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背后的危机
贸易繁华背后的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思考

第 二 、在 企 业 内部建 立 专 门的 品 牌 管理 机构 和保 护组 织 , 品牌 从形 象塑 造 使
国家 的差 距 。
商品 出 口额 从 17 年 的 9 .亿 美 元上 升 98 75
到 20 年 的 72 亿美 元 。 05 60
《 业周 刊 》 登 的 20 年 度 “ 球 品牌 商 刊 05 全
10强”榜 单 中 , 中国品 牌仍 无一 上榜 。 0
I 雨
维普资讯
加快 企业 信息 化进 程 , 展有 中 国特 色的 发
以顾 客 的 需求 为导 向 , 产 品 、 量 、 在 质 服
务 、 员 等方 面 超越 顾 客 的预 期 , 人 提供 切
合 顾 客潜 在 心 理 期 望 的服 务 ,提 高顾 客
的 满意 程 度 。 与 国 际 接 轨 ,加 强 政 府 的指 导 和推 动 作 用 ,改善 企业 生存 的外 部 环境 第一 、政 府 要 培 育 和扶 持 本 国 品牌
中国外 向 企 业商 品 出 口的现 状
由于 没 有 名牌 , 中 国制 造 业 在 世 界 工业 格 局分 工 中处 于第 三级 ( 国垄 断标 美 准 和 规 则 、 日本 垄 断 技 术 、 中国 从 事 加
20 年 我 国货物 进 出 口额 、 口额 和 05 出
进 口额世 界排 名均 为第 三 , 已成为世 界 第
6 中 国从钢 铁 、 化 、 。 石 汽车 到 纺织 业 、日 用 消费 品 等各 行各 业都 面 临着 品牌 危机 。
难 怪 诺 贝尔 经济 学 奖 得 主 纳 什 如 是 说 : “ 我们 只知 道 中 国的产 品 ,却 不认 识 中 国
的公 司” 。
表面繁华实际衰败的成语

表面繁华实际衰败的成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面繁华实际衰败,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也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外表的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内在却有种种问题和矛盾。
这种表面繁华实际衰败的情况在许多领域都有体现,比如社会风气、政治体制、经济体系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表面繁华实际衰败的成语,来探讨这一现象的深层含义。
1.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表面上的繁华,却实际上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比如有些政府宣传活动大肆宣扬自己的成就,但实际上却无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些企业虚报盈利,让投资者误以为公司业绩良好,实际上却是在画饼充饥。
这些表面繁华背后的衰败,往往会导致更加深重的危机。
2. 狗急跳墙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无路可走的绝望与慌乱。
有些权势显赫的人,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只是在短暂的繁华之后陷入了绝境;有些政府在面临危机时,也会做出仓促的决策,导致更加混乱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的繁华只是一种掩饰,实际上的衰败危机已经不可逆转。
3.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心意反复无常的情况。
有些人一会儿表示认同某种观点,一会儿又立场大变,这种表面的繁华实际上是心思不定的表现;有些组织一会儿宣扬一种价值观,转眼间又泯然于风,这种表面繁华的实际背后,其实是一种失去方向的颠沛流离。
这种朝秦暮楚的表现,无非是对现实局势的不安和焦虑。
4.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被敌人围困的危险情况。
有些政府在外部压力下,表面上装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实际上内心却胆战心惊;有些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时,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四面楚歌。
这种表面繁华实际衰败的情况,其实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危机和挑战。
5. 隔靴搔痒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表面繁华实际衰败的微妙关系。
有些问题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可能是一波连着一波的危机;有些矛盾看似表面简单,实际上却涵盖了深层次的矛盾。
这种隔靴搔痒的情况,往往说明了一个社会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真正的问题却需要深入挖掘和解决。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含义(3篇)

第1篇一、诗句解读1. 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山峰连绵,楼阁耸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这里的“山外青山”和“楼外楼”都是用来形容景色之美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2. 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将目光转向了西湖,描绘了西湖上歌舞升平的景象。
这里的“西湖歌舞”指的是西湖边上的娱乐活动,而“几时休”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繁华景象何时才能结束的疑问。
二、诗句含义1. 赞美自然之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批评社会现象:诗句“西湖歌舞几时休”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
在宋代,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繁华程度远超其他城市。
然而,这种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败坏等问题。
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这种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的社会现象的担忧。
3. 借景抒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繁华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感慨。
这句诗看似在赞美美景,实则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三、深层思考1. 繁华背后的危机:诗句“西湖歌舞几时休”揭示了当时社会繁华背后的危机。
在宋代,临安的繁华主要依赖于南宋朝廷的财政支持,而朝廷的财政来源又依赖于对农民的剥削和对边疆地区的掠夺。
这种依赖关系使得临安的繁荣难以持久,一旦朝廷财政出现问题,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
2. 社会风气问题:诗句中的“西湖歌舞”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
在临安,奢侈之风盛行,许多人沉迷于享乐,忽视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这种风气使得社会道德沦丧,为后来的南宋灭亡埋下了隐患。
3. 历史教训:这句诗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追求物质繁荣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培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不仅需要经济的支撑,更需要道德、文化的支撑。
四、结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千古绝唱。
它不仅描绘了宋代临安的繁华景象,还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担忧和对历史的思考。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就算失败我也要知道倒下的时候离终点有多远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就算失败我也要知道倒下的时候离终点有多远
读完《长安的荔枝》,我深感震撼。
这部作品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勾画出了长安城中一位小官李善德的人生轨迹,更展现了大唐盛世的另一面:繁华背后的危机与矛盾。
李善德,一个看似平凡的小官,因为一纸任命书,被迫卷入了大唐的政治漩涡之中。
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压力,但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在处理荔枝转运事件的过程中,他深知其中的利益纠葛和官场险恶,却仍然义无反顾地去探寻真相。
他的勇气和智慧,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长安城。
书中对于长安城的描绘,也令我陶醉。
那是一个充满繁华与喧嚣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人性挣扎的地方。
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的官员,也有坚守正义、为民请命的勇士。
这些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的大戏。
此外,《长安的荔枝》还揭示了大唐盛世的另一面:繁荣背后的危机。
在表面的辉煌之下,隐藏着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而这些问题和矛盾,正是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根源。
这部作品让我深刻地认识到,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增长,更取决于其制度建设的完善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最后,我想说,《长安的荔枝》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带给我们阅读的愉悦,更让我们对历史、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都应该坚守正义和良知,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乔家大院个人总结感悟

乔家大院个人总结感悟引言乔家大院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我参观乔家大院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乔家大院所展示出的封建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礼教的严苛,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下面我将以个人总结感悟的方式,分享我的体验和思考。
1. 封建社会的繁华和背后的危机乔家大院是一个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它展示了封建时代的繁荣和富饶。
然而,封建社会的繁华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和危机。
在乔家大院中,我看到了豪华的府邸和巨大的花园,领略到了封建世家的富贵与地位,但同时也看到了封建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和劳动人民的疾苦。
这让我思考封建社会的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的问题,以及劳动人民的权益和尊严对待的重要性。
2. 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个人发展的困境乔家大院中展示的封建礼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乔家大院的布局和设计,到其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无一不彰显出封建礼教对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的严苛限制。
这使我反思封建礼教对于个人发展的制约和对于个人权利的忽视。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倡导尊重个人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理念,并为人们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努力。
3. 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乔家大院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观乔家大院,我能够亲身感受到古建筑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气息。
在和导游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和精华,也是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关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让它们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作用。
结语乔家大院的参观给了我很多感悟和思考。
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礼教的严苛,也认识到了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我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努力追求社会公平和个体自由的平衡,并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尽一份力量。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历史的记忆和精华继续传承下去。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谩嗟:空叹。
2: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翻译】: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赏析】: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
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谩嗟:空叹。
2: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翻译】: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赏析】: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片侧重写景,写词人登高所见。
在一派飒爽的晚秋天气中,词人登高临远,大笔挥洒,描绘秋日晚暮江山如画的景色,视野开阔,气象壮观。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1:谩嗟:空叹。
2: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翻译】: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赏析】: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这首词作于词人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华背后的精神危机书名:《浮华时代》作者: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姓名:史俊云学号:2014351011学院:初民学院这本书追溯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繁荣到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一段历史。
本书重点记录了当时数百万美国人同时考虑、同时谈论、同时为之激动并且触动他们日常生活的事物。
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公众思想状态变化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将大量史料以一种符合逻辑而连贯的方式进行归纳,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这段时期美国在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基本趋向。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当时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来解读这一历史时期。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一战之后,美国在巨大的胜利面前选择了常态。
美国在逐渐复原当中,各种新鲜的消遣方式以及各种时尚和丑闻慢慢的充斥了人们的生活。
在1920年初的红色恐惧逐渐消失,人们逐渐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了目光,收音机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育运动成为了让美国人着迷的爱好。
麻将和填字游戏征服了全国。
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大大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一场习惯与道德的革命发生了。
宗教的威望下降,科学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教堂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开始激烈的反抗,表现了他们对于幻想破灭的沮丧与讽刺。
在这十年中,禁酒法令问题、帮派问题、敲诈问题依然存在。
在威尔逊总统理想主义崩溃之后,三任共和党总统上台领导了这一时代,哈定总统提倡“恢复常态”,柯立芝总统带来了“柯立芝繁荣”,而胡佛总统的的“自力更生”、“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不但没有挽救美国,反而使美国进一步陷入了巨大的经济漩涡。
在柯立芝繁荣所带来的无限机遇中全民投机热从房地产转移到了华尔街,出现了大牛市。
但是好景不长,股市大崩盘结束了二十年代。
大崩盘代表了战后十年的尽头,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20年代结束了,余波犹在。
繁荣结束了,美国人的生活再一次发生了重大改变。
旧秩序正在给新秩序让位。
这是一本通过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点滴来评述历史的书。
这本书中包含了社会风俗史,比如,穿衣打扮,出行方式,性观念的变化等,也讲了有历史变革意义的重要变迁,比如,经济大繁荣及大崩盘,还有禁酒令等等。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妇女的地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此美国传统中努力工作,个人奋斗,节制物欲,崇尚理性,反对浪费等清教徒的观念在20年代发生了巨大改变。
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乐观的情绪为20年代的股市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打造了一个“浮华时代”。
但是其背后却隐藏着精神危机。
在书中,作者很形象地将二十年代的美国比喻成繁荣号客车。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美国变得这么繁荣昌盛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可是美国却几乎没有受到一点破坏。
当和平来临的时候,美国人发现自己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宰。
半夜,得知一战停战协定签订消息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以狂欢和游行来庆祝苦难的终结和和平时代的到来。
(第13页)人们在和平的环境中松懈下来,但立马席卷而来的是一场习惯与道德的革命。
年轻一代的问题重重,国家道德准则岌岌可危。
原来的道德准则是:女性是道德的守护者;女性被上帝制造得比男人更加精致,因此她们也应该更加优雅。
(第65页)而现在“优秀”的少女们不仅抽烟而且喝酒,反叛“维多利亚式”的母亲。
年轻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变:谦虚、克制和骑士精神逐渐过时,女性们再也不想成为“淑女”,“维多利亚式”和“清教徒式”逐渐成为耻辱的称呼。
(第81页)她们开放的行为可以用书中的内容来解释:可以确定的是妓女们第一次面对着数量惊人的业余者的挑战。
(第84页)这是一场习惯与道德的革命。
战争的压力撕裂了年轻人稚嫩的神经,老人仍然生活在充满玫瑰色理想的波利安娜的乐园里,而他们的玫瑰色理想已经被战争扼杀。
(第70页)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日益增长的独立意识促进了革命的进行。
禁酒法令,汽车,忏悔杂志,性杂志以及电影加速了革命。
(第73页)这场革命带来了少男少女的精神危机,他们对性的开放以及对纯洁与忠贞的美德的放弃,引起了混乱与悲伤,没有什么真正纯洁的感情存在,这种单纯的追求一种快感无疑只会造成空虚与无聊。
在受到影响的社会风俗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女性服装与外表所产生的巨大变化。
我们会发现每个时代的服装都是经济,政治,艺术和文化的缩影,可以从这些女性的穿衣打扮上看出20年代的价值观念。
首先科技带来了大批的新型工具涌入家庭,女人们从家务中逐步解放,过上了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加自由地释放自己。
少年般的苗条身材成为了每个女性的梦想,20年代女性不再裹着让人窒息的束胸衣、穿拖地长裙、梳着精致的发髻、打着装饰复杂的阳伞。
女装的整体线条简洁、直线化,不再强调胸部,腰线下调。
这10年是女性意识不断提升的10年,无论在生活还是着装上都体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
女性不仅在着装方面享受自由,并且追求削短头发的自由。
短裙、孩子似的身材、钟型帽、直腰的高筒裙及对化妆品毫无顾忌的使用,都表现了美国女性理想中的自身形象真正发生了变化。
1929年,克里斯蒂诺·弗雷德里克夫人利用表格列举出了其他一些同样令人惊愕的数字:在美国,一位成年女性每年消费的扑面粉重达一磅,胭脂不少于八盒;市场上有2500种牌子的香水和1500种牌子的面霜;如果美国一年售出的所有口红首尾相连排列起来,它们将会从纽约排到里诺这个有名的“离婚城市”。
她们希望成为——或者是认为男人希望她们成为——男人随意而轻松的伴侣,表现了女性所追求的是一种无情而现实的青春,一心追求的自由。
看到那个时代女性在各种场合的照片,我能感觉得到她们浮华的外表下掩藏着空洞而虚荣的的心。
女性纯洁的观念早已不在,两性关系的松散从而导致离婚率不断上升。
习惯的改变造成道德的改变。
道德危机导致精神危机。
这场革命的结果之一就是人们对性普遍陷入了深深的着迷状态。
但是对性单纯的追求到最后只能产生空虚与无聊。
这同样也被称为糟糕习惯的十年。
他们需要从性的着迷状态中解脱出来,调整情绪发现可以带来长久满足的一套新的生活信条。
社会风俗很大程度受到了商业经济的影响。
《圣经》被频繁地引用以解释商业,而商业也被频繁地引用以解释《圣经》,福音书成为了标准,激励着人们为商业繁荣做贡献。
商业几乎成为了美国的国教。
(第132页)商人对共和党政府的信任几乎到了迷信的程度。
他们认为政府就是自己身边无敌的同盟。
那些充满贪欲的商人在这个富裕的年代里已经成为了国家意见的仲裁者,他们认为政治可能阻拦他们的去路。
他们不希望总统的位置上出现一个行为大胆的人;他们希望政府的作用越小越好,而自己付出的代价也越小越好。
(第136页)在这时产生了宗教怀疑主义。
一些知识分子激烈批判这一时代的美国文化。
他们的信条包括对性的自由、蔑视通过立法对各种礼节进行强制执行;激烈反对禁酒法令;大多是宗教怀疑论者;嘲笑中产阶级多数派;喜欢颠覆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害怕规模生产和生产机器对他们自身以及美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
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沃尔特·里普曼写道:“自从战争末期理想主义崩溃以后,最能够表明走向成熟阶段的这一代人特点的标志,不是他们对宗教的反抗,也不是他们对父母所持道德准则的反抗,而是他们的叛逆却充满悲伤而缺乏信仰,......”(第178页)信仰的缺失造成了人们的精神空虚,不利于社会积极健康地发展。
作者认为繁荣绝不仅是经济领域的状态,它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大牛市也不仅是商业周期的顶峰,它也是美国大众思维和大众情绪新一轮波动的顶峰。
(第249页)其实在此之前,很多人已经厌倦了急剧堕落成混乱局面的精神状态。
人们已经在开始探索寻找新的价值观,在新时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黑暗世界,而在这种不确定的黑暗之中,他们却不知道自己要转往哪个方向。
他们可以反抗愚蠢与平庸,他们可以带着怜悯之情将自己看作是失落的一代并从中获得一些少得可怜的快乐,但是他们无法发现的却是和平。
(第181页)虽然经济决定思想文化,但是思想文化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经济。
如果人们解决了精神危机,也许经济危机就更容易度过。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繁华背后的精神危机,我们需要立刻重新寻找一个新的价值观来代替此时无用的堕落的价值观。
在浮华、喧嚣与崩盘之后,在本书的结尾,我们看到,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到来,美国人的性情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裙子的长度变长了,短头发越来越不流行了,褶皱饰物、蓬松头发、荷叶边又流行了起来,胸衣制造商又开始微笑了。
(第256页)我们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但是历史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绝不会重演,她总会为自己选择一条新的渠道。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曾经在《爵士乐的故事》一书中对这个时代进行总结:“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与美国爵士时代相似,中国的今天正发生着剧烈的社会变革。
美国20世纪20时代人们疯狂追求的美国梦看似实现了实则破碎了。
当时社会的混乱以及道德的败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股市的疯狂以及人们疯狂的心理极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们需要反省我们在追求“中国梦”的同时不能有过度追求财富、享乐主义,要拒绝拜金主义,不能单纯地追求物质与享受。
首先一定要确立好社会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和引导人的心理,重视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不可以急功近利,急躁冒进,一定要吸取美国浮华时代的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