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1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中首次被提出后,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
近日根据领导安排,对它们逐个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的作用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相比分户经营更容易组织标准化技术生产,示范推广农业新科技,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普遍较小。
2家已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普遍仅在40-60亩左右,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规模小更是影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推进,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土地问题制约规模发展。
调研中了解到,这3家农场均有意扩大种植规模,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户土地零碎插花流转、短期流转并不难,但若想集中连片并中长期流转土地却很难,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对规模集约化经营认知程度不够,思想难以统一,土地流转问题是目前制约农场扩大经营规模的头号难题。
三是资金短缺影响发展壮大。
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无法通过农场资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大部分投入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调查报告例文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调查背景及目的 • 调查对象及方法 • 调查内容及结果 • 调查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01
调查背景及目的
调查背景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整理和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收集的数 据,利用统计工具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 性统计分析。
03
调查内容及结果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01
02
03
订单农业
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为 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 指导等,确保农产品收购 数量和价格。
合作社经营
由农民自发组织或由政府 引导成立合作社,统一生 产、统一销售,共享利润 。
在此背景下,为了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此 次调研调查。
调查目的
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化 经营的现状、特点和 发展趋势。
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 提供参考依据,为农 业企业提供发展思路 和方向。
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 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 议。
02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
农民合作社
其他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家庭农场 农业企业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实地访谈
针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设计问卷收集基 本信息、经营情况、发展需求等。
案例分析
与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户等进行面对 面交流,深入了解各主体的生产经营状况 、存在问题及发展需求。
数据统计
搜集典型案例,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成功经验及存 在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现状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
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
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
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
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
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
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
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
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
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
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篇】产业开展调研报告(精选6篇)产业开展调研报告篇1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开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
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展状况,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近期,市政协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开展现状近年来,按照开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开展。
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开展。
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
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
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到达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__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
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
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
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到达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现代管理手段,将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变为现代企业化经营模式的一种发展方向。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崇。
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参与调查的对象包括农业企业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等。
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76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的变化(45%)、农业科技进步(30%)和政策的支持(25%)。
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了改变,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有合作社经营(45%)、农产品加工企业(35%)、农业企业化经营(15%)和个体户经营(5%)。
合作社经营的模式具有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和技术优势提高附加值,农业企业化经营可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而个体户经营受限于资金和技术条件。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和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主要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5%)、增加农民收入(30%)、推动农业现代化(25%)和增加就业岗位(10%)。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通过品牌建设和加工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能够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然而,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市场营销渠道不畅(30%)、农业科技推广不及时(25%)、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20%)和政策支持不够(15%)。
四、解决方案1.加强市场调研,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完整篇.doc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 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
其中: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
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
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
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
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
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04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模式一:企业+基地+农户
01
02
总结词:该模式以企业 为主导,通过建立生产 基地,带动农户参与农 业生产。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企业与农户之间以合 同形式建立合作关系, 企业提供生产资料、技 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农 户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种 植或养殖。
这种模式下,公司建立生产基地,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农户在基地内生产,公司再收 购基地内的农产品。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通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专业大户
这些大户以种植、养殖为主,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 报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调查背景及目的 • 调查范围及方法 • 调查结果概述 •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分析 • 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分析 • 建议与对策 • 结论及展望
01
调查背景及目的
调查背景
1
我国农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需要实现 农业现代化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03
调查结果概述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下,公司和农户通过合同建立合作关系,公司向农户提供技术、种苗、饲料等, 并负责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
“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下,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共同出资经营农业,合作组织负责技术推广、销售等, 农户负责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 个乡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 万元。
其中: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优质茶园建设:完成2014 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 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 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 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 亩。
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 个乡9 个村866 户农户。
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
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
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
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畜牧业龙头企业1---3 月份情况: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
②四川隆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
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 只。
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
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
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 只,产值79.85 万元。
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 万余只,出栏30 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 吨,产值240万元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 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 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1---3 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 万亩,成竹面积9.7 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 万亩。
从1996年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 万亩。
今年1---3 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 万元; 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 万元。
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 月份对20 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龙头企业: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 吨、清水笋2 吨、墨西哥泡椒2 吨,实现销售收入10 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 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 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 个,其中1---3 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14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 吨,已销售0.5 吨、销售额13 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完成了1000 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
全县年收入5 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全县年收入5 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 户,人口1138 人。
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 万元—10 万元的有221 户,年收入在10 万元--20 万元以上的有24 户,年收入在20 万元以上的有6户。
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 户,养殖业25 户,加工营销业38 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 户,其它59 户。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1.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123881 人,纯收入30289.58 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 元。
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
2.2014 年1 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 人,纯收入6385.24 万元,人均纯收入500 元。
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
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 亩,其中:耕田55276.6 亩,旱地32357.5 亩,自留地13235.2 亩,开荒地1488 亩; 撂荒地102 亩。
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 亩,人工草场13986 亩,青贮2955 吨。
二、存在的问题: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
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6.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
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建议和对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
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
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
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
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
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畜禽产业化等怎么搞,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决定。
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要充分估计市场供求的变化。
总之,不能用今天的价格去论证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要动态观察市场走向。
5.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
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链条。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 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利益”,没有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企业与农户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就会出现松散关系。
处于产业化中间环节的企业与下联农户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关系,是一种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紧密关系,是一种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被动的关系,或者是一种非理性的契约关系,这样经常使企业与农户的根本利益一致性与现实利益对立性发生矛盾,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当市场价格高于双方预约价格时,农户就会想方设法把产品销售给市场,企业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顾一切提高收购价格,市场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走势,给政府造成一种假象,这时政府在引导农户发展生产上可能出现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