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质量与安全从食品安全问题看法治建设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相关论文(5篇)

食品安全相关论文(5篇)

食品安全相关论文(5篇)食品检测看食品安全论文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的特点,企业往往忽视人民大众的利益,往往忽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些企业更是把生产形同儿戏,导致了一系列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劣质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和瘦肉精事件等等。

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消费者如履薄冰,胆颤心惊。

食品安全已经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改善现阶段消费者不放心消费的局面,必须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

二、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性小样本抽验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检验方法。

它可以通过抽样得出来的百分比来判断整个区域或者说整批产品的质量好坏,这对了解某一种食品质量是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1.食品安全关的把握食品安全需要政府部门的科学监管。

政府部门可以获取食品安全状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进行科学的及时的决策提供依据。

全面把握市场上消费的食品的总体状况,使政府工作更有成效。

2.市场质量关的把握市场质量关的把握需要在科学的统计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抽样检测,要能真实的反映出一批产品的安全是否达标。

要对劣质的产品予以封箱,贴上不合格标识,严肃打击,严格监管,狠罚重罚,使不法分子不敢再犯相同的错误,净化市场环境。

对优质的食品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安全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大环境。

3.社会和谐关的把握一个国家的食品是否安全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声誉。

尤其是本国的产品销往国外的时候,被他国查出食品安全有隐患,产品质量不达标,那就不是一个企业的简单问题,而是影响到一个国家整个食品行业对外出口的问题。

和谐国际声誉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不能因为某一两个蛀虫而破坏整个国际大环境的良好口碑和印象。

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检测的根本立脚点和终极目的所在,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的社会氛围的重要条件。

三、食品检验检测的措施和方法1.检验检测机制的完善食品检验检测是一个国家民生的问题。

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篇一: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21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21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21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21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21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21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食品安全 毕业论文

食品安全 毕业论文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作为人类生存必需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支撑,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探究食品安全问题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食品安全现状,探讨食品安全管理对策。

一、食品安全现状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污染现象严重。

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环境污染、人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中残留或生成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细菌、病毒等。

2.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生产领域独立性不足,存在“小作坊”和黑作坊现象,产品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很容易导致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3.食品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食品标准制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广泛,其中许多食品行业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产地标准、质量标准等,导致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够有效。

4.食品安全预警能力相对薄弱。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制度还不完善,对于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反应速度往往较为迟缓,对于食品安全风险的判断也存在不足。

二、食品安全管理对策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1.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现有食品安全法规制度,进一步提高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的处罚力度,同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进行明确,加大惩处力度,有效地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领域管理。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标准体系,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控制标准明确,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和规定,以此减少不合格食品的流入市场。

3.加强食品检验机构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建设,提高其技术力量和检验能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

4.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预警食品安全风险,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5.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应该加强对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身体健康出发,增强食品消费行为的自律性。

食品质量与安全论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关系民生涉及违法非法添加剂等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安全食品,企业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并以退货等形式实施召回。

2011年5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将召回情况列入企业的安全信用档案。

相比2007年颁布的现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意见稿在“不安全食品”的定义中添加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近期最大的焦点就集中在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上。

这条新规也进一步明确,食品添加剂一旦在品种、用量和使用范围上稍有差池,发生违法、非法添加而导致食品不安全,企业必须立即停产并实施召回。

应当注意到,意见稿将“换货”从召回方式中删除,要求企业采取“退货”等方式,以及时消除或减少危害性。

所有召回食品,应做无害化处理或销毁,无害化处理后的产品不得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

此外,对于因标签、标识或说明书不合标准被召回的食品,采取加贴标签、另附补充说明等补救措施后可继续销售。

现行规定根据危害程度,将召回分为三个级别。

征求意见稿提出“一视同仁”,不再分级处理。

企业发现不安全食品立即停止生产,并在3日内向质量监管部门提交召回计划,详述食品名称、数量、批次、销售区域,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拟采取的措施、期限及预期效果等。

同时,将召回信息通知销售企业和消费者。

意见稿还首次写入食品生产企业对其食品安全负责的要求,禁止企业隐瞒或虚报其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

日常生产中,企业应记录并保存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及时把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报告监管部门。

为加强食品召回的落实力度,每次召回详情都将记录进相关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主动实施召回的,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但不免除其法律责任。

不召回的责令其召回。

监管部门还要通过现场检查生产场所,掌握召回食品处理、票据、账簿信息等方式,对召回行为进行监督。

国家质检总局强调,凡是食品安全问题,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

食品质量与安全毕业论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毕业论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引言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食品质量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如食品中毒事件和食品伪劣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因素:1. 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其中,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风险。

2. 加工环节食品加工环节也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能够有效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

3. 储存和运输环节储存和运输环节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敏感环节。

不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甚至产生细菌污染。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减少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风险。

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监管是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此外,建立起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布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提高公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知晓度。

2. 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食品企业应加强自我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对原料的把控,严格选择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3. 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是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食品安全作为一个不断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不仅关乎着人们的健康,更是与国家的稳定息息相关。

对于食品安全的探究与研究一直是公众,企业和政府的关注热点。

背景下,我选择了食品安全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旨在深入探究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成因以及解决手段,并提出对于食品安全的一些个人见解和建议。

一、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不断发生的。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哗然。

2013年,媒体报道了几十只阳江毒鸡鸭被销毁的消息。

同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卤制品监管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

2024年,媒体将益阳市长而渡镇存放冷库内的135吨未经检验授权冻猪肉曝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食品的信任,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阻碍。

同时,由于食品的特殊性质,涉及面非常广,难以全面地控制其污染。

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食品贸易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二、食品安全的成因为什么许多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呢?在我看来,这有以下几个原因:1.利益驱动。

在食品行业中,一些企业将利润放在第一位,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在原材料收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降本增效。

这就带来了很多风险,例如不正当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农药或化肥、过期的食品、假冒伪劣产品等。

2.监管不力。

在许多国家,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监管机构存在着延迟、不公正和不透明的局面,往往难以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重商主义的思想也使得相关部门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往往会受到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3.缺乏行业标准。

在食品安全中,很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行业标准不清晰,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鸿沟比较大。

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论文(精选5篇)

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论文(精选5篇)

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分析食品安全问题论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解决办法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食品卫生与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遭遇有害健康的作假食品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敌敌畏泡过的火腿、福尔马林泡出的干货、硫磺熏白的蘑菇、病死猪肉做的肉松、孔雀石绿处理的水产品、加了漂白剂的米粉和粉丝……因为配方奶粉有问题而导致婴儿死亡的,也不是新闻,早在2004 年就有十几名婴儿因为服用劣质奶粉而死亡。

往饲料、大豆制品、奶制品中掺三聚氰胺(美其名曰“蛋白精”)冒充蛋白质,做为一项公开的行业秘密,在国内已盛行数年,推销“蛋白精”的“生物技术”公司遍地开花,可见这个市场之大.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1、双汇瘦肉精事件2、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4、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5、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6、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7、染色馒头事件8、沈阳毒豆芽事件9、宜昌毒生姜事件10、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11、合肥染色蛋糕事件12、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被曝或含荧光增白剂存致癌因素13、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14、广东中山查获 1325 公斤“墨汁粉条”15、重庆一公司购 26 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被查获16、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浸泡多次仍掉色17、珍珠奶茶吃珍珠等于吃塑料。

这些年,因食品安全问题屡亮红灯,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市场忧心忡忡,买肉类怕有“疯牛病”和病死猪,买鸡鸭鱼类怕有“禽流感” 和含激素,买果蔬担心“转基因”和“农药残留”,买米面怕用了抛光矿物油或掺有增白剂;还有吊白块、苏丹红、“陈化粮”、“地沟油”、“工业盐”,以及孔雀石绿、福寿螺、有毒多宝鱼、红心鸭蛋、瘦肉精……媒体曝光的新闻几乎涉及人们需要吃的各种东西,让不少人陷入食品安全恐慌之中。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word版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word版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

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

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

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学菁英学校毕业论文从食品安全问题看法治建设姓名:徐琴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201班指导老师:周俊(食品学院党委书记)2015年05月16日【摘要】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

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如果说以前考虑问题的方式是“什么食品是安全的”,现在已经变为“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

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不仅仅表现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而且从一个更深的层面显示了我国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食品安全、日益严峻、法治建设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 sauce,Hair soy sauce, wax pot bottom material, clenbuterol, poisonous rice, cooking oil ...... "problem food" as much as it involves a wide range, resulting in of the point. If the former approach is to consider the question, "What food is safe," now becomes "what food is safe." Change this way of thinking, it is not just the Chinese food safety problems of the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the rule of law, should pay attention to.Key words food safety,increasingly severe,the rule of law目录第一章食品安全问题概况 (1)1.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 (1)1.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1)1.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1)1.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1)1.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1)1.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1)1.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1)1.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2)第二章从食品安全问题看法治建设 (2)第三章加强食品安全法治的措施 (3)3.1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加强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体系建设 (3)3.2立足国情,加快推进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探索构建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3.3切实推进食品安全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3)3.4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4)3.5建立覆盖城乡各地的食品安全法律控制网络 (4)3.6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4)3.7通过风险信息交流和提前介入生产环节,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领域的监管 (5)3.8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5)结论 (6)致谢 (6)参考文献 (7)第一章食品安全问题概况1.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

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

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1.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1.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

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

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

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1.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1.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

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

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1.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

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第二章从食品安全问题看法治建设食品安全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即使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曝光。

但我国的现状似乎更为严峻。

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但食品不安全的总体趋势仍在发展。

诚然,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

但在我国行政和司法的综合严打之下,食品安全问题不降反升,不能不说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体制和导向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迅速。

尤其是与民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已经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

如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立法就达到30多部。

为什么有大量法律的情况下,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仍然日趋严重?政府无疑具有不可推托的职责。

以现代法治政府的理念,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和保障法律的实施。

而维护食品安全作为公众衣食住行的最基本的方面,理应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职守。

但长期以来,在GDP增长的压力下,我们各级政府都把GDP的增长作为主要指标,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到招商引资和经济开发中去,不仅使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专业职数欠缺,而且政府的管理责任也大大弱化。

我国的现状是对于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与个人处罚过轻导致违法成本过低,甚至还出现了“养鱼执法”的现象。

这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直接原因。

根据既有的制度设计,食品监管部门应该充当“安全卫士”的角色,在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把好关口。

对于可能危及公众健康的生产经营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予以查处,并向消费者及时通报。

然而据媒体报道,某些地方的监管人员与违规企业已经不再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而在一定程度上结成了隐蔽的“利益共同体”,“执法为民”变成“执法为利”。

执法不严,势必使得大量的问题食品流向百姓餐桌。

不仅如此,政府如果不能保障法律的严格实施,破坏的不仅是政府的公信力,而且是法律的尊严。

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会使大量原来尊重法律的人也会丧失对法律的尊重,从而使食品安全危机越来越严重。

洛克说过,在一个法治国家,只要有一个人可以不受法律的追究,就无法治可言。

因为不尊重法律的行为有扩散效应。

一个人不守法不受追究往往会带动更多的人不守法,最终导致所有的人都不守法。

而违法行为不受追究,法律就会形同废纸,纵有再多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又岂能保障食品安全?第三章加强食品安全法治的措施3.1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加强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立法是食品安全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一是对《食品安全法》作进一步修改,尤其是完善民事赔偿责任条款。

扩大民事责任主体范围和责任范围,明确检验主体和监督主体的过失赔偿责任。

该法关于食品安全违法者“损一赔十”的规定,实践中由于食品消费一般金额较小,而索赔手续复杂,真正实现并不容易。

即便能够实现,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与其利益相比,仍然不是同一个档次。

因此在修法时,应加强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增加罚款的数额甚至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使其根本没有再犯的能力。

二是修订《刑法》有关条款,科学界定食品安全犯罪,拓宽处罚范围,加大惩罚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刑法规制。

三是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快补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配套法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如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以及禽畜屠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规。

特别是在部门职责细化、行业准入标准、诚信体系建设、违法责任追究等方面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法规政策。

3.2立足国情,加快推进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探索构建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国际经验看,全面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必须加快建立科学、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有力的监管。

建议立足我国的现实国情,参考国外经验,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基础上,将目前分散在卫生、质检、工商、商务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集中起来,成立类似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委员会或健康产品部这样的机构,对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健康产品实行统一监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