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

2.词语积累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3 分)

A .地震突然袭来,慌乱中的人们不知所.措...,乱作了一团。

C .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D .在书店里,总有人看书如走马观花,对书籍袖手旁.观... 。

(解析: D. “袖手旁观”的意思是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 过问,也不协助别人。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

3.文化积累 ——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3 分 ) A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属于即兴演讲,是他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 B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李商隐、卢照邻、 骆宾王。

C .《傅雷家书》中,傅雷的第一封家书是在儿子得了奖学金时写的。

D .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解析: B. “初唐四杰”里没有李商隐,应把“李商隐”改为“杨炯”; C.应是在儿子 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 D. 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 4.语言运用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3 分 ) A .虾子辣椒油润鲜红、味道香辣:不仅是遵义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B .是否开通电子客票后,所有乘客都不再换取纸质车票了呢。

C .红豆杉素有“神树”之称,不仅一天 24 小时不停释放氧气,它分泌的各种生物碱 气体还可以消炎、杀菌、净化空气,疗养保健。

D .古朴老街上,文创小店次第开门迎客;公馆门外,游客静候“今时今日安仁”实境 戏剧上演。

(解析: A. 冒号应改为逗号; B.句号应改为问号; D.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 5.语言运用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 分)

A .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B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C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 了坚实保障。

D .当下,这种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 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

(解析: B. 缺少宾语,应在末尾加上“的现象”; C.搭配不当,应将“提出”改为“提 1汉字积累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3 分) A .调侃.(k ǎ n) 出类拔瘁 彷徨.(hu áng) 即兴演讲

B .襁.褓 (qi ánɡ) 词不达意 殴.打( ōu) 挑拨离间

C .撰.写(zhu àn) 自圆其说 赋.予 (f ù) 慷慨激昂

D .蛮横.(h éng) 不休边幅 携.手 (xi é) 造谣中伤 (解析: A.“瘁”应写作“萃”; B. “襁”应读作

“ qi ǎ n ”g ; D.“横”应读作“ 休”应写作“修”。 ) 、积累与运用 (30

) h èng ”,

B .我们要严防坏人挑拨.离.间. ,从中渔利。

供”;D.语序不当,应将“全部责任”“主要责任”交换位置。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3 分)

A.校长让我去请班主任莫老师来参加会议,我在办公室见到了莫老师,对他说:“莫老师,校长请您去开会。”

B.记得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一天下课后,他问一位年纪很大的教授:“您今年几岁了?”

C.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75 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足下做主了!”

D.我寒假回南方过年,返校后遇到一位同事,交谈中他得知我返乡过完年,于是客气地问起我父亲的情况说:“家父身体可好?”

(解析:B. 应用“您高寿”;C.“足下”是敬辞,不能用于指自己;D. “家父”是谦辞,称自己的父亲,此处用来称别人的父亲,表达不当。)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 分)

①《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②《诗经·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⑤《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⑦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了摧折仍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⑧《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二、阅读(50 分)

(一)结束青春期的那一刻(12 分)

①我有个朋友,相当爱旅行,曾在国外读书时背包游欧洲,提前预订最便宜的机票,换

机时在机场过夜,入住青年旅馆。她毕业回国后,工作之余仍然保持背包客的旅行习惯。某次去东南亚时,她住的旅馆在喧闹的市场内,深夜回旅馆时要路过人满为患的街道。那些人见到外国单身女游客,兴奋地吹着口哨,拥至她身边。她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旅馆,决定以后再也不住这么廉价和地段不好的旅馆。就在那一刻,她想:自己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

②她告诉我这个故事后,我立刻回想自己的青春期是何时结束的。在我身上好像没有出现过这种明显的“ 终于结束了”的时刻——难道我的青春期仍未结束?我揽镜自照,告诫自己做人要诚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青春期的结束期就是最激烈的“断奶”期,毕竟婴孩时懵懂无知,虽哭喊得厉害,心理上的激荡却必定不如青春期结束时来得猛烈。

③那我的青春期到底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细细想来,若真有那么一刻,应该是在我阅

读《傅雷家书》的时候,书中是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上百封家信。在读书前,我听无数人推介过此书,说好得不得了。我初读时却满是怀疑,不就是本家长里短的书信集嘛。

④书中的确是一些生活里的琐事。傅聪性急,傅雷教他如何与人相处,告诫他说话一定要注意态度、语气、姿势、声音大小,不然你本好意,对方却因你态度不佳而生反感,岂不浪费;傅聪与女友分手,伤心欲绝,傅雷也写信劝慰:“ 单单执着于当年一段美妙的梦境,希望这梦境将来会成为现实,那么我警告你,你可能会遇到悲剧的??歌德的太太克里斯丁纳是一个极庸俗的女子,但歌德的艺术成就是靠着和平宁静的夫妻生活促成的。过去的罗曼史让它成为我们一个美丽的回忆,作为一个终生怀念的梦,我认为这是最明智的办法。老是自苦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对谁都没有裨益。”

⑤读书过半,我觉得傅家的家教真好,父亲细腻地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和世界相处。当

时我不知道,在读到后半部分时,我的青春期就要结束了。书中傅聪出国留学,怀揣远大理想,有时疏于给父母写信,傅雷写信责怪:“ 你若同情天下人,何不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呢?”

⑥正是在这句话中,我结束了自己的青春期。人长大是从和解开始,我先和父母和解。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并非真理。我暗自揣测,每个人在青春期结束时都要学习和解。青春期之前,你是你,世界是世界,你的快乐和悲伤与世界无关;而青春期结束之后,你会学着与世界相处。

⑦当时我刚大学毕业,住在广州为工作与感情焦虑,整日不出房门。我住在员村二横路的“握手楼”里,电话信号不好。某日打电话回家,妈妈问为什么上午打不通我的电话,最近在做什么?我一时哽咽说不出话来,自己苦恼颇多,不知如何开口,只问她最近如何,家里是否还好,说着说着我的语调渐变,鼻塞严重,声音嗡嗡,我努力克制着不哭。我妈像是听出我的声音不对,便假意问我是不是感冒了,我顺水推舟说是的,不让彼此因为哭泣而尴尬。她着急地叮嘱我记得吃药打针,最后匆匆挂了电话。我想她是听不得我痛苦,所以干脆屏蔽掉我的信息。

⑧挂了电话后,我独自在房内为自己让千里之外的父母徒添苦恼感到羞愧。我想那就是

我青春期结束的时刻。这一刻,青春期无声“断奶”。与任何人一样,青春期结束后,我不

再住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开始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⑨有人说青春是一笔财富,它意味着你拥有最无忧无虑的时节。我不这么看。我觉得青春像一种残疾,你对世界无能为力,而世界对你也残酷不堪。我并不清楚青春期过后人会遭

遇什么,只是想着在“ 断奶”的那一刻所体会到的阵痛、遗憾和收获,大概会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⑩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觉得:太好了,它终于过去了。8.说说文章题目“结束青春期的那一刻”的作用。(3 分)

①概括文章的内容;②点明文章的中心;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每点1 分)9.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指的内容。(3 分)

就在那.一.刻.,她想:自己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

“那一刻”指朋友去东南亚旅行,深夜跌跌撞撞回旅馆受惊吓后决定以后再不住廉价和地段不好的旅馆的时刻。(3 分)

10.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3 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青春期的结束期就是最激烈的“断奶”期,毕竟婴孩时懵懂无知,虽哭喊得厉害,心理上的激荡却必定不如青春期结束时来得猛烈。

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1 分)。将“青春期的结束期”比作“最激烈的断奶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青春期结束时告别叛逆、自负性格所带来的震撼。同时将两次“断奶”期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告别青春期在心理上的激荡更加强烈。青春期结束,自己开始长大成熟。(2 分)

11.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法?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法(1分)。内容上:傅雷的话给自己内心带来震撼,升华情感(1 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傅雷的话,开启下文青春期结束后,自己学会与父母、与

世界相处。照应标题,点明中心,深化主旨(1 分)。

(二)文学:另一种造屋(12 分)

——在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曹文轩

①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

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找

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达:写作便是建造房屋。

②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③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去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物质之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④还有,也许我如此喜欢写作——造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

⑤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本是一一对应这个世界的。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可以在一定的语法之下,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事实:语言早已离开现实,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质是自由,而这正契合了我们的自由欲望。这个王国有它的契约,但我们可以在这一契约之下,获得广阔的自由。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⑥为自由而写作,而写作可以使你自由。因为屋子属于你,是你的空间。你可以在你构

造的空间中让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让感情得以充分抒发,让你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造屋本身就会让你领略自由的快意。房子坐落在何处,是何种风格的屋子,一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屋子终于按照你的心思矗立在你的眼前时,你的快意一定是无边无际的。那时,你定会对自由顶礼膜拜。

⑦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房子,是你美学的产物,又是你审美的对象。你面对着它——不仅是外部,还有内部,它的造型,它的结构,它的气韵,它与自然的完美合一,会使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状态。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⑧再后来,当我意识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时,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蜕变与升华。再写作,再造屋,许多时候我忘记了它们与我的个人关系,而只是在想着它们与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关系。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是在为孩子写作,在为孩子造屋。我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我对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殚精竭虑,严格到苛求。我必须为他们建造这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虽然我知道难以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去做。

⑨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屋子的庇护。当狂风暴雨袭击他们时,他们需要屋子。天寒地冻的冬季,这屋子里生着火炉。酷暑难熬的夏日,四面窗户开着,凉风习习。黑夜降临,当恐怖像雾在荒野中升腾时,屋子会让他们无所畏惧。这屋子里,不仅有温床、美食,还有许多好玩的开发心智的器物。有高高矮矮的书柜,屋子乃为书,而这些书为书中之书。它们会净化他们的灵魂,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它们犹如一艘船,渡他们去彼岸;

⑩对于我而言,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他们长大离开这些屋子数年后,他们会时不时地回忆起曾经温暖过、庇护过他们的屋子,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这在我看来,就是我写作——造屋的圆满。

B11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总让我牵挂、感到悲悯的孩子们。(选自《中国校园文学·中学读本》) 12.第①段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 分)

连用两个问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为下文的展开蓄势(1 分)。

13.在演讲过程中,曹文轩先生阐述了自己喜欢“写作——造屋”的原因,请分点概括。

(4 分)

①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②“写作——造屋”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③“造屋”是一次审美的历程,从中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④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屋子的庇护,“我”必须为他们建造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每点1 分)

14.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

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 分)。依次从“灵魂”“精神”“心灵”三个方面进行铺陈(1 分),突出写作可以使我们“获得广阔的自由”,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1 分)。

15.在第⑩段中作者写道:“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3 分)

“我”建造的屋子(儿童文学作品)温暖过、庇护过他们,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1 分)。

老去的他们虽然离开了这些屋子,但是始终缅怀、眷恋着这方故土,魂牵梦萦、刻骨铭心(2 分)。

(三)(2018 福·州)(9 分)

材料一:2014 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 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 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材料二:下表是“ 归国潮” 的有关数据。

归国潮”经历三段式发展期

材料三: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 海归” 。目前,全国

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 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 。“ 打破体制壁垒,制

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 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16.阅读【材料二】,请分别概括“归国潮”三个阶段“回流率”的特点。(3 分)

①第一阶段,稳步上升;②第二阶段,快速增长;③第三阶段,保持在高位。(每点1 分)

17.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3 分)

①促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②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③增强中国科技队伍的实力;

④推动国家做出加快人才建设的战略决策。(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3 分)

A .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迅猛增加。

B.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回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D.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四)桃花源记(节选)(11 分)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屋舍俨.然俨:整齐

(2)其.中往来种作其:代词,指渔人看到的地方

(3)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4)乃.不知有汉乃:竟然,居然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3 分)

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生活和谐幸福,是人们向往的乐土。(3 分)

(五)蒹葭(6 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2.这首诗歌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 分)托物起兴(比兴手法)(1 分)。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1 分),为主人公思念意

中人设置背景(1 分)。2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 分)

A.这首诗歌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歌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歌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为增强同学们对家乡遵义的了解和热爱,崇文中学文学社将组织“我爱遵义”的综合实

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24.社团开展“我爱遵义”综合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及目的。(3 分)

【示例一】举办“我爱遵义”征文活动,体会抗战精神。【示例二】举办“我爱遵义” 演讲比赛,体会革命精神。(3 分)

25.4月8日星期天上午,崇文中学文学社社员按照计划来到遵义地质博物馆,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3 分)您好!我是崇文中学文学社的成员,我们社团正在开展“我爱遵义”综合实践活动,准备进遵义地质博物馆参观,想请您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下,您看方便吗?(3 分)26.参观完遵义地质博物馆结束后,十二点左右张丽在地质博物馆门口的花坛处捡到了一顶社团的红帽子和一件黑色夹克外套,夹克里还放有一张乘车卡。她将捡到的东西交到了社团办公室,请你以社团的名义写一则招领启事,请失主到崇文中学文学社办公室认领。(4 分)

招领启事

4月8日星期天上午十二点左右,有位同学在地质博物馆门口的花坛处拾到了一顶社团的红帽子和一件黑色夹克外套,夹克里还放有一张乘车卡。请失主到文学社办公室认领。

崇文中学文学社

2019 年4月9

四、作文(60 分)

27.请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作文55 分,书写5分)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

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作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