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车60年进化史

合集下载

图说中国特色官车60年发展史

图说中国特色官车60年发展史

图说中国特色官车60年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之初,亟待引入进口汽车1949年,新中国成立。

随着共和国外事交往的日益频繁,在汽车工业基础为“0”的状况下,亟待引入进口汽车,进行交通接待工作。

图为1949年,毛泽东数次乘坐从美军缴获的吉普车参加公开活动。

那时候,每当有较大的外事访问接待任务,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供给处和汽车科便手忙脚乱,需从中央各部委借车,手续冗杂,效率低下。

而社会上仅有的几十家个体出租汽车行,车况极差,数量又很少,加起来不到40辆,根本满足不了外事接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成立新汽车公司的想法。

周总理很快批准,并圈定了“首都汽车公司”这一名称,向政务院特别拨款5亿元(旧币)。

首都汽车公司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接待外宾和执行中央各类大型会议的交通任务.1951年4月23日,首都汽车公司在西四小院胡同1号挂牌成立。

公司从上海、天津购入斯坦特、奥斯汀等小轿车32部,大轿车27部;同时,从捷克订购了“旱捷克”小轿车50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次进口汽车。

图为2009年两会,首汽集团派出的专车。

1954年10月,首都汽车公司执行了全国一次人大和政协三次会议交通服务任务。

首汽出动百余部车为全国第一次人大会议服务,从那时起,半个世纪来,首汽一直承载着全国和北京市两会的交通任务。

图为当年第一次接待人代会时的首汽车队。

虽然早在60年代,美国就经历了轿车进入家庭的时期,但在中国,直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基本是不存在汽车市场的,中国所拥有的就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红旗牌、上海牌小轿车,加上少量苏联援助的进口汽车,总量不超过千辆。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破裂,部队装备用车一下失去了供应源。

1961年元月,国防科委批准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生产轻型越野车“北京吉普212”。

虽然吉普212是军用车辆,但在当时奉行先军政治的中国,吉普212立刻成为最为风靡的政府用车。

古代公务车发展史 马越多官越大

古代公务车发展史 马越多官越大

古代公务车发展史马越多官越大>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

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追悼会现场,孔子还没从悲伤回过神来,颜回的父亲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先生节哀顺变,为表达您的哀思,能否用您的车子改制成棺材来安葬颜回呢?”孔子一听就止住悲伤回到现实:“不乘车,我怎么同大夫交往呢?”这并非杜撰,而是确有其事。

因为从先秦起,诸侯公卿都以乘坐马车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最早为牛拉的车,后为马拉的车,再后来,才改为人抬的轿,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上台,不坐轿而坐车,那时的汽车两旁有踏板,各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更是招摇过市,威风不已。

车的优劣和权的大小成正比,车越好者,权越大,车一般者,权一般,无车可坐者,自然也就无权了,只好垂手站在马路边,吃那汽车疾驶卷起来的灰土扬尘,和超标的尾气。

从古至今,座驾这东西,虽只不过是官员的代步工具,但更是地位的一种象征,只要头戴乌纱以后,就没法排除对于座驾的关注情结。

连孔圣人都无法逃脱公车情结,其他屁官更是如此。

尽管官员允许有公务车,但为了限制官员超标准、公车私用等公车腐败,历代王朝都会通过发布《舆服志》(舆,即车,即辇、轿、座驾),对官员公务车配备予以规定。

即什么级别的官,享受什么等级的座驾,都规定得详详细细。

西汉景帝中元六年颁布了中国历史最早、也最成型的官车使用规定:一、不同官员驾车马匹数量有差,马匹越多官爵越高;二、公车的装饰体现等级差别,一是,即车厢两旁用以遮蔽尘土的屏障,官品六百石以上至千石的可以将左边漆成红色,两千石以上的可以将两边都漆成红色;二是车辆上避雨遮阳的车盖。

平民乘车只许用青布盖,官吏两百石以下用白布盖,三百石以上用皂布盖,千石以上方可用皂缯覆盖。

于是车盖连同冠服合称“冠盖”,也成了仕宦的代称。

我们所说的“冠盖云集”,与现在众多官员开会将车子停在一块的感觉差不多。

中国汽车工业60年回顾

中国汽车工业60年回顾

中国汽车工业60年回顾:从无到全球第一时序更迭,甲子轮回。

今天,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

60年春华秋实,60年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从生产卡车到生产高级轿车,从单一的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和升级,如今,中国超越日、美成为全球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门槛回望: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中国正以超越想象力的速度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九年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中国的汽车工业几乎是空白。

直到1953年7月15日,中国的汽车工业才有了第一块基石——毛主席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题字。

从那天起,新中国汽车工业才开始真正起步;从那天起,我们才一步一个脚印,开始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

国产解放卡车从厂房奠基到生产线组装以及正式投入生产,我们用了3年时间。

1956年7月,一汽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CA1下线。

该车的原型是前苏联的吉斯150型汽车。

它是按通用性设计制造的载重卡车,载重量为4吨,装有90匹马力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最大时速为65公里。

它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中国的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

国庆10周年阅兵车红旗轿车CA721958年,上海汽车装配厂开始成批生产吉普车;1958年5月12日,由一汽研发的国产第一辆东风轿车(红旗前身)试制成功,并开进北京展示;1958年6月,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

由此,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向轿车领域延伸。

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九年从卡车到轿车研发生产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地经过第一个10年的积累和技术沉淀,中国汽车人又开始了自己的轿车之路。

1959年,红旗牌、北京牌轿车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集中亮相和展示,引起轰动,这也相当于是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展”。

后来,红旗轿车也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阅兵车。

1960年,北京汽车厂开始试制生产东方牌BJ760型轿车,这就是后来的“北京吉普”前身。

建国六十年的交通工具

建国六十年的交通工具
靠步行,和封建社会没什么两样儿,当 时,百姓出门通常都是步行或是坐马车 等。
其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对于 人们来说尚属家庭财产中的“大件”,要 省吃俭用才买得起。
50年代末新突破:无轨电车(1959年)
刚解放时,北京的电车业已 濒临瘫痪。当时北京的城市 人口200万,而勉强行驶的电 车仅有49辆。到1956年,北 京的有轨电车达到240辆,运 营线路也由民国时期的6条增 加到9条,形成了有轨电车线 路网。但有轨电车自身存在 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噪音大, 速度慢,只能在轨道上行驶。 铁轨铺在繁华地区的马路上, 为后来的市政建设造成很大 的障碍。1959年3月10日,内 城的有轨电车全部停运,让 位给新出现的无轨电车。
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飞机这项交通工具的作用被 发挥出来。依托突飞猛进的空中走廊,国人与世界的联 系更加紧密。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 国。
人力畜力是主力建国初期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靠步行和封建社会没什么两样儿当时百姓出门通常都是步行或是坐马车其实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对于人们来说尚属家庭财产中的大件要省吃俭用才买得起
从油灯到电灯,从牛尾辫到梨花头,从长袍马褂到个性百搭, 从马车到飞机动车,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已经90周年。回顾这 90年,人们的穿衣打扮、出行工具、日常用品、生活方式、审 美标准……“南方舟楫,北方马车”,是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 而随着百年来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变革,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 开始发生了质的变革。
火车的出现( 1987年 )
图为1987年,北京永定门车 站的进京打工人流。按照 2006年通过的《铁路十一五 规划》显示,到2010年主要目 标为: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 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 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 气化改造15000公里。十一 五期间的铁路投资规模为 1.25万亿。截止08年底,国 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 达到两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 的投资超过了1.2万亿元。

建国60周年:红旗汽车发展历程

建国60周年:红旗汽车发展历程

建国60周年:红旗汽车发展历程(组图)字体大小:大中小2009-08-27 09:51:35 来源:一大把网站中国第一车——红旗轿车,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

但红旗轿车的前身——东风牌小轿车的诞生,堪称共和国轿车工业发展史上最具代表的一页,这段故事也许并不鲜为人知……一直以来,红旗以“国车”身份定位,这两个字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轿车品牌的含义,它包含的是中国人对于民族自强和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期待。

黑色的大红旗轿车缓缓驶过长安街,出现在共和国的重大历史时刻,这成为国人心中难以忘怀的镜头。

红旗俨然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建设成就的旗帜,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1958年5月,1958年5月12日,国产第一辆小轿车试制成功。

第一辆国产小轿车名字并不叫“红旗”,叫“东风”,是红旗轿车的前身,车型编号为CA71。

1959年9月,二十辆红旗轿车送往北京,供国庆十周年阅兵式用。

1960年,“红旗”CA72三排坐轿车研制成功。

1964年,“红旗”CA770三排坐高级轿车研制成功。

9月中旬,为庆祝国庆15周年,一汽生产的40辆CA72红旗轿车由崔洪松带队送到北京。

9月26日,40辆“红旗”和一批苏联“吉斯”、“吉姆”进行测试。

结果是红旗轿车战胜苏联轿车顺利通过检验。

9月27日下午,国务院秘书长当众宣布:“红旗”成为国宾车参加国庆15周年的外事迎宾活动。

红旗轿车也就从1964年10月1日起,正式被定为国宾车。

1965年9月12日,前后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我国第一辆红旗新型三排座高级轿车诞生。

1965年9月19日,第一辆CA770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由范恒光负责送到北京,请上级审查。

1966年,一汽专为国家领导人研制的红旗CA772高级特种保险车。

1972年,毛主席坐上红旗特种保险车,为久负盛名享誉中外的“中国第一车”罩上了更加耀眼的光环。

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国务院发出节电、节油指令:其中“红旗高级小轿车因油耗较高,从今年6月起停止生产。

中国汽车演变史

中国汽车演变史

中国汽车演变史咱今儿个就来唠唠中国汽车演变史。

我爷爷那辈儿啊,汽车可是个稀罕物。

爷爷常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偶尔能看到路上有汽车驶过,那阵仗就跟看西洋景似的。

那时候的汽车大多是外国牌子,又笨又重的样子,在咱这中国的土路上跑得还晃晃悠悠的。

爷爷有个老伙计,叫李大爷,李大爷在城里的大工厂里当工人,有一次他回村就特得意地跟大家讲,“我在城里看到汽车啦,那家伙,像个大铁盒子,跑起来嗡嗡响,咱啥时候也能有这样的东西呢?”爷爷就笑着回他,“你呀,就做梦吧,这汽车可不是咱老百姓能想的。

”可没过多少年,新中国成立了,咱中国人就开始琢磨着自己造汽车了。

我爸年轻的时候,就赶上了这股热潮。

那时候厂里的叔叔伯伯们可热情高涨了。

我爸说,有个王叔叔,是厂里的技术骨干,整天就泡在车间里,眼睛盯着那些汽车零件就像盯着宝贝似的。

有一回我爸问他,“王哥,你说咱真能造出自己的汽车吗?”王叔叔把手里的扳手一扬,大声说,“咋不能?咱中国人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就这么着,在无数像王叔叔这样的人的努力下,咱们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了。

那时候整个厂子里都沸腾了,大家围在那辆汽车周围,又笑又跳,就像自己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

再后来啊,我也慢慢长大了。

汽车已经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而且咱们中国自己品牌的汽车也越来越有看头了。

我有个同学叫小赵,他对汽车那叫一个痴迷。

有次我们一起去看车展,他眼睛都看直了。

他拉着我的手说,“你看,咱们中国的汽车现在设计得多漂亮,这线条,这配置,一点不比那些外国车差啊。

”我也连连点头,说:“是啊,咱中国汽车发展得可真快。

”那些国产汽车的销售员们也特别热情,一个销售员大哥笑着对我们说,“小伙子们,现在咱国产汽车性价比可高了,技术也过硬,买一辆开开绝对划算。

”现在啊,走在马路上,各种款式、各种功能的汽车让人眼花缭乱。

电动汽车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我邻居张大哥就买了一辆电动汽车。

他跟我显摆说,“兄弟,这电动汽车好啊,环保又省钱,开起来还特别安静,就像在滑行似的。

公务车发展史

公务车发展史

公务车发展史
公务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早期,由于汽车技术
的相对落后,公务车主要是指为政府部门和官员提供运输服务的马车和马车。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公务车逐渐开始使用汽车来替代马车。

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随着轿车的发展和大规模生产,汽车开始成为公务车的主要形式。

许多政府和公共机构开始购买汽车作为公务用途。

这一时期的公务车多以低档奢华版轿车为主。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公务车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政府和机关部门的需求增加,公务车的品种和数量都有所提升。

此时公务车车型已经从传统的轿车扩展到更多的车型,如SUV和MPV等。

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代初,公务车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政府和机关部门在购买公务车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时,许多汽车制造商不仅专门生产公务车,还推出了特别定制的公务车型,以满足政府和机关部门的需求。

随着公务车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生产高档公务车,专门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外交使节等提供服务。

这些公务车通常具有更高的豪华程度和更多的高科技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公务车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政府和机关部门开始倾向于使用更环保、节能的公
务车,如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公务车的发展经历了从马车到汽车的演变,并且在车型、豪华程度和环保性能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公务车市场也在不断地适应和发展。

中国公车进化史

中国公车进化史

中国公车进化史作者:孙宗波来源:《汽车观察》2012年第04期新中国的公车发展经历了“特定历史时期”、“采购混乱”、最终“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可谓“一穷二白”,公务用车更是无从谈起,早期公务用车完全是依赖进口。

其中,最高档的莫过于来自苏联的吉斯牌和吉姆牌轿车。

这些车最初是供国家领导人使用,后来配备给副省级以上干部。

而波兰产的华沙200轿车,苏联伏尔加系列轿车则为局级干部使用。

此外,一般性的外宾接待则由太拖拉603轿车完成。

60年代起,国产轿车渐渐成了公务用车的主力军,包括红旗CA770轿车、上海牌轿车、北京212吉普等。

红旗牌轿车的历史始于1958年。

当年诞生于一汽的我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并不叫“红旗”,叫“东风”,定牌为CA71。

商标是一条腾飞的金龙,与车头前毛泽东主席手书的“东风”两字相互辉映。

整车参考自1955年克莱斯勒帝国C69,仅用了33个昼夜试制完成。

随后,一汽人又对“红旗”轿车整车作了5次系统的试验。

5次试验后,红旗轿车定型样车被正式编号为CA72,这才是我国有编号的第一辆真正的红旗牌高级轿车。

1965年一汽生产的红旗CA770型三排座高级轿车正式投产,之后总共生产了127辆,分布在全国各大重点城市的政府机关使用。

上海牌小轿车诞生于1963年,由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台上海牌轿车为手工打造,六缸发动机,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

1975年上海牌轿车形成年产5000辆的生产能力,当时这种车型是各地市级领导及接待外宾的专用车辆。

北京212(BJ212)是我国较早生产的乘用车之一,其诞生于1965年。

曾是供部队高级指挥员使用的越野车。

但是在60-70年代的中国,奉行的正是先军政治,所以很多的政府也都在使用北京吉普212车型。

这个时期,进口公务车并不单纯源于社会主义阵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后,日本车也开始在中国车市场崭露头角。

1964年,第一辆皇冠车进入中国后,成为当时的贵宾车,承担起接待贵宾的重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官车60年进化史:国货欲翻身红旗成新宠从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到八十年代吉普212的流行;从奥迪、桑塔纳占据“官车”市场,到红旗H7复苏;从建国30余年纯进口车一统天下,到合资品牌百家争鸣,再到自主品牌扬眉吐气,可以说,中国公务车60余年的发展史,就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史的浓缩。

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1、吉斯115:毛泽东获赠坐骑1949年,新中国成立。

随着共和国外事交往的日益频繁,在汽车工业基础为“0”的状况下,亟待引入进口汽车,进行交通接待工作。

1949年的12月21日是苏联元首斯大林70岁诞辰。

为了向斯大林祝寿,毛泽东亲自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受到了苏联方面隆重热情的欢迎接待。

在毛泽东即将离开莫斯科的前夕,斯大林向他赠送了一件不同寻常的贵重礼物——一辆斯大林亲自下令为毛泽东特制的吉斯115高级小轿车。

吉斯115是装甲防弹保险车,底部和车身装有厚厚的装甲,整车重达7.2吨,沉重的防弹车窗玻璃必须借助液压系统才能升降。

轮胎为双层结构,即使被机枪子弹击穿,还能行使50公里,车内驾驶座后还有一道可升降的防弹隔音玻璃。

毛泽东一直到去世,都乘坐斯大林赠送的吉斯115。

毛泽东坐车很特别。

他从来不坐别人的车,却极愿意别人来挤他的车。

周恩来、陈毅、贺龙等领导同志都深知毛泽东的这个癖好,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挤毛泽东的车。

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时,苏联代表团前来祝贺,赫鲁晓夫在听说了毛泽东的这一癖好后,欣然与刘少奇、周恩来加上秘书和保卫人员一共7个人与毛泽东挤坐在吉斯115里面,一起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

(本节内容源自新华网)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2、首都汽车公司:引进斯坦特、奥斯汀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初尝胜利果实的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这个时候的中国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恨不得一年之内就把新中国建设成型,与此同时,随着共和国外交事务的日益频繁,我国急需汽车进行交通接待工作。

每当有较大规模的外事访问时,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就面临汽车供给紧张的问题,因此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成立新汽车公司的想法,周总理很快便批准了这一提议,并于1951年4月23日在西四小院胡同1号成立了“首都汽车公司”,新公司从上海、天津购入斯坦特、奥斯汀等小轿车32部,大轿车27部;同时,从捷克订购了小轿车50部。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次进口汽车,暂时缓解了外交事务需要汽车的燃眉之急。

首都汽车公司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接待外宾和执行中央各类大型会议的交通任务,首批汽车由政务院从各部门调拨,共11部;司机则由华北交通部门五大公司(长治、邯郸、石家庄、天津、北京)陆续选调而来。

首都汽车公司初成立时,各方面条件比较艰苦,缺少办公室和营业地点,职工没有住房。

从各地选调来的司机近百名,一律不许带家属,都住在集体宿舍里,纪律非常严明。

开会一般都在晚上10点以后,只要一个通知,大家就都来了。

那时没有劳保,没有加班费,没有奖金,一切都是自觉自愿的。

(本节内容来自法制晚报)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3、东风牌71型轿车:新中国第一辆自己的汽车1958年5月5日,作为共和国汽车“长子”、位于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称“一汽”),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东风牌71型轿车,从而拉开了新中国轿车工业的帷幕。

同年8月,一汽参照美国克莱斯勒1955年型C69轿车,研制出红旗牌CA72高级轿车;这辆新中国的一代名车,直列8缸发动机、120马力、最大时速 160公里,车身很大也很重,外型追求“民族感”,最典型的是前部过于写实的有机玻璃的红旗标志和宫灯式尾灯。

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1959年,一汽开始新一轮红旗CA72型轿车的设计,并小批量试制出43辆。

红旗轿车在当时不是商品,没有买卖,而是国家每年下计划,由一汽生产调拨,使用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来延伸到全国省部级以上的高级官员。

从1958年到1981年,前后23年,红旗轿车一共只生产了1500多辆。

(本节内容源自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4、吉普212:“中吉普”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开始急剧恶化,最终导致破裂,无法继续引进苏联装备的情况下,我军战术指挥车一下失去了供应来源。

于是,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尽快开发出部队备用车,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

在造就了借鉴美国威利斯和嘎斯“69”吉普车的210吉普车基础上,1965年,BJ-212系列越野车正视定型。

分别为BJ-212和BJ212A两种型号。

1966年11月10日和11月26日毛泽东乘坐BJ-212沿东西长安街和西苑机场跑道行驶。

于是,拥有历史烙印的BJ-212成为了那个时代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县以上级别和团级领导才能配备。

尽管配置简陋,但其一年5000左右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称为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炙手可热的“官车”。

BJ-212更被作为援助物资被无常捐献给越南等当事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本节内容源自人民网[微博](48.89,1.86,3.95%))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二、80年代:奥迪、桑塔纳,“洋货”纷沓而来1、奥迪100C3:公务车一家独大到了80年代,随着国家对各级政府部门拥有车辆管制的放松,地方政府自行采购用车额度剧增,大量进口轿车蜂拥而入。

当时盛行的有丰田皇冠、日产公爵王等,但是以奥迪一家独大。

这个阶段“官车”的特点是尺寸较大的黑色三厢轿车,内部宽敞,外形方正、大气而内敛。

1982年第三代奥迪100C3问世,这也是国内车迷们最熟悉的一代。

奥迪在C3上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包括每缸5气门、Quattro四驱系统、以及TDi柴油发动机。

C3出色的车身设计使得风阻系数达到了惊人的0.3,这一数据创造了世界最小风阻系数纪录。

C3的销售相比前辈更上一层楼,在1991年德国方面宣布停产的时候,C3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108万辆,而至今C3底盘还在国产红旗上散发着余热。

1988年,合资生产的奥迪100在长春下线,自此,奥迪在国内便成了行政级轿车的标杆,从此开启了奥迪“官车”时代。

(本节内容源自新华网)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2、桑塔纳:合资时代的迅速提升1984年,对于中国汽车而言是绝对应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年。

1984年,中国政府决定发展轿车,并正式开始审批项目,各地各行业纷纷上马轿车项目,轿车行业由此走向前台,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主角。

1984年-1986年批准的三个轿车合资项目,依次为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上海大众。

这三个合资企业,不只是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也是全国所有的合资企业里最大的三家。

当时上汽定的轿车生产能力是3万辆,广汽是1.5万辆,北汽是2万辆。

1984年,当第一款合资引进生产的国产轿车———桑塔纳出现在中国街头时,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看多了“老上海”、“老红旗”和“老东风”的国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轿车可以这么先进、这么完善,尽管桑塔纳是款在海外已停产多年的车型。

桑塔纳“实际上为新时期的中国汽车业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奠定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大众通过桑塔纳所获得的成功,也刺激了其他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欲望,通用、本田、福特、日产、丰田纷至沓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格局终究成型。

(本节内容源自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三、90年代:市场开放,进口车占了半壁江山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公务车市场从奥迪一家独大发展为百家争鸣。

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出台,1999年,政府采购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并更加明确地规定了不同级别干部的车辆配备标准,给更多品牌提供了机会。

该标准中,省部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升(含)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轿车,这个级别以奥迪车型为主,如奥迪100、奥迪200、奥迪A6、奥迪A8等,但也有少量奔驰S级轿车。

党政机关的其他公务用车一般配备排气量2.0升(含)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车型集中在桑塔纳、桑塔纳2000和捷达。

这个时期的公车采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多以申请与报批的形式进行。

“官车”形象随着各种不同派系车型的引入而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这时候,虽然奥迪还是占据主要地位,但其他车型如天籁、雅阁、凯美瑞、君威等合资品牌B级车也已经群起而分割这一丰腴市场。

在1988年全国“两会”上,有细心人在举行全体会议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停车场上数了一下:556辆轿车中,495辆进口车占绝大多数,合资国产车和自主品牌车则寥寥无几。

当时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在会议文件中加入提倡领导干部乘坐经济型国产轿车。

(本节内容源自新京报、广州日报)中国“官车”进化史曾有着这样的时刻:“一汽”造成新中国第一辆东风71型轿车;毛泽东乘坐吉普212沿东西长安街行驶,掀起七八十年代公务车越野风;奥迪100C3进入中国,一家独大;红旗H7复苏……四、20世纪:“国货”要打翻身仗红旗H7成新宠2012年7月15日,一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旗H7轿车实现下线量产,随后成功进入政府公务车采购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