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17张PPT)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 此参政,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科举制成为 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 年。 学识 进士科的创立(隋炀帝)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 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时间: 618年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一、隋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一、隋的统一
581年 长安 杨坚 1.建立:
2.统一: 589年 灭陈
隋文帝杨坚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经济、人口、垦田面积、疆域。
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
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
2、隋朝 ,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选才标准 门第 2、确立标志 3、意义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 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 。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 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 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一时
二世而亡 38年 ( 581—618年)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 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时间: 618年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一、隋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一、隋的统一
581年 长安 杨坚 1.建立:
2.统一: 589年 灭陈
隋文帝杨坚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经济、人口、垦田面积、疆域。
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
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
2、隋朝 ,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选才标准 门第 2、确立标志 3、意义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 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 。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 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 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一时
二世而亡 38年 ( 581—618年)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1张PPT)

国家要长治久安,要任用真正的人才
贰——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任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本意也是为了对战乱中的人才任用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可是随着区位群体世家大族势力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渐被士族豪强所把持,对官吏的任用实际上变成只看门第,不论才学,九品中正制沦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王小甫、张春海、张彩琴编著《创造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第1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前秦)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北魏
南朝
灭
夏
商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
楚汉之争
西汉
魏
蜀
吴
淝水之战
?
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隋文帝功绩:1)建立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2)统一全国: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3)盛世局面:开皇之治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②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贰——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③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④推动教育发展
隋唐以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是把官员选拔和学校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举考试成绩来体现德才的标准,具有某种量化的成分,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可以说,科举制度对官员选拔的方向起到了比较好的引导作用,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要想做官,就只能好好读书。——周新军《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标准的历史变迁》
贰——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任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本意也是为了对战乱中的人才任用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可是随着区位群体世家大族势力的发展,这一制度逐渐被士族豪强所把持,对官吏的任用实际上变成只看门第,不论才学,九品中正制沦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王小甫、张春海、张彩琴编著《创造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第1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十六国(前秦)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北魏
南朝
灭
夏
商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
楚汉之争
西汉
魏
蜀
吴
淝水之战
?
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隋文帝功绩:1)建立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2)统一全国: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3)盛世局面:开皇之治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②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贰——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③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④推动教育发展
隋唐以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是把官员选拔和学校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举考试成绩来体现德才的标准,具有某种量化的成分,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可以说,科举制度对官员选拔的方向起到了比较好的引导作用,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要想做官,就只能好好读书。——周新军《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标准的历史变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3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北隋周 陈
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
都城: 长安 建立者:杨坚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 有如隋文帝者。”
----赵翼(清)
隋文帝杨坚
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隋
事件:隋文帝灭陈
北朝
十
东魏 北齐
六 北魏
西国
西魏 北周 隋
晋
朝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隋 朝 疆 域
隋朝前期的繁荣(开皇之治)
(洛阳 ) 黄河 淮水
概况: 三点:涿郡、洛阳(中心)、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 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长江
(江南 )河
钱塘江 ( 余杭 )今( 杭州 )
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 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一分为二的观点)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开创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选官看重门第, 不太注重才能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隋朝灭亡
时间: 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根本原因) 原因: 农民起义和贵族反叛(贵族反叛,
比如李渊父子)(直接原因) 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的灭亡
隋炀帝被 叛军杀死
影响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
北隋周 陈
隋朝的建立 时间: 581年
都城: 长安 建立者:杨坚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 有如隋文帝者。”
----赵翼(清)
隋文帝杨坚
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隋
事件:隋文帝灭陈
北朝
十
东魏 北齐
六 北魏
西国
西魏 北周 隋
晋
朝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隋 朝 疆 域
隋朝前期的繁荣(开皇之治)
(洛阳 ) 黄河 淮水
概况: 三点:涿郡、洛阳(中心)、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 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
长江
(江南 )河
钱塘江 ( 余杭 )今( 杭州 )
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 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一分为二的观点)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考试科目 举—是选拔人才
开创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 选官看重门第, 不太注重才能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隋朝灭亡
时间: 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根本原因) 原因: 农民起义和贵族反叛(贵族反叛,
比如李渊父子)(直接原因) 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的灭亡
隋炀帝被 叛军杀死
影响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19张PPT)

古代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科举制他度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状元 榜眼 探花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建立
年 外戚 夺取北周政权,建 立隋朝,定都 ,他就是隋文帝。
二、统一全国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
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发展大趋势。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填 一 填 (中心)
( 今北京)
(今杭州)
本课小结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繁
隋文帝
荣 一
励精图治,经济繁荣 时
隋朝,二源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创科举制
世 而
亡
对全国的统治。
海河
永济渠
黄河
洛阳
(2)概况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邗沟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 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3)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014年,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 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 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反映出中国人民 高超的智慧和勇气。
阅读材料,请回答:如何评价大 运河的开凿?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 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 的确是在短时间内过度役使了民力,给 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久旱逢甘霖,
科举制他度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状元 榜眼 探花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建立
年 外戚 夺取北周政权,建 立隋朝,定都 ,他就是隋文帝。
二、统一全国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
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发展大趋势。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填 一 填 (中心)
( 今北京)
(今杭州)
本课小结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繁
隋文帝
荣 一
励精图治,经济繁荣 时
隋朝,二源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创科举制
世 而
亡
对全国的统治。
海河
永济渠
黄河
洛阳
(2)概况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邗沟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 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3)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014年,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 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 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反映出中国人民 高超的智慧和勇气。
阅读材料,请回答:如何评价大 运河的开凿?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 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 的确是在短时间内过度役使了民力,给 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2张PPT)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了四次
统一,在隋朝统一之前,出现了 哪两次统一?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次统一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2.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3.589年,隋的统一 4.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
的统一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 治国措施?这些措施 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及影响Fra bibliotek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 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 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 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 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 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 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 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 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 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隋炀帝乘龙舟 到扬州赏花
隋炀帝下江南
讲授新课
一、隋朝的统一
东汉至隋政权更替图
1.隋的建立 (1)时间:581年 (2)建立者:杨坚 (3)都城: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 统一全国
隋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 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
明显的减弱和下降;③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 中央集权。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24张PPT)

粮仓丰实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5:43:2005:43:2005:438/12/2021 5:43:20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05:43:2005:43Aug-2112-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43:2005:43:2005:43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1221.8.1205:43:2005:43:20August 12,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5时43分20秒05:43:2021.8.12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5时43分21.8.1205:43August 12,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5时43分20秒05:43:2012 August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3分20秒上午5时43分05:43:2021.8.12
涿郡
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5:43:2005:43:2005:438/12/2021 5:43:20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05:43:2005:43Aug-2112-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43:2005:43:2005:43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1221.8.1205:43:2005:43:20August 12,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5时43分20秒05:43:2021.8.12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5时43分21.8.1205:43August 12,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5时43分20秒05:43:2012 August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3分20秒上午5时43分05:43:2021.8.12
涿郡
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35张)

隋朝统一的意义
政治统一
结束了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经济繁荣
隋朝统一后,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促进 了经济发展和繁荣。
文化兴盛
隋朝统一后,推行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南北 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也为隋朝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隋朝的社会矛盾
阶级矛盾
隋朝时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士族门阀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地主与农民之间的 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
民族矛盾
隋朝时期,民族矛盾也比较突出。虽然隋朝统一了南北朝,但民族之间的隔阂和 矛盾仍然存在。在对待边疆民族、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隋朝的政策措施存在很多 问题,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法律制度
隋朝制定《开皇律》,完 善了法律体系,为唐朝的 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经济政策
均田制
隋朝推行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 配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
税收政策
隋朝实行租调制,征收土地税和人 头税,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商业政策
隋朝鼓励商业发展,设置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隋朝的经济繁荣
农业发展
隋朝时期,农业生产力得 到提高,粮食产量增加, 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商业繁荣
随着商业政策的推行,商 业活动日益活跃,城市经 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海外贸易
隋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 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推 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CHAPTER
03
隋朝的文化与社会
隋朝的文化发展
隋朝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 术形式对唐宋元明清的艺术风 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9张PPT)

材料:
(1)根据材料,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并将图片空白处补充完整。该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凿的?
洛阳
通济渠
隋炀帝
隋朝大运河(大运河)
探究:闻名于世的文化遗产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
(2)唐代诗人皮日休针对“尽道隋亡为此河”提出相反的观点“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你认为该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探究:从选官制度看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根据材料,归纳隋朝的吏治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央集权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的原因。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制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晋书·刘毅传》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背景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政治发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营造东都,建大运河等15源自(秦始皇、秦二世)38年(隋文帝、隋炀帝)
(1)根据材料,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并将图片空白处补充完整。该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凿的?
洛阳
通济渠
隋炀帝
隋朝大运河(大运河)
探究:闻名于世的文化遗产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
(2)唐代诗人皮日休针对“尽道隋亡为此河”提出相反的观点“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你认为该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探究:从选官制度看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根据材料,归纳隋朝的吏治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央集权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的原因。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制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晋书·刘毅传》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背景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政治发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营造东都,建大运河等15源自(秦始皇、秦二世)38年(隋文帝、隋炀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
(2)耗费了大
炀
量的人力、
帝
物力、财
巡 游 江
力,体现 了隋炀帝
都
的暴政
让我想想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水运粮食在古代重要吗?
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 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 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难过,过了这道坎,还有下道坎,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面对这些关关坎坎,我们必须勇敢往前走,即使心里感到害怕,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一切都会过去的,不信,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已经跨过了多少坎坷,闯过了多少关。 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科举制的诞生,打
破了按门第高低任
用官员的弊端,使
房
一些有才能的人得
玄
到重用,这其中就
龄
有唐初名相房玄龄,
孔颖达 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 维持了约1300年
一四一 探究点: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 隋炀帝好大 喜功,不恤 民力,又纵 情享乐,奢 侈无度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 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 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 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 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 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末起义英雄 尉迟恭和秦叔宝
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课堂小结
隋 朝 的 繁盛 统 一 与 一时 灭 亡
国家统一 589年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开创科举制
隋文帝(541—604年),名 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 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 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建立隋朝以 后,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并 统一南北。开皇年间,社会经济 有较大的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 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 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 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一三 探究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 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 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 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 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 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 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 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 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 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 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形
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 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3.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 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及其 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 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 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 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 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 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 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 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根据材料二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后来,因为交流障碍,也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懊恼与悔恨中,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言谈在人际交往中是最基本的事情,不能因为自己的胆小与懦弱就放弃社交。更何况人生那么长,总不能这样持续一辈子 吧。
于是在初中时期,开始读大量提升口才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说话的技巧。平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在一次次的社交中总结经验,下次交谈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注意。 久而久之,就不会再怕与别人交谈,也知道如何找话题,面对不同的人,应该聊些什么。 现在最怕的就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因为懒,因为安于现状,而不去做出改变。 很多人就会想,我虽然有毛病,但是我现在这不是过的还行嘛。 但是,很多事情,你不去主动挑战它,早晚也会被动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不擅长的事情。并不是说改变,就是要做到完美,做到无双。而是将不擅长的事情,做到基本要求。 你可能不会引经据典 口灿莲花,但是可以做到正常的交流,并且不惧怕交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突破? 标准因人而异,不需要给自己制定太高的标准,然后望洋兴叹,还没有做出改变之前,先把自己给吓住了。
一二一 探究点: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2.诞生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寒门苦读
一朝登天
材料一: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 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 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
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隋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北朝
蜀
三
西
魏 国
晋
吴
东魏
北方:
十六国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隋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陈 589年
南朝
2.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杨坚就是隋文帝
B 3.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相关链接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表现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隋炀帝下江南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一份赞美,一份批判。隋炀帝开运河、坐龙舟、下江 南,繁盛一时的隋朝在他手上烟消云散……这千年流 淌的运河,究竟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 经济繁荣的表现
二世而亡 38年 ( 581—618年)
随堂训练
A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A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 一 后 的 隋 朝 疆 域
相关链接 历史传说——胭脂井
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 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 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4.隋的发展 (1)措施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
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二长:2000多千米 (3)三点:洛阳、涿郡、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家仔细 看图,说 说大运河 的最北端 是哪一座 城镇?大 运河的中 心是哪里? 最南端是 哪座城镇?
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4.影响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
(2)耗费了大
炀
量的人力、
帝
物力、财
巡 游 江
力,体现 了隋炀帝
都
的暴政
让我想想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水运粮食在古代重要吗?
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 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 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难过,过了这道坎,还有下道坎,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面对这些关关坎坎,我们必须勇敢往前走,即使心里感到害怕,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一切都会过去的,不信,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已经跨过了多少坎坷,闯过了多少关。 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科举制的诞生,打
破了按门第高低任
用官员的弊端,使
房
一些有才能的人得
玄
到重用,这其中就
龄
有唐初名相房玄龄,
孔颖达 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 维持了约1300年
一四一 探究点: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 隋炀帝好大 喜功,不恤 民力,又纵 情享乐,奢 侈无度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 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 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 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 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 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末起义英雄 尉迟恭和秦叔宝
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课堂小结
隋 朝 的 繁盛 统 一 与 一时 灭 亡
国家统一 589年 经济繁荣 大运河的开凿 开创科举制
隋文帝(541—604年),名 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 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 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建立隋朝以 后,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并 统一南北。开皇年间,社会经济 有较大的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 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 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 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 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
一三 探究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 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 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 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 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 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 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 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 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 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 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形
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 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3.影响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 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及其 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 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 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 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 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 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 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 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根据材料二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后来,因为交流障碍,也错失了很多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懊恼与悔恨中,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言谈在人际交往中是最基本的事情,不能因为自己的胆小与懦弱就放弃社交。更何况人生那么长,总不能这样持续一辈子 吧。
于是在初中时期,开始读大量提升口才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说话的技巧。平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在一次次的社交中总结经验,下次交谈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注意。 久而久之,就不会再怕与别人交谈,也知道如何找话题,面对不同的人,应该聊些什么。 现在最怕的就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因为懒,因为安于现状,而不去做出改变。 很多人就会想,我虽然有毛病,但是我现在这不是过的还行嘛。 但是,很多事情,你不去主动挑战它,早晚也会被动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不擅长的事情。并不是说改变,就是要做到完美,做到无双。而是将不擅长的事情,做到基本要求。 你可能不会引经据典 口灿莲花,但是可以做到正常的交流,并且不惧怕交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突破? 标准因人而异,不需要给自己制定太高的标准,然后望洋兴叹,还没有做出改变之前,先把自己给吓住了。
一二一 探究点: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2.诞生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寒门苦读
一朝登天
材料一: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 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 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
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隋的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北朝
蜀
三
西
魏 国
晋
吴
东魏
北方:
十六国 并存
北魏
(鲜卑族) 西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隋
南方: 东晋 宋 齐 梁 陈 589年
南朝
2.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杨坚就是隋文帝
B 3.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相关链接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人口 垦田 粮仓
隋初
隋盛世
表现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隋炀帝下江南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一份赞美,一份批判。隋炀帝开运河、坐龙舟、下江 南,繁盛一时的隋朝在他手上烟消云散……这千年流 淌的运河,究竟是造福了百姓还是为他自己掘了坟墓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 经济繁荣的表现
二世而亡 38年 ( 581—618年)
随堂训练
A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A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3.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统 一 后 的 隋 朝 疆 域
相关链接 历史传说——胭脂井
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 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 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4.隋的发展 (1)措施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
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二长:2000多千米 (3)三点:洛阳、涿郡、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家仔细 看图,说 说大运河 的最北端 是哪一座 城镇?大 运河的中 心是哪里? 最南端是 哪座城镇?
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4.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