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水浒传》读书交流会

《水浒传》读书交流会

《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教案莆田中山中学语文组吴珍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水浒》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和经典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2.掌握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

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

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学生交流讨论)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水浒》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由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准备的资料,2.教师对作家作品进行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最早的创作者。

关于其生平,至今尚无确切的资料,据说他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

原名耳,又名子安,祖籍苏州。

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又传他曾参加张士诚军。

《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是我国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它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并写出了农民起义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水浒传》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水浒传》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水浒传》【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课时】本书分为三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导读课,第二课时推进课(精读课),第三课时分享课。

【教学目标】1.能读完《水浒传》,感受阅读的快乐,并乐于与大家分享。

2.感受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3.能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4.积累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从知识层面来说,阅读本书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理解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从技能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情感层面来说,感受行侠仗义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1.《水浒传》内容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整理撰写的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

(1)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因为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起义反抗的故事。

(2)写作特点:作为我国第一部白话古典小说,质朴生动的语言是这部小说的鲜明特点。

2.教学目标分析(1)带领孩子欣赏中国古典名著,提升阅读品位,激发阅读兴趣。

(2)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解释能力、分析总结能力。

(3)通过读故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4)从书中受到启发,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学难点分析(1)知识层面就《水浒传》一书本身的内容来说,其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侠肝义胆”“充满正气”的英雄含义。

(2)技能层面就这门课的语文意义来说,其重难点在于,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促进提取信息能力、解释能力、分析总结能力有所提升。

(3)情感层面在故事中受到教育:做人要充满正气。

4.阅读方法指导(1)阅读时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2)带着问题阅读。

5.阅读指导课的设计思路(1)导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链接旧知——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总结(2)推进课(精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人物——故事精读,分析人物形象(情景式阅读及观察式阅读相结合,培养儿童精读、初步收集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拓展——学以致用(3)分享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本书——理解主题——拓展【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水浒传》2.教师准备:(1)阅读《水浒传》;(2)设计阅读活动。

品读《水浒传》实践活动方案

品读《水浒传》实践活动方案
选送参加全区组织地“手抄报或摘录本”、“故事会或朗诵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交流表彰
①读书成长记录袋:内容包含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家校联系表、读书摘记、读书笔记、读后感、书签、读书小报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②心得交流:围绕读书心得开展心得交流,形式为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等.
二是各班继续发挥班级图书角地作用,确实开展图书交流、借阅工作,各班主任组织“好书换着看”、“班级读书会”等活动,建设“书香班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是语文学科举办“好书推荐”、“读书方法指导”、“阅读沙龙”等主题活动,语文教师做好阅读方法地指导,推进读书活动有效开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开展形式多样地读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师地指导作用和班主任地组织作用,采用形式多样、富有实效地读书活动模式,努力促使读书活动真正得到落实、有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以“名著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为契机,完善学校、班级读书制度,构建学校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地有效机制;建立学校、班级读书评比激励机制,引导学校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地良好习惯,推动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地深入开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是结合读书主题,语文教师利用两周一次地“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指导,下一周利用“班队课”在班级内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或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以“读书博览会”、“我最喜欢地一首诗”、“我喜欢地一个故事或文学形象”“好书推荐”等小板块,让同学们介绍看过地好书,交流自己在活动中地心得体会;或以读书摘记、读书笔记、读后感、书签、读书小报等形式展示学生读书成果,在班级中形成良好地读书氛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水浒传》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水浒传》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水浒传》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水浒传》班级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大庙小学姜丽梅教学目的:1.交流《水浒传》读书所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拳打镇关西》的片段阅读赏析,让学生学会透过文字品人物性格,了解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准备好《水浒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108位英雄好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相信大家一读就会喜欢。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近这108位英雄!二、唱《好汉歌》1、欣赏《好汉歌》2.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好汉歌,让你想起了哪些英雄好汉?三、说好汉名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人名接龙,除了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名字外,还需报出此人的江湖名号,不得重复。

(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人名接龙)关于英雄好汉的名字,看来大家已经了如指掌。

那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后,你们都做了那些积累呢?(以小组形式展示,哪个小组先来。

)四、看外貌描写,近身了解英雄读ppt上的人物外貌描写,猜人物名,同时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位英雄的其他故事。

五、英雄人物名字与英雄故事连线六、读懂细节,感悟人物性格《水浒传》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作者发扬宋、元以来民间“说话”的优良传统,并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形成了通俗而易懂,洗练而明快的语言风格,至今仍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

(1)课件出示鲁达拳打镇关西的片段,师生从人物的言行、作者的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2)讨论:作者对鲁达的“三拳”,不是简笔勾勒,而是淋漓尽致地详细描写,让人读来感觉怎么样?从中你能看出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师总结并板书:读故事品性格看文风七、评英雄好汉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检测,可以看出你们读《水浒传》读得很认真。

那,读完《水浒传》这本书,书中的108个好汉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快来说说你的心声吧。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浒传》阅读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浒传》阅读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临潼区新丰初中席宏轩教学目标:1、认识古典文学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2、理解《水浒传》的主题3、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了解英雄人物的绰号及性格特点,梳理相关的故事情节4、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重点:借助书本及搜集的资料,采用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一个月读完《水浒传》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播放《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水浒传》,领略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概二、活动展示【活动一】整体感知,概括主题1、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①介绍作者︰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

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做了两年官,因对当时黑暗腐败的官场愤慨不平,后弃官还乡,从事文学创作。

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

②介绍写作背景:北宋末年,宋江带领36人在水泊梁山的农民起义,以强烈的反抗意识和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金元时期,恰值说书、戏曲等通俗文艺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于是有关宋江起义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后来施耐庵将其综合性的再创作,写成了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

2、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补充。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名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教师强调︰长篇章回体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活动二】走进文本,认识英雄人物。

(将学生分为四组,本组成员合作完成本组任务。

鼓励学生主动发表个人的理解和看法,积极参与讨论。

)第一组: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记准他们的绰号。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特点对应他们的绰号﹚例:宋江(及时雨)鲁智深(花和尚)李逵(黑旋风)武松(行者)林冲(豹子头)杨志(青面兽)第二组:叙述主要的故事情节。

﹙学生在组内叙述故事情节,推荐优秀者生动形象地讲述给全班同学听。

《水浒传》阅读课教案

《水浒传》阅读课教案

《水浒传》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水浒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并能够理解其中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引导他们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创作目的简介。

2. 逐章节阅读《水浒传》的情节梗概。

3.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4. 探讨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课堂阅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和解读文本。

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思维碰撞。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的重要性。

2. 研究目标:告知学生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3. 阅读:逐章节阅读《水浒传》的情节梗概,学生可以进行个别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

4. 讨论:与学生共同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并预告下节课的研究重点。

第二课时1. 复:让学生进行简要复,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阅读:继续阅读《水浒传》的情节梗概,学生可以选择个别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

3. 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思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个自选话题,与整个班级分享他们的观点。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五、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话语表达和思维发散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任务,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作相关的短篇故事或读后感。

---注意事项:- 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1)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导读课教学设计】梁山好汉品鉴会——由《智取生辰纲》说开去一、教学目标:1、识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结合文本,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创设情境,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感受人物的个性形象。

三、教学难点:结合时代,客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明确正确的是非观。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方法:引领阅读,启发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1.结合课本,概括《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分别归纳杨志以及晁盖吴用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结合原著,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主要情节以及性格特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激趣: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视频片段。

(二)作家作品介绍:先由学生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①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

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②《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③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三)走进作品《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

《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认读、理解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标出不懂的内容,准备质疑。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曾读过了哪些有趣的书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自己童年读浒传》的__。

(板书课题:童年读《水浒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2.思考:全文写了什么?3.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4.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1)生字词:读一读下列词语。

水浒传特别搬秦叔宝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2)读准下列多音字:水浒传好奇吞没答应曲折天分赤手空拳(3)理解下列词语: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毕竟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天分观摩(4)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了"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更好。

2.想一想,从这些内容中,你明白了什么?3.学生默读。

边读边做笔记或批注,以备交流。

四、熟读课文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抄写生词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水浒传好奇吞没答应曲折天分赤手空拳《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开发区第三小学王晓彤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浒传》的阅读与交流,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对书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讨论,了解并学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训练学生有根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讨论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了解并学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

教学过程:
课前:对答人物绰号
一、谈作者
同学们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就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你对施耐庵有多少了解呢?
(找生汇报,其他生补充)
师点评:从生平、著作、身世、人生经历等方面介绍了
作者。

二、聊背景
看来同学们对作者施耐庵有深入的了解,那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了《水浒传》?
生交流师小结:写作背景同学们不仅知道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还知道施耐庵的创作背景。

三、讲故事
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书中的故事扣人心弦,其中的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找学生简单说说故事题目)
谁来把你印象深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温馨提示:抓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找三四个生)
师评价:a、你能把书中的语言化作自己的话,而且能抓住重点内容,你真会读书
b、你不但汲取了上一个同学的优点,而且还讲得绘声绘色,真值得同学们学习。

好多同学想讲呢,由于时间关系,同桌俩互相交流交流吧
四、品人物
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在他们当中你最欣赏哪位好汉?他有什么性格特
点?
温馨提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品味人物特点。

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在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
学者在百家讲坛中称:“在《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李逵称得上是人物中性格最鲜明的一个,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一个。


明代小说评论家李卓吾也称赞李逵:“真忠义,真好汉。

明代金圣叹说林冲是“上上人物”
说说反面人物的形象:
师小结:一百零八好汉各有不同,粗中有细的鲁达,隐忍而后爆发的林冲,勇猛利落的武松、谦恭仁义的宋江,足智多谋的无用,勇敢孝顺的李逵-----
正如明代金圣叹所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五、读书评
通过你的阅读和刚才的交流,你眼中的《水浒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我们来看看学者们怎样评价这部名著的?
熊培云:《水浒传》是如何传播并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
王学泰:《水浒传》除了用其生动的故事(如逼上梁山、智取生辰纲等)昭示它所说明的道理外,还通过它所创造的话
语影响受众,我称之为“话语植入”。

书中许多话语成为流行语,活跃在后世人们的口头,甚至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和行为的指导。

例如“聚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逼上梁山”“替天行道”“好汉”等等。

明末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这样评《水浒》:“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就可,独有《水浒》只是看不厌。


今天我们只是了解了《水浒传》的冰山一角,我们只阅读了原著的34回,其实原著多达120回,对于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个性语言等会随着我们的阅历,有更深入的认识。

愿今天的读书交流会是一把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带领大家遨游在文学之海。

这节课我们就先交流到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