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应用的领域以及技术介绍
动作捕捉技术研究报告总结

动作捕捉技术研究报告总结
动作捕捉技术是一种通过采集人体运动数据的技术,以精准地捕捉和还原人体运动为目标。
本研究报告总结了动作捕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并重点讨论了其在影视制作、虚拟现实、体育训练等领域的应用。
首先,报告概述了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原理。
从早期的传感器和电脑视觉系统发展到现今的惯性传感器和光学系统,动作捕捉技术在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和便捷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同时,报告强调了动作捕捉技术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模型,实现更智能、自动化的人体动作识别和分析。
其次,报告详细介绍了动作捕捉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应用。
通过将演员的动作捕捉数据应用到虚拟人物的制作中,可以实现逼真的动作表现和角色互动,大大提升了特效制作的效果和效率。
此外,动作捕捉技术还可以用于运动员的动作评估和训练,通过对动作数据的分析,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表现。
最后,报告探讨了动作捕捉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潜力。
通过捕捉用户的动作数据,可以实现更真实的虚拟现实体验,提高沉浸感和交互性。
此外,动作捕捉技术还可以用于智能家居、游戏控制等领域,实现更自然、直观的操作方式。
总的来说,动作捕捉技术在影视制作、虚拟现实、体育训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
要解决,例如动作识别精度和实时性的提高,设备成本和便携性等方面的改进。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动作捕捉技术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加先进和广泛的应用。
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技术动作捕捉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捕捉人体动作并转化为数字数据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准确地记录和还原人体运动过程,为许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动作捕捉技术最早是在电影制作中使用的,用于准确记录演员的动作,并在计算机生成的场景中实现完美的动画。
现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游戏、体育训练、人体仿真、医学研究等领域。
动作捕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传感器追踪特定部位或全身的运动。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惯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磁性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精确地记录人体运动的速度、角度和方向,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电子游戏领域,动作捕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角色动画的制作。
通过捕捉真实人体的动作,游戏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塑造游戏中的角色形象,并使其运动更加自然逼真。
这为玩家提供了更好的游戏体验。
在体育训练领域,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运动技巧和姿势。
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动作数据,教练可以找出不足之处,并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在医学研究领域,动作捕捉技术被用于研究人体的运动功能。
通过准确记录和分析患者的运动数据,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运动障碍,制定更有效的康复计划。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动作捕捉技术还被用于人体仿真、虚拟现实等领域。
例如,在人体仿真中,可以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将真实人体的动作转化为虚拟角色的动作,从而实现高度逼真的仿真效果。
在虚拟现实中,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实时捕捉玩家的动作,并将其应用到虚拟世界中,提供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总之,动作捕捉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电影制作、游戏开发、体育训练、医学研究、人体仿真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作捕捉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创新和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范文

《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在众多领域如运动分析、康复训练、虚拟现实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线惯性传感技术的出现,为人体运动捕捉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分析其原理、应用、优缺点及未来发展。
二、无线惯性传感原理无线惯性传感器主要利用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来感知和捕捉人体运动数据。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加速度、角速度等运动信息,通过算法处理后,可以得出人体的运动轨迹、姿态等信息。
无线传输技术使得传感器可以方便地布置在人体各个部位,实现无障碍的运动捕捉。
三、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传感器布置:在人体关键部位布置无线惯性传感器,如手腕、脚踝、腰部等。
2. 数据采集:传感器实时采集人体的运动数据,包括加速度、角速度等。
3. 数据处理:通过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人体的运动轨迹、姿态等信息。
4. 运动捕捉: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运动捕捉,实现人体运动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四、应用领域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1. 运动分析:用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分析,帮助提高运动表现。
2. 康复训练:用于康复训练中,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3. 虚拟现实:用于虚拟现实游戏中,实现更加真实的互动体验。
4. 生物医学研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对人体的运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五、优缺点分析优点:1. 无线传输,方便布置传感器,不影响人体正常活动。
2. 实时性高,能够快速获取并处理人体运动数据。
3. 应用广泛,可适用于多种领域。
4. 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应用。
缺点:1. 传感器精度受环境干扰影响,如电磁干扰等。
2. 对于复杂动作的捕捉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3. 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
六、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应用。
影视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

影视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1. 引言影视动作捕捉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人物的动作转化为虚拟角色或者特效的技术手段。
它在电影、游戏和动画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制作效率,还能够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本文将介绍影视动作捕捉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2. 影视动作捕捉技术的原理影视动作捕捉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摄像设备记录人体的动作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算法将其转化为虚拟角色的动作。
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传感器设备常见的传感器设备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光学摄像头、电磁追踪系统等。
惯性测量单元可以测量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和加速度,光学摄像头可以精确地记录关键点的移动轨迹,电磁追踪系统则可以实时地获取各个关节之间的相对位置。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传感器设备获取到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首先,在录制阶段,演员穿着特定的标记点服装或使用其他标记点装置,通过传感器设备记录他们的行为。
然后,这些数据会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采集和处理,并转化为可供后续分析与编辑的数据。
3.3 动作还原与合成基于采集和处理得到的数据,运动捕捉系统使用相应的算法进行动作还原与合成。
具体来说,它会根据关键点轨迹恢复出人物各个关节的运动数据,并进行插值和平滑处理,使得虚拟角色能够以流畅自然的方式呈现演员的动作。
3. 影视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影视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制作效率,还可以创造更加逼真和华丽的特效场景。
3.1 动态特效制作影视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帮助制片人实现无限想象力下的特效,例如超人穿梭于高楼之间、巨型怪兽震撼登场等场景。
通过记录演员真实动作并将其转化为虚拟形象,可以让特效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有力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3.2 虚拟角色表演在一些科幻片或者奇幻片中,虚拟角色扮演者通常穿着特定服装进行表演,在电脑生成环境中完成他们演出中涉及到的非常规表演动作。
影视动作捕捉技术帮助虚拟形象与真实演员更好地合作,可以呈现出想象力完全不受限制的全新世界。
动作捕捉在工业中的应用

动作捕捉在工业中的应用动作捕捉在工业中的应用1. 生产线优化•动作捕捉技术可以通过追踪工人在生产线上的动作,发现并改进低效的工作流程。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识别出工人在操作中的不必要的动作或姿势,以及潜在的身体负担。
•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工程师改进工作站布局、优化任务分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条件。
2. 质量控制•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于质量控制,通过检测工人的动作,分析其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装配和制造过程中,工人的动作可能会对产品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包括正确组装零部件、合适的力度和正确的工具使用。
•通过实时对工人动作的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操作,并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3. 人机交互•动作捕捉技术在工业中也可以被用于人机交互的应用,例如机器人操作员和虚拟现实培训。
•通过将动作捕捉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可以帮助机器人操作员更好地掌握复杂任务和操作流程。
•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实时跟踪和记录操作员的动作,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确保正确操作,并防止潜在的错误和事故。
4. 健康和安全监测•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于健康和安全监测,提供员工工作状态和姿势的实时监控和评估。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识别和纠正不合理的工作姿势和动作,减少工人受伤风险和职业病发病率。
•同时,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制定培训计划和工作环境改进措施,提高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条件。
5. 虚拟仿真和模拟•动作捕捉技术在工业中还可以被应用于虚拟仿真和模拟训练。
•比如,在汽车制造业中,可以使用动作捕捉技术捕捉工人的动作,然后将其应用于虚拟环境中,以模拟真实生产线上的操作过程。
•这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新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减少生产线下的错误和损失,同时降低培训成本。
以上是动作捕捉在工业中的一些应用,通过对员工动作的监测、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控制、人机交互、健康和安全监测,以及虚拟仿真和模拟训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动作捕捉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动作捕捉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动作捕捉技术是一种利用3D摄像机记录人类动作的技术。
它通过记录人体的关键点来捕捉人类的运动,并将其用于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动作捕捉技术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实验能力,并且为他们提供更直观的体验。
动作捕捉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可以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人类动力学等。
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和比较人体运动,例如跑步,跳远等等。
通过记录参与者的主要关节点,学生们可以检验和比较运动的频率,速度和姿势,并学习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
在运动生理学实验中,动作捕捉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如何优化运动的能力,例如在长跑过程中,通过记录参与者的步频和步幅,可以分析他们的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和呼吸变化,以便了解适当的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量。
动作捕捉技术在实验教学中有许多的优点。
首先,动作捕捉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和精确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类运动的特征。
其次,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实验能力,并能够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此外,动作捕捉技术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运动的原理。
总之,动作捕捉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在实验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及人体动力学等领域,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实验能力。
《2024年度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范文

《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体育训练、医疗康复、虚拟现实等。
无线惯性传感技术的出现,为人体运动捕捉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分析其原理、应用、挑战及未来发展。
二、无线惯性传感原理无线惯性传感技术主要通过使用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角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测量。
这些传感器能够捕捉到人体运动的细微变化,并通过算法处理,将数据转化为可识别的运动信息。
三、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主要通过在人体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如手腕、脚踝、腰部等,实时监测这些部位的运动状态。
通过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准确地捕捉到人体的运动轨迹、姿态等信息。
同时,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应用领域1. 体育训练: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为教练提供准确的训练数据。
例如,在足球训练中,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球员的跑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帮助教练制定更为科学的训练计划。
2. 医疗康复: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例如,在神经康复中,通过监测患者的步态、平衡能力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度,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3. 虚拟现实: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可以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更为真实的互动体验。
例如,在游戏中,通过传感器捕捉玩家的动作信息,可以实现更为自然、流畅的游戏操作。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1. 数据准确性: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感器布置位置、环境噪声等。
为了提高数据准确性,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算法和优化技术。
2. 信号传输:由于无线传输可能存在信号干扰、传输延迟等问题,影响运动捕捉的实时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更为稳定的传输协议和抗干扰技术。
《2024年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范文

《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运动分析、虚拟现实、医疗康复等。
无线惯性传感技术的出现,为人体运动捕捉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无线惯性传感的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无线惯性传感原理无线惯性传感技术主要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实时捕捉人体运动的加速度、角速度等信息。
这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可以方便地集成到服饰、鞋子等设备中,实现对人体运动的实时监测。
通过将这些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可以实现人体运动的实时捕捉和分析。
三、人体运动捕捉技术应用1. 运动分析: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可以实时捕捉运动员的肢体动作、运动轨迹等信息,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运动分析。
2. 虚拟现实:在虚拟现实领域,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可以实现人体动作与虚拟环境的交互,为用户带来更为真实的体验。
3. 医疗康复:通过捕捉患者的肢体动作,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的康复方案。
4. 其他应用:此外,无线惯性传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等领域。
四、技术优缺点分析优点:1. 实时性: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可以实时捕捉人体运动信息,实现快速响应。
2. 便捷性: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方便集成到各种设备中,使用便捷。
3. 准确性:现代无线惯性传感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需求。
4. 成本低:相比其他运动捕捉技术,无线惯性传感技术的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缺点:1. 信号干扰:无线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干扰,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2. 精度受限:在某些复杂动作或高速运动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精度损失。
3. 需要校准: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一定的校准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五、未来发展趋势1. 更高精度: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无线惯性传感技术的精度将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准确地捕捉人体运动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领域
作为一门新兴的动作捕捉技术,惯性动捕的出现,打破了光学动捕占据市场绝对主导的行业格局,被视为动作捕捉界的新生力量。
基于惯性传感器系统的动作捕捉技术是一项融合了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人体动力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技术门槛要求很高。
虽然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它在各行业中的使用,其卓越的性能很快就显示出来了。
所谓惯性动作捕捉,是一种新型的人体动作捕捉技术,它用无线动作姿态传感器采集身体部位的姿态方位,利用人体运动学原理恢复人体运动模型,同时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呈现在电脑软件里。
目前全球仅有两家公司在这一技术上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
即荷兰的Xsens和中国的诺亦腾(Noitom)。
然而能实现腾空跳跃,真正的“动”捕,只有后者才可做得到。
在诺亦腾的惯性动作捕捉系统“腾挪Perception”出现之前,最常见的是光学动捕技术。
它是通过在演员身上贴marker点,然后用高速摄像机来捕捉marker点的准确位移,再将捕捉数据传输到电脑设备上,由此完成动作捕捉的全过程。
光学动捕的整套设备的成本极为昂贵,架设繁琐,易受遮挡或光干扰的影响,给后期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对于一些遮挡严重的动作来说,光学动捕无法准确实时还原例如下蹲、拥抱、扭打等动作。
而基于惯性传感器系统的动作捕捉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现状。
通常来说,一套光学动作捕捉的设备需要一卡车才能装得下,而一套惯性动捕设备用一个手提箱就能装得下,相比来说,方便很多。
概括而言,其优势在于使用方便、不怕遮挡、无光照影响、室内室外均可使用等,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完全摆脱环境、天气的限制,真正实现全天候、无限制的动作捕捉。
但惯性动捕也有自身的缺陷。
它一直为人所诟病的是它的位移,因为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准的位移,就会导致脚步的滑移明显、角色整体的位移偏离。
另外,对于一般的惯性动捕设备而言,很难实现上台阶、双脚同时离地的腾空跳跃等一些特殊动作的捕捉。
总的来说,和光学动捕技术相比,惯性动作捕捉技术有着对捕捉环境的高适应性,它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使用便捷的优势,使得它在各行业有着优异的表现。
在影视动画、体验式互动游戏、虚拟演播室、真人模拟演练、体育训练、医疗康复等领域,惯性动作捕捉系统都有着明显优于其他设备的特点。
归纳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
来看:
一、影视制作、动漫制作、游戏制作
就影视制作而言,惯性动捕设备的加入,不但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而且降低了后期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我们知道,光学动捕设备无法兼顾实时性与还原性,甚至一些特殊动作也无法实时还原,同时还会受空间的限制。
与之相比,惯性传感器动作捕捉系统就大为不同。
惯性动捕不但可识别的场景更多,而且管理起来也更加智能。
利用全无线传感器来完成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动作捕捉,丝毫不影响演员的穿戴,而且能够保证演员脚步真实平稳地移动,使运动还原自然流畅,甚至一些大动态动作也能顺利捕捉。
作为目前市面上性能卓越、易用精准的动作捕捉系统,基于惯性传感器系统的动作捕捉设备一经上市就颇受青睐。
例如,好莱坞著名特效公司TNG Visual Effects 就代理了惯性动捕的领军企业诺亦腾公司的这一技术。
在动漫制作、游戏制作方面,现在很多游戏制作中角色的动作设置,例如武打游戏里的劈砍等动作,都是通过动作捕捉来获取的。
正是因为惯性动捕有着良好的实时性和各种技术优势,所以这项技术在动漫、游戏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它使动画画面更加逼真、自然,游戏角色的行动更为自然细腻,对动画品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虚拟现实交互体验、游戏互动
真人与虚拟角色的实时互动,是动作捕捉技术的一大应用。
例如虚拟演播室、电影实时预演、真人与虚拟游戏角色互动等。
虚拟演播室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在很多电视台的栏目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基本操作方式就是先让主持人在绿色的幕布下进行拍摄,再实时地用抠背机把人物扣下来附着到虚拟的场景当中。
一般的惯性动捕由于虚拟角色位移的原因,没办法实现主持人与虚拟角色的交互,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优秀的惯性动作捕捉设备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但动捕位移误差极小,而且可以做到来回运动数十米或者随意运动持续十分钟,完全能够满足虚拟演播室内主持人与虚拟角色的互动。
关于这一技术的应用,最新的例证是关于2014年世界杯节目的。
CCTV5的“我爱世界杯”和CNTV的“超级世界杯”两档节目都用到了诺亦腾的惯性动捕技术。
在这两档节目的演播厅内,设置了拟真度极高的虚拟球员,在播出的节目中,虚拟球员和现场嘉宾及主持人进行了很好的实时互动,其演播方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从更前沿的视角出发,动作捕捉技术真正能够产生革命性价值的领域将会诞生在虚拟现实游戏上。
例如,利用惯性传感器实现的动作捕捉和头戴式显示设备结合,可以使
游戏从客厅或固定场景向更自由的场景延伸,动作的精度也能产生质的提升。
目前,众多游戏界的领军企业都愿意尝试使用惯性传感器动作捕捉设备,而据业内预测,超过70个游戏可能会采用这一设备进行体验。
这就预示着惯性动捕技术在未来动捕界会迎来广阔市场前景。
三、多人模拟仿真演练
惯性动作捕捉系统能够为军队训练和消防演练提供虚拟仿真环境、野外演习、角色扮演训练等。
虚拟军事环境仿真可以使大批教员和学员在不进入真实野战环境中即可完成训练,这样就能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及其他方面的消耗。
目前,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世界领先的军事模拟训练系统开发中,并且起到了很好的仿真演练效果。
四、体育训练及运动分析
在动作分析和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研究者需要对大量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比如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
这些数据不但非常庞大,而且经常会被较大的视角、较远的距离、人为理解的偏差等因素影响。
惯性传感器动作捕捉系统在原理上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可以精确捕捉运动人体的动作细节,为运动员和教练分析运动情况提供依据。
在这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出现。
例如针对高尔夫运动者的姿势矫正产品MySwing。
使用这款产品时,用户把产品夹在球杆上,便可捕捉到挥杆节奏、速度,杆头轨迹、角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锻炼者改进姿势,提高球技。
另外,利用惯性动捕可以计算出打篮球时的运球次数、传球次数、投篮次数、篮板球数量等;也可计算出打台球时的击球次数、进球概率等,使体育教学与训练进入数字化时代,大幅提高训练水平。
同时它使远程教学成为可能,尤其适合具有要求特殊的运动,如帆船、攀岩等。
总的来说,利用惯性动作捕捉设备获取的这种实时且准确的分析、评估数据,在提高运动成绩、预防损伤、状态恢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医疗健康虚拟体验
惯性动作捕捉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医疗诊断、姿态矫正、复健辅助、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评估等方面,不但效果显著,而且为医疗机构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例如,对于骨病患者或行动不便者,惯性动作捕捉系统可提供全身、半身以及个别部位的测量及报告,医生对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加以分析,可以为患者提供迅速简洁的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的一些医疗实验室已经开始尝试用惯性动捕开发来帮助癫痫病人进行诊断和康复训练。
医生判断病人病情时,传统的做法是靠目测病人的步态和体征来下结论,而动作捕捉的设备则更加精准和智能,它借助数字化的精密测量方式更加客观地进行数
据统计和诊断,并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来反映病人的治疗效果。
另外,通过对步态的量化分析,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这对假肢的研发、最优安装和安全使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各项依据。
六、工业测量和设计
惯性动作捕捉为虚拟工业测量提供精准的数据,为设计用户创造交互式、非侵入式的设计环境,可应用在工作场所设计、汽车测试、航空航天研究等工业测量设计领域,例如在汽车设计领域,研究者可以用它来研究汽车驾驶室内的操控性能、方向盘的距离、进出车门的方便性,以及车身高度等方面;在机械设计领域,它可以用在操作台的安装、洗衣机高度的设计等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并节约生产环境成本。
而在生产线的操作上,它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精确定位,从而解决生产和控制过程中的重复运动的问题。
随着惯性动作捕捉技术的不断完善,它的精准程度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除了以上介绍的七大方面外,惯性动作捕捉还可以在舞台特效、机器人控制、人机工程、化学化工在线仿真、汽车碰撞及震动分析……等领域大有作为。
目前,动作捕捉界市场还是以光学动捕技术为主导,能够利用惯性传感器开发人体全身运动捕捉系统的厂商屈指可数,足见惯性动捕系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潜力,而以中国诺亦腾公司为首的惯性动捕技术,以技术实力为武器,通过修炼内功,填补了中国市场的空白,并逐步在市场上占领先机。
它必将扛起动作捕捉行业的大旗,全面扭转国内动捕行业格局,成为与光学动捕平分天下,甚至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重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