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 练习题

平均分 练习题
平均分 练习题

一、画一画,填一填。姓名:

二、填空。

三、圈一圈,连一连,填一填。

10把香蕉,平均放在2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把。

有12篮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篮。

四、对口令。

二( )一十 ( )九六十三 二九 ( ) ( )三十二 二九( ) 三( )十五

三六( ) 五( )四十五 三( )十八 二八( ) 六( )四十二 ( )四十 四九( ) ( )七四十二 三( )二十四 四六( ) ( )二十五 ( )四十五 六九( ) ( )七十二 ( )八四十八 三( )二十一 ( )三十五 四七( )

五( )四十 三九( ) 四( )三十六 ( )六三十 三三( ) 三八( ) 四( )二十 ( )四得八 九九( )

六( )五十四 ( )七三十五 三六( ) ( )七四十二 七九( ) 三( )十二

( )七四十九 六八( ) 八( )六十四 ( )八五十六 四八( ) ( )十六 五、下面图中是平均分的画√,不是平均分的画×。

六、解决问题

有23个苹果,每盘放6个,4个盘子能放下吗?(注意:本题用乘法

计算,然后比较)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 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 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 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2.数一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分

《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问题解决: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发现数学的魅力,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同伴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4.数学思考:渗透迁移。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插图、ppt课件、投影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欢乐聚会吧!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你们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生:…… 师:真棒!还有吗? 生:…… 师:你回答的真详细!还有谁也找到了信息呢? 生:…… 师:不错,同学们都找的很仔细,那我们把这些水果分给这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生:愿意! 二、讲授 师:我们先来帮帮熊猫兄弟俩吧!看!他们来了!(教师贴图)一共有六根竹笋,要全部分给他们俩,可以怎么分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 师:老师是这样分的,熊猫哥哥分一个,熊猫弟弟分5个。那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平均分 教学内容: 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1、例2数学第三册课本P13~14页,例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 2 成“平均分”的表象。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 3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请你认真听。讲述兔妈妈分萝卜(1 的故事。)、同桌讨论可以怎么分。(2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展示各种分的情况。(3 )、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分的结果,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4 )、学生观察汇报。(5)、从观察中我们发现第三种分法最好,因为两只小兔分的同样多,最(6 公平,我们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字叫平均分。 3、出示课题)、老师举一个平均分的例子。(1 )、同学们举一个平均分的例子。(2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5个橘子平均分成15:把2教学例、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看课件做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了平均分。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把15套子平均分成5分,怎么分?有几种分法?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巩固练习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及初步认识除法的练习题24286

一、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下面画“√”。 二、先用6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三、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 (1)☆☆☆☆ ☆☆☆☆ 8颗☆,每4颗一份,分成了()份。 (2)☆☆☆☆ ☆☆☆☆ 8颗☆,每2颗一份,分成了()份。 (3)□□□□□□□□□ □□□□□□□□□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四、先想一想怎么分,再填空。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3)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8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4)6棵松树,每2棵种一排,可以种()排。 (5)10个○,每5个可以拼成图形五环,能拼成()个。

一、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 1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 2. 12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每堆( )根。 3. 12根小棒,平均分成4堆,每堆( )根。 二、先画一画,再填空。 1. 2. 三、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1. 2. 有12篮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 )篮。 四、看图填一填。 1. 2. ( ) 个☆,平均分成( )( )个△,平均分成( ) 10把香蕉,平均放在2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 )把。 ○○ ○○ ○○ ○○ ○○ ○○ ○○ ○○ ○○ ○○ 有20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 △△ △△ △△ △ △ △ △ △△ △△ △△ △△ 有( )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三)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2)△△△△△△ △△△△△△6个○,每2个一份,分12个△,平均分成4份,成了()份。每份()个。 二、想想填填。 1. 2. 3. 4.(1)12颗糖,每3颗分一份,分成了()份。 (2)12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颗。 (1)每束有()个气球,()束一共有()个气球。(2)一共有()个气球,每束有()个,分成了()束。 (3)一共有()个气球,平均分成了()束,每束有() (1)有()副手套,每副()只,一共有()只。(2)一共有()只手套,每()只配成一副,配成了()副。 (3)一共有()手套,分成了()副,每副有()只。 (1)15只蜜蜂,每()只排一队, 排成了()队。 (2)15只蜜蜂,平均排成()队, 每队()只。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及初步认识除法的练习题

一、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下面画“√”。 二、先用6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三、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 (1)☆☆☆☆ ☆☆☆☆ 8颗☆,每4颗一份,分成了()份。 (2)☆☆☆☆ ☆☆☆☆ 8颗☆,每2颗一份,分成了()份。 (3)□□□□□□□□□ □□□□□□□□□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四、先想一想怎么分,再填空。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3)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8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4)6棵松树,每2棵种一排,可以种()排。 (5)10个○,每5个可以拼成图形五环,能拼成()个。

一、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 1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 2. 12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每堆( )根。 3. 12根小棒,平均分成4堆,每堆( )根。 二、先画一画,再填空。 1. 2. 三、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1. 2. 有12篮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 )篮。 四、看图填一填。 1. 2. ( ) 个☆,平均分成( )( )个△,平均分成( ) 10把香蕉,平均放在2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 )把。 ○○ ○○ ○○ ○○ ○○ ○○ ○○ ○○ ○○ ○○ 有20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 △△ △△ △△ △ △ △ △ △△ △△ △△ △△ 有( )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三)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2)△△△△△△ △△△△△△ 6个○,每2个一份,分12个△,平均分成4份, 成了()份。每份()个。 二、想想填填。 1. 2. 3. 4. (1)12颗糖,每3颗分一份,分成了()份。 (2)12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颗。 (1)每束有()个气球,()束一共有()个气球。 (2)一共有()个气球,每束有()个,分成了()束。 (3)一共有()个气球,平均分成了()束,每束有()个。 (1)有()副手套,每副()只,一共有()只。 (2)一共有()只手套,每()只配成一副,配成了()副。 (3)一共有()手套,分成了()副,每副有()只。 (1)15只蜜蜂,每()只排一队, 排成了()队。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优选.)

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备课纸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153 班 姓名:刘露学号:4

引出概念+揭示课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也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平均分) 提问:同学们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每份是什么意思 回答:每份就相当于每一个篮子、每一个月饼盒这样的一份。 PPT呈现:一共有()盐,平均分成()份,每()包一份。提问:请同学来说一说。谁能像这样来说一说月饼是怎么分的吗 总结+练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分东西的情况,像这样分的同样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接下来,来检测一下我们同学到底有没有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PPT呈现练习(动态): 评价总结:看来大家都知道平均分的概念了,都没有掉进老师的陷阱里。大家再一起说一次平均分就是......。 设计意图:选取三胞胎作为素材,因为三胞胎成长状况相似,所以自然引出分的一样多;选取中秋装月饼,月饼盒上有价格的标签,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就自然知道要分一样多,因为谁也不愿意价格相同自己买的月饼比别人少。这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渗透团结友爱、公平和中秋节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教育。 例2教学:等分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圆片和正方形模拟将18个月饼平均分成6分,看一看每份是几个已经在每个盒子平均分3个月饼的同学回忆一下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完成后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

预设1:1个1个分; 预设2:先每份放2个,再每份放1个; 预设3:3个3个分。 (PPT跟着动态演示) 追问:同学们总共有这三种分法,请用第一种分法的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相出这么多分法,同学们自己觉得哪种方法既快又简便就用哪种方法去平均分。 预设:因为我们怕不够分,所以保险起见,就一个一个分。 评价+提问:看来你们都是保守派。请用第二种分法的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估算每份2个够分,然后保险些再把剩下月饼的一个一个分。 评价+提问:你们比第一组大胆一些,还运用了估算的思想,非常好。那用第三种方法的小组是怎么想的。 预设1:.因为估算3个月饼应该够,就3个3个分,结果刚好够。 预设2:因为3*6=18,所以总共18个月饼,平均放到6个篮子里刚好每个篮子里放3个月饼。 评价:第一个小组直接是估算出来的,很厉害吧。第二小组运用了转化的思想,也非常会动脑筋,想到了用我们学过的乘法来解题,非常会思考。 总结+过渡: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但是结果是不是都是相同的呀。谁能来说一说平均分的结果吗(请多个同学来说) 预设:把18个月饼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 过渡+练习:同学们都知道怎么平均分了吗光说可不行,练习见分晓。PPT呈现练习(动态): 评价:大家做的都不错,看来对平均分的方法都掌握的不错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二年级主备人杨丹丹 课时1课时使用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糖果和橘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 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 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 什么?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 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 教师板书 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自己取名。

出示课题、理解平均分1、“平均分”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 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 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 它平均分? 2、观察主题图 二(1)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 备什么?他们怎样把食物进行分配? 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想办法,让 不平均分的变 成平均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 他们的食物平均 分成几份,每份是 几? 新课讲授 ,学习平均分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1)、论分配方 案。 (2)、各小组动 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 分法。 (4)、你喜欢哪 种分法?为什 么? (5)、总结方法。 尝试练习,巩固平均分1、分一分: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应 是多少盒? (1)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 每份应是多少盒?”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 每份应是多少盒?让学生体会“平均分”。 2、我当设计师 师:班里需选16个同学参加广播操比 赛。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 队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队形用学具 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 合作探讨。 学生动手分一分, 认真独立完成习 题。 学生填写,说说 填写的理由。 学生尝试解决,可 寻求小组帮助。

最新整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 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问题解决: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发现数学的魅力,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同伴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4.数学思考:渗透迁移。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插图、ppt课件、投影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欢乐聚会吧!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你们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生:…… 师:真棒!还有吗 生:…… 师:你回答的真详细!还有谁也找到了信息呢 生:…… 师:不错,同学们都找的很仔细,那我们把这些水果分给这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生:愿意! 二、讲授 师:我们先来帮帮熊猫兄弟俩吧!看!他们来了!(教师贴图)一共有六根竹笋,要全部分给他们俩,可以怎么分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 师:老师是这样分的,熊猫哥哥分一个,熊猫弟弟分5个。那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 (教师板书学生的分法) 师:同学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种分法,那其中你最喜欢哪种分法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的分法。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及初步认识除法的练习题

二、先用6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三、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 (〔)☆☆☆☆ ☆ ☆ ☆ ☆ 8颗☆,每4颗一份,分成了()份。 (2)☆ ☆ ☆ ☆ ☆ ☆ ☆ ☆ 8颗☆,每2颗一份,分成了()份。 (3)□□口□□口□□口 □ □□□□□□□□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四、先想一想怎么分,再填空。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8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4)6棵松树,每2棵种一排,可以种()排。 (5)10个O,每5个可以拼成图形五环,能拼成()个。

一、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1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 2.12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每堆( 3.12根小棒,平均分成4堆,每堆( 二、先画一画,再填空。 有12篮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篮 四、看图填一填。 1. 2.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OO 有20个O,平均分成() 份,每份()个。 [△△△△△△△ △△] ()个厶,平均分成( ) )根 )根 )根 △△△△△△△△ △△△△ △△△△△△△△ 有()个△,平均分成 ( )份,每份() 个。

二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分(三) (2) △△△△△△ △ △△△△△ 12个△,平均分成4份, 每份( )个。 1. (1) 12颗糖,每3颗分一份,分成了( )份。 (2) 12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颗。 (1) 有( )副手套,每副( )只,一共有( )只。 (2) 一共有( )只手套,每( )只配成一副, 配成了( ) 副。 (3) —共有( )手套,分成了( )畐农每副有( )只。 (1) 15只蜜蜂,每( )只排一队, 排成了( )队。 (2) 15只蜜蜂,平均排成( )队, 每队( )只。 一、 先圈一圈,再填空。 (1)000000 6个0,每2个一份,分 成了( )份。 二、 想想填填。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练习 一、填空。 1、(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2)把16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3)把2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2、(1)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8÷( )=( ) (2)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8÷( )=( ) 3 、分一分,填一填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4、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5、15÷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6、(1)4×5=20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325866.html,

20÷5=4 想:(四)五二十,商是4。 20÷4=( ) 想:四( )二十,商是( )。(2)12÷2=( ) 想:二( )十二,商是( )。 12÷6=( ) 想:( )六十二,商是( )。 24÷4=( ) 想:四( )二十四,商是( )。 24÷6=( ) 想:( )六二十四,商是( )。二、口算: 4×2= 4×3= 5×2= 8÷2= 12÷3=10÷5= 8÷4= 12÷4= 10÷2= 3÷3=4÷2= 8÷2= 12÷6= 12÷2= 12÷4=9÷9= 6÷3= 10÷2= 12÷3= 9÷3=16÷4= 24÷6= 30÷5= 18÷3= 3×4=5×5= 6×6= 12÷4= 25÷5= 36÷6=3×2= 2×5= 3×4= 6÷2= 18÷6=12÷3= 6÷3= 10÷5= 12÷4= 5×3=5×6= 6×4= 15÷3= 30÷6= 24÷4=15÷5= 21÷3= 24÷6= 28÷4= 27÷3= 三、解决问题: 1、把12枝花分别插在2个花瓶里,平均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2、有20枚奖牌,平均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可以装多少枚奖牌? 四、智力冲浪: (1)○+○+○=18 △+○=14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