后,美国国会还陆续通过了一些排华法案,其中主要有《斯科特法》。该法规定:出境华工一律不得重新入境,过去美国政府所发出的华人身份证通通作废。

由于美国为加紧排华而采取了种种不公正的措施,入境华人急剧减少,加州农场主迫切需要的劳动力则由入境的日本移民来接替。后者除为加州农场主干活外,有些人还通过承包和分成的方式逐渐拥有小块土地,经过他们的精耕细作,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都在不断增长。到世纪之交,加州一些白人对日本移民的不断涌入以及他们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大为不安,要求限制和排斥日本移民的呼声日甚一日。加州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排日运动,为旧金山反日暴徒助威;另一方面竟剥夺日本移民的子女的受教育权:禁止日裔儿童进入当地公立学校。这种措施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抗议,从而出现了日美两国间的紧张关系。为此,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及时制止了加州的排日运动,因为他深知日益崛起的日本军国主义实力以及旧金山市反日暴乱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为防止美、日关系的恶化,他力主就移民问题与日本谈判,并于1908年与日本政府达成“君子协定”:日本政府同意对前往美国的日本劳工拒发护照,而美国则不颁布

14世 界 历 史2001年第1期 卡利班(Caliban )是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剧本中的一个角色,是个丑陋、野蛮而残忍的奴隶。

罗纳德?田恒:《来自另一海岸的陌生人:多元文化的亚洲裔美国人的历史》(Ron ald T akak i ,S trang ers f rom a Dif -f erent S hore :A H istory of M ulticultur al A sian A mer icans ),纽约小布朗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08-110页。

禁止日本劳工入境的排斥性法案 。从美国政府的意图来看,“君子协定”与《排华法案》都是旨在禁止日、中两国劳工入境,但它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对日、中两国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国不仅要求日本政府禁止日本劳工前往美国,而且限制已入境的日本移民在经济上的发展。为了扼制日本移民在农业方面的发展,加州政府从1913年开始一再颁布《外籍人土地法》,其主要目的就是禁止日本移民拥有土地,从而剥夺他们经营农业的权利,切断他们的家属去美国的可能性 。剥夺日本移民入籍权是美国排日的另一重要手段。根据1924年美国颁布的移民法,已在美国安居的日本移民和中国移民一样,均属“无资格取得公民权”的外国人。这一法案实施后,亚洲移民中只有菲律宾人未受到限制,因为当时菲律宾乃美国的海外殖民地,其居民虽非美国公民,却属于美国的国民,仍享有自由出入美国的权利。但是,随着入境的菲律宾人的急剧增加,美国社会要求控制菲律宾移民的呼声也在增强。美国国会遂于1935年通过一个专门法案,终止对菲律宾实行的自由移民政策,每年给菲律宾50名移民限额。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享有移民限额的国家。

第三阶段是普遍限制所有外来移民的阶段。它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体现在1924年通过的《移民法》中,该法支配美国移民政策长达40年之久。

1880年以前的四五十年期间,美国移民大部分来自英国、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西欧和北欧国家,他们被称为“老移民”,其数目在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峰。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东欧和东南欧各国的移民日益增加,到1890年汇成了一股移民洪流,超过来美国移民总数的一半,到1907年,他们占入境移民的80%以上 。这些所谓的“新移民”在宗教信仰上主要是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的教徒,而“老移民”主要是新教徒。“新移民”操本国或本民族语言,不能讲英语;他们原来的生活都较贫困,教育和文化程度也较低下,且文盲较多。

随着“新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人原有的矛盾心理日益加剧:他们既为美国是“世界被压迫者的庇护所”而感到自豪,又因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而产生恐惧不安。他们因而要求在接纳外来移民时进行限制和选择。首先要求限制外来移民入境的是一些工会组织,它们认为“新移民”为企业主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从而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导致工人失业和生活水平下降;它们还把外来移民视为工会活动的“绊脚石”:在劳资纠纷日益加剧时,他们往往被企业主雇佣来接替罢工工人,致使工人的罢工失去了效用 。还有一些土生美国人也害怕日益增多的各种各样的外来移民会危及美国原有的“社会团结”,特别是害怕外来移民中具有不同宗教信

15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D .杜蒙德:《现代美国,1896-1946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2页。

马克辛?S .塞勒:《寻求美国:美国族裔生活》(M axin S .Seller ,To Se e A mer ica :A H istory o f Ethnic L if e in the U -nited S tates ),新泽西杰罗姆?S.奥齐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01-102页。

罗伯特?希格斯:《根据法律无土地的人:直到1941年加州农业的日本移民》(Rob ert Higgs ,“Landless b y Law :Japanes e Immigrants in Californ ian Agriculture to 1941”),《经济史杂志》(J our nal of Ec onomic H istory )第38卷第1期(1978年3月),第219页。

罗杰?丹尼尔斯:《偏见的政治:加州反日运动与排斥日本人的斗争》(Roger Daniels ,T he P olitics o f P rej ud ice :T he A nti -J ap anese M ov eme nts in Calif ornia and the S trug gle f or Jap anese Ex clusion ),加州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1-45页。

仰的教徒和欧洲思想激进分子会在美国煽动“骚乱”,从而威胁美国“共和政体和民主制度”。而当时报刊大肆渲染一些欧洲国家政府有计划地把各自的社会渣滓倾倒给美国,更加剧了这种恐惧心理。然而,宗教偏见在煽起美国排外主义情绪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教领袖认为东欧和东南欧各国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犹太教徒的大批到来会威胁到美国社会的新教性质。同时,排外主义者还大肆散布外来移民“犯罪率极高”,因而把城市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动荡不安的发源地 。

在这些反对外来移民的论调背后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那就是种族主义。当时,美国种族主义者的矛头除反对有色人种外,还集中力量针对来自东欧和东南欧“素质低劣”的白种人。他们认为,在世界所有种族中,盎格鲁—萨克逊人最优秀,“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只是在盎格鲁—萨克逊人当中发展和成长起来。大批东欧和东南欧移民的入境正在改变构成美国的成份,从而破坏了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主体的美国人的优秀素质。1894年,由一批年轻的哈佛大学毕业生组成的“限制外来移民联盟”是个有广泛、重要影响的社会团体,要求美国政府对外来移民政策进行根本的修正。它的创始人之一普雷斯科特?霍尔宣称,决定美国是由“历史上自由发展的、精力旺盛的和积极进取的英国、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种族提供人口,还是由历史上受压制的、返回原始状态的和迟钝的斯拉夫人、拉丁人和亚洲种族来提供人口”的时刻已经到来 。于是,一个限制移民入境的方案——以识字为基础的“文化测验”便应运而生了。该联盟的代言人亨利?洛奇宣扬说,“文化测验”是限制外来移民入境的最好办法。实际上,这种办法主要是针对来自东欧和东南欧的“新移民”的,因为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文盲。在共和党推动下,国会于1896年通过《文化测验法案》,但为克利夫兰总统所否决。对此,排外主义者并不肯甘休,仍就限制外来移民问题进行鼓动宣传,从而在社会各阶层人士中引发了一场大辩论。1917年,在美国参战后民族主义情绪日趋高涨的情况下,国会终于通过了《文化测验法案》。根据该法,凡成年的外国移民不能阅读一段“一般使用的不少于30个也不超过80个单词”的英文或其它文字者,一律不得入境。该法案被认为是“进行严厉限制和放弃选择原则的第一个主要步骤”,但并未收到排外主义者所预期的效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往美国的移民又开始增加了,而且东欧和东南欧各国移民在移民总数中仍占较大的比重。为此,美国开始考虑更加严格的限制移民措施。1920年,迪林厄姆向国会提交一份议案,建议美国每年移民限额为35.7万人,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不得超过1910年美国人口统计时该国侨居美国人数的5%。该议案经国会讨论后,将移民限额基数由5%降到3%,并且作为紧急法案由哈定总统签署,成为《1921年外籍人移民美国限制法》。1922年,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联合决议,将1921年移民法延至1924年,以便国会有较充分时间考虑永久性的移民政策。美国劳联等排外主义组织也一致呼吁国会制定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于是,众议院“限制与归化委员会”主席阿尔伯特

16世 界 历 史2001年第1期 

约翰?海厄姆:《这个国家里的陌生人:美国排外主义的模式,1860-1925年》(John Higham,S trange rs in the L and :Patter ns of A merican N ativ ism ,1860-1925),拉特格斯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90页。

伦纳德?丁内尔斯坦等:《美国人的族裔:外来移民与同化史》(Leonard Dinnerstein &David M.Reim ers ,Ethnic A mericans ,A H istory o f Immigr ation and A ssimilation ),纽约哈珀和罗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57页。詹姆斯?奥尔森:《美国历史中的族裔方面》(J ames Olson ,T he Ethnic Dimmension in A mer ican H istory )第2卷,纽约圣马丁斯出版社1979年版,第209页。

?约翰逊便向国会提交了一项议案,主张以1890年美国人口统计为基础,将限额比例的基数由1921年移民法规定的3%降至2%,限额总数由35.7万人减少到16万人。约翰逊之所以选择1890年人口统计作为确定各国移民限额的依据,主要目的在于限制东欧和东南欧移民,因为那时东欧和东南欧族裔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按照约翰逊的议案,整个东欧和东南欧在限额中所占的比例将从44.6%下降到15.3% 。约翰逊的顾问约翰?特雷弗在这次国会听证会上提出了以民族来源为基础的限额思想,他认为确定限额的依据应是各族裔集团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而不是外来移民在某一年美国人口统计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思想得到了一些国会议员的赞同与支持,他们在讨论议案时,也强调移民限额不应以外国出生的居住者的数量为基础,而应以构成美国人口的“民族来源”的人为基础。接着,参议院“移民委员会”主席戴维?里德在吸收特雷弗的民族来源的限额思想后,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议案。这两份议案大同小异,国会遂将它们合并后通过,定为《约翰逊—里德法案》,其中规定:每年移民限额为16.4万人,各国每年限额人数不得超过1890年美国人口统计中该国侨居美国人数的2%。后在1927年,经国会与有关行政部门协商确定:按照1920年美国人口统计中各个民族集团所占的比例确定各国移民限额,每年的限额总数减少到15万人左右。这样,1924年移民法案与20世纪20年代通过的其他移民法案合在一起构成了20世纪美国限额制度的基本框架,而且这一框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

移民限额制的确立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美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对社会运

行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 。随着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彻底结

束了,限制和选择移民的政策日益加强了,以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民族来源为基础的移民限额制就是限制和选择移民政策日益加强的具体体现。在它实施后,入境的移民逐渐减少了,民族来源也发生了变化:西欧和北欧移民总数日益增多,东欧和东南欧移民却日趋减少,亚洲移民更是寥寥无几。

但是,由于移民限额制是建立在种族主义、特别是盎格鲁—萨克逊种族优越论的基础上,它确定移民限额分配原则的着眼点不是以一视同仁的态度考察各国移民的素质,而主要考虑移民的宗教信仰、肤色和种族。实际上,种族歧视是美国移民限额制中最突出的特征。移民限额制确立的过程先是歧视和排斥亚洲移民,继而是限制东欧和东南欧移民的过程。它所强调的民族来源制表明只有欧洲人才能移民美国,而在欧洲各国中,最受欢迎的是英国移民,其次是西欧和北欧各国的移民,不大受欢迎、有时甚至受到冷遇和排斥的是东欧和东南欧各国的移民。

[本文作者丁则民,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春 130024]

(责任编辑:高国荣)

17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0页。

小弗农?布里格斯:《外来移民政策与美国的劳动力》(Vernon Briggs ,Jr .,Immig ration P olicy and the A mer ican L abor Force ),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47页。

SUMMARIES OF ARTICLES

The State Department Country Repor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cy

Li Shian

This article ex amines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 n of the state department country repo rts since1976and ho w they ar e u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dministratio ns as a policy tool in dealing w ith for eign relations.It loo ks at the or ig 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po rts and how they have been produced and used w ithin the State Departm ent;it focuses on key events in the reports'histo ry and evolutio n;and it ex plores the attitudes and per ceptions of so me im-por tant user s.On the other hand,it is a case study w hich addresses a general issue o n how the reports can shape the American foreig n policy.It asks that,under w hat conditions,the r e-por ts m ay becom e influential and how the influences have been used.

The Nativism in American History of Immigration

Ding Zemin

During most o f the20th century the U.S.g overnment carr ied o ut the fr ee immig ration po licy.Mo st Americans understo od that it w as necessary to fill up the country and w elcome most of the foreigners w ho came to settle.How ev er,that w elco me w as no t unalloy ed,and thr ee phases of anti-im migr ant activity can be ascertained.T he fir st phase w as the anti-Catholic m ovement flourishing fro m the late1830s to the m id-1850s.In so me respects,it nev-er completely died out.T he seco nd phase w as anti-Asian mov em ents w hich w ere dir ected a-gainst Chinese,Japanese and Filipino s respectiv ely fro m the late19th century to1930s.T he third phase was a m ovement for general r estrictions o n im migration beg inning in the mid-1880s,which finally trium phed in the National Origins Act of1924.T he National Origins System w as based on racism,especially the sense of Anglo-Sax on superiority,which dominat-ed Am er ican immig ration policy for the nex t fo rty y ears.

生活小常识7月

夏季吃得苦中苦祛火又下暑 夏季吃什么降火?夏季天气炎热,这个时候火气旺盛,最容易引发上火了,对于上火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只能通过饮食来调节,那么夏季上火吃什么好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季上火吃什么好吧。 夏季苦味食物最败火 很多食物都是适合在夏天吃的,而且夏天很多食物都是应季的。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 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苦味食物有哪些 苦瓜 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常食使人精力旺盛,不易衰老。苦瓜中存在一种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活性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激发体内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芦笋

芦笋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经常食用芦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 芥蓝 芥蓝味甘,性辛,具有清热解暑、利水化痰、解毒祛风作用。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升,也可治疗缺少维生素C而引起的牙龈肿胀。 蒲公英 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保肝、健胃、降血压等作用。夏季多用蒲公英凉拌,也可烹调。 苦苣 苦苣性寒、味苦、无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 莴苣 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排毒去火功效显著。 莲子芯 莲子芯虽苦,但是清火效果却是最好的。

美国移民文化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dicates that this country has often been called "a melting pot", where various immigrant and ethnic groups have learned to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unique nation. Even those "original" Americans, the Indians, probably walked a land bridge from Asia to North America some thousands of years ago. So, who are the real Americans? The answer is that any and all of them are! And you, no matter where you come from, could also become an American should you want to.. Then you would become another addition to America's wonderfully rich "nation of immigrants". 纵观美国历史,就可见这个国家经常被称为"一个熔炉",在此,各种移民和种族团体学会了共同建设一个独特的民族。甚至那些"本土的"美国人--印第安人,也可能是几千年以前,从亚洲走过大陆桥来到北美洲的。所以,谁是真正的美国人?答案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你想成为美国人,就会成为美国人;你就会变成这个极其富有的"移民之国"的一个新份子。 The United States is currently shifting from being a nation of immigrants of mainly European descent to one of immigrant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such as Asia and Latin America. The number of recent immigrants has skyrocketed. They desire to escape economic hardship and political oppression in their native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desire to seek a better education and a more prosperous life in America, "the land of opportunity". Although there are frequent conflicts between the cultures they have brought with them from the "old country" and those found in America, most immigrants learn to adjust to and love their adopted land. 美国现在正由主要是欧洲血统移民的国家变为世界上其他各洲,如亚洲、拉丁美洲移民的国家。最近移民的数字急剧增长。他们希望摆脱在本国的经济困难、政治压迫,并在美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寻找更好的教育和更富裕的生活。尽管他们从"故国"带来的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但是多数移民还是学会了适应并热爱他们所归化的土地。 Americans have also learned much from the customs and ideas of the immigrants and are often influenced by them in subtle and interesting ways. Immigrants bring their native cultural, political, and social patterns and attitudes, varied academic and religious backgrounds, as well as their ethnic arts, sports, holidays, festivals, and foods. They have greatly enriched American life. 美国人从移民的风俗和观念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在极其细微和有趣的方面受到了它们的影响。移民们带来了他们本族的文化、政治以及社会模式和态度,不同的学术和宗教背景,以及他们种族的艺术、体育、节日和饮食。这些极大地丰富了美国人的生活。 For immigrants from all parts of the would,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a "melting pot" in which the foreigners have sometimes remained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what they were in their native lands even as they move toward becoming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 country whose people share a common cultural outlook and set of values. The melting pot does not melt away all recollections of another way of life in another place----nor should it. On the contrary, immigrants should maintain the languages, skills, religions, customs and arts of their own heritage, even while they are working towards entering the mainstream of American culture.

华裔美国移民作家的中国文化元素翻译策略_夏婉璐

·· 2017年第1期哈金在《移民作家》一书中将移民定义为:所有主动或被动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包括流亡者、移民及难民。①按照哈金的定义,本文所探讨的华裔美国移民作家主要包括两类人:一是指那些成长背景在美国,对中国无实际感受和记忆,用英文写作的第二代移民作家,即赵健秀在《大哎咿!美国 华裔和日裔作家文选》 中所定义的华裔美国作家;第二类是指一代移民作家,他们母语为中文,在中国文化中长大,而后主动或被动移民美国,既包括移民美国而后用英文创作的林语堂、张爱玲、哈金等,也包 括用中文创作的海外华文作家,如白先勇、 严歌苓等。本文所探讨的移民作家包括第一类二代移民作家以及第二类一代移民作家中用英文创作的群体。在这些用英文写作的华裔美国移民作家的作品中有一 个共同的母题,即对家园的回望,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中国文化就像汤亭亭《孙行者》中惠特曼·阿森的祖先从中国带去的那只巨大箱子,可以容纳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所有道具。华裔移民作家将这一箱子在另一 文化的舞台上打开并悉数展示。 而他们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翻译。然而,这些华裔移民作家英文作品中的翻译现象却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笔者以“华裔移民作家”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 中 进行搜索, 2003年至2015年共搜到74篇文章,但几乎没有学者从翻译的角度进行探讨。一移民作家英文著作中的翻译元素 在《当今世界的翻译研究:今天与明天》(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orld:Today and Tomorrow )一文 中,根茨勒对翻译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根茨勒指出, “非翻译”中隐藏的翻译现象亦应纳入翻译研究者的视野。②根茨勒以美国第一、二代移民的英语写作为例,他指出在这些移民作家的作品中蕴藏着翻译 元素,如主人公与父母或祖父母的对话。这些对话虽然是用英文表达的,但实际上可以明显看出是在表 华裔美国移民作家的中国文化元素翻译策略 夏婉璐 内容提要:就华裔移民作家创作文本的研究而言,文学与文化的视角仍是绝对的主流, 鲜有学者从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文章以不同文化身分的华裔美国移民作家的英文作品为研究对象,挖掘这些作品中被忽视的翻译元素,对这些作品中的翻译成分进行界定及理论论证,并探讨不同的文化身分对选择不同的中国文化元素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华裔美国移民作家文化身分翻译 ①Jin Ha,The Writer as Migrant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8,p.ix. ②Edwin Gentzler,“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orld:Today and Tomorrow,”载杨自俭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6》,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2017年第1期第35卷No.1,2017 Vol.35 170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识大全:生活小常识小处着眼,受益无穷,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非常有用的53个生活小常识,相信每个人都能有用。 1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2 、巧除纱窗油腻:可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均不错。 3 、将虾仁放入碗内,加一点精盐、食用碱粉,用手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能使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可口 4 、和饺子面的窍门:在1斤面粉里掺入6个蛋清,使面里蛋白质增加,包的饺子下锅后蛋白质会很快凝固收缩,饺子起锅后收水快,不易粘连 5 、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促进植物生长;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蝇的功能。 6 、夹生饭重煮法:如果是米饭夹生,可用筷子在饭内扎些直通锅底的孔,洒入少许黄酒重焖,若只表面夹生,只要将表层翻到中间再焖即可。 7 、炒鸡蛋的窍门: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入油锅里炒,炒时往锅里滴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8 、如何使用砂锅1:新买来的砂锅第一次使用时,最好用来熬粥,或者用它煮一煮浓淘米水,以堵塞砂锅的微细孔隙,防止渗水_ 9、如果衣领和袖口较脏,可将衣物先放进溶有洗衣粉的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再进行正常洗涤,就能洗干净。 10 、米饭若烧糊了,赶紧将火关掉,在米饭上面放一块面包皮,盖上锅盖,5分钟后,面包皮即可把糊味吸收。

11 、煮饺子时要添足水,待水开后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再下饺子,能增加面筋的韧性,饺子不会粘皮、粘底,饺子的色泽会变白,汤清饺香。 12 、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事实上,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已溶解在菜汤里。比如小白菜炒好后,会有70%的维生素C溶解在菜汤里。 13 、如何使用砂锅:从火上端下砂锅时,一定要放在干燥的木板或草垫上,切不要放在瓷砖或水泥地面上。 14 、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 15 、用残茶叶擦洗木、竹桌椅,可使之更为光洁。把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残茶叶晒干后,还可装入枕套充当枕芯,非常柔软。 16 、炒鲜虾的窍门:炒鲜虾之前,可先将虾用浸泡桂皮的沸水冲烫一下,然后再炒,这样炒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 17 、煮鸡蛋时,可先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再放入热水里煮,这样煮好的鸡蛋蛋壳不破裂,且易于剥掉。 18 、男子剃须时,可用牙膏代替肥皂,由于牙膏不含游离碱,不仅对皮肤无刺激,而且泡沫丰富,气味清香,使人有清凉舒爽之感。 19 、风油精的妙用(1):在电风扇的叶子上洒上几滴风油精,随着风叶的不停转动,可使满室清香,而且有驱赶蚊子的效用。 20 、豆腐一般都会有一股卤水味。豆腐下锅前,如果先在开水中浸泡10多分钟,便可除去卤水味,这样做出的豆腐不但口感好,而且味美香甜。 21 、面包能消除地毯污迹:家中的小块地毯如果脏了,可用热面包渣擦拭,然后将其挂在阴凉处,24小时后,污迹即可除净。

最新美国移民入籍的六大条件(精选)

【篇一】美国移民入籍的六大条件 1、如果他们离开美国超过半年,他们必须提供证据表明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在美国的住所。如果申请人离开美国较长时间,他在美国的逗留时间将重新计算,入籍的时间也将相应延长。 2、与美国公民结婚的外国公民必须保持两年的婚姻关系,然后双方才能向移民局申请入籍。新移民法规定,外国公民嫁给一个美国公民或美国永久居民申请入籍的要求就申请美国国籍,以便他们能尽快成为美国公民,享受美国公民的权利。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婚姻持续两年以上。 3、申请人必须在连续五年在美国居住的最后六个月内,以及在当地州或城市居住的至少六个月内,申请入境和出境。 4、入籍申请人必须年满18岁。16岁以下在美国拥有永久居住权的儿童,如果其父母已获得美国国籍,则可以与父母一起自动获得美国国籍。但是,16至18岁的儿童必须独立申请入籍。此外,如果18岁以下儿童的父母中有一位是美国公民,另一位是外国人,具有美国国籍的一方可以在18岁以前代表该儿童申请入籍。 5、申请人必须具备英文读、听、说、写能力。入籍申请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水平。在审核入籍资格时,入境处人员会对申请人进行口试。入籍申请人应用英语回答有关美国和美国政府历史的问题。 6、申请者必须对美国历史、宪法和移民法有很好的理解。它主要是关于了解美国的重要事件、人民、政府组织和权利,以及美国宪法的原则和重要修正案的内容。 【篇二】移民美国的方式 1、亲属移民 美国公民可以帮自己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申请绿卡,但是申请周期比较长。大概是8-10年。 2、就业移民 a、第一类(EB-1) 针对杰出人才、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跨国公司的主管或经理 b、第二类(EB-2) 针对已经在美国工作的拥有高学历或杰出能力的外国人

居家健康生活小常识大全

居家健康生活小常识大全 一、【饭后适宜吃的健康零食】1、葵瓜子-养颜;2、花生-防皮肤病;3、核桃-秀甲;4、大枣-防坏血病;5、奶酪固齿;6、无花果-促进血液循环;7、南瓜子和开心果;8、奶糖-补 充大脑能量9、巧克力-心情愉悦及美容;10、芝麻糊-乌发润发养血;11、葡萄干-益气补血悦颜;12、薄荷糖-润喉、除口臭散火气;13、柑桔、橙子、苹果等;14、牛肉干、烤鱼片15乳饮料。 二、【暴雨,如何躲雨更安全】1、蹲下降低自己高度,并拢双脚,以减少跨步电压 带来的危害;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3、不要在水体边洼地及山顶停留;4、不要拿着金属 物品或接打手机;5、不要触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6、在户外 行走时应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 三、【吃姜不能忽略5大问题】①不要去皮。②不要吃烂姜:腐烂生姜会诱发肝癌、 食道癌等。③并非多多益善:天热时不宜多吃。④某些疾病不适宜食用:凡属阴虚火旺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痔疮者。⑤生姜 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患者。 四、【8种肉不宜吃】1、“尖翅”不能吃,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2、鱼“黑衣”不能吃,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3、鸡头不能吃;4、猪脖子的肉疙瘩不 能吃;5、兔“臭腺”不能吃;6、羊“悬筋”不能吃;7、畜“三腺”不能吃;8、鸡脖不能吃。 五、【别被4种标签误导】①纯天然的不都是自然产品,它只是商家宣传用语,非国 家机构认证标志。② “全麦”比精制粮食含更多纤维素维生素,但市面上的全麦产品并 非全部都由全麦制作。③ “未添加糖分”不代表没有糖。④ “无糖”我国规定每100克 或l00毫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含量小于0.5克即无糖。 六、【苦瓜煮水祛痱子】1、苦瓜对半切开,把白瓤连苦瓜籽挖出,放入锅中加300ml 清水。2、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8分钟,自然冷却到不烫手为宜。3、把内芯捞出剩掉, 将小毛巾放入水中浸湿,拧到半干,轻轻擦拭长痱子的地方即可。 七、【春季治疗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口服抗过敏药物,涂强的松、地塞米松药膏。2.桃花癣:内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外搽5%硫磺软膏,也可用一些保护剂如硅霜、维生素E霜等。3.湿疹:用醋酸铅泡手和脚,鞋子里撒上足粉。 八、【油炸食品会伤肾吗?】一般来说,在整体膳食结构健康的前提下,也没有心血 管疾病,吃点油炸食品不会有损健康,也不会伤肾。吃某某东西就损伤某某脏器只能是药物、有害的化学物质,只有非常严重的长期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严重超过人体的代谢能力时 才会损伤身体。

从综艺节目看美国移民文化的特征

从综艺节目看美国移民文化的特征 美国移民文化的内涵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的包容性是造就今日的美国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文章以美国王牌选秀节目“美国偶像”这一综艺节目为切入点,回顾美国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移民文化的主要特点,试图在分析美国移民文化包容性具体体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国移民文化的内涵。 标签:美国移民;移民文化;多元化;包容性;综艺;美国偶像 1 如何成为“大熔炉”:美国移民的三次浪潮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文化的发展与汹涌的移民热潮密切相关。从“五月花号”带来的首批移民以及《五月花号公约》为美国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石到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劳力,从而使母语为非英语的大量欧洲移民涌入。1961-1984年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移民政策的宽松带来了以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占主导的热潮。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国移民可分为如上所述的三个阶段,时至今日,美国每年仍然不断的接受着新移民,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区域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并逐步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比率,为美国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形成了美国特有的移民文化。 2 美国移民文化的特点之多元化 移民的地域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地域的差异便衍生出了不同的民族多样的习俗。这些多样化的因素又在不同时代对美国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甚至被应用和更新。因此,在美国文化的不同方面都可以找到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多样因素的缩影。 首先,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化体现在语言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缩影。美国英语中丰富的外来词汇是美国移民文化中多元化的充分体现。这些外来词汇来自世界各地,包涵多种语系,有的甚至被沿用至今。例如,来源于法语résumé(简历),changier(即:change,改变);来源于拉丁语cuppa(cup,杯子),cetel (即:kettle,壶);来源于西班牙语puma(美洲豹),cigar(雪茄烟);来源于汉语kowtow (磕头),qipao(旗袍)等等。除了来自世界各国移民能从美国英语中找到本民族的词汇以外,美国本土黑人也可以在美国英语中找到各自文化的缩影。例如,美国黑人在文艺和体育上有着卓越的成就。美国英语就从黑人文化中吸收了jazz(爵士乐)break dancing(霹雳舞)等词汇。 另外,美国移民文化的多元化在美国饮食文化中也有所体现。试图找出美国菜的典型代表并非像中国人的饺子、日本人的寿司、意大利人的千层饼、墨西哥人的粟米脆饼那样轻松。究竟什么是美国菜呢?在美国饮食文化中,美国菜的主要样式大部分为舶来品,随处可见世界各种菜系,从美国人民饮食的选择和餐饮业涉及的菜系种类不难体会到美国饮食文化中的多元化。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863583.html,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解析 作者:刘静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9期 摘要: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多元性是必然的。作为娱乐手段和视听艺术,好莱 坞电影是美国文化在荧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其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意识形态使其能在世界范围内强势发展。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7-0130-02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融合碰撞,为达到共存的目的而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美国民族的多源性铸造了其文化的多元性。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美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化特征。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决定了好莱坞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也正是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才使好莱坞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好莱坞电影除了擅长讲故事以及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其完整的叙事结构也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为全球观众所接受。好莱坞电影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多元文化。 一、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成因 美国文化就其创造主体及其特性而言,是一种“移民文化”。由于美国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来自世界不同种族、民族、族群的移民,其多源性铸造了文化的多元性。综观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其移民群体是不同的。美国移民始祖基本上是西欧人,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随后北欧人、中欧人、东欧人、南欧人大量涌入,同时非洲人也被迫作为奴隶迁居美国,进而亚洲人、拉丁美洲人纷至沓来。美国移民的动机也因“多源”而呈现多样性。有因宗教迫害而移民新大陆的,有因革命失败而流亡美国的,也有因经济危机而到美国谋生的,他们当中有为摆脱不幸命运实现个人理想的,有向往自由民主和优裕生活条件的,也有追求高新科学技术的。 美国移民迁徙还具有连续性。移民浪潮不但没有随着美利坚民族形成而结束,反而因美国的发展与崛起而不断高涨。来自不同时期的移民不仅吸取欧洲文化,也吸收了许多亚洲、非洲、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广泛被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美利坚文明经历了偏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留有浓重祖籍国印记的初步形成阶段,逐渐从欧洲传统特别是英国传统中“独立”而出;后经蓬勃的西进运动与工业革命,新文明在地域上由北美洲东部扩展到西部,在内容上脱离欧洲文明而独立存在,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都创造了美国特色。二战以后的美国文明获得了新发展,多元化成为其主要特征。整个美国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由“合众为一”到“由一为众”再到“合众为众”的轨迹。美国移民文化呈现一派斑斓绚丽的多元特色。

美国移民政策汇总

美国移民 一、EB-5签证 EB-5类美国投资移民,是美国一项专门鼓励外国投资者而设的投资移民项目。 EB-5项目的投资者需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①在美国任何地方投资100万美元并至少雇请10位雇员;②在国家认可的低就业地区投资50万美元并至少雇请10位雇员;③在经政府批准的特定区域投资50万美元,即可通过投资形成一个经济主体(根据美国相关政策,EB-5项目把这样的经济主体称为"地区中心"),经济主体既可以是私营主体也可以是公共事业单位。通过这个项目,投入经济主体所积累的资金,将被引入特定的美国地区。 一般而言,符合资格的申请人可在资料备齐送件后的二至六个月,即可获知其申请是否被美国移民局批准,并于六至八个月内获发有条件的移民签证(有条件限制绿卡),而投资者在相关规限的五年投资期过后,只需通过美国移民局审批允许,即可获得无条件绿卡,同时投资者的配偶和子女也同样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权。目前美国政府每年授予EB-5签证的名额有10000个,其中有5000个名额保留给选择投资于"地区中心"内的投资人。 此外,美国对于EB-5申请人的条件规定也相对宽松,没有学历、语言、年龄和商业背景的要求,只需证明其投资资金为合法所得(包括个人积累所得、遗赠、继承等多种方式). 美国投资移民风险规避 与加拿大投资移民的被动投资性质不同,美国投资移民EB-5项目的资金是主动投资性质,所以其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应注意规避: 第一、看推介方的项目是否有政府直接投资。不少项目方在推出一个投资项目时都会打出“有政府背景”的招牌,但是,所有投资移民项目都是得到政府批准和支持的,不过美国政府不会为任何一个项目提供担保。所有项目都是由项目运作公司自主运营、自负盈亏。所以,是否“有政府背景”毫无意义,关键要看“是否有政府直接投入”,比如政府是否提供了低息贷款、免息发展基金或是直接投资。政府直接投入的项目有三个优势:1、政府肯直接投资,说明项目很重要,倒闭的可能小;2、政府一般只会投资给经营能力强、信誉度好的公司来运作项目,因此降低了经营风险;3、政府投资的项目,政府会在某种程度上予以监管,从而降低经营方5年后故意制作资金漏洞而逃避返还投资的风险。 第二、看项目是否已经开始运营。投资移民是需要满足雇佣要求的。至今的很多项目除了政府的批准文件外,没有项目实施方案,没有前期投入,项目单位本身并不出钱,投资金额100%来自投资移民,完全可以用中文里的“空手套白狼”来形容。如果前期的投资者钱先投进去,后面没有人跟进,项目是无法按时开工的。这样的项目不但无法实施绿卡转正,更无法偿还本金。 第三、看其他融资方的反应。投资移民项目除了公司自己出资、政府出资和移民申请人投资以外,一般还有部分银行融资。如果项目能经得起银行审核,获得申请贷款的资格,也能间接证明项目的低风险。 第四、选择实力雄厚及规模较大的项目公司,要看它以往的经营业绩和信誉度等,你不能指望一个根本没有经济实力,甚至负债累累的公司去保住你的投资,更别提为你去赚钱。 第五、要看项目本身是否有稳健的收益率,是否有潜力和发展全图。 比如以出售不动产最终获利的投资项目,要求投资商进行某种形式的买卖来退出合伙企业制的股份。当这个项目经营业绩不佳时,如何转让股份,会有什么样的人来购买。 第六、一定要审查项目计划是否成熟,看它的利润点在哪里,是否有能力获取足够的收益。该项目至少能有能力获取足够的收入以保持收支平衡。绝不要选择只有支出,而很少或没有进账的公益性项目。否则,2年后你既达不到完成移民的雇佣条件,5年后也拿不回你的投资,因为你的投资都被拿去盖楼或者发工资了,还不一定够。2008年费城会议中心扩

美容生活小常识大全

美容生活小常识大全 更多美容资讯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863583.html,/ 1、吹口哨美容法: 吹口哨可“动员”脸部肌肉充分运动,因而可收减少脸部皮肤皱纹的美容之效。此外,吹口哨还能使脉搏减缓,血压降低,因而称得上是一项“健身活动”。 2、米汤美容法: 在煮大米粥或玉米粥时,适量加水。煮熟后取米汤适量涂抹脸部,可使谷物所含蛋白质中的多种氨基酸及其它营养成分渗入皮肤表皮的毛细血管中,达到促进表皮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增加表皮细胞活力的功效。米汤美容法在晚饭后或早餐时均可进行。如没有米汤,用新鲜的牛奶、果汁、豆汁等都可以。因用量较少且操作方便,适宜家庭主妇边做饭边美容,一举两得。 3、牙膏美容法: 牙膏中含有甘油、碳酸钙、淀粉、白胶粉、水、肥皂粉、香料、杀菌剂、增白剂等多种物质,药物牙膏中还含有某种中西药物。因此,清早起床后借刷牙的机会,取少量牙膏涂擦脸部,然后在洗脸时洗掉,可以去除脸部污垢油腻,削磨脸部细小疤痕,滋补脸部皮肤,达到洁肤、漂白、保健的功效。 4、牛奶土豆美容法: 土豆泥具有滋润肌肤的作用,葡萄皮具有漂白作用。若将蒸熟的土豆研磨成土豆泥,加入鲜牛奶搅拌均匀;将温水浸软的葡萄皮,用小刀切碎,放入土豆泥中制成膏状物涂抹脸部,可以起到美容作用。 5、指肚弹击美容妙法: 剪去指甲,用十个指肚在脸部似弹琴状轻轻弹击敲打,可以改善皮肤新陈代谢的状态,抑制皱纹和色素斑点的产生。此法比起搓擦皮肤的美容效果更好,甚至因皮肤血液循环加快和局部肌肉的逐渐丰满可使已有的皱纹消逝。 6、“再生”时间美容妙法: 美容专家认为人体皮肤细胞在晚上更新得更快,是皮肤的“再生”时间;因此,睡前的洗脸不要国不再外出而漫不经心。最好配合温水洗面时轻拍皮肤,除去掉的上皮细胞,轻柔按摩而加快表皮血液循环。然后根据皮肤状况均匀涂上晚霜或晚露。如果没有优质晚霜,不如什么化妆品也不要涂抹,以防不能滋润皮肤,反而堵塞毛孔。 7、咀嚼美容妙法: 嘴里咬块口香糖或吃饭时细嚼慢咽,都可积极调动脸部肌肉而加速其血液循环,使双颊逐渐红润。不仅如此,经常咀嚼还可神奇般地减少面部已有的皱纹,使皮肤更光滑。 8、最佳调味品——食醋:酷夏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

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

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 【摘要】:本研究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985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课题成果之一。在文化适应所导致的诸多后果中,异文化压力已经被证明是影响文化适应中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一直较少受到学术关注。本研究关注个体水平上,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影响变量的关系模式。根据跨文化心理学家J.Berry的文化融入与心理适应理论,以及与心身、行为变化程度相关联的文化适应模式,结合个体差异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建构了中美文化情境下、文化适应过程中个体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模型各个部分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一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目前最新的、首个全美范围内对亚裔美国人家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研究(NLAAS,theNationalLatinoandAsianAmericanStudy)中抽取出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中介效应和结构方程模型,并从种族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各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二通过质的研究方法深入细致地考察了13名美国华人移民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异文化压力体验,以及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式在美国华人移民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从理论上探讨了美国华人移民的的异文化压力源

及应对策略。研究三基于前两个研究的结果进行心理咨询实践,探讨了异文化压力症候群的心理干预技术及预防对策,并检验了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水平在美国亚裔种族移民中最高,心理健康水平在亚裔种族移民中最低;异文化压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它能有效地预测华人移民的心理健康,且与移民的健康和危险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异文化压力是影响其它相关因素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变量;英语熟练度、婚姻状况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在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预测异文化压力的风险因素男女各异,人际应对变量社会地位作为中介变量可以有效缓冲异文化压力;在心理健康的诸多预测变量中,移民时的年龄在预测美国华人移民的心理健康时体现出了复杂性和特殊性;研究还得出了美国华人移民六种决定性的异文化压力源,常采取问题集中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地应对或缓解异文化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此外,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模型对跨文化心理咨询实践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研究反映出了中美文化情境下美国华人移民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相互作用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填补了国内在文化适应领域华人移民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结果可能对中国和美国政府部门中与移民相关的研究或政策的制定、维护华人移民和即将赴美国学习/工作/生活的华人的心理健康、促进我国多民族社会的文化适应等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关键词】:美国华人移民异文化压力心理健康异文化压力源应对策略亚裔美国人跨文化心理学

美国亲属移民的申请条件和流程(最新)

美国亲属移民的申请条件和流程 一、美国亲属移民申请条件 配偶移民的条件: 1.美国公民的配偶,该类移民不受配额限制,只要提出申请,可很快获得批准; 2.美国持有绿卡者的配偶,该类移民要受配额限制,属于优先移民类别的第二类。 子女移民的条件: 1.美国公民未满21岁的未婚子女,可以申请移民不受名额的限制; 2.如果子女已经满21岁,但是未婚,属于第一优先类; 3.如果子女已婚,则属第三优先类; 4.持有绿卡者也可以为他的未婚子女申请移民,受益人属于第二优先类,对于离婚子女,视同未婚。持有绿卡者的已婚子女,不在优先之列。 兄弟姐妹移民的条件: 美国拥有公民资格的人士,只要年满21岁,均可申请其兄弟姐妹移民美国,在亲属移民的优先类别中,属于第四优先。而在美国拥有永久居留权的人士,则不能为其兄弟姐妹,而且也包括同父异或同母异父兄弟姐妹。不过,这种继兄弟姐妹的关系,应在18岁以前就已存在,否则不得享受移民法上的权益。 同行家属移民的条件: 为了使移民家属不致分离起见,移民法对已核准移民的同行家属,有特别优待的规定。取得以上任何一类优待身份的移民,其配偶和未满2l岁的未婚子女,如果与他同行或随后到美国团聚,都可获得同类优先移民身份资格。 二、美国亲属移民申请流程 1.美国申请人在移民局入纸申请 2.获得移民局受理通知书 3.获得移民局批准通知书

4.资料转到美国签证中心 5.中方受益人收到地址确认表 6.填好地址表寄回美国签证中心 7.中方受益人收到3号邮包 8.填好3号邮包寄回美国签证中心 9.美国签证中心将资料转到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10.广州领事馆发放4号邮包(安排面谈) 扩展阅读:美国投资移民的优势 1.申请人无学历、语言、商业背景的限制,投资款项可以为继承、赠与等多种来源,这是美国移民投资项目最显着的优势。 2.申请成功率较高。美国移民投资项目优势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其申请成功率比较高。 3.全家移民,福利优厚。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福利制度非常完善,无论是医疗保险、退休金,还是失业救助、学童营养补贴等都居于世界水平,而移民者可以与美国公民享受完全同等的福利待遇。 4.子女读大学前可享受免费的公立学校就读,此外,子女还可以优先就读美国高校,享受全球的教育。 5.投资项目获得政府批准,项目可靠。投资自由,不必亲自经营。 申请人可以在移民机构的帮助下选择优质成熟的项目进行投资,只需间接产生规定的就业机会即可,不必亲自在美国经营投资项目,避免了因为不熟悉海外市场而造成的资本损失。 6.可根据意愿选择加入美籍。申请人在持绿卡居住5年后提出入籍申请前五年,累计在美国居住超过一半的时间。就可以选择申请成为美国公民。 EB-5投资移民项目旨在吸引更多人投资移民美国,同样也是美国所有移民类别中,申请核准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的一条便捷通道。

夏季生活小常识大全

夏季生活小常识大全 1.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 喝多点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2、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3.保健要“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

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4.饮食清补,多吃“苦”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 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绿豆、蚕豆、赤小豆、黄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苦瓜、菊花、荷叶、茶水等。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感受美国的移民文化

兆龙移民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863583.html, 感受美国的移民文化 近了,近了,当游轮停靠在自由岛边时,法国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自由女神像——伫立在我们面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完成的女神雕塑,身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左手捧着《独立宣言》,右手高举着火炬,脚下则是打碎的镣铐。在自由女神像周边,海鸥丝毫不畏惧游客,时而拍打着翅膀从游客头上飞过,时而盘旋着落在游人身边。 和自由女神像挥手再见,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诗歌《新巨人》回荡在耳畔:“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当夜幕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由下往上照射,青色的雕像独自站在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岛上。 船很快又停靠在爱丽丝岛边。19世纪末、20世纪,每一位要入境美国新大陆的移民,都必经爱丽丝岛。尤其是在1892年至1954年的移民潮期间,超过1200万移民抵达此地,每天都有5000人在这个移民大厅等待移民官的询问。寻找自由与机会的移民们满怀希望而来,也有可能无法通过身体健康检疫被遣返,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眼里这座“希望之岛”,有时也是“眼泪之岛”。 爱丽丝岛移民历史博物馆,“To New York”的指示牌隐约可见。空荡的大厅里插着两面美国国旗,许多移民的照片悬挂在墙上。坐在椅子上随手翻看桌上塑封好的写满密密麻麻移民名字的本子,似乎每一个人都微不足道,但于他们个人而言,当年的移民经历,也许意味着一生的荣辱成败。 坐上最后一班返回的游船,船上的零售店开始清理当天卖不出去的熟食,帅气的小伙利索地包装好热狗、甜甜圈,微笑着示意乘客们可以随意自取。大部分游客和我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免费食物,只是微笑着婉言谢绝,眼神中写满了怀疑。当最后几份食物被游客拿走并吃完后,我们才相信,那些热狗真是免费的。想到这是在美国,在自由岛和爱丽丝岛的旁边,我在想,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而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来源于一个民族长期的积淀。

移民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条件(最新)

移民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条件 1、必须在取得永久居留权后,连续在美国居住5年。这是取得入籍的最低居住年限。在5年之中,不能连续超过半年的时间离开美国,如果超过半年以上,必须提供无意放弃美国住所的证明。因此,也要相应地延长申请入籍的时间,而重新计算在美国的居留时间。在美国实际居留的时间至少3年,起码要达到法定期限的一半,才能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入籍的申请。 2、与美国公民结婚的外籍公民必须在保持两年的婚姻生活之后,才能夫妻双方一同向移民局提出入籍的申请。新移民法规定,与美国公民或美国永久居民结婚的外国公民,因结婚而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证后,应在符合申请美国公民条件时,尽快申请入籍,以便早日成为美国公民,享有完全的美国公民的权利。但前提条件必须是有持续两年以上的婚姻关系。 3、在提出入籍申请时,必须是在美国已连续居住5年的最后半年里,并且是已在当地的州或城市里至少居留了6个月的时间。 4、入籍的申请者必须年满18岁。在美国已具有永久居留资格的16岁以下的外籍人士,其父母已取得美国公民权,这时,可随同父母自动取得美国国籍。但16岁至18岁之间的子女,则必须独立申请入籍。如果未满18岁的孩童,其父母当中有一名是美国公民而一名是外国人时,有美国公民身份的一方可在其子女满18岁之前代其申请入籍。 5、必须具备初步的英语读、听、说和写的能力。入籍的申请人应对英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审查入籍资格时移民局官员以口试方式,入籍申请者要用英语回答有关美国历史和美国政府方面的知识。以此来考查入籍申请者英语的实际表达能力。此种试题由美国政府印刷并公开出售。如果申请人在第一次口试时未能合格,允许申请者在一年以内还有两次补考机会。如果申请人年龄超过50岁,并在美国居留时间达20年以上的,可以免试英语,可由本国语言代替。移民法还对年龄已超过55岁,并已在美国取得永久居留权后又居留15年以上的申请人,也实行免考英语,并由本国语言代替。 6、必须在美国5年的居留时间里表现良好。美国移民法规定,与他人有通奸行为、卖淫行为或重婚行为,或不尽抚养义务,以及有酗酒、吸毒行为等,都属于品行不良,不能入籍。 7、必须对美国历史与宪法、移民法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对美国历重要的事件、人物、政府组织机构与权利的了解,以及对美国宪法原则和重要修正案内容的了解。 扩展阅读:美国移民生活的必备证件 1:驾照、结婚证及其他证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