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历史学考研题目解析及答案

历史学考研题目解析及答案

历史学考研题目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选项D是印刷术,因此正确答案为D。

2. “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哪位皇帝的治世?A. 汉武帝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宣帝解析:“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治世,故正确答案为B和C。

二、简答题1. 简述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

解析: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649年)的政治局面。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发展,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论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解析: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科举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的等级分化,形成了士绅阶层。

科举制度对维护封建统治和推动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社会流动性,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

三、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及其变迁。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包括井田制、均田制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实行分封制。

均田制是唐代开始实行的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减少贫富差距。

到了明清时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主流,土地私有化,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加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考研历史真题及答案:论述题论述题:31~33小题,每小题40分(其中主体内容占30分,论述组织占10分),共120分。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31.论述13—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40分)奥斯曼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

土耳其人初居中亚内陆地区,后迁至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日渐兴盛。

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的冲击,于19世纪初趋于没落,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随后凯末尔领导改革,击退欧洲列强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14世纪奥斯曼不断向外扩张,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一度衰落,到15世纪中期,国力逐渐恢复。

1453年穆罕默德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6世纪土耳其人向东扩张,掌握了东地中海、红海的重要商道和埃及的巨大财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成为哈里发,加强了帝国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16世纪中叶,苏里曼一世统治时期,帝国处于鼎盛时期,主张向外扩张,使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苏里曼一世逝世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扩张逐渐放缓。

国内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西欧力量的增长、发展由欧洲前往亚洲的新航线都破坏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发展。

以往有效的军事及官僚体制因苏丹的管治失当而变异,危机四伏的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下去,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终止向欧洲继续扩张步伐。

19世纪30—40年代埃及为对外扩张而与土耳其进行了两次土埃战争,自此确定土耳其和埃及的主从关系。

1853年与俄国争夺巴尔干的控制权发起克里米亚战争,以奥斯曼土耳其的胜利结束。

1839年至1871年土耳其改革派为巩固奥斯曼的统治而实行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即坦志麦特,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新式学校教育造就了包括凯末尔等未来的青年土耳其党人。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保甲法】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真题;扬州大学201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

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规定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做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其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

哲宗元事占年间被废除。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三经新义》】正确答案: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经义的重新训示。

熙宁六年(1073年),神宗任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由吕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释《诗》《书》《周礼》等书。

熙宁八年(1075年),《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周礼新义》完成,合称《三经新义》,作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理论依据。

后《三经新义》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

《三经新义》开宋代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传注经学之风,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荆公新学;同时这种训释经义中阐明义理、反对章句传注的新学,对理学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元丰改制】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河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

宋初名为沿袭唐代中央官制,但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实行差遣制度,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从元丰三年(1080年)开始,宋神宗着手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

主要内容有:置详定官制所,制定《寄禄格》,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改革铨选制度;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元丰改制,基本上只限于中央机构,而且许多地方不彻底,但与宋初比较,原有的机构体系做了一定的整顿、调整,并且确立起一套较为集中统一的行政体系,职司也趋于归位。

考研2021年历史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考研2021年历史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考研2021年历史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史记》记载孙武和孙膑皆有兵书,证明《史记》记载准确的出土文献是(D)A、郭店战国楚墓竹简B、云梦睡虎地秦简C、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D、临沂银雀山竹简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其体例与内容主要依据(D)A、《七志》B、《别录》C、《七录》D、《七略》3. 唐朝以后,汉地佛教中的两个宗派是禅宗和(A)A、净土宗B、天台宗C、华严宗D、唯识宗4. 五代十国各政权灭亡最晚的是(B)A、后蜀B、北汉C、吴越D、南唐5. 南宋山水画家有夏珪和(B)A、李唐B、马远C、李嵩D、倪赞6. 清代全国在籍人口首次超过4亿是在(C)A、康熙年间B、乾隆年间C、道光年间D、光绪年间7. 下列著作中,介绍美国民主制度及总统华盛顿并予以赞扬的是(C)A、《海国图志》B、《康輶纪行》C、《瀛环志略》D、《朔方备秘》8.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1900年,其中发生最晚的是(A)A、惠州起义B、东南互保C、自立军起义D、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9. 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的主席是(D)A、毛泽东B、朱德C、刘少奇D、周恩来10. 下列各组历史学术刊物,都在我国内在刊行的一组是(C)A、《历史杂志》《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B、《过去与现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C、《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D、《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历史杂志》主观题部分请参考2021年考研历史学专业课中国史部分真题点评11. 中古印度吠舍种姓的主体是( )A、商人B、农民C、士兵D、贱民答案:A解析:吴齐本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第98页。

吠舍种姓原为从事农、牧、商业的平民集团。

随着封建制的形成,从事农牧业的居民逐渐沦为依附农民,与原来的首陀罗农民地位接近。

内师大考研历史真题答案

内师大考研历史真题答案

内师大考研历史真题答案内师大,即内蒙古师范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高等学府。

考研历史真题答案通常是指该校历史学考研的历年真题及其参考答案。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考研历史真题答案内容,仅供学术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考研历史真题答案一、选择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度D. 封建制度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唐朝时期的盛世?A. 开元盛世B. 贞观之治C. 永乐大典D. 武德之治答案:C二、填空题1.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其中“甲午战争”发生在______年。

答案:1894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______。

答案:泉州三、简答题1.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阐述宋朝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同时,科举制度也强化了中央集权,为宋朝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论述题1. 论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成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答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成因主要有:一是对外来文化和宗教的排斥;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三是对海洋贸易的忽视。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经济和文化,但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脱节,使中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埋下了伏笔。

结语考研历史真题答案的准备需要对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真题的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考试技巧和答题方法,为考研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历史真题答案需要依据具体年份和考试内容来准备。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2025年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2025年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明成祖时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曾派郑和七下西洋,其出发点是()A. 宣扬国威B. 扩大明朝疆域C. 发展海外贸易D. 掠夺海外财富答案:A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明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郑和七下西洋的出发点。

选项A,明成祖时期,明朝的国力达到鼎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相符。

选项B,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对外交往,并不是为了扩大明朝疆域,故选项B与材料内容不符。

选项C,郑和下西洋虽然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但主要是宣扬国威,而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故选项C与材料内容不符。

选项D,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对外交往,并没有掠夺海外财富,故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

2、清朝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县士人获取功名的途径不包括()A. 凭借门第即做官B. 参加科举考试C. 依靠举荐为官D. 凭借军功授官答案:A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清朝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县士人获取功名的背景,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清朝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县士人获取功名的途径。

选项A,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在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后,门第出身不再作为选官的标准,清朝乾隆年间士人更不可能凭借门第即做官,故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清朝乾隆年间科举制继续存在,士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选项C,察举制是西汉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察举制下士人可以通过举荐获得做官的资格,清朝乾隆年间虽然实行科举制,但皇帝仍可以举荐官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选项D,军功授爵制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确立的选官制度,汉朝初期继续沿用,清朝乾隆年间虽然主要实行科举制,但军功授爵制依然存在,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盛宣怀】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正确答案:清末大臣、洋务派实业家。

曾任上海轮船招商局会办、中国电报局总办。

创办北洋大学堂、华盛纺织总厂、中西学堂、中国通商银行,经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芦汉铁路、萍乡煤矿。

1902年后,先后任工部左侍郎、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邮传部尚书、邮传部大臣。

武昌起义后亡命日本。

著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2.【继昌隆机器缫丝厂】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清末最早采用机器生产的一家私营缫丝企业。

1872年,由广东南海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于广东南海简村,资本七千余两,雇工初为数十名,最多时达六七百人。

因守旧势力阻挠,1881年迁厂澳门,改名和昌缫丝厂;后迁回简村,更名世昌纶丝厂。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3.【中国通商银行】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近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近代史真题正确答案:清末盛宣怀于上海筹办的第一家中资银行。

成立于1897年。

总行设在上海,在天津、北京、汉口、镇江等地设有分行。

成立之初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清朝政府还授予其发行钞票代收库银的特权。

辛亥革命后,官股大量减少,工商业者的股份迅速增加,由早期的官办变为商办。

1935年,在白银风潮中中国通商银行面临危机,被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控制,成为“小四行”之一,杜月笙出任董事长。

1949年,由共和国政府接管。

1952年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合并。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4.【康有为】西北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史基础真题正确答案: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

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

《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先后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并且创办《万国公报》《强学报》等报纸,宣传变法维新。

2024年考研-历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考研-历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考研-历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A. 对法西斯国家实行制裁B. 实现国际持久和平与合作C. 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D. 巩固和扩大了战时联盟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北宋政府控制商人和商业是通过()A. 行会B. 业主C. 市监D. 市场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陏唐时期造船业发达的城市是()A. 扬州B. 宣州C. 洛阳D. 益州4.(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东汉初年,迁移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的是()A. 鲜卑B. 南匈奴C. 北匈奴D. 羯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封建农民起义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是在()A. 秦末农民起义B.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C. 隋末农民战争D. 唐末农民战争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下有关庐山会议的说法,错误的是()A. 错误地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场“反右”斗争B. 严重损害了党内民主生活C. 违反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准则D. 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晚清政府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不包含()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黄埔条约》D. 《马关条约》8.(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1811年在广州出版了第一本西文书籍,揭开西学东渐序幕的是()。

A. 约翰逊B. 林乐知C. 马戛尔尼D. 马礼逊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春秋时期,楚相()主持修建的“芍陂”,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水库。

A. 王景B. 李冰C. 孙叔敖D. 屈原10.(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王与马,共天下” 一语中的“王”是指()。

A. 临川王氏B. 太原王氏C. 东海王氏D. 琅琊王氏11.(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 轻徭薄赋B. 重用人才C. 减轻刑罚D. 善于纳谏1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朱元璋在废除了行中书省之后在全国地方设置的是()A. 左右布政使司B. 承宣布政使司C. 都指挥使司D. 提刑按察使司1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加强,据此回答下列题: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最正确的是()A. 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B. 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 有利于加强明边境的防御力量D. 政府各部分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人民负担14.(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揭开巴黎公社序幕的事件是()A. 普法战争B. 9月4日革命C. 法德签订停战协定D. 3月18日革命1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1553年,借口到澳门曝晒货物,随后占领澳门的国家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D. 英国1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政权中统一了北方的是()①北魏②前秦③北周④北齐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春秋后期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病人的医学家是()A. 孙思邈B. 张仲景C. 华佗D. 扁鹊18.(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知识分子纷纷组成社团,最著名的是()A. 裴多菲俱乐部B. 民主改革俱乐部C. 民主促进联盟D. 匈牙利民主俱乐部1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在古代西亚重要史料《贝希斯敦铭文》中并用的文字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类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对于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
并希望深入研究的学生来说,考研历史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
类考研试题涵盖了广泛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类考研中,考试分为两部分,即基础知识考查和综合能力
考查。

基础知识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
了解程度。

综合能力考查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结合过去几年的历史类考研真题,对其中的一些题目进行解析。

1. 题目: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封建社会、农民社会、商业社会。

请问这个概括是否正确?
答案解析:这个概括是错误的。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可
以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2. 题目:下列哪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的学术领域卓越,被
尊为“诸子百家”的鼻祖?
答案解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孔子。

虽然“战国时期”的学术领
域有很多杰出的思想家,如儒家的孟子、墨家的墨子等,但孔子即是
被尊为“诸子百家”的鼻祖。

3. 题目: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答案解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4. 题目:下列哪位人物是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
答案解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胡适。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
有重大影响的爱国主义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运动,胡适是五四运
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5. 题目: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文房四宝”中的“翰墨宗师”?
答案解析: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
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翰墨宗师”。

通过对这些历史类考研真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类考研
试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考察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
能力和思维逻辑。

因此,历史类考研的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扎实
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希望考生们在备考历史类考研时,能够深入研究历史知识,加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只有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才能在历史类考研中取得好成绩。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研的征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