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析实验平台实验报告] 光学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光学平台实验报告

光学平台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光学平台摘要:本实验通过搭建光学平台,对光学实验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验中光学平台的搭建、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等都得到了详细的讲解。
实验结果表明,光学平台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光学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很好的支持和保障。
引言:光学平台是切实可行的一种用于光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通过搭建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对光学原理和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学平台,对光学学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光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方案:本实验使用的光学平台由反射镜、透镜、光栅等光学元器件组成。
我们利用该平台进行了以下实验:1、透镜成像实验及相关数据测量。
2、用平台进行干涉实验及相关数据测量。
3、在光栅上进行衍射实验,并测量相关数据。
4、使用光学平台进行折射率实验,并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及讨论:透镜成像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凸透镜、凹透镜及复合透镜进行成像实验,得到了对应的实验数据。
结果表明,不同的透镜可以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透镜的成像能力及优劣。
在干涉实验中,我们使用光学平台模拟双缝干涉和杨氏双缝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干涉条纹的产生与光源的波长、两个光源之间的距离和屏幕距离等有关。
利用光学平台进行干涉实验,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探究光的波动性。
衍射实验是本次实验中较为复杂的实验之一。
我们在光栅上进行了衍射实验,测量了不同衍射角度下光强度的变化。
衍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光栅能够分离出不同的波长,并可用光强度比较来描述不同颜色的光。
折射率实验是通过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来测量介质的折射率。
我们利用光学平台进行了折射率实验,并测量了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且产生折射率时可用“三角形法则”计算。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光学平台进行搭建和实验,深入探讨了光学学科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结果表明,通过利用光学平台进行实验,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解光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为光学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很好的支持和保障。
光学平台实验报告

光学平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规律;2.熟悉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3.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光学平台;2.针孔;3.凹透镜;4.平凸透镜;5.单色光源;6.屏幕;7.尺子。
三、实验原理:1.缝隙衍射原理: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或缝隙时,会产生衍射现象,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形成光的波动特性。
2.凹透镜成像原理:凹透镜能将入射光线使其发生折射,从而形成实像。
3.平凸透镜成像原理:平凸透镜能将入射光线使其发生折射,从而形成虚像。
四、实验步骤:1.缝隙衍射实验:(1)将光学平台放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其稳定;(2)在光学平台上放置针孔,用尺子测量针孔到屏幕的距离,记录下来;(3)打开单色光源,调节其位置使光线通过针孔,从而形成一个小的圆孔光源;(4)将屏幕放置在针孔的上方的一定距离处,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针孔的光通过屏幕。
2.透镜成像实验:(1)将凹透镜固定在光学平台上,并测量凹透镜到屏幕的距离;(2)打开单色光源,调节其位置使光线通过凹透镜;(3)将屏幕放置在凹透镜的上方的一定距离处,并调整屏幕的位置,观察实像的形成。
(4)将平凸透镜固定在光学平台上,并测量平凸透镜到屏幕的距离;(5)打开单色光源,调节其位置使光线通过平凸透镜;(6)将屏幕放置在平凸透镜的上方的一定距离处,并调整屏幕的位置,观察虚像的形成。
五、实验结果:1.缝隙衍射实验:通过测量针孔到屏幕的距离,可以计算出缝隙衍射的参数。
2.凹透镜成像实验:通过调整凹透镜和屏幕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实像的形成,并记录下相应的位置参数。
3.平凸透镜成像实验:通过调整平凸透镜和屏幕的位置,可以观察到虚像的形成,并记录下相应的位置参数。
六、实验分析:1.缝隙衍射实验:根据测得的参数,可以计算出缝隙衍射的角度和强度。
2.凹透镜成像实验:根据实际观察到的实像,可以计算出凹透镜的焦距。
3.平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实际观察到的虚像,可以计算出平凸透镜的焦距。
光学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观察光学现象,提高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光学演示箱、白光光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栅、狭缝、分光计等;2. 实验材料:光学元件、光学仪器、实验记录纸、笔等。
三、实验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实验步骤:① 将白光光源放在光学演示箱的一端;② 将平面镜放置在光源与演示箱另一端之间,调整镜面使光线反射到演示箱的另一端;③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演示箱内的传播情况。
(3)实验现象:光线在演示箱内沿直线传播。
2. 凸透镜成像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掌握成像规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凸透镜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凸透镜前,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通过凸透镜;③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光屏,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3)实验现象:凸透镜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3. 凹透镜成像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凹透镜成像现象,掌握成像规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凹透镜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凹透镜前,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通过凹透镜;③ 在凹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光屏,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
(3)实验现象:凹透镜成像为正立、缩小的虚像。
4. 光栅衍射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栅衍射现象,掌握衍射规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光栅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光栅前,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通过光栅;③ 在光栅的另一侧放置光屏,观察并记录衍射条纹。
(3)实验现象:光栅衍射产生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5. 分光计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实验步骤:① 将分光计放置在演示箱的支架上;② 将白光光源放置在分光计的入射光臂上;③ 调整分光计的反射镜,使光线通过分光计的出射光臂;④ 观察并记录折射光线的角度。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光学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板、白纸、刻度尺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蜡烛、火柴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激光笔对准一个暗室中的白纸,观察光束在白纸上的投影。
(2)移动激光笔,观察光束在白纸上的投影是否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白纸上,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平面镜的倾斜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变化。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蜡烛放在水面上,观察蜡烛在水中的像。
(2)将玻璃板放置在蜡烛与水面之间,观察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
(3)将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放置在蜡烛与玻璃板之间,观察蜡烛在透镜中的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白纸上的投影沿直线传播,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光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蜡烛在水中的像与实际位置存在一定偏差,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与实际位置存在较大偏差,蜡烛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中的像与实际位置存在较大偏差,验证了光的折射原理。
六、实验结论1.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光学分析实验平台实验报告]光学演示实验实验的报告docx
![[光学分析实验平台实验报告]光学演示实验实验的报告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1d199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0.png)
[光学分析实验平台实验报告] 光学演示实验实验的报告.docx光学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光学演示实验平台,深入理解光学现象及其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光的波动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原理1.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它们的振幅相加,而光强则取决于振幅的平方和相位差。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2.光的衍射: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现象。
通过单缝衍射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3.光的偏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矢量在某一方向上的投影呈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偏振。
通过偏振片和1/4波片,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偏振现象。
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1.双缝干涉实验:我们使用了激光器作为光源,调整双缝间距和光源与屏幕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和分布。
实验数据如下:2.单缝衍射实验:我们将单缝置于激光器与屏幕之间,调整单缝宽度和光源与屏幕的距离,观察衍射条纹的形状和分布。
实验数据如下:象。
实验数据如下:当偏振片旋转时,透过偏振片的亮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与自然光的光矢量方向不同导致的。
当旋转至某一角度时,透射光强度达到最小,这表明自然光经过偏振片后被分解为振幅相等、相位差90°的两束偏振光。
在此角度上,两束偏振光的合成结果使得透射光强最小。
而当旋转至某一角度时,透射光强度最大,这表明自然光经过偏振片后被分解的两束偏振光的合成结果使得透射光强最大。
这些数据反映了光的偏振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实验帮助我们认识到光的波动性质和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
而光的偏振实验则帮助我们理解了光在传播过程中电矢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光学平台实验报告

光学平台实验报告光学平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光学平台,掌握光学元件的调节方法,了解光学系统的基本特性,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光学平台是光学实验中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提供稳定的光学环境,方便实验者进行光学元件的调节和测量。
光学平台主要包括光学面包板、底座、立柱、调节螺旋等部件,通过这些部件的组合和调节,可以实现光学元件的精确固定和调节。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光学平台搭建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包括光源、透镜、光屏等元件。
通过调节透镜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发散等操作。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光屏上的光斑形状和大小,了解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
三、实验步骤1.搭建光学平台:将光学面包板固定在底座上,调整立柱的高度和角度,使其保持稳定。
2.安装光源:将光源固定在光学面包板上,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光线能够照射到透镜上。
3.安装透镜:将透镜固定在光学面包板上,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光线能够经过透镜后聚焦到光屏上。
4.安装光屏:将光屏固定在光学面包板上,调整其位置和角度,使光线能够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光斑。
5.调节光学系统:通过调节透镜的位置和角度,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发散等操作。
同时观察光屏上的光斑形状和大小,了解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
6.记录实验数据:记录不同条件下光斑的形状和大小,分析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
7.拆解光学平台:在完成实验后,将光学元件逐一拆解并妥善保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光学平台,并通过调节透镜的位置和角度,实现了对光线的聚焦、发散等操作。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光屏上的光斑形状和大小,了解了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当透镜位于光源和光屏之间时,光斑形状为圆形,大小随透镜与光源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当距离较小时,光斑较小;当距离较大时,光斑较大。
这表明透镜具有聚焦作用,能够将光线会聚到一个点上。
大学光学平台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多模式智能响应性光学平台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多模式智能响应性光学平台的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激发光源选择、光学性能测试等。
3. 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光学材料的响应特性,探讨其在信息安全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光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实验仪器:1. 光谱仪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 高能X射线源4. 热场刺激装置5. 实验样品制备设备实验原理:多模式智能响应性光学平台是一种能够在外界刺激下产生多种响应特性的光学材料。
本实验采用单一稀土发光离子Sm3辅助基质发光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多模式响应性的光学材料。
在外界刺激条件下,该材料能够实现发光颜色由蓝紫色到玫瑰粉色的动态变化,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识别。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Sr2YGaO5材料作为基质,掺杂单一稀土发光离子Sm3,制备成所需的光学材料样品。
- 将制备好的样品进行研磨、过筛等处理,以确保样品均匀性。
2. 激发光源选择:- 选择紫外-可见光作为激发光源,以激发Sm3离子的发光。
- 选择高能X射线源作为激发光源,以测试材料在高能射线激发下的响应特性。
3. 光学性能测试:- 使用光谱仪测试样品在不同激发光源下的发射光谱,分析发光颜色变化。
-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在不同激发光源下的吸收光谱,研究材料的光吸收特性。
- 使用热场刺激装置测试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颜色变化,分析材料的热响应特性。
4.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发光光谱、吸收光谱等图表。
- 讨论不同刺激条件下光学材料的响应特性,分析其在信息安全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紫外-可见光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呈现蓝紫色,随着激发光强度的增加,发光颜色逐渐变为玫瑰粉色。
2. 在高能X射线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呈现蓝紫色,与紫外-可见光激发下的结果一致。
光学演示实验报告

光学演示实验报告光学演示实验报告引言:光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物理学科,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光学原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光学演示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以及对光学现象的深入思考。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2. 探索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实验一:光的折射现象实验方法:我们用一块平板玻璃作为光的传播介质,将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观察到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后发生了折射现象,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我们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二:光的干涉现象实验方法:我们利用干涉仪进行光的干涉实验。
将一束单色光通过一分束器,分成两束光线,分别经过两个不同的光程,然后再次合成,观察干涉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观察到干涉现象,即两束光线叠加后出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这是由于两束光线的相位差造成的。
通过调整光程差,我们可以改变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形状。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光的波动性,也展示了光的干涉现象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实验三:光的衍射现象实验方法:我们利用一块有小孔的屏幕进行光的衍射实验。
将一束单色光通过小孔,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观察到光通过小孔后,出现了环形的衍射图样。
这是由于光通过小孔后发生了衍射现象,光波遇到障碍物(小孔)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
通过改变小孔的大小和形状,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衍射图样。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光的波动性,也在光学仪器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结论:通过进行光学演示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也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分析实验平台实验报告] 光学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学分析实验平台实验报告姓名: 学号:目录第1章金相试样的制备与显微组织、、、、、、、、、、、、、、、、、、、、、、、、、、、、、、、、、、、、、、、、、、、、、、、、、、、、、、、、、、、、、、、、、、、、、、、、、、、、、、、、、、、、、、、、、、、、、、、、、、、、、、、、、、、、、、、、、、、、、、、、、、4金相试样的制备、、、、、、、、、、、、、、、、、、、、、、、、、、、、、、、、、、、、、、、、、、、、、、、、、、、、、、、、、、、、、、、4取样切割、、、、、、、、、、、、、、、、、、、、、、、、、、、、、、、、、、、、、、、、、、、、、、、、、、、、、、、、、、、、、、、、、、、、、、、、、、、4 镶嵌、、、、、、、、、、、、、、、、、、、、、、、、、、、、、、、、、、、、、、、、、、、、、、、、、、、、、、、、、、、、、、、、、、、、、、、、、、、、、、、5 磨光、、、、、、、、、、、、、、、、、、、、、、、、、、、、、、、、、、、、、、、、、、、、、、、、、、、、、、、、、、、、、、、、、、、、、、、、、、、、、、、6 抛光、、、、、、、、、、、、、、、、、、、、、、、、、、、、、、、、、、、、、、、、、、、、、、、、、、、、、、、、、、、、、、、、、、、、、、、、、、、、、、、7 腐蚀、、、、、、、、、、、、、、、、、、、、、、、、、、、、、、、、、、、、、、、、、、、、、、、、、、、、、、、、、、、、、、、、、、、、、、、、、、、、、、、8 显微组织、、、、、、、、、、、、、、、、、、、、、、、、、、、、、、、、、、、、、、、、、、、、、、、、、、、、、、、、、、、、、、、、、、、、、9CK40M型显微镜、、、、、、、、、、、、、、、、、、、、、、、、、、、、、、、、、、、、、、、、、、、、、、、、、、、、、、、、、、、、、、、、、、、、、94X1型普通显微镜、、、、、、、、、、、、、、、、、、、、、、、、、、、、、、、、、、、、、、、、、、、、、、、、、、、、、、、、、、、、、、、、、、10 OLYMPUS-PME型金相显微镜、、、、、、、、、、、、、、、、、、、、、、、、、、、、、、、、、、、、、、、、、、、、、、、、、、、、、、、、、、、、11 *、暗场、偏光、微差干涉技术、、、、、、、、、、、、、、、、、、、、、、、、、、、、、、、、、、、、、、、、、、、、、、、、、、、、、、、、、、、、、、、、、、、、、、、、、、、、、、、、、、、、、12第2章金相试样的性能测试、、、、、、、、、、、、、、、、、、、、、、、、、、、、、、、、、、、、、、、、、、、、、、、、、、、、、、、、、、、、、、、、、、、、、、、、、、、、、、、、、、、、、、、、、、、、、、、、、、、、、、、、、、、、、、、、、、、、、、、、、、、、、、、、、、、、、、16 试样的硬度测试、、、、、、、、、、、、、、、、、、、、、、、、、、、、、、、、、、、、、、、、、、、、、、、、、、、、、、、、、、、、、、、、、、、、、16第3章显微摄影、、、、、、、、、、、、、、、、、、、、、、、、、、、、、、、、、、、、、、、、、、、、、、、、、、、、、、、、、、、、、、、、、、、、、、、、、、、、、、、、、、、、、、、、、、、、、、、、、、、、、、、、、、、、、、、、、、、、、、、、、、、、、、、、、、、、、、、、、、、、、、、、、、、、、、、、、、、、、17显微摄影、、、、、、、、、、、、、、、、、、、、、、、、、、、、、、、、、、、、、、、、、、、、、、、、、、、、、、、、、、、、、、、、、、、、、、、、、、、17第4章定量金相分析、、、、、、、、、、、、、、、、、、、、、、、、、、、、、、、、、、、、、、、、、、、、、、、、、、、、、、、、、、、、、、、、、、、、、、、、、、、、、、、、、、、、、、、、、、、、、、、、、、、、、、、、、、、、、、、、、、、、、、、、、、、、、、、、、、、、、、、、、、、、、、、、、、、、19定量金相、、、、、、、、、、、、、、、、、、、、、、、、、、、、、、、、、、、、、、、、、、、、、、、、、、、、、、、、、、、、、、、、、、、、、、、、、、、19 定量金相的基本原理、、、、、、、、、、、、、、、、、、、、、、、、、、、、、、、、、、、、、、、、、、、、、、、、、、、、、、、、、、、、、、、、、19第5章课程感悟、、、、、、、、、、、、、、、、、、、、、、、、、、、、、、、、、、、、、、、、、、、、、、、、、、、、、、、、、、、、、、、、、、、、、、、、、、、、、、、、、、、、、、、、、、、、、、、、、、、、、、、、、、、、、、、、、、、、、、、、、、、、、、、、、、、、、、、、、、、、、、、、、、、、、、、、、、、、、20参考资料、、、、、、、、、、、、、、、、、、、、、、、、、、、、、、、、、、、、、、、、、、、、、、、、、、、、、、、、、、、、、、、、、、、、、、、、、、、、、、、20 前言金相技术作为金属材料研究和检验的有效手段,主要运用于显微镜研究、检查金属内部的组织。
目前金相技术是广泛应用的材料研究和检验方法; 各国材料检验标准中, 金相检验是物理检验的重要项目。
金相技术是现阶段我们对材料宏观与微观分析,以及了解材料显微组织、性能、特性,更好的去利用材料解放生产力的最好、最有效方法。
在材料光学分析实验平台这门实验课中,材料光学技术实验本着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金相技术,熟悉金相试样的制备、显微组织的观察、金相试样的性能测试整个过程,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和个人的动手能力打下基础。
再次过程中,更多的希望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研究素质,增强同学们对实验的兴趣。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初步了解金相技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
因此,我将本课总结出来。
1、金相试样的制备与组织显示---钢试样、铜试样、铝试样、金相试样的制备金相,顾名思义,是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在合金内部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
我们在利用金相显微镜作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时,必须首先制备金相试样,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显微组织,是靠光线从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来实现的。
若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光能进入物镜,我们就可以从目镜中观察到反射的象,否则就观察不到。
因此,未经制备的试样表面相当于无数多个与镜筒不垂直的平滑表面,不能成像。
所以,我们要先把试样观察面制备成光滑平面。
然后通过一定的腐蚀剂腐蚀试样表面,从而使试样表表面再显微镜下能显示出显微组织结构特称,而不是光亮的一片。
腐蚀剂能够使耐腐蚀程度不同的区域呈现出微观的凹凸不平,从而由于光线的散射,在显微镜中出现明暗相衬便于观察。
金相的制备包括取样切割,镶嵌,磨光,抛光,腐蚀五个步骤。
、取样切割试样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在有代表的位臵上截取。
一般地说,取横截面主要观察。
试样一般可用手工切割、机床切割、切片机切割等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切取过程中均不宜使试样的温度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的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本实验中用到的是Q-2砂轮切割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薄片砂轮来截取金相试样,它广泛地适用于金相实验室切割各种金属材料。
切割步骤如下:切割之前,首先必须检查切割机器是否完好,使用是否安全。
把所取好的原试样垂直放于切割槽中,并顺时针拧紧固定夹,启动水流开关,调节水流量和流速至合适状态。
左手握紧固定夹把手往上提,启动切割机,右手控制冷却水管控制水流方向。
水流对准试样与砂轮的接触点,对试样进行冷却,左手缓慢向下移动。
注意左手不要用力往下压,让把手顺着重力方向缓慢切割,同时向顺时针方向加上一个拧紧力,使试样时刻处于被夹紧状态。
眼睛也不要靠近切割附近观察。
试样被切断时及时往上提起把手,防止砂轮与固定夹发生摩擦损坏砂轮,停止切割机的运行,关闭水流开关,直至砂轮停止转动即可取出切割的试样。
切割注意事项与个人体会:切割面呈现“蓝黑”痕迹,说明,经历至少700度以上高温。
一定要避免!切割过程中左手不能左右摆动,向下压的力度要适当,不能太大或者太小,太大会造成切割速度过快,产生的热量来不及冷却而破坏试样原本的金相显微组织结构,太小则会使切割时间过长,左手过长时间紧握而酸累,容易使试样偏离切割方向。
通过这次的切割实验,我体会到作为学生的我们动手能力还是偏差,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不够,只学会了书本上的东西,实际操作仍然需要加强。
、镶嵌当试样的尺寸太小,质软时,直接用手来磨制很困难,需要使用试样夹或利用试样镶嵌机,把试样镶嵌在低熔点电木粉中。
其中用到的是XQ-2型金相试样镶嵌机。
镶嵌温度大约于130-140℃,压力大约为。
镶嵌步骤:打开金相试样镶嵌机,预热。
同时将铜、铝试样在砂纸上进行简单磨平以使其能够平稳更适于制样,检查清理上下模块是否粘有电木粉。
待温度达到约140℃时,顺时针转动手轮把手,使下模与下平台平行。
将准备好的试样欲磨面朝下,放在下模块中心,逆时针旋转手轮大约12圈,使下模块及试样下沉,加入填料,使其与下平台平行,然后把上模压在填料上,左手下压上模块,右手逆时针旋转手轮10-13圈,让上模块的上表面低于上平台。
合上盖板,顺时针迅速拨动八角旋钮,使螺杆顶住上模,立即顺时针转动手轮,直到压力指示灯亮为止,继续稳定、缓慢转动手柄,增加压力,大约2圈后指示灯熄灭,此时立即停止加压。
整个过程大约40秒钟。
保持现在的压力状态,保持3分钟,试样即可取出。
先逆时针转动手轮卸压至压力灯熄灭,去除压力。
顺时针转动八角旋钮,向下顶动上模块,将试样脱模,然后,再逆时针转动八角旋钮打开盖板。
随后,顺时针转动手轮把上模顶出,顶至上模下边缘与下平台平行时,拿木榔头敲下上模将上模放在镶嵌机腔体右边的上平台角落处。
继续升起下模,试样完全暴露即可取出,方法与取出上模的方法相同,在流水处冷却。
清理镶嵌机。
镶嵌注意事项与个人体会:加压过程中不可多加,过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取样困难,出现崩弹的现象。
脱模步骤必须有,这是保证不出现崩动、弹跳现象的关键步骤。
取出上模块和试样时必须用绒布垫着,因为上模和试样此时较热,不能用手直接拿。
如何准确、稳定地将上模块压入腔体,是每个操作者必须用心的。
这个环结最浪费时间,影响镶嵌的质量。
任何眼睛可以观察到的上模块的歪斜,都无法实现压入的目的。
同时,两手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
左手为主,右手为辅,不可颠倒。
从开始添加电木粉,到,旋转手轮将压力升到正确的位臵,整个过程在40~50秒内完成,是一个试样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否则,退出、清理,从新开始。
、磨光磨光是为了消除取样时产生的变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