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丙烯稳定化体系的应用研究
探究聚丙烯造粒废气处理系统的应用

探究聚丙烯造粒废气处理系统的应用
徐孝超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
【年(卷),期】2024(53)2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s)对人体健康和气候环境都有着很大危害,其具有涵盖物质范围广、涉及的领域多等特点。
工业VOCs防治是现阶段中国治理大气污染的首要任务,聚丙烯的工业生产是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产生源之一,在气相流化床生产聚丙烯工艺中,树脂在净化后进入挤压机工段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都是经过下料料斗上部放空阀直接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了达到低碳排放标准,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升级生产技术,集中处理挥发性气体。
在聚丙烯生产挤压造粒工段,挤压机下料斗上部安装尾气收集排放装置,树脂及添加剂在进入挤压机熔融、挤压和造粒前将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收集并排放到RCO系统中,挥发性气体在RCO系统中燃烧达到标准后排放至大气,避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大气中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省下了排污征收费用的支出。
【总页数】6页(P468-473)
【作者】徐孝超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28.26
【相关文献】
1.造粒沉降悬浮物污水处理系统在石材加工中的应用
2.造粒沉降悬浮物污水处理系统在抛光砖生产中的应用
3.废塑料造粒废气处理的工程应用
4.废塑料造粒废气处理的工程应用
5.化学结晶造粒流化床和石灰软化法在电厂循环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前景简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进展》范文

《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聚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塑性聚合物,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Ziegler-Natta催化剂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聚丙烯生产的主导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进展。
二、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和特性Ziegler-Natta催化剂是由卤化镁或钛基组成的,这种类型的催化剂主要用于定向生产特定性质的聚合物,尤其对聚丙烯的制造尤为重要。
在制造过程中,它可以催化丙烯分子的链增长和空间结构的形成。
三、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主要分为几个步骤:前驱体的制备、催化剂的活化、催化剂的合成以及最后的洗涤和干燥。
这种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催化剂活性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四、制备技术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前驱体的制备工艺得到了优化,使得前驱体的纯度和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催化剂的活化技术也得到了改进,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新型的合成技术和洗涤干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和性能。
五、新材料的探索和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和产品质量,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制备方法。
例如,使用新型的载体材料和助剂,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使用纳米技术制备更小粒径的催化剂,以提高其催化效率等。
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为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向。
六、结论溶液析出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聚丙烯的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未来该类型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流动性共聚聚丙烯(PP)的开发与应用

高流动性共聚聚丙烯(PP)的开发与应用聚丙烯注塑制品已经在包装、运输、家电、汽车、办公、日常消费、医疗制品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近年来随着聚丙烯(PP)生产工艺的提高,特别是新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的改进,高流动性聚丙烯(即PP)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采用高流动性性聚丙烯,可使注射制品易成型加工,减少注射缺陷和废品率。
在制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可降低加工温度、注射压力、合模力等,从而降低能耗,缩短制品的成型周期,提高制品产量。
此外,由于树脂的流动性提高,可进行薄壁制品的生产,减少原材料的使用。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流动性共聚聚丙烯的开发及应用现状。
一、高流动性共聚聚丙烯的优点聚丙烯产品分为均聚型和共聚型,共聚聚丙烯又分为嵌段共聚PP(PP-B)和无规共聚PP(PP-R)。
由于共聚聚丙烯改善了PP的耐冲击性(尤其是低温冲击性),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因此拓宽了其应用领域;高流动性共聚PP具有高的流动速率和较好的物理性能,可使结构复杂的大型薄壁注射制品的设计变为可行;在生产过程中可缩锄口工周期,降低加工温度、注射压力和能耗,具有加工性能好,充模容易及产品翘曲变形少等优点。
分别选用熔体流动速率为35 g/10min、65 g/10min和100g/10 m in的聚丙烯树脂注塑质量为56.7 g,壁厚为0.036 c m的薄壁食品包装容器,发现熔体流动速率为100 g/10min的树脂注射温度为210 ℃(熔体温度为220℃);65 g/10min的树脂注射温度需要228℃(熔体温度为257℃);35 g/l0min树脂的注射温度需要高达282℃(熔体温度为293℃)。
可见随树脂流动性的提高,其加工温度大大降低,温度降低可为用户降低能耗。
流动性的提高可使成型温度降低,冷却时间减少,明显降低制品的成型周期,以提高产品产量。
这一优势是高流动性共聚PP得以广泛应用最具吸引力的一方面。
通常冷却时间减少30%,整个成型周期缩短10%,熔体流动速率为65 g/10min的高流动性共聚PP成型周期比35 g/10min 成型周期减少了27%,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
(2021年整理)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摘要]系统论述近年国内外关于聚丙烯(PP)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橡胶或弹性体、热塑性塑料、β成核剂以及刚性粒子协同弹性体对PP增韧改性的研究。
[关键词]聚丙烯;增韧;弹性体;热塑性塑料;β成核剂;协同增韧中图分类号:TM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11—01前言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与其他的通用的热塑性塑料相比,聚丙烯塑料的密度小,力学性能优良,电绝缘性好,而且还易于加工,价格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电力和运输等领域。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概述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
然而,聚丙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还有待改善。
改性聚丙烯通过添加不同的添加剂、改变配方比例或改变加工工艺等方式,改善了聚丙烯的某些性能,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聚丙烯塑料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方法1. 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最常见的一种聚丙烯塑料改性方法。
通过向聚丙烯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可以改变聚丙烯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其加工性能和耐候性。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 - 填充剂:如碳酸钙、滑石粉等,可以提高聚丙烯的刚性和抗冲击性; - 阻燃剂:如氯化磷、硫酸铵等,可以提高聚丙烯的阻燃性能; - 稳定剂: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可以提高聚丙烯的耐氧化和耐候性; - 助剂:如流动剂、增韧剂等,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加工性能。
2. 共混改性通过与其他聚合物进行混合,可以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常见的共混改性方法有物理共混和化学共混两种。
•物理共混:将聚丙烯与其他聚合物机械混合,形成共混体系。
物理共混可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韧性和耐热性。
•化学共混:通过共聚反应或交联反应,将聚丙烯与其他聚合物进行化学结合。
化学共混可以显著改善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耐化学性。
3. 改变配方比例通过改变聚丙烯的配方比例,如增加共聚单体的含量、调节分子量分布等方式,可以改变聚丙烯的结晶度、熔体流动性和力学性能。
•增加共聚单体含量:在聚丙烯的聚合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共聚单体,如丙烯酸、丙烯酸酯等,可以改善聚丙烯的柔韧性、降低结晶度。
•调节分子量分布: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从而改善聚丙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聚丙烯塑料的应用领域聚丙烯的优良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包装行业聚丙烯具有较高的刚性和抗冲击性,被广泛用于包装行业。
聚丙烯制成的塑料包装材料可以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包装、化妆品包装等领域。
低成本轻量化EPP材料在汽车内饰顶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低成本轻量化EPP材料在汽车内饰顶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赵会芳田磊徐亚君卢业林来源:《时代汽车》2024年第14期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目前汽车市场及零部件竞争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汽车及零部件设计方案虽可满足常规需求,但优势已越来越低。
特别是汽车内饰方面,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设计及应用,成本已经是很透明的,重量也是越来越达到目前现有行业水平设计状态极限,所以,内饰设计应用的瓶颈越来越明显。
为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及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寻找新的创新思路,故降本、减重、环保型聚丙烯发泡材料作为顶棚基材替代原有传统方案是颠覆汽车行业汽车产品应用的一创新亮点。
文章以该创新亮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对标目标的分析、设计方案的分析、实验验证的优化,并通过相应改善以达到降本、减重、提高环保性能的效果,属汽车行业内饰零部件产品的前瞻应用领域。
关键词:聚丙烯物理发泡轻量化低成本高环保汽车内饰零部件产品应用1 前言汽车顶棚是汽车重要的内饰零部件之一,是对乘客防护、及其外观装饰的必要零部件。
目前市面上的顶棚使用基材材料是PP玻纤板及PU玻纤板,材料构成均为层压复合结构,分为面料层、基材层、面料层、胶水层、附件层,其中面料层作为产品表面,基材层提供产品强度支撑,通过添加玻纤增强强度,附件层用于提供局部强度(天窗框加强板)、安装附件(阅读灯)及与汽车其他部件匹配(垫块);工艺复杂,生产过程对人体有害,含有多层胶水,气味、VOC性能差。
而发泡聚丙烯作为基材的顶棚,其生产工艺简单,采用三层结构(面料层、胶水层、基材层),胶水层用于连接,通过设计加强筋的方式增加整体强度,与顶棚附件及周边件配合结构一体发泡成型,从而达到减重降本、提高环保性能的效果,且结构简单,工艺简化,基材可全部回收利用。
2 发泡聚丙烯材料在汽车顶棚上的应用可行性分析2.1 发泡聚丙烯材料市场应用前景发泡聚丙烯(即EPP)是一种有着较高物理性能的高结晶型聚丙烯/二氧化碳复合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能,使其成为应用增长最快的新型环保材料。
稀土β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稀土β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稀土β成核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聚丙烯β晶核剂。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引入少量的稀土β成核剂,增加聚丙烯晶核密度、改善结晶形态、提高材料的性能稳定性。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稀土β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研究,深入探究其影响机理及性能优化方法,为材料加工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1. 稀土β成核剂的制备和性质表征本研究将以Y2O3和La2(C2O4)3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稀土β成核剂,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如晶型、晶体结构、晶体尺寸等。
2. 聚丙烯/稀土β成核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将稀土β成核剂引入聚丙烯中,通过压延、注塑等方法制备成复合材料,并对其热性能、力学性能、结晶行为等方面的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探究稀土β成核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
3. 稀土β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稀土β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从晶体形态、晶核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性能优化模型。
4. 聚丙烯/稀土β成核剂复合材料的应用展望最后,结合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探讨其在加工及应用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为相关领域的开发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深入探究稀土β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影响机理及性能优化方法,为新型高性能材料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通过对材料性能及应用领域的探究,为工业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预期成果1. 稀土β成核剂的制备及性质表征;2. 聚丙烯/稀土β成核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3. 稀土β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4. 聚丙烯/稀土β成核剂复合材料的应用展望。
改性聚丙烯八大应用领域

改性聚丙烯八大应用领域一、以PP为载体的碳酸钙填充母料碳酸钙填充母料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诞生以来,已为塑料加工行业和全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年产量达一百多万吨,是改性塑料重要的品种之一。
填充母料的载体最初使用的是聚丙烯聚合时的副产物——无规聚丙烯(APP),故亦称之为APP母料。
后因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技术改造,无规聚丙烯的来源枯竭,而碳酸钙作为合成树脂紧缺年代的替代物,市场需求旺盛。
在此背景下以聚乙烯树脂为载体的碳酸钙填充母料应运而生,如LDPE1F7B至今仍然是多数填充母料的主要原料。
由于填充母料的主要用途是聚丙烯编织袋用的扁丝和打包带,从价格、相容性和扁丝强度等方面考虑,使用聚丙烯为载体树脂更适合于此种填充母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轻工业部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率先推出以粉状聚丙烯为载体树脂的碳酸钙填充母料,称之为PPM母料,并于一九九二年获得国家级新产品称号。
PPM母料以小本体PP粉料为载体,在价格上比起1F7B等PE 树脂有显著优势,至今也仍保持着1000元/吨以上的差价。
同时PP 本身的密度低,意味着相同质量的树脂有更多数量的聚合物承担载体树脂的任务。
此外PP的强度高于PE,同样情况下可使扁丝、打包带等具有更高的强度,见表13、表14。
到及扁丝、打包带等制品类似的结果,即将PP为载体树脂的填充母料及其它树脂为载体的填充母料相比,按QB 1126-91《聚烯烃填充母料》行业标准规定制成的注塑样条中,当配方相同、制样设备、条件相同时,PP为载体的填充母料效果最好,见表15。
①粉状PP比粒状PP更便宜,更易及碳酸钙混合均匀,应优先使用。
②粉状PP的熔体流动速率不宜过大,4~10g/10min为好。
③粉状PP中没有加入抗氧剂、润滑剂等助剂,必须适量添加。
④粉状PP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降解,放出酸味,因此一定要问清生产时间,并及时使用,最好在聚合出后的一个月内用完。
⑤以粉状PP为载体的碳酸钙填充母料可以使用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加工,碳酸钙的比例可以达到8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 剂新型聚丙烯稳定化体系的应用研究赵起超(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500)摘 要:通过与常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Tinuvin622、Chimassorb944的对比配方实验,考核了复合型光稳定剂BW2 6911对聚丙烯的光稳定化效果及耐热氧老化协同效应,建立了新型聚丙烯稳定化体系。
关 键 词:聚丙烯;稳定化;受阻胺光稳定剂中图分类号:TQ32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Ο9278(2003)08Ο0071Ο04Application R esearch of N e w Stabilization Systems for PPZHAO Qi2chao(Beijing Y anshan Petrochemical Co.,Ltd.,Beijng102500,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ntrast tests between composite 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 BW26911and conventional 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 Tinuvin622and Chimassorb944,synergetic effect of light stability and thermostability of BW26911on PP is observed and a new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PP is cre2 ated.K ey w ords:polypropylene;stabilization;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 提高光、热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始终是聚烯烃功能化和工程化研究的热点课题。
与聚乙烯树脂相比,聚丙烯分子链上众多叔碳原子的存在,更易受光、热激发的氧自由基攻击而断链老化,力学性能迅速下降直至失去使用价值。
未经稳定化的聚丙烯粉状树脂在夏季高温贮运中,熔体流动速率就可能发生变化。
聚丙烯的光、热稳定化研究更为迫切和重要。
在聚丙烯的稳定化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者走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是只考虑热稳定化,而轻视光稳定化。
认为聚丙烯树脂造粒过程中已添加了抗氧剂,制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进一步光、热氧稳定性问题都很少考虑。
误区之二是没有同步考虑光、热稳定化。
仅考虑单一结构的助剂较多,考虑复合助剂少。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选用了一种由受阻胺型光稳定剂与热稳定剂、金属离子螯合剂、光热稳定化协效剂等多组分复合而成的复合光稳定剂BW26911。
将BW26911和常规光稳定剂分别与传统抗氧剂组成稳定化体系进行对比实验,考查其对聚丙烯的光稳定效果收稿日期:2003Ο06Ο14和耐热氧老化性的协同效应。
试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添加量的情况下,BW26911的光稳定效果远远优于目前市售常规的受阻胺稳定剂622、944。
用于均聚聚丙烯时,BW26911与常规1010/168或1076/168抗氧剂体系配合都显示出明显的抗热氧老化协同效果。
而在共聚型聚丙烯中,BW26911与1010/168抗氧剂体系的协效则更为突出。
1 试验1.1 原料PP,F1002(粉料),燕化聚丙烯事业部;PP,1947(粉料),燕化聚丙烯事业部;光稳定剂,BW26911,北京市化工研究院;Chimassorb944(以下简称944),瑞士汽巴公司;Tinuvin622(以下简称622),瑞士汽巴公司;其他助剂:Irgnox1010,瑞士汽巴公司;Irgafos168,瑞士汽巴公司;Irgnox1076,瑞士汽巴公司;硬脂酸钙,江苏宜兴湖景。
第17卷 第8期中 国 塑 料Vol.17,No.8 2003年8月CHINA PLASTICS Aug.,20031.2 仪器及设备高速混合机,GH210D Y,北京塑机厂;双螺杆挤出机,TE230,江苏南京科亚;压片机,B2340C,美国PHI公司;光老化箱,WEL26X2HC,日本SugA;热老化箱,CS10122AB,重庆银河实验仪器厂;拉力实验机,INSTRON5565,英国Instron公司。
1.3 试样制备按配方(见表1)称量各添加剂及基础树脂,置于高速混合机中混合3min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切粒。
挤出工艺条件见表2。
按ISO29321986标准,用压片机制成1mm厚的样片。
表1 添加剂配方Tab.1 The additive presciption编号树脂光稳定剂/‰抗氧剂/‰622944691110101681076CaSt/‰1PP,F100230.511 2PP,F100230.511 3PP,F100230.511 4PP,F1002310.51 5PP,F1002310.51 6PP,F1002310.51 7PP,194730.511 8PP,194730.511 9PP,194730.511 10PP,1947310.51 11PP,1947310.51 12PP,1947310.51 13PP,F10020.511 14PP,F100210.51 15PP,19470.511 16PP,194710.51表2 挤出工艺条件Tab.2 Process condition of extrusion编号机筒温度/℃1段2段3段4段5段机头螺杆转速/r・min-1喂料螺杆转速/r・min-1主机电流/A机头压力/MPa1~61902002102102102102004017~18 3.8~4.3 7~121902002102102102102006016~17 2.9~3.01.4 测试光氧老化试验,样片置于WE L26X2HC(SugA)氙灯老化箱中,定期(0h、1000h、2000h、3000h、4000h)取出试样,按ISO4892-2在拉力机上测试拉伸性能。
热氧老化试验,样片置于130℃烘箱中,每隔24h 观察样品脆断情况。
脆化时间采用对折法测定。
2 结果与讨论2.1 不同光稳定剂对聚丙烯光老化性能的影响按表1中1#、2#、3#配方制样的三种光稳定剂样片在光老化箱中进行加速老化试验,试验数据见表3。
由测试结果计算的拉伸强度保留率见表3及图1。
表3 加速光老化试验结果Tab.3 The aging test results样品号测试项目测试时间/h017002000300035004000 1#屈服强度/MPa34.6-----断裂强度/MPa42.012.3----断裂伸长率/%780-----拉伸断裂强度保留率/%10029.3----2#屈服强度/MPa34.5-----断裂强度/MPa42.5-37.69.5--断裂伸长率/%788-----拉伸断裂强度保留率/%100-88.522.4--3#屈服强度/MPa33.9-----断裂强度/MPa43.1-37.737.438.936.4断裂伸长率/%776-----拉伸断裂强度保留率/%100-87.586.890.384.5图1 光稳定剂对聚丙烯拉伸断裂强度保留率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light stabilizer on tensile breakstrength’s retention of PP由表3图1可见,BW26911在加速光老化试验中表现出优异的抗光氧老化作用。
622和944是目前国内外耐候聚丙烯制品的常用光稳定剂品种,3‰的添加量也是常规用量。
试验数据表明,氙灯照射时间达4000h后,3#(BW26911)样片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仍大于80%,远远优于1#(622)和2#(944)样片。
按照G B9344-88,在合成材料的加速老化试验过程中,通常以特定强度指标的保持率下降到50%的对应曝露时间为其判定终点。
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入光稳定剂622的1#样片耐候性小于1700h,加入944的2#样片小于3000h,加入BW26911的3#样片则大于4000h。
可见BW26911为一高效光稳定剂,其光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光稳定剂。
2.2 BW26911与不同抗氧剂的配伍性比较表1所列16组配方是抗氧体系A(1010/168)和抗氧体系B(1076/168)分别与三种光稳定剂(622、944、6911)组成不同的稳定体系。
将含不同稳定体系的PP ・72 ・新型聚丙烯稳定化体系的应用研究 样片置于130℃烘箱中,样品出现脆化点及90°直角折断的时间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稳定体系对聚丙烯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Tab.4 E ffect of different additive systems on PP aging performance树脂抗氧体系脆化/折断时间/h对照6229446911均聚PP A13#:2952/32881#:>4000/>40002#:3288/33363#:>4000/>4000 B14#:1608/19444#:>4000/>40005#:3048/32886#:>4000/>4000共聚PP A15#:1104/14887#:1488/35768#:1368/28569#:3336/3840 B16#:1008/148810#:1104/300011#:816/285612#:1104/2952 数据表明,对均聚聚丙烯而言,抗氧体系A的耐热老化性能明显优于抗氧体系B。
两种抗氧体系分别与三种光稳定剂组成均聚PP的6种稳定化体系中, 6911和622分别与抗氧体系A、B组成的4种稳定化体系的协同抗热氧老化效能相当,并明显优于944的2种稳定化体系,稳定化效率相差20%~30%。
6911或622与抗氧效能稍差的B组(1076/168)体系的协同效果更加明显。
当6911(或622)与B组抗氧体系配伍使用在均聚聚丙烯中时,该体系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表现出与A组相同的热氧稳定化效果。
对共聚聚丙烯来说,单独抗氧体系A的耐热老化性能与单独抗氧体系B基本相当。
但这2种抗氧体系分别与3种光稳定剂组成的6个稳定化体系的耐热氧老化效能表现差异较大。
其中,光稳定剂与抗氧体系A配伍,耐热氧老化性表现为6911>>622>944;光稳定剂与抗氧体系B配伍,耐热氧老化性表现为6911≌622>944。
说明6911与两种抗氧体系的协效性明显优于622、944,并且6911与抗氧体系A的协效性明显优于抗氧体系B。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BW26911当与1010/168及1076/168抗氧剂复配使用时均表现出突出的抗热氧老化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