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创新题二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II卷)含参考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新高考II卷)语文(包含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高考创新题2

高考创新题(二)第I 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半径a r 的轨道直接跃迁到半径为b r 的轨道,若已知b a r r >,则在此过程中( )A .原子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B .原子只能向外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C .原子可能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D .原子只能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2.在下列四个方程中,4321X X X X 和、、各代表某种粒子 11355495381023592X 3Xe Sr n U ++→+32349023892230143015X Th U X Si P+→+→42349123490X Pa Th +→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 .1X 是中子B .2X 是质子C .3X 是α粒子D .4X 是电子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吸热时内能可以不变D .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零4.如图6—1所示,在竖直绝缘的平台上,一带正电的小球以水平速度0v 抛出,落在地面上的A 点,若加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小球的落点( )A .仍在A 点B .在A 点左侧C .在A 点右侧D .无法确定 5.一频率为540Hz 的汽笛以15rad/s 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0.60m 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 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6—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A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540HzB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B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540HzC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C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540HzD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D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540Hz6.输送功率为P ,输送电压为U ,输电线电阻为R ,用户得到的电压为U ′,则( )A .输电线损失功率为R )UP(2B .输电线损失功率为R /)'U U (2-C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R /'U 2D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U'U P7.如图6—3所示,在一空间电场中有一条竖直电场线上有C 、D 两点,将某带电微粒,从C 点由静止释放,微粒沿竖直电场线下落,到达D 点时,速度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竖直电场线由C 到D ,电场强度是逐渐减小的B .沿竖直电场线由C 到D ,电场强度是逐渐增大的 C .C 点电势,可能比D 点电势高,也可能比D 点低D .微粒从C 运动到D 的过程中,先是电势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8.如图6—4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折射率2n =的某种玻璃的表面,i 表示入射角,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 .无论入射角i 是多大,折射角r 都不会超过45°C .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D .当入射角2arctan i =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9.如图6—5所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波速为100m/s ,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应是 ( )A .此时刻质点a 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沿+r 方向B .1s 内质点a 通过的路程为1mC .从此时刻起质点b 比点c 先达到正的最大位移处D .从此时刻起,再经0.8s ,位于x=100m 处的质点处在正的最大位移处10.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直接接上一盏白炽灯,功率为100W 。
语文创新考试题目及答案

语文创新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恣意(zì)踌躇(chú)龃龉(jǔ)B. 蹊跷(qī)缱绻(quǎn)孱弱(càn)旖旎(yǐ)C. 踯躅(zhí)缄默(jiān)囹圄(yǔ)蹉跎(cuō)D. 忸怩(ní)悱恻(fěi)翩跹(xiān)愀然(qiǎ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非常谦虚。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喜欢读书,而且喜欢写作,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对他人指手画脚,真是令人不齿。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迎难而上,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C. 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让人失望。
D. 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著作等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撼人心。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让人着迷。
D.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今天天气真好!”他感叹道:“我们去郊游吧!”C. 他喜欢游泳、跑步、篮球等运动。
D. 这是一本关于历史、文化、艺术的书。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全国新高考语文二卷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造纸术起源于东汉时期的蔡伦。
B、火药最早被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C、活字印刷术是由宋代的毕昇发明,但当时并未广泛应用。
D、指南针在宋代已广泛应用于航海,但形式为磁石而非罗盘。
(答案:B)
2、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六艺”中的内容?
A、礼
B、乐
C、射
D、绘(答案:D)
3、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二十四史”?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答案:B)
4、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常吃的主要食物是?
A、粽子
B、月饼
C、汤圆
D、年糕(答案:B)
5、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且以“行书”见长?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赵孟頫(答案:A)
6、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
A、施耐庵
B、吴承恩
C、曹雪芹
D、罗贯中(答案:C)
7、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促进了哪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A、东西方
B、南北方
C、中原与边疆
D、内陆与海岛(答案:A)
8、下列哪座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秦朝时期的重要宫殿?
A、阿房宫
B、故宫
C、圆明园
D、颐和园(答案:A)。
新高考二卷语文试题卷子及答案

新高考二卷语文试题卷子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假设为一篇关于时间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散文)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阐述时间的价值?(6分)3. 文章中提到的“时间的礼物”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4. 作者对现代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持怎样的看法?(6分)5.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时间的理解。
(10分)答案: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并合理利用时间。
2. 作者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时间利用方式,如勤奋工作、陪伴家人、追求梦想等,来阐述时间的价值。
3. “时间的礼物”指的是时间给予我们的机遇和可能性,以及通过合理利用时间所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
4. 作者认为现代人往往忽视时间的价值,忙于琐碎事务,缺乏对时间的深刻理解和珍惜。
5. 时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规划和利用时间,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实现个人价值。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
古诗文标题:《登高》古诗文内容:(此处省略,假设为杜甫的《登高》)6. 请解释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一词。
(4分)7.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8. 诗中“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9. 这首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4分)10. 根据诗的内容,谈谈你对“登高”这一行为的理解。
(2分)答案:6. “落木”指的是秋天落叶纷飞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
7. 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8.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长江以生命力,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9. 这首诗采用了平仄相间的韵律,节奏鲜明,给人以强烈的音乐感。
10. “登高”不仅是身体上的上升,更是精神上的超越,象征着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1. 根据题目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本内容)(1)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确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选项答案:A(2)文本中提到的“XX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根据文本内容,XX现象指的是...(3)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提出的观点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本内容)(1)下列关于XX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描述B. 错误描述C. 正确描述D. 错误描述答案:B(2)根据文本,XX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根据文本,XX的主要作用是...(3)文本中提到的XX与YY之间有何联系?答案:文本中提到的XX与YY之间的联系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本内容)(1)下列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分析B. 错误分析C. 正确分析D. 错误分析答案:B(2)文中的“XX”一词,其象征意义是什么?答案:文中的“XX”一词象征的是...(3)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思想?答案: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确解释B. 错误解释C. 正确解释D. 错误解释答案:B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XX特点的一组是:A. 正确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选项答案:A3. 文中“XX”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文中“XX”一词的含义是...4. 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或情感?答案:作者通过XX事件,表达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正确赏析B. 错误赏析C. 正确赏析D. 错误赏析答案:B2. 诗歌中“XX”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诗歌中“XX”一词表达了诗人...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新高考二卷试卷及答案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他”是秦人,名白,字太初。
天宝初年,他因官场失意,被贬为金昌尉。
他自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他纵情于诗酒,才华横溢,被称为“诗仙”。
他,就是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时代。
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感悟,更有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乙】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他的诗歌,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盛唐:___________②豪放:___________(2)下列关于李白的诗歌风格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诗歌只有豪放不羁的一面,没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B. 李白的诗歌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C. 李白的诗歌只有对现实的批判,没有对理想的追求。
D. 李白的诗歌只有对理想的追求,没有对现实的批判。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李白诗歌的特点。
答案:(1)①盛唐:繁荣昌盛的唐朝。
②豪放:气势豪迈,不受拘束。
(2)B(3)李白诗歌的特点: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感悟;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二、古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乙】《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夫:你。
B. 割:切割。
C. 真识:真知。
D. 会当:一定要。
(2)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高考语文 专练二创新题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解析 此题答题关键是满足题干各项要求。 答案 示例一: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埋进了这多情的 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 示例二:无私献身农村,你是一尊雕塑;有心创下伟 绩,你是一座丰碑。
第五页,共49页。
一轮反思 因为创新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套用,考查的又
是学生平时语文素养的积淀,所以,它在一轮复习过 程中几乎被搁置,未作独立切块复习,致使学生做这 类题有时得分极高,有时因无话可说而得分较低,存 在着生活积累不够或语言表达知识掌握不到位(如常见 修辞手法的运用)两方面的问题。
第六页,共49页。
二轮对策 1.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生活,尤其关注社会热
点,使自己在遇到社会热点时能有话可说。 2.以不变应万变,正确应对创新题型。 创新题型有“变”的方面,如情景材料的变化、
命题角度的变化、载体样式的变化,但考查的知识点 与能力点不变,依然考查句式、修辞、简明、连贯、 得体等知识点,只是多以知识点综合为主。一定要扎 实地掌握相关知识点,突出得体和修辞手法的训练, 才能应对创新题型。
第十八页,共49页。
矫正指导 这是一道时评题,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既有道理 的表达,又有现象或事例的列举,实际上等于议论性语 段的写作。该答案均符合上述要求,可在两个方面有点 问题。第一,评论题非常讲究评论角度和针对性。无论 赞成或反对,皆宜从语言运用这一直接的角度来阐述, 而该答案则从民族文化角度来写,角度太大,针对性不 够。由此带来第二个问题。有些道理显得生硬、武断了, 而且观点与例子之间联系太牵强附会。如使用“CCTV” 怎么“带来新的活力”的。
第十五页,共49页。
正确答案 我要做一只快活的小鸟,飞向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 小溪的清凉,品味(pǐnwèi)鲜花的芬芳,观赏新木的青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创新题(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翰林蓊郁翱翔翻云覆雨振翮高飞B.踯躅蹙额跋扈踟躇不前一蹴而就C.鞭笞舌苔懈怠心旷神怡孽根祸胎D.掐断谄媚馅饼气焰万丈造谣诬陷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义演绎推理变换变幻莫测B.文雅温文尔雅神话出神入化C.代劳以逸待劳广大发扬光大D.驱除驱除疾病通讯通讯地址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揭晓(公布结果)揭竿而起(高举旗帜,发动起义)揭示(指出蕴含的道理)昭然若揭(清楚得好像把谜底揭开了)B.含苞(裹着花苞)含垢忍辱(忍受耻辱)含笑(面带笑容)含血喷人(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别人)C.比邻(近邻、街坊)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排列,像梳子一样紧挨着)比附(比较,比美)朋比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D.消闲(消磨空闲时光)烟消云散(比喻消失得干干净净)消沉(情绪低落)消释前嫌(消除以前的嫌疑)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新网北京站2002年10月21日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______________其军事性、战斗性。
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他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_____________。
A.媒介掩饰区别 B.媒体掩饰分别C.媒介掩盖分别 D.媒体掩盖区别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处世要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B.9月11日,美国国内的班机遭恐怖分子劫持,撞毁了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罹难者达数千人,真是祸起萧墙。
C.重庆领导积极做好三峡移民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到新的家园。
D.他父亲思想很开明,对女儿和儿子一视同仁,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所学校,学习空气很浓,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学生们的读书声和刻苦学习的身影。
B.为了根本扭转生产的亏损状况,厂党委成员深入车间听取意见并虚心征求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C.自从肝益纳胶囊问世以来,就像是医药界闯进了一匹黑马。
D.对于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剔除其糟粕,吸收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源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
人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光盘、磁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的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提供用户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的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和三维入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
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交互的多媒体程序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个人能够享受的。
电子图书馆,这种以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利用高速宽频的地区性网络和世界性网络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联机实施浏览、检索和登记。
7.下面对“电子图书馆”这—概念的解释,最准确的—项是( )A.电子图书馆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并将丰富的数据库提供给用户。
B.电子图书馆是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
C.电子图书馆不再将传统印刷型图书作为唯一的信息资源进行存贮。
D.电子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包括利用电子介质处理图书信息。
8.对第一段画横线的文字,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电子图书馆出现的时代背景B.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C.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D.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9.下列对“虚拟图书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图书馆不是独立实体,而是为用户利用网络系统获取所需信息而设置的。
B.虚拟图书馆有先进的工作系统,但不再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建筑物的机构的特征。
C.虚拟图书馆拥有的二维和三维人机界面是专为用户任意浏览和提取信息而设置的。
D.虚拟图书馆称谓中的“虚拟”是针对其特殊环境而言的,不是“虚设”的意思。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图书馆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所以它具备提高生产率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功能。
B.电子图书馆一出现,传统印刷型图书作为唯一的信息资源进行存贮的局面就被打破。
C.电子图书馆的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个人能够享受的,所以它具备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D.虚拟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各种获取信息的入口,在虚拟图书馆中,每一个正规或不正规的受教育者都有上网浏览和获取信息的可能。
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
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
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
”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为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
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
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密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
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
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
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是不忘妾也”。
《旧唐书·后妃传》1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药备尽,尊体不瘳瘳:病愈B.房玄龄以谴归第谴:受谴责C.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履:踏上、遇上D.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肆:大肆1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在本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B.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C.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D.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B.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所须器服,皆以木瓦C.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D.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体现长孙皇后“贤助、良佐”形象的一组是( )①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②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
③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④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⑤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⑥非有大故,愿勿弃之A.①②③ B.②③⑤C.④⑤⑥ D.①④⑥15.下列对文段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论其才干和资历,都是太宗的第一功臣,太宗要委以执掌朝政大权的重任,其实也是量才录用。
B.长孙皇后希望朝廷不要让她哥哥作执政大臣,因为她担心这会造成外戚专权,给哥哥和自己带来杀身灭族的大祸。
C.长孙皇后坚决维护依法治国,即使大病不愈,也决不同意赦免囚徒,以求福助,为一人而乱天下法。
D.长孙皇后在临终遗嘱中还劝谏太宗宽容贤良大臣,杜绝外戚专权,丧葬俭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15分)16.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5分)(1)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
(6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王诗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1分)(2)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题材相同,但观点不同,杜诗___________;王诗__________。
(2分)(3)两首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不少于50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句)(4分)(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2)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3)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4)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伶官传序》)(5)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冬天朱自清说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