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实例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实例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实例1. 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2.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检测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和消费过程中,不受微生物、有害物质或其他因素的污染,不引起食源性疾病,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状态。
而微生物检测则是指通过对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类和活性等进行分析和检测,以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和存储、运输环节等。
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食物过敏等。
因此,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食品卫生质量: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判断食品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各类致病菌、腐败菌、发酵菌等,及时识别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指导食品生产加工: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评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帮助企业识别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和生产操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改进。
通过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可以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监测食品供应链: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供应链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监测,包括原料供应商、加工厂和销售渠道等。
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企业了解食品供应链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食品调查与溯源:当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或食品安全事故时,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进行食品调查与溯源。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指的是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技术方法生产各种生物制品,尤其是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生物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增加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高产量和营养价值,还可以生产许多以前没有见过或者无法生产的新型食品。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1. 基因改良食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进行基因改良,使得它们更加适应环境、生产更高产量的食品、抗病抗虫,并增加其滋味和风味等特点。
例如:耐旱、抗虫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黄瓜、西红柿等植物上有抗病毒的基因,基因改造的猪肉中含有更多的瘦肉和更少的脂肪。
2. 发酵食品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发酵食品,如酸奶、酒类、豆浆等。
利用发酵微生物的作用,原料中的糖类、蛋白质等能够被分解,产生出各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3. 食品加工生物技术可以生产许多高品质食品,如蛋白质饮料、大豆调味品、营养菌活性饮料等。
比如,利用酪蛋白、大豆、蛋白质等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营养均衡的食品。
4. 食物保鲜利用微生物酵素、轻油菌等生物保鲜技术,完成食品的真空包装、食品糖化、调味等操作。
5. 食物检测现代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比如PCR技术、DNA条形码检测技术等,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生物技术还能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和预防控制。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食品品质,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并且保障食品安全。
当然,我们在享受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时,也要保持谅解和审慎,谨慎消费。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一、概述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方法由于其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 PCR技术2. 实时荧光PCR技术3. 微阵列芯片技术4. 基因测序技术5. 其他新兴分子生物学方法三、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1 高度特异性1.2 高度灵敏度1.3 快速性1.4 可定量性2. 挑战2.1 样品前处理的标准化2.2 数据分析的标准化2.3 成本控制四、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特定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案例1. 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测2. 奶制品中乳酸菌的检测3. 水产品中霉菌的检测4. 蔬果制品中寄生虫的检测5. 其他食品中常见微生物污染的检测五、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未来发展1.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2. 多重技术的融合应用3. 检测标准的国际统一4. 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设备的发展六、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希望该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者能够不断探索创新,共同致力于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
七、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优势与挑战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高度的特异性。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可能对多种微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反应,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或探针,只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避免了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其次是高度的灵敏度,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到微生物的极低浓度,可以在微生物含量较低的食品样品中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大分子在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在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工业食品的支撑。
但是,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大量化学添加剂和转基因等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加工中,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对食品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监测尤为重要。
而生物大分子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的种类生物大分子是指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主要包括核酸和蛋白质。
根据检测目的和检测情况,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分为PCR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核酸电泳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生物传感器等多种。
这些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环境检测、医药检测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1. 天然成分的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重金属等化学成分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
因此,通过生物大分子技术对食品中的天然成分进行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HPLC是一种联合生物大分子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原料的情况下,对食品中的输入成分进行非常准确的检测。
2. 基因修改检测基因修改的食品已经广泛存在,而基因技术中很难制备仅包含相关基因的参考模板。
因此,基于PCR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等生物大分子技术的检测方式是确保食品中无基因修改成分的可靠技术。
3. 突变检测突变是指某些基因在某种环境中发生改变,或者某些基因本身发生了突变。
生物大分子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突变来提高生物安全性,如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
4. 非传染病毒检测通过PCR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等生物大分子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非传染性病毒,如巴氏杀菌后的果汁中的诺如病毒、苏门答腊病毒等。
5. IgY抗体检测传统的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依赖于小鼠脾脏制备的抗体,而小鼠的精细生物学性质可能会对确定定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制备了鸡蛋清中含有高且特异性能力的IgY抗体。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分析一、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学分子(如DNA、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通过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等手段捕捉目标分子的特定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测定。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1.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利用DNA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来检测食品中的基因改造成分或者转基因成分的技术手段。
通过PCR扩增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方法,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和检测。
基因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范和监控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2. 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检测是通过免疫学技术来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
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可以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致病菌毒素等蛋白质成分进行快速、敏感的检测。
蛋白质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蛋白质成分,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3.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通过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技术手段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腐败菌等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快速、敏感的监测,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
三、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优势1. 快速性: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的目标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
2. 灵敏性:生物检测技术对目标成分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对微量目标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
3. 多样性:生物检测技术涵盖了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微生物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能够对食品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全面检测。
4. 自动化:生物检测技术可以与自动化设备相结合,实现全自动化检测和分析,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作者:焦宪军董桂花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2024年第05期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聚合酶链反应、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核酸适配体以及CRISPR-Cas系统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总结出这些技术的具有检测敏感度高、特异性好、检测时间短,以及能夠扩大检测范围等优势,可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高效、灵活的工具。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测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Food Microbial DetectionJIAO Xianjun, DONG Guihua(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Zhangqi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an 250200,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such a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aptamers and CRISPR-Cas systems in the detection of food microorganism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high detection sensitivity,good specificity, short detection time, and can expand the detection range, which can provid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tools for food safety detection.Keywords: molecular biology; food; microbial detection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作者:刘爽,师晶晶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8期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传统食品检测方法因成本高、周期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食品检测的需要。
分子生物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捷等优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PCR 技术、ELISA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 PCR 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又称体外DNA 扩增技术,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1.1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PCR 技术是一种在核酸水平上检测转基因食品的重要技术。
李忆等[1] 建立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四重PCR 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T45 内源参照基因和多个外源基因成分,节约了模板和试剂,缩短了检测时间,为转基因油菜T45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常丽娟等[2]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建立了转基因玉米MIR604 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检测最低含量为5 个拷贝的MIR604 分子片段,是一种适合我国实验室的定量检测方法。
1.2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与传统的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PCR 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特点,适合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筛选。
王大勇等[3] 利用多重PCR 技术,建立了13 种致病菌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3 CFU/mL。
霍胜楠等[4] 建立了3 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技术,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3 种致病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可以达到10-6、10-6、10-7 ng/μL。
PCR技术在食品中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PCR技术在食品中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精准医疗等领域。
在食品安全领域,这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为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PCR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双链结构和核酸酶的酶解作用,将DNA分子解成单链,并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复制和扩增。
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检测出微生物样品中非常少量的目标微生物。
在食品安全领域,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会引起肠胃病、食物中毒等疾病。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
PCR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现在已经开发出许多基于PCR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包括PCR-ELISA、实时荧光PCR、分子识别等方法。
这些方法都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优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检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目标微生物的存在。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PCR技术的一种改良方法,它可以在PCR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测PCR产物的积累情况。
这种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CR技术之一,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样品中的目标微生物。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食品中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CR-ELISA技术是PCR技术和ELISA技术的结合,可以在PCR的基础上检测出目标微生物。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检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目标微生物的存在。
PCR-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分子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快速鉴定出样品中的目标微生物。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识别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
ASO1 ASO2
N
H M
N:正常基因;H:杂合子基因;M:突变基因
PCR
利用错配碱基引物的ASO-PCR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 多菌 灵抗菌株Codon200 TTC→TAC基因型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Vol. 41 Issue (3): 278-284 DOI:
寡核苷酸探针法(PCR-ASO)检测家蝇拟除虫菊酯kdr抗性 相关的L1014F点突变
核酸适配体
实例一: 当核酸适配体与目标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时,核酸 适配体自身的构型会随之发生变化。研究者把核酸 适配体应用于探针,开发了很多基于核酸适配体的 构型变化的电化学传感器,又称为E-AB (Electrochemical aptamer-based)传感器,与 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结合使之具备便携化、操作简单、 成本低等特点,所以E-AB传感器提高了核酸适配 体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DNA fingerprinting)
PCR
亲权鉴定与DNA指纹图
由此图可推断出:A和C是亲生女儿;B为妻子和其前夫所生;D为养女。
PCR
DNA指纹用于罪犯识别
核 • PCR
酸
• LAMP • 核酸适配体
蛋
白
• 体外表达
LAMP
PCR电泳图
LAMP电泳图
PCR反应试剂
10×缓冲液(含Mg2+)
PCR
5` 3`
5` 3` 5`
3`
5` 引+物 变性、退火
+
5` 3`
5`
工作 原理
循环1
dNTPs Taq DNA聚合酶
5` 3` 5`
3`
+ 不同长度新链5D` NA
引+物 变性、退火
5`
4
PCR
5`
3`
3`
+
5`
5`
+
3`
3`
+
5`
dNTP Taq DNA 聚合酶 循环2
5`
3`
3`
+
5`
PCR
Alec John Jeffreys Oxford, United Kingdom
1985 年 , 英 国 遗 传 学 家 Jeffeys 等 人 用 TR 的 核 心 序 列为探针进行RFLP分析时, 检测到许多 HVR,并产生 相应的图谱,所得图谱具有 高度的个体特异性,达到了 如同人类指纹那样的高度专 一性 ,所以 称其为 DNA指
用途二:DNA和RNA的微量检测
• PCR技术高度敏感,对模板DNA的量要求很低, 是DNA和RNA微量检测的最好方法。
PCR
PCR
检测种类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李斯特杆菌 副溶血弧菌
能量转移
Taq
探针与目标序列配对时 ,发生荧光共振
能量转移 (FRET)
光
发出荧光
延伸时,Taq酶水解探针,使报告
Taq
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而
发出荧光,形成荧光信号
PCR
◇ 分子信标
环(15-30bp 环与目标序列互补 )
FAM
Texas Red
荧光基 团
茎(57bp)
茎由互补配对 的序列组成
淬灭剂
PCR
环
光 茎 淬灭剂
淬灭
DNA 模板
光
发出荧光
探针杂交到DNA模板
PCR
• 延伸二、多重PCR
多重PCR示意图 A:普通PCR;B:多重PCR
PCR
• 延伸三、RT-PCR
• 反 转 录 PCR (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 RTPCR)是将RNA的反转录反应和PCR反应联合应 用的一种技术。
• 设计适当的扩增引物,使扩增片段包括某一个或
数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在PCR扩增后用该 限制酶切割PCR产物,根据电泳后酶切片段长度 变化,即可作出诊断。
PCR
EcoR 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变化
GAATTC CTTAAG
AB C
-
+
D
D E F C B A G
E
-
+
FG
C +D E F
B A G
核酸适配体
核酸适配体
一种检测孔雀石绿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申请号: 201410008020 申请日: 2014年1月8日
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电极表面修饰技术,将制备的石墨烯-壳聚糖 复合物和纳米金修饰到电极表面,再通过化学作用将核酸适配体接在纳 米金上,通过适配体与目标物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目标物结合到电极表 面,然后在接上目标物的抗体,构成夹心结构的生物传感器。当检测的 溶液中含有目标物时,就能在电极表面固定一定量的目标物和相应的抗 体,构成传感结构。由于抗体上修饰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能催 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产生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利用电化学信号的变 化即可实现对孔雀石绿(MG)的检测。本发明制备的核酸适配体电化 学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适合水产品中孔雀 石绿(MG)的检测。
第3步:72℃延伸10min
1个循环。
第4步:终止反应,4-12℃冷却。
LAMP反应试剂 反应液(-20℃ 保存)
10×缓冲液 dNTP(各3 mmol/L) Bst 聚合酶(8U/µl) F3/B3引物(5µM) FIP/BIP(80µM) Betaine(5mM) DNA模板
加灭菌超纯水
LAMP反应条件
5` 3`
+ 均一长度新链DNA
+
3`
5`
25~30 次循环后,模板DNA得到扩增
PCR
变性
模板 引物
dNTP Mg2+ Taq DNA聚合酶
延伸
退火
PCR
用途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 利用特异性引物以cDNA或基因组DNA为模板获 得已知目的基因片段, 或与逆转录反应相结合,直 接以组织和细胞的mRNA为模板获得目的片段;
2.5µL 12µL 1.5µL 1/1µL 0.5/0.5µL 2.0µL 1.0µL 补齐至25µL
第1步:65℃水浴30-60min
第2步:80℃终止反应
LAMP
LAMP
核 • PCR
酸
• LAMP • 核酸适配体
蛋
白
• 体外表达
核酸适配体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段DNA(脱氧核 糖核酸)或者RNA(核糖核酸)序列。具有类 似抗体识别功能的核酸分子,比传统抗体更稳 定,保存时间长,可以进行多种修饰。
◇ SYBR green I ◇ 水解探针TaqMan ◇ 分子信标
PCR
◇ SYBR green I
未结合的SYBR green I
PCR
◇ 水解探针TaqMan
荧光素
FAM
TET
JOE HEX
与目标序列互补
VIC
淬灭剂
TAMRA DABCYL
PCR
荧光基
团
淬灭剂 游离的探针
光
另一波长的荧光
曹晓梅; 赵彤言 ; 董言德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 ; 13 卷 4 期 (2006 / 12 / 01) , P217 - 220
PCR
• 延伸五、 PCR-SSCP
•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 DNA 的突变造成DNA片段中碱基序列不同,变性 为单链后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构象不同 (单链构象多态性),利用迁移率的差别可使各 种序列不同的单链分离开来。
PCR
PCR-SSCP分析原理示意
Hale Waihona Puke PCR-+
正常人
纯合突变 杂合突变
PCR
• 延伸六、 PCR- RFLP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由于DNA 变异产生新的酶切位点或原有的酶切位 点消失,在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时产生不同 长度或不同数量的片段。
• RT-PCR是目前从组织或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以 及对已知序列的RNA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最 有效方法。
PCR
• 延伸四、PCR-ASO
•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 (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 是基于核酸杂交的一种方法。根据已知基因突变 位点的碱基序列,设计和制备野生型或突变型基 因序列互补的两种探针,分别与被检测者样品中 的DNA分子进行杂交,根据样品与两种探针杂交 信号的强弱,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判断被检 者是突变基因的纯合子或杂合体。
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核 • PCR
酸
• LAMP • 核酸适配体
蛋
白
• 体外表达
PCR
•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是一种在体外特异地扩增已知基因的方法; –由K. Mullis于1983年建立; –可用于分析基因及其产物的水平变化; –可进行实时、定量分析;
RfbO157(菌体抗原特异性基因) FliCH7(鞭毛抗原特异性基因) GII型基因
CrylA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 CP4EPSPS(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 酸合酶基因) COI(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I),12SrRNA
SRY(牛性别决定基因)
PCR
• 延伸一、荧光定量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 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 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