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xx县第x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一、教学成功之处: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

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教学不足之处:,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一、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背景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

同一时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有限。

这导致了中英之间的贸易失衡,英国大量输入中国商品,而中国对英国的商品需求有限。

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引发了中国社会的鸦片危机。

清政府发起禁烟运动,试图阻止鸦片贸易,但却引发了英国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与影响1839 年至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五个通商口岸等。

此外,英国还获得了贸易特权与治外法权,使得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随着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中英之间的贸易逐渐扩大。

然而,英国并不满足于此,开始寻求扩大在华权益。

1856 年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圆明园珍宝,并放火焚烧圆明园。

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此次战争使得清政府更加衰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国家。

三、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对中国的影响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使中国陷入了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纷纷加入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与落后。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寻求近代化改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相继发生,推动着中国走向独立、富强。

总之,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痛苦记忆。

这段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捍卫主权与尊严。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作业布置
搜集相关材料,找一找在鸦片战争中有哪些牺牲的著名将领,完成基础训练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走私鸦片的目的
2.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3.经过
4.结果: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内容:
3.影响: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变化 进入中国近代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虎门销烟》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教材地位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群备)教案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群备)教案

xx县第x中学集体备课(群备)教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一、主备人进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它,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经济发展和思想历程。

首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则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第一战;第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南京条约》则是丧权辱国条约的第一个;第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抗击西方列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斗争。

第四,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最后瓦解的历史,《中英鸦片战争》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篇。

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段历史,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有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辩论和写调查报告任务。

【学法】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教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归纳法等。

二、研讨新课(一)导入部分主备人发言:导入罂粟花图片:同学们,谁认识这种美丽的花啊,(同学回答后叫罂粟花)谁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对,它能制成鸦片。

鸦片是什么?鸦片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不错。

老师提议:展示图片:美国纽约林则徐广场铜像让学生猜测中国的禁毒英雄铜像怎么安放在美国?国际禁毒是哪一天?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也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部分主备人发言: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阅读书本P50第一子目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1)上图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英各处于什么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出超地位;英国:入超地位。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案二、虎门销烟引导学生从背景、时间、地点、过程等方面,通过阅读教材,提取知识。

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说说虎门销烟的影响和意义自己独立阅读教材,梳理知识,认识虎门销烟的原因、地点、时间、过程等信息,表达关于虎门销烟的意义,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精神和意义面对英国的鸦片贸易的猖獗,鸦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背景),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人物)去东南沿海禁烟,1839年在广州虎门(时间、地点),采用石灰销毁的方式(过程),销毁了大量鸦片。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意义)通过阅读教材,自我学习,提取虎门销烟的相关信息,不仅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史实,更锻炼了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表达虎门销烟的意义,增强了表达能力,同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材料,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注意随时点拨,比如近代民族危机发生的地点有何规律;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失败的原因,注意提示和点拨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地图和图片信息,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在教师提示下,注意近代民族危机从东南沿海开始;小组讨论战败的原因,认识到这些因素正是近代中国落后的表现,那接下来的中国社会是否会得到解决。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从广州北上到达天津,英军占领香港岛,发生了虎门战争,关天培战死;1841年,再次北上,发生了陈化成牺牲的吴淞战役,英军占领厦门、定海、宁波和南京,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以教材作为阅读载体,归纳整合知识;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锻炼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既对战争失败原因有深入的认识,又为接下来中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埋下了伏笔,交流分享,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四、《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战败的原因出示《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最终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及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小组合作,根据老师出示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每一项内容带来的影响,并安排代表分享观点;最终小组形成统一观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材料,《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五口通商,使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打开了中国通过小组交流得出《南京条约》的内容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同时可能还会获得一些客观上促进中国发展的影响,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互相的补充,开阔思路。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材料,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略罪行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9年初观众能在国博正在举办的“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上一睹西周青铜器虎鎣的真容,得感谢一位“神秘买家”——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我国政府抗议而于伦敦时间上午10时如期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10:23,一位神秘买家通过场外电话竞价方式,以41万英镑购得虎鎣;4月28日,拍卖行联系中国国家文物局,表示买家希望将虎鎣无条件捐赠中国政府;12月11日,158年前被劫掠的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汇报》2019年3月25日教师:你们知道这件文物是在什么时候被列强抢走的么?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教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板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老师我最近在准备这一课时找到了一个历史剧小剧本,我想请同学们演一演,带领我们去找到一些相关知识。

(教师展示一段列强之间的对话并让学生上台表演)甲:哈哈,我们前些年和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我们的商品就可以通过那五个通商口岸卖到世界最大的市场啦!一想到能和四万万人开放贸易,我就好兴奋呢!乙:是的啊!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丙:(挥舞着表格)朋友,看看这张表格吧!!瞧瞧,我的上帝啊!这么些年来,我们的贸易额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可怎么办啊?我们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啊?甲:这可不行!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看来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乙:我们要修约我们要更多的口岸和特权!丙:他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像当年一样,打的他们不得不同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一、主备人进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它,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经济发展和思想历程。

首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则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第一战;
第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南京条约》则是丧权辱国条约的第一个;
第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抗击西方列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斗争。

第四,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最后瓦解的历史,《中英鸦片战争》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篇。

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段历史,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有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辩论和写调查报告任务。

【学法】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教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归纳法等。

二、研讨新课
(一)导入部分
主备人发言:
导入罂粟花图片:
同学们,谁认识这种美丽的花啊,(同学回答后叫罂粟花)
谁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对,它能制成鸦片。

鸦片是什么?鸦片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不错。

老师提议:展示图片:
美国纽约林则徐广场铜像让学生猜测中国的禁毒英雄铜像怎么安放在美国?国际禁毒是哪一天?
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也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部分
主备人发言: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阅读书本P50第一子目
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上图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英各处于什么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出超地位;英国:入超地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2)为改变这种现象,英国采取什么措施?
走私鸦片
动脑筋: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看谁写得多哦。

1、白银外流,加剧贫弱。

2、统治者吸鸦片,统治更腐败。

3、士兵吸鸦片,军队战斗力弱。

4、老百姓吸鸦片,滋生罪恶。

想一想:
假如你是道光帝,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危害,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开展禁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大家发表意见: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看课文,这样既可以提高了同学的阅读效率,而且还可以强大家发表意见:不错,通过充分应用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教师提议:可以在讲一节之前让学生观看视频《虎门销烟》
大家发表意见:也不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他们的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主备人发言:
二、鸦片战争
议一议:“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认1831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1 0
为是这样的吗?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特函》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小结: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把中国变成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结论: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资料的必然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思考:最能反映侵华本质的是哪一项?
协定关税
为什么商品输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大家发表意见:不错,这是考试经常考而且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主备人发言:
4.影响
根据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试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1.带来巨大屈辱和深重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

“半封建”是指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历史的进步。

想一想:
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为了适应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

自条约缔结以来,我们对华通商扩展有限感到失望,有权要求条约修订……”
——1854年《克勒拉德伯爵信函》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但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大家发表意见:不错,通过充分应用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教师发言:在讲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时,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鸦片战争的失败,当时和现在很多人都不服气,认为中国输在昏君奸臣当道,忠良遭受排挤,假如道光帝信任并重用
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有可能取胜吗?”
大家发表意见:不错,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英国的强大,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必然会失败。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火再燃)
(1856-1860年)
1. 背景
(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2)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

——直接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结果
(1)1858年《天津条约》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营口 烟南京 镇江 汉口

汕头



天宁上福厦广州
观察上图,并结合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1)政治: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2)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大家发言:不错,简单明了。

教师发言:还可以在后面加个课堂小结。

教师发言: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加上几个课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