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孩子老生病,检查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

孩子老生病,检查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大家好,我是西安邦尼康小儿推拿的王老师,欢迎收听王老师每日一话。
今天呢我想分享的是,孩子老生病,建议检查下免疫力,这个免疫力能查吗?我们平常都说孩子的免疫力低得很,这个孩子的免疫力差的很,怎么样提高免疫力,他是可以查的,当然啊我们可以去医院检查免疫球蛋白的五项检查,那么这个检查的具体,比如查一下免疫球蛋白J,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D,看看是增高了还是缺乏了,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孩子的免疫力是什么样的情况。
那我今天就想分享一个案例,我们这两天调了一个小孩叫博博,这个博博呢进入今年以来,生病也频繁了,他原来也是爱生病的,因为通过生病,妈妈就愿意成长,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她首先不焦虑了,不急躁了,她说,以前我就慌的很,不让孩子打针,现在通过推拿就好很多了,为什么就是现在推拿着孩子还爱生病,只是以前用药现在不用药了。
就是老搞不清楚问题,然后他就去医院做了个检测,做完检测以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数值,我们一看,你的孩子是不是有过敏啊,你的孩子是不是有食物不耐受,结果呢,他做了一个过敏检测,过敏检测的总值大于一百,显示他过敏,他虽然有很多过敏的项,但每个过敏的项显示他只有轻微的过敏,你看完以后觉得,嗯,这孩子就是过敏,但是过敏的不厉害,就是看完这个检测的过敏单子以后把心放下来,是不是不是过敏引起的,或者是别的问题引起的,因为他总像,就感觉上没有一个值是明显高的,但是呢当时医生让他做了一个免疫球蛋白五项的检测,这里就出了问题了,你看啊,他这个免疫球蛋白的G,就是我们常说的IGG,它的数值是降低的,免疫球蛋白A它是正常的,免疫球蛋白M它是正常的,它这个单子里免疫球蛋白D没有,但是免疫球蛋白E 就是我们常说过敏的IGE,它的合理值是小于90,但是他呢是406,太高了吧,就高出的倍数太高了,有5倍之多,那看到这个数值的时候,这个妈妈很讶异,你的孩子处于一个高敏的状态,那么这个孩子他敏感的状态是什么呀,想不到吧,是流鼻血,出湿疹我们能理解,他有湿疹,但是他主要敏感的就是流鼻血,所以说有时候流鼻血可能是你孩子过敏的一个症状,就是如果只看这个我们检测的这个过敏的项目,那你觉得这个孩子过敏不严重,但是检测的这个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单一看,这个孩子的值太高了,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做一下检测,我们的孩子确实免疫力低,医生让吃这个匹多莫德或者打一些免疫球蛋白,但是我们得先查一下孩子哪出问题了,说现在孩子之所以生病就是我们的免疫力低了,那我们今天贵州的那个妈妈,她在我们这调理了一个月,今天准备回去了,就问我王老师,你说我到底怎么办呀,我先送你一句话,这句话叫防大于治,这一句话来自于来自河南的一位妈妈,也就是一位大学老师,她说王老师我今年春节到你这调,然后夏天又来了,她说我整个春节在你这调了以后回家我就觉得养大于防,养啊我就开始注意了,他比如吃多了,我赶紧带他出去转一转消耗消耗,礼拜天有机会的话就带他出去晒晒太阳,下雨天一定要他待在雨地里面让他淋淋雨,吹吹风,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最近不太生病了,你看,所以我就把养大于治这句话就给那个贵州妈妈,你说你带着孩子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运动,下雨了你就不要怕他,即使下雨打着伞,你也要让他去见识一下自然界的这种感觉和触觉,只有这样的话他的免疫系统才会增强,免疫系统增强以后呢当遇到一些外在的刺激,当细菌病毒刺激的时候,他的免疫力会相当的强大,帮助他去抵御疾病,之所以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老生病,而且呢你孩子生病了不容易好,你的孩子生病了就必须通过比如说特效的抗生素才能干预,那说明他真的是免疫力低,免疫力差,如果说我们即发性的免疫力差这都好说,我们通过改变,那么还有一种孩子,他可能是遗传性的,那遗传性的免疫力差的话,或者免疫力缺陷,那么我们是不是要专项治疗呢,所以说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经常生病而且老不好,那么我建议你到医院检查一个免疫力蛋白的五项检测好吗。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五项(immunoglobulin panel)是一种检测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IgE)浓度的常规临床检测方法。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对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发展进行评估。
以下是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1.诊断和监测各种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通过测量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评估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或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G(IgG)是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它对细菌和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球蛋白M(IgM)则是在初始感染或再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浓度升高通常与急性免疫反应相关。
免疫球蛋白A(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通过保护机体表面抵御感染。
免疫球蛋白E(IgE)则通常与过敏反应有关,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通过综合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的状态。
3.指导免疫治疗: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免疫球蛋白五项的检测可以指导免疫治疗的过程。
例如,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如果发现其中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下,可以通过输注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另外,对于过敏反应患者,若发现IgE浓度过高,则可以采取相应的免疫治疗措施,如抗IgE治疗。
4.评估感染状态: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辅助评估感染状态。
在一些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早期,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会升高。
而一些病毒感染后,IgG抗体产生的平台期较长,通过测量IgG抗体浓度可以判断感染的慢性程度和恢复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IgA抗体浓度来评估黏膜感染的状况。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临床上,部分人会表现为反复过敏、湿疹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常规检查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等,还应该检测免疫球蛋白五项。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广泛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外分泌液中,在血浆蛋白总量中约占20%。
其中,IgA、IgG、IgM常用于慢性肝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中。
近些年,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成为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临床意义显著。
一、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的相关知识(1)IgG:IgG由浆细胞合成,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婴幼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正常人血清中IgG含量最多,在血清Ig总量中约占3/4,是体液中最为重要的抗病原微生物的抗体。
IgG标准值位于6-16g/L 区间内。
IgG升高表示可能患上慢性肝炎、结缔组织病等;IgG减少则需警惕肾病综合征、蛋白质遗失性肠病、遗传或继发性抗原缺乏症、混合型免疫缺陷综合症等。
(2)IgA:IgA主要分布在各种黏膜表面以及唾液、初乳、泪液、汗液、鼻腔分泌液、支气管中分泌液和消化道分泌液中,参与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反应。
IgA无法通过胎盘屏障,初生婴儿只能够经母乳中获得所需IgA,出生后4-6个月开始自身合成,1岁后合成水平约为成人的25%,8岁左右可达到成人水平。
IgA标准值位于760-3900mg/L 范围内。
IgA升高可能与慢性肝炎、本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或亚急性感染病等有关;IgA减少提示反复性呼吸系统感染、肾病综合征、免疫增强剂医治或怀孕中后期、本身免疫系统疾病等。
(3)IgM:IgM因其分子量最大,故也称巨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在血清Ig总量中约占1/10,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抗体,机体感染后最早产生IgM型抗体。
免疫五项解读

免疫五项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免疫五项解读这个事儿。
你说咱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又神奇的大机器,免疫五项就像是这个机器的晴雨表。
先说说免疫球蛋白 G(IgG)吧!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忠诚卫士”。
比如说,你一不小心感冒了,IgG 就会迅速行动起来,和病毒作战,保护你的身体。
就像你有个勇敢的小伙伴,在你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冲出来帮你。
再来看看免疫球蛋白 A(IgA),它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前沿防线”!比如你的口腔、呼吸道这些地方,IgA 就在那里坚守着,阻挡那些坏家伙的入侵。
就好像家门口的保安,坚决不让不速之客进来。
免疫球蛋白 M(IgM)呢,那可是“先锋队”呀!要是有什么紧急情况,IgM 就会迅速集结,快速反应。
好比火灾时最先冲进去灭火的消防员。
补体 C3 呢,它就如同身体里的“支援部队”啦!哪里需要它,它就赶紧去帮忙。
就像你找朋友帮忙,他二话不说就过来了。
补体 C4 呢,也是很重要的一员哦!它默默发挥着作用,就像一个幕后英雄。
那怎么知道这些指标正不正常呢?这就得看检查结果啦!如果指标不正常,那可就像身体这个大机器发出了警报,得赶紧找原因、想办法解决呀!
咱得重视免疫五项的检查结果,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咱可不能亏待了它,要好好照顾它。
所以呀,大家要多了解这些知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哟!我的观点就是:免疫五项解读很重要,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补体总量测定:用于评估患者补体的整体水平,包括C3和C4等成分。
补体总量的减少可能提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单项补体成分测定:通过测定补体成分C3、C4、C1q等单项指标的
浓度,可以评估补体特定组分的异常与否。
例如,C3浓度降低可能与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相关。
3.补体功能测定: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异常。
常见的补体功能测定方法包括溶血试验、免疫球蛋白沉淀试验等。
1.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
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的
补体成分和功能常常出现异常。
2.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常常伴随着免疫系统的变化,包括补体的异常。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可以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和疗效,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评估免疫功能的改变:一些疾病或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改变,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术后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评
估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评估预后和疾病进展:一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补体的变化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进
展情况。
总之,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是一种简单且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疾病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充分理解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改善患者的诊疗效果。
免疫五项检测原理

免疫五项检测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免疫五项检测原理。
这可真是个神奇又重要的事儿啊!你想想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王国,免疫系统就是守护这个王国的精锐部队。
而免疫五项检测呢,就像是对这些精锐部队的一次大阅兵!免疫球蛋白 G(IgG)呀,那可是免疫系统里的老大哥,它就像是经验丰富的将军,长期在身体里巡逻,对付各种病原体那叫一个厉害。
它的含量高低,能反映出我们身体对抗外敌的能力强不强呢。
免疫球蛋白 A(IgA)呢,就像是边防战士,主要守护着我们的黏膜防线,比如口鼻、消化道这些地方,阻止外敌从这些地方偷偷溜进来。
免疫球蛋白 M(IgM)就像是先锋队啦,一旦有外敌入侵,它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战斗,快速反应,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补体 C3 和 C4 呢,它们就像是给免疫系统提供支援的后勤部,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那这免疫五项检测是怎么进行的呢?其实就好像是给这些“战士”们点名一样。
通过抽取我们的血液,然后在实验室里用各种方法去找出这些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
这就好比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地找出特定的几个人一样,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呢!如果检测结果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啦!就好像是军队里出现了混乱或者兵力不足。
比如说 IgG 降低了,那可能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对抗外敌的能力下降了,容易生病。
要是 IgA 出了问题,那我们的黏膜防线可能就变得脆弱,容易被敌人突破。
这免疫五项检测可真是太重要啦!它能帮医生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状况,就像我们了解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医生们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健康,是不是需要治疗。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小小的检测呀,它就像是身体的晴雨表。
我们得重视起来,定期去做个检测,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身体了如指掌,不是吗?免疫五项检测,就像是我们身体健康的秘密武器,让我们能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保持身体的强壮和健康。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神奇的检测哦!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录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生化指标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2、免疫球蛋白AIgA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700毫克/升,12~16岁500~3000毫克/升,成人710~3350毫克/升.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3、免疫球蛋白MIgM单位:毫克/升mg/L.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300毫克升,2~6岁350~1500毫克/升,6~12岁400~1800毫克/升,12~16岁500~1800毫克/升,成人700~2000毫克/升.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4、免疫球蛋白DIgD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5、免疫球蛋白EIgE单位:毫克/升mg/L.EIA法:成人为O.1~0.9毫克/升.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6、游离轻链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1.O毫克/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小管疾病、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骨髓瘤者.7、冷球蛋白正常值血清为阴性.临床意义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正常值血清抗补体法:为阴性;PEG沉淀比浊法: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8.3.临床意义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单位:/升kU/L.75~160千单位/升.增高:见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硬皮病等.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0、补体成分CqCq单位:毫克/升mg/L.197±40毫克/升.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痛风、过敏性紫癜、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降低:见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性脉管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11、补体成分C3C3单位:克/升g/L.:0.85~1.93克/升.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12、补体成分C4C4单位:克/升g/L.:O.12~O.36克/升.增高: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肝癌、关节炎等.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胰腺癌晚期等.13、补体成分C5C5单位:克/升g/L.:O.07~O.09克/升.增高:红斑狼疮及狼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感染等.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出血、烧伤等.14、补体成分C6C6单位:克/升g/L.:0.04~0.065克/升.增高: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淋病、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雷诺现象、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等.15、补体成分C7C7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48~0.055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肾病等.16、补体成分C9C9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5~0.062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遗传性缺陷、肾病、肝脏疾病等.17、B因子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B因子为100~4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炎症及手术后.2降低:见于膜增殖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重症肝炎、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18、备解素P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备解素P为28±4毫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革兰阴性菌菌血症等.细胞检测19、T淋巴细胞%单位百分比%正常值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或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为71.5%±6.2%.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2降低: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20、淋巴细胞亚群%.单位百分数%.正常值:CD30.64~0.7764%~77%,CD40.41~0.5141%~51%,CD8O.23~O.3323%~33%,CD4/CD8=1.3:2.O.临床意义1CD3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瘤型麻风、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等;CD3减低,见于麻疹后、麻疹脑炎、腮腺炎、流感、带状疱疹、皮肌炎、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CD4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CD4减低,见于联合免疫功能缺陷、普通多样性免疫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艾滋病等.3CD8增高,见于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艾滋病等;CD8减低,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皮炎等.4CD4和或CD8增高,如CD4和或CD8器官移植后比器官移植前明显增加,可能引发排斥反应;CD4和或CD8减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5CD4/CD8比值增高,如移植后CD4/CD8比值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CD4/CD8比值减低,见于以上CD4减低和CD8增高的疾病.21.E花环形成试验单位百分数%.正常值65%~75%.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后出现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时等.2降低:低于50%为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细胞免疫性疾病、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还有,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淀粉样变性和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22.B淋巴细胞花环形成单位百分数%.正常值13%~20%.临床意义体液免疫缺陷时,EA-RFC花环百分率显着下降;产生大量抗体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EAC花环百分率均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患者外周血中EAC-RFC花环百分率明显增高.23.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单位国际单位/毫升IU/m1.正常值注射量为旧结核菌素OT5国际单位/O.1毫升或0.1微克PPD/0.1毫升,72小时测量皮丘直径,无反应,为阴性;4毫米以下,为可疑阳性;5~10毫米,为+阳性;11~20毫米,为++阳性;大于20毫米,为+++阳性;出现水疱或溃烂,为++++强阳性.临床意义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者,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阳性者,疑为结核菌感染.2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单位百分比%.正常值形态学方法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为60.1%±7.6%.临床意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降低,见于乙型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重症真菌病、重症结核、瘤型麻风、全身性红斑狼疮、进行性肝实质病变、免疫缺陷病等.25.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单位秒s.正常值在植物血凝抗原PHA的刺激下,促凝值血浆凝固时间减少值大于3秒.临床意义促凝值在1~3秒时,为细胞免疫功能偏低;促凝值为O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与疾病的关系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26.自然杀伤细胞NK单位百分比%.正常值K562细胞51Cr释放法为39.49%±12.01%.临床意义自然杀伤细胞NK降低或缺失,对病毒诱发的癌基因肿瘤、细胞突变,以及致癌物质诱发的新生肿瘤杀伤均不力,以致使这些肿瘤的发病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降低,使肿瘤转移加速;自然杀伤细胞降低,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7.中性粒细胞N吞噬杀菌功能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白色念珠菌法:37℃45分钟min,吞噬率为91.04%士5.77%;杀菌率为32.72%±7.83%.临床意义吞噬、杀菌功能缺陷,见于慢性肉芽肿、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高度缺陷症、髓过氧化物酶缺乏、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等.28.中性粒细胞N趋化功能正常值趋化指数:新生儿为2.O~2.5,成人为3.O~3.5.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见于补体C1r、C2、C3、C4缺陷病、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迟钝白细胞综合征、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综合征、烧伤等.其他29、抗肿瘤及慢病能力评估8种试剂盒疫苗30、免疫组库分析免疫组库immunerepertoire是指在任何指定时间,某个个体的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总和.T、B淋巴细胞,分别负责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和B细胞受体BCR,可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抗原进而清除病原体或体内肿瘤细胞.免疫组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完全反映,对免疫组库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类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在人体中,主要有五种免疫球蛋白,即IgG、IgM、IgA、IgD和IgE。
每种免疫球蛋白都具备一些独特的特点,下面是它们的主要特点:
1. IgG:
- IgG是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全部免疫球蛋白的75%。
- IgG在全身循环中起到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作用,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 IgG能够识别病原体、中和毒素以及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2. IgM:
- IgM是首次出现在免疫应答中的免疫球蛋白。
- IgM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中和力,起到早期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 IgM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炎症反应。
3. IgA:
- 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和体液中,是黏膜免疫的主要免疫球蛋白。
- IgA能够阻止病原体侵入黏膜表面,起到抵抗感染的作用。
- IgA还能够通过凝集病毒和细菌来清除它们。
4. IgD:
- IgD只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具体功能尚不明确。
- IgD可能在B细胞的活化和调节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IgD的浓度很低,在循环血液中很少见。
5. IgE:
- IgE是与过敏和变态反应密切相关的免疫球蛋白。
- IgE参与免疫细胞对害虫(如寄生虫)的防御。
- IgE还参与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荨麻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通讯: 免疫球蛋白五项
免疫球蛋白五项指的是IgA、IgG、IgM、补体C3和C4。
其浓度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浓度将出现升高或降低,从而具有疾病诊断的价值。
IgG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G含量为7.6~17gL;血IgG含量新生儿为7.0~14.8 gL,0.5~6个月为3~10.0 gL,6个月~2岁为5~12 gL,2~6岁为5~13gL,6~12岁为7~16.5gL,12~16岁为7~15.5gL,成人为6~16gL。
患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会出现IgG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下,会出现IgG降低。
IgA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A含量为0~50mgL; 血内IgA含量新生儿为0~22mgL,0.5~6个月为3~820mgL,7个月~2岁为140~1080 mgL,2~6岁为230~1900mgL,6~12岁为290~2700mgL,12~16岁为810~2320mgL,成人为760~3900mgL。
在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情况下,IgA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A抗体综合症、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情况下,IgA会降低。
IgM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M含量为40~240mgL,血内IgM含量新生儿为50~300mgL,0.5~6个月为150~1090mgL,6个月~2岁为430~2390mgL,2~6岁为500~1990mgL,6~12岁为500~2600mgL,12~16岁为450~2400mgL,成人为400~3450mgL。
在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TORC H综合症、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肝病、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情况下,IgM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抗体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等情况下,IgM会降低。
补体C3和C4正常情况下,人血内C3(β1C-球蛋白)含量为800~1550mgL,C4(β1E-球蛋白)含量为130~370mgL。
血液补体含量与活度在许多病理情况下都会发生变化。
所以,临床上应动态观察补体水平的变化。
补体含量下降并不一定代表免疫功能障或免疫缺陷,因为在缺血、凝固性坏死和中毒性坏死时,组织能释放较多的蛋白分解酶,导致补体溶血活度和补体分组下降。
一般血补体浓度升高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心肌梗死、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急性痛风、急性甲状腺炎、急性风湿热、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收费价格:30元/项,共计150元。
每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