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学案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半 半社会 的形成
中国开始 沦为半半 社会
分界线: 五四运动
国民大 革命
国共十 年对峙
旧民主 主义革命
中 国 近 代 史
新民主主 义革命
抗日 战争 时期
解放 战争 时期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西方列强的侵略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
边疆 危机 联军 侵华 战争
中国 人民 的禁 烟运 动
太平 军抗 击洋 枪队
左宗 棠收 复新 疆
邓世 昌等 英勇 抗击 日军
义和 团抵 抗八 国联 军
国际背景
列强对我国的侵略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武装侵略 鸦片
战争
第二次鸦 甲午中 瓜分 八国联 片战争 日战争 狂潮 军侵华
屈辱条约 《南京》 《天津》 《马关
及附件 《北京》 条约》
《辛丑 条约》
经济侵略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历史影响 社会剧变
探索抗争
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一 次鸦 片战 争前
第二 次鸦 片战 争后


( 八
近 代
年 级 历

史 上

日本侵 华战争
禁烟运 动
太平天 国运动
义和团 运动
抗 日


八国 联军 侵华
甲午 中日 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屈辱史
第一次鸦 片战争
抗争 史
中 国 近 代 史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辅导课件: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辅导课件: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壹 两次鸦片战争 贰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叁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肆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课标解读 一、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知识 体系
课标知识 训练
一、两次鸦片战争
问题探究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侵华意图的是哪一条款? 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课标解读 四、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知识 体系
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
辨析正误
小题快做
努力向前冲
高考真题
材料赏析
易错易混知识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
1 英国走私鸦片
的根本目的:扭转 对华贸易逆差;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的根本目的:打开 中国市场
2
《南京条约》反映
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
式以商品输出不主;
课标知识 体系
课标解读 二、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标知识 体系
课标知识 训练
二、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问题探究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反映了列强侵略新要求的是哪一条款?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参考答案: 1.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 2.评价: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性。 (2)灭洋:能动员人民大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 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总的来说,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马关条约》反映出列
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则
是以资本输出为主
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 2| 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__治__维__新__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
料产地。 (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
答案
(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__本__输__出__和瓜分世界的
列强取得了领__事__裁__判__权__、片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
_上__海_五处为通商口岸
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4)协定关税
答案
4.影响 (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 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 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中央集权削弱 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 C.地方自主性增强 D.满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
D [根据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 通商”,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理念,故 D 项 正确。]
3.(2018·南宁毕业班检测)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
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
(2)旗号:“_扶__清_灭__洋__”。它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又具有盲目排
外的落后性,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 (3)败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 (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侵略与反抗思维导图

侵略与反抗思维导图

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840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1901年战争爆发原因直接原因:扭转贸易逆差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日本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侵略国家英国英国、法国日本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签订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战争失败原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战争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加剧人民的负担3、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4、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凋敝,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英勇抗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1864)邓世昌:壮烈殉国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五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五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

款;“酒(九)”指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影响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中外反动势力 公开勾结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 半殖民地化 的程度加深了。 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894年 朝鲜 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 意挑起战争。
[形象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 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 圆明园 ,
结果 影响
(1)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工具 (2)中
国 完全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走出误区]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的根 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 落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才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 关键所在。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口号: 扶清灭洋 。 (2)概况:1900年6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 近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 (3)意义:义和团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
签订《北京条约》。
(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条约 内容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 《天津 处通商口岸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允许外国人 条约》 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④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 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 天津 为商埠③ 割 九龙司地方一区 至800万两白银 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思维导图】]【微试题】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答案:B2.《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答案:D]]3.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4.梁启超论李鸿章]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

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

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

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

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反侵略鸦片战争求民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背景)抗日战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原因经过《南京条约》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出超与入超概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内容危害影响附件a b c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过:《马关条约》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内容影响经过《辛丑条约》影响背景口号内容危害全民族的抗战日军的罪行胜利国民党共产党境外战场历史意义原因原因经过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评价内容历史地位评价失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局限性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失败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导火线时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地位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口号性质特点影响历史条件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党纲背景开始标志北伐失败标志原因教训南昌起义土地革命长征经过意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间地点内容意义领导人井冈山工作重心内容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建设原因遵义会议胜利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内容意义时间意义争取和平民主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战略决战重庆谈判旧政协背景《双十协定》时间内容粉碎 粉碎 开始标志三大战役影响北平谈判渡江战役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资本主义。

专题11 大国发展史思维导图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全新视角解读大国发展史

专题11 大国发展史思维导图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全新视角解读大国发展史

1927
1931
1937
抗日、反蒋
解放战争 (国内革命战争)
1945
1949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现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十年 建设
十年 文革
体制 改革
探索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1949 1956
1966
1978 1976 1992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及主要不平等条约
鸦片 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42 1844
1858 1860
1881
1840
1856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俄、美、英、法四国《天津条约》 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英、法、俄《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堪分西北界
德国
一运动
世界第二
并成战败国 又成战败国
个德国
统一
1864—1871
1864年普 奥联合攻打 丹麦; 1866年普 奥战争; 1870年普 法战争。
19世纪末
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 进行,广 泛利用第 二次工业 革命的成 果。
1914—1918 1939—1945 1949年
1990年
德奥“同盟 国”发动第 一次世界大 战,战后在 “巴黎和会” 受制裁
拿破仑·波拿巴
1852 1848
1870 1875
法国 大革命
拿破仑帝国被欧 法国七 洲反法联军打败 月革命
法国二 月革命
①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②巴黎9月4日革命
1875年,“一票共和”确立议会共和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时空定位】
【框图结构】
第9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自主复习】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口岸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2.“治外法权”
亦称领事裁判权。

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认知深化】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
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社会政治 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社会经济 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
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阶级关系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
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社会思想 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
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
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社会生活
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
代化 典例.(2018.4·浙江高考·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答案】A
【解析】材料“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 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B 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贸易特权无关,故C 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
法主权,与居住及租地权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
轻巧识记——
《马关条约》内容
2. 
概念阐释——“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认知深化】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角度
表现 列强侵华特征 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社会主
要矛盾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经济结构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
阶级关系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
向西方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