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优中几种切换失败案例分析与解决
华为设备网络优化案例总结 虚假电平导致切换异常

虚假电平导致切换异常故障现象:11月25日分析指标发现最近几天H057161柯桥滨海马鞍北_1切出成功率低,而其对面小区H050265柯桥滨海天马集团V_3切入成功率低,两小区位置情况如下:原因分析:流程图:切换成功率低分析判断可能原因:1、基站时钟不同步2、BCCH同邻频干扰3、上行干扰4、信号不稳定5、虚假电平导致误切换原因排查:先查看两基站告警未发现基站时钟不同步问题、两小区周边也没有明显BCCH同频干扰、两小区上行干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排除分析的前三种原因。
由于两小区地理位置相近,且查看邻区间切换统计发现,就是H057161柯桥滨海马鞍北_1切往H050265柯桥滨海天马集团V_3小区失败次数多导致两小区切换成功率低。
怀疑:虚假电平导致误发起切换请求由于近期也发现几个案例是虚假电平导致误发起切换请求,查看H050265柯桥滨海天马集团V_3小区BCCH频点发现,该小区BCCH频点=1,而H057161柯桥滨海马鞍北_1小区也存在1号频点,但是TCH频点,怀疑H057161柯桥滨海马鞍北_1小区将自己的1号频点信号强度误判为H050265柯桥滨海天马集团V_3小区的信号强度进而起呼。
解决措施:在11月25日17点将H057161柯桥滨海马鞍北_1小区将自己的1号TCH频点调整为69号TCH频点,调整前后小区间切换指标如下:从H057161柯桥滨海马鞍北_1到H050265柯桥滨海天马集团V_3切换请求次数上看,因为信号误判断减少所以误判定的切换请求次数也明显减少,从调整后观察两小区间正常切换次数并不多,切换成功率也提高了。
H057161柯桥滨海马鞍北_1切出成功率变化H050265柯桥滨海天马集团V_3切入成功率变化经验总结:日常我们只关注两小区同BCCH频点导致测试或切换指标会这边因为MS对虚假电平判断错误导致误切换而恶化,但同样的情况也会因为TCH频点和BCCH频点一样导致,所以对BCCH频点规划需要按照规划原则来。
干扰-UE多次向邻区切换失败案例分析报告

0大唐移动DTmobile干扰_UE多次向邻区切换失败案例分析报告版权所有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本资料及其包含的所有内容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所有,受中国法律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
未经大唐移动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散布、改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资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违者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目录1 问题现象描述 (3)2 数据呈现及数据附件 (4)3 分析推理过程 (4)3.1 硬件故障 (5)3.2 目标小区覆盖弱 (6)3.3 上行干扰 (9)4 问题结论、优化措施、优化前后效果对比 (11)5 总结该类问题一般分析优化思路 (13)1问题现象描述测试车辆沿虹漕南路向南行驶至沪闵路后向东左转,主被叫 UE 都占在江虹_3小区上面,随后主被叫UE 先后4次收到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消息,但是每次UE 都没 有完成切换,而是在源小区江虹 _3上面回应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Failure ,原因 值为physicalChannelFailure ,表示T312超时,物理信道建立失败。
观察各条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发现,其中前3次的目标小区是地宾 _1、第4次是浅草_1。
由于UE 无法从 江虹_3小区切出,因此随着UE 不断远离江虹_3小区的覆盖范围,所占用的江虹 _3小区的 信号恶化,C/I 下降到-15,RSCP 下降到-90dBm 。
被叫UE 触发cell Update ,如下:被叫UE 进行cell Update 成功,占上桂铁_1小区,回到业务信道。
这时主叫UE 又在江 虹_3小区上面收到 2条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核查显示,都是向桂铁 _1小区切 换,仍然全部失败,随后主叫 UE 触发cell Update,如下:MX w _K_'r器*缶™**篇器 ■H B1刖榊14« I13J«J•佢 Sft I m ■•# TH | EiJ -r 5FI :/10-旦圍E£ n I uomnj \ii V IMJin.-10月13日下午,进行语音业务互拨测试,测试区域如下:1M“」■宜"MX 斬・JZtL Lad L创 3M m gIT 也 Fl U-r Id Tftr-ozrri rcr ca In? KF£EI 口口IQ»|HJLii itLi ■w I•W ifaucel Jrdvtf'LiiLfi!I rkf-Lb-iiaor ・i: i Ml IIL Ml :! II D 'tr-: | . .c - F-LMi^f ■・*时Urt II^B TI F Iqvnu-^ari EhfirlFlinha-riJi (L MBI -I ■■r«feM fir i>ii I M . UL m ■)> ■ ■^Li.iU'iMbl bifiartriai>ir W^TK iva FL»rii gdlvihbiQ^ Bl-rck li即”ah前.n>cfc I L lu®.«r lcJ>?c*T.LEa JL"^j主叫UE 进行cell Update 成功,占上桂铁_1小区,回到业务信道。
经典案例_切换失败典型优化案例

切换失败典型案例目录一、问题描述 (3)二、分析过程 (3)三、解决措施 (5)四、经验总结 (5)切换失败典型案例【摘要】近期处理top小区时发现,在入网基站开通ANR功能的情况下部分小区仍然会出现切换失败高的现象。
本文以一类切换失败率高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同时总结从信令角度快速定位切换失败的原因,从而准确有效处理切换失败类问题,提升用户感知和降低用户投诉率。
【关键字】ANR切换失败【业务类别】切换信令、参数优化一、问题描述二、分析过程1、查询邻区关系对查询可见BB-怀远-怀远工业园-HFTA-440465-51同频切换失败主要目标小区是站号为440378的51小区,且切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为eNB间S1口小区间同频切换出准备失败次数,目标侧准备失败。
2、信令分析根据切换出失败原因为S1口小区间同频切换出准备失败可知,信令问题出现在下图红色方框区域,第一部分为源小区经过MME向目标小区发起切换请求,申请资源;第二部分为目标小区经过MME向源小区应答请求3、告警查询查询相关两个基站告警情况,均不存在告警。
4、查询邻区关系查询邻区关系发现BB-怀远-怀远工业园-HFTA-440465-51邻小区中BB-怀远-怀远县碧桂园小区北-HFTA-440378-51和BB-禹会区-禹会区杜郢-ZFTA-155959-189同频且同PCI 142。
此时UE上报测量到的PCI=142给eNodeB后,eNodeB不能分辨UE测量到的邻区对象是哪个小区(BB-怀远-怀远县碧桂园小区北-HFTA-440378-51和BB-禹会区-禹会区杜郢-ZFTA-155959-189),从而导致BB-怀远-怀远工业园-HFTA-440465-51不发起切换,即图3中信令S1AP_Handover_Required消息不发送,导致切换失败。
三、解决措施由于开启ANR功能,删除邻区并不一定能解决邻区同PCI问题,所以建议将不合理邻区关系“允许切换”修改为“禁止切换”,参数修改后BB-怀远-怀远工业园-HFTA-440465-51切换成功率回复正常水平:四、经验总结切换失败通常是指切换的信令流程交互失败,关注点在信令的交互,只有在信令交互出现丢失或信令处理结果失败才会失败。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切换问题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邻区漏配引起切换问题
案例一:邻区漏配引起切换问题 在某次路测中发现了一个切换问题,UE通过上行链路发送多次测量消息之后基 站才发送切换命令。
01 案例一:邻区漏配引起切换问题
查看测量消息的信令字段发现前 三次测量报告目标PCI都是28, 前三次发起的测量消息与第一次 发起的测量报告类似,PCI相同, 只是RSRP测量值的大小略有差 异。
UL data arrival问题一般出现在源小区 弱场,若是切换带可以通过提前切换到 其他信号质量较好小区解决。
查询问题点RSRP变化情况,发现源 小区在在很短的时间内强度陡降,邻区 则是短时间陡升的情况,此时调整小区 个体偏移效果不明显,故减小当前网络 Time to trigger。
02 案例二:上行失步引起掉线
02 案例二:上行失步引起掉线
1.问题描述 在一次测试过程中发现终端在行至蓝框所在位置后重建,且重建立被拒。
02 案例二:上行失步引起掉线
2.问题分析 首先检查信令,在重建立之前发送了两次测量报告,但没有收到切换命令,导致终端失步,重建立被拒。
02 案例二:上行失步引起掉线
打开信令,发现终端在发送测量报告前已 经已经发送SR申请调度了,但一直没有 收到PDCCH反馈调度信息,即SR申请失 败。
当前网络配置time to trigger为320ms,尝试修改 为256ms,缩短A3事件判决 时间,修改后经多次测试,问 题解决。
02 案例二:上行失步引起掉线
4.问题总结 当前版本CNT的诊断信令中可以看到比较详细的高通内部信令,通过信令的解析可以 定位大部分常见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灵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参数调整,达到优化 目的。
02 案例二:上行失步引起掉线
RLC模式配置措施导致共享站点S1切换

案例名称:RLC模式配置错误导致共享站点S1切换现象描述:运营商C共享运营商T基站开通后,运营商T网优人员发现数据做在运营商T网管上的运营商C站点存在明显S1切换失败问题,且部分问题严重小区,切换成功率统计低至30%左右。
告警信息:无原因分析:分析导致切换失败的原因可能有:1、站点故障及告警问题导致切换失败;2、邻区数据定义错误导致切换失败;3、同频同PCI问题导致切换失败;4、邻区高话务拥塞导致切换失败;5、切换相关参数问题导致切换失败;6、站点存在干扰导致切换失败;7、弱覆盖问题导致切换失败;8、S1口相关IP链路配置数据错误导致切换失败;9、异常终端、传输问题等其他原因。
对以上问题原因逐步排查,排除原因1-8,进一步定位在异常终端、传输问题等其他原因上。
2016-10-16 19:00 共享环卫处-2120527241 110 110 1312016-10-16 13:00 共享环卫处-2120527218 95 95 1232016-10-16 18:00 共享环卫处-2120527185 79 79 106挑选TOP站点进行S1标口信令跟踪发现,该站存在大量(S1AP_HADNOVER_PREPARATION_FAIL)切换准备失败信令,查看内部原因值均为(no-radio-resources-available-in-target-cell),提示为目标小区无线资源不足。
导致出现目标小区无线资源不足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目标小区故障、目标小区话务拥塞、目标小区资源分配类参数设置问题等。
通过核对与资源分配相关参数RLC模式发现,运营商C E厂家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QCI6、7、8上,而HW运营商T则主要集中在QCI6、8上,两者主要差异在QCI7的定义上,运营商C QCI7业务定义为AM模式,运营商T QCI7业务由于目前实际未涉及,采取默认配置为UM模式,异厂家间QCI7的RLC模式设置不一致导致资源分配出现问题,从而出现信令跟踪中的no-radio-resources-available-in-target-cell,直接导致切换准备失败。
网元更新导致BS间软切换失败案例分析20130307

网元更新导致BS间软切换失败案例分析(景德镇电信网优项目组2013年3月6日)【案例摘要】在进行DO软切换成功率指标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个区域性的BS间软切换增加分支失败次数非常多,失败率高甚至高达50%,失败原因值全部为【A17/A18链路建立失败】。
分析结果为对端网元更新后本BS端外部载频定义没有及时更新,在对该外部载频先删除再重新添加并做好邻区后,指标恢复正常。
1、问题描述3月5日上午在对DO的软切换性能指标检查过程中,发现下面的载频BS间软切换增加分支成功率下降明显,从之前的99.9%以上下降到97%。
查询载频的软切换性能指标,增加分支失败率有的小区在某小时甚至高达50%,下表是浮梁东流-B2-746-4扇区7载频切换性其中,A17/A18链路建立失败最多的小区为浮梁东流_746_4扇区,浮梁七四零厂-1213-3扇区有少量失败。
在地图上显示为区域性:备注:红色圈表示失败次数最多的小区。
蓝线为BSC边界,左边为景德镇BSC1,右边为景德镇BSC2基站。
2、原因分析对于【BS间软切换失败次数(A17/A18链路建立失败) EV-DO】原因,关键的原因是BS 间链路不通或邻区问题。
由于此处为景德镇本地基站,而且时间是从3月4日晚上才出现BS间切换,之前一直正常。
故,需要了解在4日是否有网元操作与更改。
在询问B侧后,得知有3个RRU进行了更改,详细见下表:由于B侧只考虑了本端的脚本制作与参数修改,没有注意到此站在BSC边界与跨BSC 切换,因此没有同时修改BSC2的载频定义与邻区的调整。
3、解决方案在已经确认为网元更改后,就需要进行BS间载频小区标识等的重新定义,在后台就对相应参数进行修改:(1)备份邻区;(2)删除原来定义的载频;(原有载频定义)ADD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32,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 PN=504, LAC="0x8D", MSCID="0x377664", BSCIP="192.168.0.6", SID=14198, NID=98, VHOTP=SHO, DHOTP=NHO, IFBCDMACH=N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32,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37,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912, CN=626,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 PN=498, LAC="0x8D", MSCID="0x377664", BSCIP="192.168.0.6", SID=14198, NID=98, VHOTP=SHO, DHOTP=NHO, IFBCDMACH=N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912, CN=626,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37, TYP=EVDO, PN=498, ANIP="192.168.0.6", IFBCDMACH=NO, DOHOTP=SH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20, SCTID=4,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 PN=324, LAC="0x8D", MSCID="0x377664", BSCIP="192.168.0.6", SID=14198, NID=98, VHOTP=SHO, DHOTP=NHO, IFBCDMACH=N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20, SCTID=4, BNDCLS=BC800, ARFCN=37, TYP=EVDO, PN=324, ANIP="192.168.0.6", IFBCDMACH=NO, DOHOTP=SHO, PNINC=3, MAXARRITHR=96;(删除外部载频)RMV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32,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RMV OUTCDMACH: BTSID=4912, CN=626,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RMV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20, SCTID=4,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RMV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32,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37, TYP=EVDO;RMV OUTCDMACH: BTSID=4912, CN=626,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37, TYP=EVDO;RMV OUTCDMACH: BTSID=4912, CN=1220, SCTID=4, BNDCLS=BC800, ARFCN=37, TYP=EVDO;(3)添加修正后的载频;(重新定义外部载频)ADD OUTCDMACH: BTSID=4825, CN=729, SCTID=1,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 PN=504, LAC="0x8D", MSCID="0x377664", BSCIP="192.168.0.6", SID=14198, NID=98, VHOTP=SHO, DHOTP=NHO, IFBCDMACH=N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825, CN=729, SCTID=1, BNDCLS=BC800, ARFCN=37, TYP=EVDO, PN=504, ANIP="192.168.0.6", IFBCDMACH=NO, DOHOTP=SH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825, CN=729, SCTID=2,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 PN=498, LAC="0x8D", MSCID="0x377664", BSCIP="192.168.0.6", SID=14198, NID=98, VHOTP=SHO, DHOTP=NHO, IFBCDMACH=N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825, CN=729, SCTID=2, BNDCLS=BC800, ARFCN=37,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825, CN=729,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283, TYP=CDMA1X, PN=324, LAC="0x8D", MSCID="0x377664", BSCIP="192.168.0.6", SID=14198, NID=98, VHOTP=SHO, DHOTP=NHO, IFBCDMACH=NO, PNINC=3, MAXARRITHR=96;ADD OUTCDMACH: BTSID=4825, CN=729, SCTID=3, BNDCLS=BC800, ARFCN=37, TYP=EVDO, PN=324, ANIP="192.168.0.6", IFBCDMACH=NO, DOHOTP=SHO, PNINC=3, MAXARRITHR=96;(4)添加邻区把第一步备份的邻区修改小区标识后重新添加。
5G优化案例:5G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

5G网络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XX无线维护中心XX 年 XX月目录目录5G 网络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 (3)一、5G 移动性概述 (3)1.1移动性管理的控制网元/NF (3)1.2 UE 状态 (4)1.3 移动性管理的流程 (5)1.4 移动性限制 (5)1.5 移动性管理举例 (6)二、问题描述 (6)三、分析过程 (6)3.1测试l o g分析 (7)3.2测试终端版本核查 (8)3.3邻区关系核查 (10)3.4 X2 链路核查 (11)3.5信令跟踪排查 (12)四、解决措施 (13)五、经验总结 (15)5G 网络移动性站间切换异常分析总结XX【摘要】5G NR 架构演进分为: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
非独立组网 4G 基站(e N B)和5G基站(g N B)共用4G核心网(E P C),e N B为主站,g N B为从站,控制面信令走4G 通道至 EPC。
运营商利用现有 4G 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 5G,抢占覆盖和热点。
切换(Handover)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作为无线链路控制的一种手段,切换能够使用户在穿越不同的小区时保持连续的通话。
切换成功率是指所有原因引起的切换成功次数与所有原因引起的切换请求次数的比值。
切换主要的目的是保障通话的连续,提高通话质量,减小网内越区干扰,为 UE 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字】5G NSA 切换一、 5G 移动性概述移动通信从4G发展到5G,网络架构以及所承载的业务种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5G 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既要适应网络架构的变化,同时还要满足业务多样性。
1.1移动性管理的控制网元/NF在 5G 服务化网络架构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由 AMF 来完成;而在 4G 网络中,该功能则由 MME 来实现。
4/5G 网络架构如下图:5G 网络为了保证用户的业务体验,系统架构做了固移融合,允许 AMF 同时为 3GPP 和非3G PP接入网提供服务。
网优专题之切换失败典型案例分析

网优专题之切换失败的典型案例(为大家谋福利)问题点1:谏壁东大商厦对面马路切换失败(BCCH邻频干扰)测试时间:2009-8-20 16:11:27问题描述:在谏壁东大商厦对面的道路上由南向北路测时,MS占用ZD203C-谏壁 (BCCH=716, BSIC=23)和Z181C-东大商厦(BCCH=113, BSIC=73)向Z203A-谏壁(BCCH=112,BSIC=73)切换时发生切换失败现象。
优化前信号图:(测试文件:0820-04jianbi.log)问题分析:Z181C-东大商厦(BCCH=113, BSIC=73)和Z203A-谏壁(BCCH=112,BSIC=73)邻频干扰且同BSIC,导致相互干扰引起切换失败。
优化建议:修改Z203A-谏壁 BCCH=112->122,BSIC=73->70。
调整后复测该路段,MS占用Z181C-东大商厦(BCCH=113, BSIC=73)顺利切换到Z203A-谏壁(BCCH=122,BSIC=70),未再发生切换失败现象。
优化后效果图:(测试文件:0820-07.log)问题点2:九华山路切换失败(BCCH同频干扰)测试时间:2009-09-30 12:35:63事件描述:在九华山路镇江市公安局附近MS占用Z162B(BSIC=63 BCCH=117 TCH=103)向Z110C(BSIC=66 BCCH=115)切换发生切换失败。
优化前信号图:(测试文件:0930-01.log)问题分析:Z803A(BSIC=73 BCCH=115)与Z110C(BSIC=66 BCCH=115)同频干扰,导致MS占用Z162B(BSIC=63 BCCH=117 TCH=103)向Z110C(BSIC=66 BCCH=115)切换发生切换失败。
优化建议:修改Z803A BSIC=73->24 BCCH=115->113。
修改后复测,在该路段未再出现切换失败现象,通话质量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优中几种切换失败案例分析与解决摘要:在网优的日常优化中,经常发现由于切换失败而导致的呼叫建立失败、掉话等情况,为有效的解决此方面的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本文结合笔者一段时间来的优化经验,汇总了几种典型的切换失败案例及解决方案,供大家日常优化中参考。
关键词:CDMA WCDMA TD-SCDMA切换正文:在网络的日常优化和维护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碰到通话掉话的情况,排除硬件设备故障如基站倒站导致的信号覆盖不良或GCRU(GPS时钟接收单元)板故障导致时钟不同步等情况外,还有部分情况是由于切换失败导致话音指标降低继而引起的掉话,一般来说,这些情况归纳起来主要由如下几方面的原因:a、邻小区列表设置不合理:主要有未添加邻区和优先级设置不合理。
b、导频检测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的切换失败:主要由T-ADD、T-DROP等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邻区未能及时进入有效集。
c、移动台搜索窗设置不合理引起的切换失败:主要有srch-win-a、srch-win-n等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强信号未能落入手机的搜索窗而成为干扰信号;d、系统参数如demod-win-length等设置不当引起的切换失败;本文就将结合笔者的理解和实际的案例对上述几种问题进行介绍。
1、关于邻小区列表设置的问题1.1问题表征现象手机在通话过程中可以成功的从A小区切换到B小区,但无法从B小区切换到A小区;手机距离某小区C很近,但在手机的导频激活集中看不到C小区的PN码。
这样随着手机向目标小区移近,手机导频激活集中的EC/IO将逐渐降低、FER逐渐增大,继而引起掉话。
1.2问题原因分析一般情况下,CDMA手机有四个寄存器,分别存放6个激活导频集、5个候选导频集和20个相邻导频集。
虽然在目前的系统中,部分厂家的数据库最多可提供多达45个相邻小区,但系统通过Neighbor List Updat消息经空中接口向手机传送的只有20个,而这20个邻区是系统按一定的算法从当前的服务小区的多个邻小区数据库列表中选出来的,在选择过程中系统一般不依赖于这些小区的信号强度和质量,而仅仅根据数据库的静态定义按照预先设定的算法进行选择。
这样如果某个目标小区在系统邻小区中未定义或定义了但由于优先级低而未能通过空中接口消息告之手机,手机的邻小区寄存器中未存放该目标小区的信息,就会导致上述问题现象的发生。
1、3解决方案通过路测设备或其它呼叫跟踪设备采集空中接口消息,采集掉话前后的信息,确定掉话后同步的PN码,然后查找该同步消息上面最近的Neighbor List Updat消息,看是否由该PN码,并结合邻小区列表数据库中判断是否为未定义或虽然定义了但优先级太低。
2、关于导频检测参数设置的问题2.1问题表征现象手机在通话过程中由于无线环境变化,导致信号急剧变化,此时会出现手机虽然已搜索到目标小区信号,但由于未达到切换门限而无法切换或切换区域不足,导致误帧率上升引起掉话。
下面是一组现场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无线环境的变化,PN75的信号急剧减弱,但PN396由于切换门限T-ADD为-12db,未能进入有效集,导致PN27虽然已达到门限值,但由于高误帧而无法完成切换,导致掉话。
2.2问题原因分析分析该问题,我们需要对导频检测参数的定义和设置意义要有些了解。
目前,基站导频检测参数主要有T-ADD、T-DROP、T-TDROP、T-COMP等,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T-ADD和T-DROP两个参数。
T-ADD是移动台用来检测接收到的导频强度的门限值。
如果T_ADD设置太小,会导致过多的掉话和覆盖空洞,也有可能导致切换区域不足。
如果T_ADD设置过大,会导致切换区域过大,从而使前向容量损失和由于需要增加信道卡而使成本增加。
另外由于切换区域的增加还会使呼叫和切换阻塞增加,后者还有可能导致掉话。
T-DROP是. 导频去掉门限。
当激活集和候选集中的导频强度低于该门限值时移动台会启动该导频对应的切换去掉计时器。
如果T_DROP设置过小,会导致过早地去掉可用导频,从而产生掉话,因为去掉的导频只会是以干扰的形式出现的。
如果T_DROP设置过大,会导致切换区域过大,从而使前向容量损失和由于需要增加信道卡而使成本增加。
另外由于切换区域的增加还会使呼叫和切换阻塞增加,后者还有可能导致掉话。
因此上面的问题主要由于切换门限T-ADD设置太小引起切换区域不足,有效信号无法进入而引起掉话。
2.3解决方案通过对测试后台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主要由于信号突变,导致强信号无法及时进入有效集,因此需要降低其切换门限,以便有足够的切换区域。
因此通过调整PN75的T-ADD的值为-13db,问题解决。
以下是调整后的测试数据:3、关于移动台搜索窗设置的问题3.1问题表征现象当手机从当前服务小区移向某个覆盖范围较大的基站时,如果目标站的搜索窗口设置太小,则手机将不能及时搜索到该目标站的PN,这样随着手机向目标基站的移动,必然出现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减弱,而目标小区的信号增强而变为强干扰信号,这样就会出现接收电平增强、服务小区的EC/IO减弱、TX、FER 增加而导致掉话,这里我们将举个具体案例供大家参考。
下图是厦门杏林某掉话点的后台FER效果图和前台数据:3.2问题原因分析3.2.1通过前台测试数据回放和后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排除邻小区列表问题。
(见下图红圈。
)3.2.2检测搜索窗参数设置:PN432:SRC H-W IN-A 为9;SRC H-W IN-N为10;由于P N54基站设备为三星PICO设备,该设备分为SMU(三星PI CO 设备主控单元)和SR U(三星P IC O设备远程单元)两部分,其中射频SRU部分可拉远,经与相关工程人员确认,该设备S MU和S RU采用光纤传输,距离大于10KM。
由于基站SR CH-WIN-N的设置要大于2倍的PN PHA SE。
PN_p has e =Opt ic cab le del ay + A ir de lay + syste m d ela y =10*6c hip +0+0ch ip=60c hip所以S RCH -WI N-A 和SRC H-W IN-N 要大于120chi p 参照下表, S RCH -WI N-N 要大于等于11。
3、3解决方案参照上表,将PN432的SRCH-WIN-N 改为11,则问题解决,见下图(调整后FER 效果图)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搜索窗参数的设置过小会导致移动台无法搜索到目标小区而导致呼叫掉话,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不能把搜索窗设置的太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搜索邻小区列表的速度太慢。
4、关于系统参数设置的问题4.1问题表征现象手机在通话过程中可以成功的从A小区切换到B小区,已成功捕捉到B小区信号,进入候补集,但基站无法完全解调手机的上行信号,无法下达切换指令,导致相关指标恶化而引起掉话。
下图是某组测试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PN141信号已经很强并已进入候补集,但无法完成切换进入有效集,导致FER等指标恶化,最终导致掉话。
4.2问题原因分析从上图案例主要是由于系统未下发切换指令,而引起切换失败。
在切换过程中,与手机搜索窗相对应的基站的搜索参数是DEMOD-WIN-LENGTH ,该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3072(1/8 PN CHIP UNIT)。
在切换过程中,|RTD of Master – RTD of Slave| < DWL/2(Demod_Win_Length),分别测算切换点距PN141和PN186两基站的空间距离,两直线距离相差约为8KM(注:PN141基站为位于海对岸漳州中银基站,图中未标注。
),因此|RTD of Master –RTD of Slave|>4CHIP*8=32CHIP。
因此DWL的取值应大于512,核查系统参数中DWL的设置为默认值288,因此基本可判断该问题与DWL的设置过小有关。
4、3解决方案调整两扇区DWL参数设置,将其调整为600,则问题解决,下图为调整后现场测试数据。
5、课程学习心得通过这学期对移动通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CDMA、WCDMA、TD-SCDMA这几种现在移动通信技术,并主要学习了这几种通信网络制式主要技术理论知识和相关设备的调试方式。
同时详细学习了WCDMA网规网优的方法和流程。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通信网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移动用户的巨增,网络规模的扩大,频率资源逐渐匮乏,网络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另一方面,正如雷老师所说“无线是有限的,有线是无限的”因此如何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如何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移动通信的网络优化工作已刻不容缓。
作为一名通信专业的学生,将来我们主要的就业方向也是网络优化及维护,所以认真学习和掌握网络优化的技术理论和方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由于网络优化工作首先要求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基础知识,因此在本次学习中,首先对网优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一次较系统,全面的许学习。
通过这学期的深入学习,我掌握了网络优化作业的主要过程有:测试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制定和实施优化方案,检查优化效果并总结留档。
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所以必须按照各个过程仔细认真的执行才能保证达到优化的最终效果: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改善网络运行环境,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才能使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通过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经典案例的实例分析,我领悟到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和需要丰富经验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摸索、实践才能做好网络优化工作。
同时,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业务水平,丰富学识,开拓思维,才能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同时我们应该大胆积极的借鉴前人对网优问题的一些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在我学习网优中常见的RF问题分析时,前辈对覆盖问题、导频污染问题、切换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对我们非常有用,能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网优中几种切换失败案例分析与解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姓名:罗峰班级:080422学号:08042225201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