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及对策

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及对策

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及对策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农村单亲家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教育问题更是需要引起重视。

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针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1. 孤独感重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庭关系的稳定性较差,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与他人有很大的不同,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种孤独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 自卑感由于单亲家庭的不完整性,农村单亲家庭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庭与别人的家庭有很大的差距,家庭的缺失给他们的自尊心带来了打击,从而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缺乏自信心。

3. 情感失落4. 压力大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和特殊性,往往会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他们需要独立解决许多问题,这种压力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冲击。

1. 学校的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重视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为这些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2. 增加关爱和支持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关爱和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设立关爱基金、设立奖学金等形式来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给这些学生讲座,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学校和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良好的个人品质。

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品格和意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懂得感恩和奉献,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单亲家庭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

单亲家庭儿童往往由于缺少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教育,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缺憾。

他们可能面临着自卑、焦虑、孤独等各种心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策略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1.自卑感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儿童往往比同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这是由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双方的支持和爱护,常常觉得自己是一种“异类”,感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导致自卑情绪加重。

2.焦虑情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一个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会出现焦虑情绪。

他们对未来充满担忧和焦虑,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心理压力较大。

3.孤独感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一个父母的陪伴,在生活上容易感到孤独。

他们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可能会感到孤立,缺乏交流的机会,长期的孤独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安全感缺失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由于缺少父母的双重保护和照顾,容易产生安全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和生活状态缺乏安全感,会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

二、德育教育策略针对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缺憾问题,家庭和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策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1.关爱和支持对于单亲家庭儿童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和支持。

父母和老师应该多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让他们感受到身边有人支持和关心。

2.温情陪伴3.建立自信对于单亲家庭儿童来说,自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

家庭和学校应该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内在的自我价值感。

4.教育引导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应该对单亲家庭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坚强意志,引导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促进健康成长。

5.心理疏导对于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子女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孤独、自卑、易怒等等。

这是由于单亲家庭的家庭性质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的。

下面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缺乏父母陪伴带来的孤独感
单亲家庭子女因为家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种情况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关爱是很重要的,也要在感性上和理性上缓解孩子的孤独感。

对策:家庭成员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体贴关怀,给予爱的温暖。

同时,学校和社区等可以为单亲家庭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如开设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 自尊心缺失
单亲家庭子女因为缺乏正常家庭环境的培养和支持,常常会遭到歧视和孤立。

这种情况会引发他们的自卑和自我贬值,进而影响其与人交往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对策:父母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自我形象。

同时,学校和社区等可以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关爱和支持,如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3. 焦虑和抑郁
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陪伴,往往会担心未来和生活,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这种情况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对策: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找出孩子的发展瓶颈,及时予以解决。

同时,可以采取心理咨询等手段,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病症及家庭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病症及家庭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病症及家庭教育策略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个父母照顾孩子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与传统的双亲家庭有所不同,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一些影响。

下面将探讨单亲家庭孩子可能面临的心理病症,以及如何通过家庭教育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会面临的一个心理健康问题是情感问题。

由于缺少一个亲爱的父母,孩子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和被抛弃的情绪。

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不够重要,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

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沮丧等。

单亲家庭孩子还可能面临自尊心受损的问题。

在双亲家庭中,孩子可以从父母双方得到肯定和鼓励,而在单亲家庭中,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是不完整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他们可能会有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会面临行为问题。

由于父母缺少一个人的照顾和教育,孩子可能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顽固、懒散和不守纪律。

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寻求其他的关注和回报方式,例如以调皮捣蛋的方式引起注意。

在面对这些心理症状时,单亲家庭可以采取以下家庭教育策略来帮助孩子:1. 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单亲家庭父母应该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

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可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2. 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单亲家庭可以通过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来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设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积极的指导和纠正。

3.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单亲家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任务,例如打扫房间、洗碗等。

这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父母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辅导和治疗,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面临情感问题、自尊心受损和行为问题等心理症状。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一、问题的提出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的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

导致单亲家庭出现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父母离婚或者一方去世而导致的家庭不完整。

随着单亲孩子的数量不断上升,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 作为父母婚变过程的直接见证者和受害者, 这种痛苦的情感经历, 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损害, 特别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幼儿, 这种负面的影响将持续到青少年, 甚至成年。

在正常的家庭中, 父母、孩子是三个顶点, 两个人不同方式态度的对待孩子, 同时受到父亲母亲的相互作用, 在孩子身上形成一种平衡, 形成一种稳定的三角形, 这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非常有利。

但是对于单亲家庭, 父母一方角色的缺失, 使这种制衡失去了原有的基础, 成为单亲对孩子的绝对主导, 如果此时单亲没有把握好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就会导致儿童出现明显心理失衡, 心理危机的可能性要高于正常家庭的儿童。

据各种数据表明, 单亲儿童在心理上具有明显的自卑、自闭、猜疑、孤僻、怯懦等性格特点, 这种心态若不及时发现纠正, 就会使孩子的性格扭曲, 严重会导致心理变态, 严重影响其情感, 意志和品格的发展, 更有甚者导致儿童出现性别角色移位, 因此单亲子女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 孤寂感和抛弃感在父母离异后, 孩子首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感受到寂寞孤独。

这主要是因为父亲或者母亲除了工作, 还要在花大量的时间在做家务上, 陪在孩子身边跟他交流谈心的时间会明显减少, 对比以前父母对自己的用心和专注, 在心灵深处有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不爱自己的感受, 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 二) 自闭自卑心理父母离婚后, 父亲或者母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走出离婚的阴影。

带着这种心情, 父母亲很容易发脾气,孩子只好小心翼翼生活, 有什么要求也不敢向父母提, 长此以往, 孩子做什么都会有畏惧心理, 这样会导致他们的自我封闭。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标签:语文教学;单亲学生;情感;性格;方法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倾注在单亲学生身上的精力不少,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值得老师关心和帮助的。

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向两方面发展,要么自立、自强,要么极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特征,显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喜欢捣乱、暴力、不合作、情感饥渴等方面,隐性的特征表现为不说话、自闭、遇到问题容易退缩、多疑,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与人沟通等现象。

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1. 情感残缺。

单亲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和睦家庭中,他们亲眼看到父母之间争吵,缺乏家庭应有温馨和关爱,使学生极易出现消极情绪和不良情感反应,如情感脆弱,易激动,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等。

2. 孤独感。

孤独感是单亲学生要面临的最大折磨和困惑。

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或者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们心灵的痛楚是正常家庭学生所难以体会的。

有些单亲孩子,性格特别孤僻,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沉默寡言,有些甚至会仇恨父母,这种病态的人格是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的。

3. 性格缺陷。

如果男学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生活里缺少阳刚之气,如果女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生活里又可能缺少阴柔之美,性格缺陷对学生成年以后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健康身心的对策“现在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教”。

这是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语文老师,面对班上的部分孩子先后走入单亲家庭子女的行列,不得不使我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问题倍加关注,并且尽自己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

面对生活中降临在他们身上的不如意,也要自信自立,茁壮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

心灵的快乐才能让一个鲜活的生命真正地滋润起来。

有个同学,他的父亲是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母亲因家里的一点不如意就歇斯底里,她一气之下扔下孩子离家出走。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单亲家庭是指父母一方因故去世、离异或其他原因,由一方独自抚养子女的家庭形式。

这种家庭形式在当今社会愈发常见,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进行分析,并提出德育教育策略,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1. 自卑感在单亲家庭中,孩子往往会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同而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感到与别人不同,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长时间的自卑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 孤独感在单亲家庭中,孩子往往会因为缺乏一个父亲或母亲而感到孤独。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家庭状况,从而产生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会导致孩子在情感上闭塞,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 害怕失去由于单亲家庭的不稳定性,孩子会对失去家庭的担忧产生恐惧。

他们可能会害怕失去另一位父母,害怕失去整个家庭,这种害怕使他们无法放开心扉,难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二、德育教育策略1. 建立安全感在单亲家庭中,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言行举止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中。

家长和老师也需要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树立健康的自尊心。

2. 引导情感表达孩子在单亲家庭中往往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他们亲近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情感。

也要教导孩子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独立自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需要学会独立自立。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也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社交圈子,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4. 激发积极心态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言行激发孩子的乐观心态,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与德育教育策略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个父母独自抚养孩子的家庭。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单亲家庭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

单亲家庭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支持和父母的共同教养,容易出现心理缺憾和行为问题,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对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进行分析,并提出德育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缺憾分析1. 缺乏安全感单亲家庭儿童由于父母关系破裂或离异等原因,常常会产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稳定性,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和自卑情绪。

2. 渴望关注和关爱在单亲家庭中,父母要独自承担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责任,常常会导致精力不够集中,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这样的孩子往往渴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呵护,但由于家庭的局限性,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3. 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差单亲家庭儿童缺少双亲的共同教养和引导,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

他们可能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误解。

4. 社交问题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和父母时间的限制,可能会对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他们可能会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经验,导致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较为孤僻和内向。

二、德育教育策略1. 建立爱与信任的关系对于单亲家庭儿童而言,建立爱与信任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培养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激发内在潜能德育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人生观。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训练,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尝试和挑战。

3. 培养社交技能为了解决单亲家庭儿童的社交问题,德育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团体活动和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同龄人交往,锻炼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长安乡中心学校罗泰燕摘要: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早已引起许多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学校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更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但作为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人们还并未对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为此,本论文就专门探讨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孤独逆反粗暴、自尊感重倔强、逆反心理、自卑忧郁、猜疑心重、消极厌世心理。

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三方面剖析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提出相应的有实践价值的对策,以供教育工作者思考。

关键词:单亲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Single-parent family pupil's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ummary : The psychology of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 develops and already arouses the attention from a lot of personages, especially the school causes educators' thinking even more about single-parent family educational problems of children. But as pupil's special colony, people have not still carried on special research to their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 For this reason, this thesis specially probes into single-parent family pupil's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including depressed to go against instead rude , sense of self-respect serious unbending ,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 feel self-humiliation melancholy suspecting heart serious , passivism world-weary psychology while being lonely. Dissect the cause of thes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rom three respects of pupil , families , schools, use pedagogy , psychological principle and metho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worth practising, for educators to think.Keyword: Single-parent family; Pupil; Psychological problem; Cause; Countermeasure近年来,单亲家庭呈上升趋势,民政部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我国离婚人数约117.7万对,比1987年的58.1万对翻了一番,是1980年的34.1万对的3倍多。

如此看来,平均每天约有3225对夫妻离婚,也意味着3225个家庭破碎。

这使很多孩子被贴上“单亲”的另类标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

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较之完整的家庭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现偏差。

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关注不多,认识不足。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时时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作为家长、教育者和每个小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及早发现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而且,目前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并已了解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但对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究的少。

本论文就试图从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从多方面剖析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有实践价值的对策。

将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深刻对单亲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以使教育者、家长和学生能从中受到启发,重视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抑郁孤独、逆反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

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在山西省少教所,年仅16岁的小进(文中系化名),脸上挂着同龄人固有的稚嫩,眼神里却透出与年岁不符的迷离和猜疑。

教育科科长张梅说,已经四个月没有亲人探视他,亲情对这个孩子而言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小进出生在安徽省的一个乡村,据他说:“他7岁时,父母离了婚,没多久,爸爸就去世了。

从那时起,妈妈脾气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8岁,母亲带着他回到位于山西省新绛县的老家,又嫁了人,他在县里上了小学。

上学时同学说他是外来的,歧视他、欺负他,经常把他的书包藏起来,或者两三个人一齐打他;回到家,妈妈打、骂他,继父挖苦他。

他越来越觉得孤独,时常一个人躲在卧室,蒙着被子哭。

尽管有妈妈和继父,他却感觉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对他来说,连他们也是陌生人。

就这样,他一天比一天孤独、压抑,总想找个出气筒。

”他终于开始诉诸暴力,导火索是继父的一句话。

有一天他放学被打后回家,继父怒气冲冲地骂道:"你如果再挨打,回来我还要打你!"从此,只要同学惹他,他就会打他一顿。

终于因抑郁孤独加之行为粗暴,把他父母双双杀死,走上犯罪道路,进入少教所,因此我们要重视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二)自尊感重、倔强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不希望其他的人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异,认为是件丑事,所以当人们提到这个话题时,他们就会感到别人是在针对他,使他很没面子。

并且,单亲家庭的小学生特别倔强,别人给他们的建议不管是好是坏都不予以接受,还表现出你叫他这样他偏那样的心态。

例如:四川省西昌市第三小学的一名学生,由于害怕同学嘲笑他没有爸爸,就不愿去上学,开学竟由母亲捆绑而至,很倔强。

[2](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

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

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离异的。

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很不合群。

陈某,和母亲一起生活,单亲家庭。

该女生虽是全班以至全校最胖的,但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状态很好,课堂上总是踊跃发言,成绩也不错,和同学非常合群,集体荣誉感也很强,爱做手工,非常懂事,因此深得老师、学生的信任;但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情况就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先是课堂上、课后几乎没了他的声音,也不再与同学交流,也不再关注集体,成天紧绷着脸,后来作业也不做,课堂上经常睡觉,经常缺课,一缺就是好几天,常一个人关在家卧床,看电视,不想读书,不做作业,晚上整夜失眠,成绩一落千丈。

发现他的变化,班主任及时与她妈妈取得联系,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父母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情感变得很脆弱,心理压力增大,现在又多了一个未来的后爸与她们挤在小小的空间一起生活,她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跟母亲对着干,以至用不上学以示抗议,并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常觉得没面子,在同学和邻居面前抬不起头。

[3](四)自卑、忧郁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就失去了另一方的关爱,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孩子的推委,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

他们觉得父母的争吵让别人知道很丢人。

家庭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人一等,因而产生自卑感。

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以至于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在北京市城市学院读大三的单亲孩子孙弘即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谁都不会想到,几年前的她却是个旷课、逃学、学习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的“坏孩子”。

想到当年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孙弘长长地吁了口气说:“一切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当孙弘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时,父母的离异就如同当头一棒,给幼小的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学校,同学们屡屡的嘲讽让她感到莫大的羞辱。

终于有一天,当一名同学在老师面前嘲讽她是“没有妈妈的孩子”时,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孙弘流着眼泪跑出了教室。

从此,学校、老师和同学成了她心底抹不去的阴影,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孙弘再也不愿意踏进学校的大门一步。

最后在班主任的关心鼓励下,使他重新树立了信心,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4](五)猜疑心重缺少父母的孩子,特别敏感,脆弱。

当看到别人受到父母的抚爱时,可能错误的认为是奚落嘲笑自己,进而形成遇事猜疑的心理,认为“没有人再爱我了。

”并且别人对他的好,他都会认为别人会害他,根本不相信会有人对他好。

例如:四川省南充市和平路小学四年级一班的王昱男,他父母在他十岁时离婚,父亲是无业人员,并且经常在社会上惹事,一不高兴就回家打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为父亲都对他不好,还有多少人会对他好呢,于是就对任何一个人都不信任。

他四年级转入和平路小学,在这儿老师考虑到他由母亲抚养,家庭条件不好,准备中午请他出去吃饭,他竞认为老师会在饭菜里放毒药,想毒死他。

这与他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六)消极、厌世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产生消极心理。

他们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整天郁郁寡欢,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如西昌市第三小学的一名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生活上无人照顾,学习上无人督促,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一次数学老师因其作业不完成批评了几句。

他竟然要跳楼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

事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说:“反正也没有人要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5]二、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成因(一)单亲家庭小学生自身的原因1、自我否定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在父母吵架,闹离婚的刺激下,都容易把父母的离婚联系到自己身上去,从而感到内疚、自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