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

1、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和高频电子器件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电磁干扰现象的增多和电磁污染问题的日渐突出。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目前,主要的抗电磁千扰技术包括:屏蔽技术、接地技术和滤波技术。其中,屏蔽技术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各种屏蔽材料对电磁辐射进行有效阻隔与损耗。吸波功能材料的研究是军事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红外等对目标的探测。世界上多个国家相继展开了对战机、巡航导弹、舰艇等军事用吸波材料的研究。由于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其研究开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2、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

材料对电磁波屏蔽和吸收的程度用屏蔽效能(SE)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一般来说,SE 越大,则衰减的程度越高。

2.1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

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有3种: (l)空气·屏蔽体界面的阻抗不连续性,对入射电磁波产生反射衰减; (2)未被表面反射而进入屏蔽体内的电磁波被屏蔽材料吸收的衰减; (3)进入屏蔽体内未被吸收衰减的电

磁波到达屏蔽体一空气界面时因阻抗不连续性被反射,并在屏蔽体内部发生多次反射衰减。屏蔽效能可用下式表示:

SE T = SE R+ SE A+ SE M(1)

式中:SE R表示反射损失,SE A表示吸收损失,SE M表示多次反射损失。

2.2吸波材料的基本物理原理

吸波材料的基本物理原理是,材料对入射电磁波实现有效吸收,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损耗掉。该材料应具备两个特性即波阻抗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波阻抗匹配特性即创造特殊的边界条件是入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表面的反射系数r 最小,从而尽可能的从表面进入介质内部。衰减特性是指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因损耗而被迅速吸收。损耗大小,可用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来表征。要提高介质吸波效能,其基本途径是提高介质电导率,增加极化“摩擦”和磁化“摩擦”,同时还要满足阻抗匹配条件,使电磁波不反射而进入介质内部被吸收。

3、常见电磁屏蔽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3.1电磁屏蔽涂料

电磁屏蔽涂料是由导电填料、树脂黏结剂、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根据填料的不同,可分为碳系、银系、铜系和镍系电磁屏蔽涂料等。近年来,在导电涂料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是对复合导电涂料的研究。其中镍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一是高导电镀层可以镀覆于镍填料自身的表面;其二是镍可以镀覆于其它材料表面。研究表明,镀镍

石墨是较有发展前途的,它可以得到比纯石墨高得多的导电性,而且成本要比纯镍填料低,这种产品对屏蔽涂料技术带来了巨大冲击。3.2电磁屏蔽塑料

电磁屏蔽塑料可分为表层导电型屏蔽塑料和填充型屏蔽塑料。表层导电型屏蔽塑料是利用贴金属箔、金属熔融喷射和非电解电镀等方法在塑料表面获得很薄的金属层,从而达到屏蔽的目的。它具有导电性好,屏蔽效果佳等特点,但是其金属薄复合层或镀层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剥离,性能较差,因此使用较少。

填充型复合屏蔽用填料一般有金属粉、金属纤维、炭黑、碳纤维、导电玻璃纤维及一些高分子纤维(PAN纤维,聚苯胺纤维等)等。

4、常见吸波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吸波材料按材料的吸波损耗机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波剂的损耗吸收能力,因此吸波剂的研究一直是吸波材料研究的重点。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吸波材料。

4.1 铁氧体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波材料具有吸收强、频带宽及成本低等特点,但是它的密度大,耐高温性能差。

4.2 纳米吸波材料

纳米吸波材料是指材料的组分特征尺寸在0.1~100 nm 之间的材料。它具有段吸收频带宽、兼容性好、质量轻、厚度薄等特点。

4.3 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

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包括铁、镍、钴及其合金纤维。它的吸波机理是

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多晶铁纤维具有独特的形状各向异性,可在很宽的频带内实现高吸收,而且它是一种轻质的吸波材料。

4.4 导电高聚物

导电高聚物是由共主链的绝缘高分子,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与掺杂剂进行电荷转移复合而成。它具有密度小,结构多样,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

4.5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5、结束语

基于对各种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的分析,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趋势为:(l)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能,如奇特的磁性和对电磁波极强的吸收性.材料纳米化和纳米材料复合技术将成为未来电磁屏蔽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 )近年来,由于各种制膜工艺技术的进步,屏蔽材料逐渐从三维向低维方向发展。薄膜屏蔽材料尤其是纳米薄膜屏蔽材料因其质量轻、厚度薄、吸收性好等优点而成为电磁屏蔽材料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3 )导电高聚物材料具有电导率高、质量轻、耐鹿蚀、成本低等优点,尤其是近年来采用各种方法改性后的导电高浓物材料,在溶解性和可加工性发面得到较大改扮,因而在电磁屏蔽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 )多层屏蔽结构材料的结构和材料的优化设计潜力大,综合屏蔽性能相对单层屏蔽结构材料有较大提高。因而,屏蔽材料由单层结构向多层复合结构的发展是新型电磁屏蔽材料的一个发展趋势。()5 在实际应用中,入射到

电磁屏蔽材料表面的电磁波大部分被反射,成为新的潜在干扰源,近年来出现的高吸收低反射电磁屏蔽材料则可克服这一弊端。因而研制具有高吸收性能的损耗型电磁屏蔽材料将成为未来屏蔽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展望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展望 ******** *** 摘要:电磁屏蔽是对干扰源或感受器(敏感设备、电路或组件)进行屏蔽,能有效地抑制干扰并提高电子系统或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因此屏蔽是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屏蔽体阻止或减少电磁能量传输的一种措施,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简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意义与屏蔽机制,讨论了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磁屏蔽;屏蔽材料;屏蔽机制;屏蔽效能 引言: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高度应用,电磁辐射被认为是继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的第四大公害,它造成的电磁干扰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日益威胁国家的军事机密。尤其是在软杀伤武器——电磁波突现的现代化战场上,当电磁波穿透军事设备的敏感器件时,可能致使对方雷达迷茫、无线电通讯指挥系统失效、导弹火炮等武器失控。这种破坏力极大的电磁武器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重要的作战手段,因此,研究高性能的电磁屏蔽材料以提高各种武器平台的防护能力是各国军事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此外,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各种通讯设备、网络以及家用电器所发射的电磁波可能诱发各种疾病,如睡眠不足、头晕、呕吐,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心血管病等。因此,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是近年来治理电磁环境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金属类材料能够作为主要的电磁屏蔽材料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铜、铝、镍等)和较高的磁导率(坡莫合金、铁硅合金等), 当电磁能流通过金属材料时,其主要的屏蔽机制(反射衰减R 和吸收衰减A)能够有 效地反射、吸收电磁波,衰减电磁能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较金属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因此,为了提高高分

常见的几种屏蔽材料

民用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屏蔽材料 导电布 织物类型金属镀层电阻率应用优点 聚酯纤维镍/铜/镍 Ω < 0.05 ohms/square 导电泡棉 特殊形状,适应 特定环境的安装 泡棉 泡棉类型 压缩变形 (ASTMD 3574) 颜色应用优点 聚氨酯 5 to 10% 黑或灰导电泡棉 可阻燃压缩衬垫形状复杂 热塑性橡胶(TPE) < 20% 黄或白导电泡棉形状复杂可阻燃 金属化泡棉< 5% 灰色I/O衬垫 形状复杂 Ω ≤0.08 ohms/square 压敏胶带 压敏胶带 不锈钢上180° 剥离强度(ASTM3330) 耐热性 (3M TM InternalTest) 应用优点 3M TM9485 或相同产品75 oz/in(82N/100mm) 短期:450°F(232°C) 长期:300°F(149°C) 高粘性抗剪切 高剥离强度 及高耐热性 Nitto D5052 或相同产品87 oz/in(95N/100mm) 短期:311°F(155°C) 长期:240°F(160°C) 高粘性抗剪切 高内粘强度、高剥离 强度及高耐热性 3M TM950 或相同产品75 oz/in(82N/100mm) 短期:250°F(121°C) 长期:180°F(82°C) 高粘性高剥离强度

铜箔布 织物类型电阻率应用优点纯软质铜+聚脂纤维 Ω ≤0.02 ohms/square 导电泡棉 任意成型,可阻燃 导电性好,并导热 铜箔 产品说明: 纯度高于99.95%,感压性导电胶,其功能为消除电磁干扰,隔离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不需要电压与电流而影响功能。 产品参数 产品型号基材厚度(mm)背胶厚度(mm)背胶导电性能 SQ-Cu22Z 0.022mm 0.035~0.040mm 压克力胶- SQ-Cu50Z 0.050mm 0.035~0.040mm 压克力胶- SQ-Cu22D 0.022mm 0.035~0.040mm 导电性压克力胶0.03-0.05ohms/sqin SQ-Cu50D 0.050mm 0.035~0.040mm 导电性压克力胶0.03-0.05ohms/sqin 用途 PDA、PDP、LCD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内需电磁屏蔽的地方 铝箔 产品说明: 纯度高于99.4%,感压性导电胶,其功能为消除电磁干扰,隔离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不需要电压与电流而影响功能。 铝箔胶带

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概况研究 1、行业概况研究 (1)电磁屏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对临近的其他电路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EMI)或电磁兼容(EMI),导致信息传输失真、控制失灵。此外,由于电磁脉冲武器可以对敌国的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直接打击,造成敌国信息系统暂时或永久性损伤,所以电磁屏蔽材料也被广泛用于国防军工领域。 电磁屏蔽基本功能是通过吸收或反射来阻断或衰减电磁波能量来实现的。屏蔽材料的三个基本因素是电导率、磁导率及材料厚度。一般而言,电磁屏蔽材料必须是导电的,因此直接选择金属材料,可以对不导电的基材(例如普通的纺织物)进行电镀处理,或者在基材中添加一定的导电材料。 20世纪40年代,铁磁材料例如纯铁、硅钢、铁镍合金等被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领域。20世纪60 年代,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橡塑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得推动了电磁屏蔽技术的发展,表面敷层屏蔽材料开始被广泛应用,这类材料在塑料橡胶等绝缘体表面附着一层导电层,以反射损耗为主,具有屏蔽频率宽的优点。

进入上世纪80 年代以来,通讯、自动化、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电磁屏蔽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等国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材料由导电填料(例如金属纤维、金属合金粉、超细炭黑等)与聚苯醚、聚碳酸酯等合作树脂等成型材料填充复合而成,具有一次加工成型、便于批量生产的优势。 本世纪以来,由于电子信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的迅猛发展,结构要求更加紧凑轻薄,对电磁屏蔽材料的各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2)电磁屏蔽材料的种类和技术发展趋势 电磁屏蔽材料的种类较多,大体可以分为金属类电磁屏蔽材料、电磁屏蔽塑料、导电织物、导电涂料、填充类复合屏蔽材料和其他类。金属屏蔽器件材料通常为铍铜、或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重复使用性,使用于存在EMI/RFI 或者ESD 问题的广泛的电子设备,但也存在重量大、易腐蚀等缺点。电磁屏蔽塑料即利用真空渡金属法、阴极溅射法等方法在塑料表层生成较薄的金属层,具有导电性好的特点,但附着力较弱,容易剥落,结构稳定性差,使用周期短的缺点。 导电织物在一般纺织品表面涂覆金属物质,或采用金属纤维与纺织前卫相互包覆的方式,具有金属光泽,柔软性、耐折叠等优点;而导电布衬垫则采用聚氨酯或热塑性橡胶(TPE)材料作为海绵芯,外层包覆金属织物,具有较好的弹性、阻燃性和良好的屏蔽性能,性价比较高。 导电涂料屏蔽材料指采用碳素系导电粉或镍铜金属系等材料与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等成

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的价格

陶瓷吸波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温性能稳定、优异的辐照稳定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吗?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是一种电吸收型吸收体,采用特种陶瓷粘结剂和碳化硅粉体混合烧结而成,采用不同的工艺方式,如干压、注塑等方式成型,可制成片状、劈形及尖锥等形式,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吸波负载以及吸波暗箱。此外,由于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真空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吸波热沉方面有重要应用。 研究发现,不同截面形状的非圆形截面碳化硅纤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波性能。与相同当量直径的圆形纤维相比,三叶形碳化硅纤维的拉伸强度平均提高约30%,电阻率为103~104Ω?cm,ε'、μ'、μ''值基本相当,但ε''值为圆形碳化硅纤维的30~60倍,tanδ最大为1.9左右;ε'、ε''和tanδ均随频率增大而减小。根据阻抗匹配原理对三叶形碳化硅纤维增强的吸波材料进行设计,所制备的三层(厚度分别为1.5mm、1.5mm、1.0mm)结构吸波材料的总厚度为4mm,从外到里每层纤

维的tanδ由低到高。在X波段的总衰减大于10dB、最大反射衰减为19.8dB时,表现出较好的吸波性能。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截面形状的改变,非圆形截面碳化硅纤维与基体的复合性能与一般的圆形碳化硅纤维相比有较大提高。 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的价格详情请联系咨询昊王电子,毕竟每个厂家的价格是有所差异的,影响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价格的因素不止一个,故具体的价格还是咨询厂家比较好,同时要以防上当受骗! 南京昊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坐落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为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及中电科技集团等相关科研院所提供稀土原料,化工原料及碳化硅吸收材料,是相关科研院所的合格供应方。公司生产的碳化硅吸收材料主要用于微波吸收负载,微波暗室,暗箱。微波吸收性能良好,耐高功率,耐高温,稳定性好,无毒、无挥发、可加工成各种形状

电磁屏蔽材料现状及其应用

电磁屏蔽材料现状及其应用 2009-01-29 20:07:41 安规与电磁兼容网来源:作者: 摘要:依据电磁屏蔽原理,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及厚度是决定其屏蔽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铁磁材料和金属良导体材料、镀金属表面敷层型薄膜屏蔽材料、以各导电纤维为填充材料的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以及银系、镍系和碳系导电涂料类屏蔽材料等是目前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综述了它们的研究现状、性能、应用、存在的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屏蔽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磁屏蔽材料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日益严重,不但对电子仪器、设备造成干扰与损坏,影响其正常T作,严重制约我国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另外电磁波泄漏也会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军事核心机密的安全。特别是作为新概念武器的电磁脉冲武器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能对电子仪器设备、电力系统等进行直接打击,造成信息系统等的暂时失效或永久损坏,其投送方式多样,破坏力极强,而且强大的电磁脉冲对人体也能造成损害,使人神经紊乱、行为失控等。 因此,探索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防止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对于提高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升国际竞争力,防止电磁脉冲武器的打击,确保信息通信系统、网络系统、传输系统、武器平台等的安全畅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_ 。鉴于电磁屏蔽材料在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研发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1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即利用屏蔽材料阻隔或衰减被屏蔽区域与外界的电磁能量传播。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其与屏蔽结构表面和屏蔽体内部感生的电荷、电流与极化现象密切相关。屏蔽按其原理分为电场屏蔽(静电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磁场屏蔽(低频磁场和高频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电磁波的屏蔽)。通常所说的电磁屏蔽是指后一种,即对电场和磁场同时加以屏蔽。 屏蔽效果的好坏用屏蔽效~g(SE,Shielding effectiveness)来评价,它表现了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屏蔽效能定义为屏蔽前后该点电磁场强度的比值,即:SE=2OIg(Eo/Es)或SH=2Olg(HdHs)式中:、分别为屏蔽前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分别为屏蔽后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对屏蔽效果的评价是根据屏

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的用途与分类 从吸波材料的应用上来分类,它的用途可以分为,军用、商用以及民用,吸波材料的吸波实质是吸收或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吸波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黏结剂)与吸收介质(吸收剂)复合而成。吸波材料可以分为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电损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质的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分子极化或界面极化来吸收、衰减电磁波。磁损耗型材料主要是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后效损耗等磁激化机制来引起电磁波的吸收和衰减。由于纳米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纳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介电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材料之所以具有非常优良的吸波性能,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纳米材料具有高浓度晶界,晶界面原子的比表面积大、悬空键多、界面极化强,容易产生多重散射,在电磁场辐射作用下,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造成原子、电子运动的加剧而磁化,使电磁能更加有效地转化为热能,产生了强烈的吸波效应;其次,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使纳米粒子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级范围(10-2~10-5eV),从而成为纳米材料新的吸波通道;此外纳米离子具有较大的饱和磁感、高的磁滞损耗和矫顽力,使得纳米材料具有涡流损耗高、居里点及使用温度高、吸波频率宽等性能。纳米材料的这种结构特征使得纳米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频带宽、兼容性好、质量轻和厚度薄等特点,易满足雷

达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要求,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高性能、多功能吸收剂。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迅勐发展,世界各国的防御体系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代化战争对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传统的吸波材料很难满足需要。由于结构和组成的特殊性,使得纳米吸波涂料成为隐身技术的新亮点。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为纳米尺寸的材料,如薄膜、纤维、超细粒子、多层膜、粒子膜及纳米微晶材料等,一般是由尺寸在1~100nm的物质组成的微粉体系。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产业界对电磁干涉屏蔽和吸波材料的民用需求与日俱增,高度集成原件,与高频原件的应用,导致电子兼容性EMC问题难于解决,传统的屏蔽材料已经不能够解决现代电子信息条件下的电磁屏蔽,而且传统的屏蔽材料只能通过反射原理防止被骚扰,在许多特殊电磁环境中显得“无能为力”,那么在电子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有没有什么更高端的产品来彻底解决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EMI)的问题?吸波材料的问世肯定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在国内来说,深圳市兆荣软磁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国防科大、北矿磁材等企事业的通力合作,研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薄片类,吸波材

高温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与趋势

高温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与趋势 作者:杨丽君, 王明存, Yang Lijun, Wang Mingcun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刊名: 宇航材料工艺 英文刊名: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2,42(3) 参考文献(36条) 1.石南南;高培伟;董波电磁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特性及其建筑上应用 2007 2.Kim Yong Jin;Kim Sung Soo Magnetic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i and Co substituted M-hexaferrites in Kaband frequencies ,(26.5 ~ 40 GHz)[外文期刊] 2010 3.Elsukov E P;Rozanov K N;Lomaeva S F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fe powders milled in various media[外文期刊] 2008(5) 4.Saville P Review of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s ADA436262/XAB 2005 5.Motojima S;Ueshima N Vapor phas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bN/C(carbon coils)/NbN-NbN micro-coils/micro-tubes[外文期刊] 2005(1/2) 6.赵东林;高云雷;沈曾民螺旋形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安全与电磁兼容 2009(06) 7.Wan M;Li J;Li S Microtubles of polyanilines as new microwave absorbent materials[外文期刊] 2001 8.Olmedo L;Hourquehie P;Jousse F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 based on conducting polymers 1993 9.Courric S;Tran V H Th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blends of poly (p-phenylene-vinylene) derivatives[外文期刊] 2000 10.唐红梅;袁茂林;邓科二茂铁配位高分子吸波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2010 11.Sneddon L G Chemical routes to ceramics with tunabl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ADA455765/XAB 2007 12.Stomer A R Stealth aircraft & technology from World War Ⅱ to the Gulf 1991(04) 13.Liu H;Cheng H;Wang J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SiC fiber-reinforced SiC matrix composites with the CVD SiC interphases[外文期刊] 2010 14.Ding D;Zhou W;Zhang B Complex permittivity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SiC fiber woven fabrics[外文期刊] 2010 15.陈志彦;王军;李效东Si-C-Fe-O功能陶瓷纤维的制备 2005 16.邢丽英;刘俊能;任淑芳短碳纤维电磁特性及其在吸波材料中应用 1998(01) 17.Zou T;Shi C;Zhao N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fiber felt dipole array/epoxy resin composites[外文期刊] 2007(13) 18.Viau G;Ravel F;Acher O Preparation and microwave characterization of spherical and monodisperse Co-Ni particles[外文期刊] 1995(1) 19.Concas G;Spano G;Cannas C Inversion degree and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different nanocrystalline cobalt forrites[外文期刊] 2009(12) 20.Mizuno K A black body absorber from vertically align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外文期刊] 2009(15)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名讯, 徐勤涛, 庞旭堂, 连军涛, 刘玉凤, Yu Mingxun, Xu Qintao, Pang Xutang, Lian Juntao , Liu Yufeng 作者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济南,250031 刊名: 宇航材料工艺 英文刊名: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2,42(4) 参考文献(33条) 1.周秀芹导电电磁屏蔽塑料研究新进展 2006(01) 2.王锦成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及研究现状 2002(07) 3.Lee C Y;Song H G;Jang K 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iciency of polyaniline mixture and multiplayer films 1999 4.Huang J L;Yau B S;Chen C Y Th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indium tin oxide film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2001 5.赵福辰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现状 2001(05) 6.岩井建;毕鸿章在纤维表面形成金属被覆膜的金属纤维"METAX" 1999(02) 7.于鑫;付孝忠;杜仕国电磁屏蔽材料在火箭弹包装中的应用 1999(01) 8.Dhawan S K;Singh N;Rodrigues K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behavior of conducting polyaniline composites 2003(04) 9.王佛松;王利群;景遐斌聚苯胺的掺杂反应 1993 10.师春生;马铁军;李家俊镀金属炭毡/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2001(03) 11.王光华;董发勤;司琼电磁屏蔽导电复合塑料的研究现状 2007(02) 12.谭松庭;章明秋金属纤维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 1999(12) 13.薛茹君电磁屏蔽材料及导电填料的研究进展 2004(03) 14.潘成;方鲲;周志飚导电高分子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2004 15.毛倩瑾;于彩霞;周美玲Cu/Ag 复合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 2004(04) 16.施冬梅;杜仕国;田春雷铜系电磁屏蔽涂料抗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2003(03) 17.李秀荣;刘静;李长珍高频电磁屏蔽用ITO膜结构与性能分析 2000(06) 18.Wojkiewicz J L;Fauveaux S;Redon N High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polyaniline-polyurethane composites in the microwave band 2004(04) 19.闾兴圣;王庚超聚苯胺/聚合物导电材料研究进展 2003(01) 20.Morgan H;Foot P J S;Brooks N W The effects of composition and processing variable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rmoplastic polyaniline blends and composites 2001 21.王杨勇;张柏宇;王景平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电磁干扰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2004(03) 22.Bernhard Wessling Dispersion as the link between basis research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s (polyaniline) 1998 23.徐勤涛;孙建生;侯俊峰电磁屏蔽塑料的研究进展 2010(09) 24.Hu Yongjun;Zhang Haiyan;Xiao Xiaoting Elce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silicon rubber filled with carbon fiber 2011 25.彭祖雄;张海燕;陈天立镀银玻璃微珠/碳纤维填充导电硅橡胶的电磁屏蔽性能 2011(01) 26.Huang C Y;Wu C C The EMI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PC/ABS/nicked-coated-carbeln-fibre composites 2000 27.邹华;赵素舍;田明镀银玻璃微珠/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2009(08) 28.孙建生;杨丰帆;徐勤涛镀银铝粉填充型电磁屏蔽硅橡胶的制备与性能 2010(01) 29.王进美;朱长纯碳纳米管的镍铜复合金属镀层及其抗电磁波性能 2005(06) 30.徐化明;李聃;梁吉PMMA/定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导电与导热性能的研究 2005(09) 31.戚亚光世界导电塑料工业化进展 2008(04)

2018年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8年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壁垒高、增速快,亟待国产替代 (5) 一、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和器件行业增速快,目前仍为国际巨头主导 (5) 1、什么是电磁屏蔽器件和导热器件 (5) 2、电磁屏蔽和导热行业产业链:从材料到器件 (8) 3、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和器件行业增速快,但国内竞争激烈 (10) 二、模切件上游材料壁垒高企,实现认证突破的品牌则有望快速成长 (13) 1、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 (13) 2、电磁屏蔽材料和导热材料行业具有高壁垒,高毛利的特性 (13) 第二节下游应用不断扩张,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打开新空间 (16) 一、5G时代下,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增量需求 (16) 二、消费电子领域存量市场与替代空间巨大 (18) 三、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等新型领域将成为未来需求增长点 (24) 1、中国汽车制造业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带来巨大需求 (24) 2、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将拉动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的需求增加 (27) 3、综合来看,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潜在需求十分广阔。 (29) 第三节国产材料品牌开始崛起,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标的 (31) 一、飞荣达:专业电磁屏蔽及导热解决方案服务商,积极打造材料平台 (31) 二、碳元科技:国内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领先企业,具有深厚材料研发实力.. 39 三、中石伟业:致力提高智能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44)

图表目录 图表1:电磁屏蔽器件工作原理 (5) 图表2:导热器件工作原理 (6) 图表3: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及器件行业产业链 (8) 图表4:电磁屏蔽器件生产工艺流程 (9) 图表5:导热器件生产工艺流程 (9) 图表6:全球电磁屏蔽材料规模预测 (10) 图表7:全球导热界面材料规模预测 (11) 图表8:苹果Macbook采用新型的高导热石墨膜替代原有的导热材料 (13) 图表9:电磁屏蔽材料和导热材料行业的进入壁垒 (14) 图表10:材料企业相比器件企业毛利率较高 (15) 图表11:电磁屏蔽和导热产品在通讯领域的应用 (16) 图表12:国内通讯基站数量近年来发展较快 (17) 图表13:5G基站投资额和基站数量将快速增加 (18) 图表14:电磁屏蔽和导热产品在电脑上的应用 (19) 图表15:电磁屏蔽和导热产品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19) 图表1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 (21) 图表17:全球PC和平板电脑出货量数据 (21) 图表18:国内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提升 (22) 图表19:国内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提升 (23) 图表20: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23) 图表21:需要用到导热材料的位置——汽车传感器 (25) 图表22: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要更好的导热材料 (25) 图表23: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不断增长 (26) 图表24:预计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26) 图表25:Facebook公司在北卡罗莱纳福里斯特城的数据中心 (27) 图表26:全球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迅速 (28) 图表27: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迅速 (29) 图表28:公司主要产品一览 (32) 图表29:飞荣达收入和利润近年来稳步增长 (32) 图表30:飞荣达毛利率和净利率维持相对稳定 (33) 图表31:飞荣达历年各业务收入占比变化 (34) 图表32:飞荣达历年各业务毛利率变化 (34) 图表33:飞荣达历年各地区收入占比变化 (35) 图表34:飞荣达主要客户一览 (36) 图表35:飞荣达主营业务发展历程 (37) 图表36:飞荣达研发投入稳步增长 (38) 图表37:飞荣达采取积极跟进客户,参与研发的经营模式 (39) 图表38:碳元科技历年收入和利润情况 (39) 图表39:碳元科技历年毛利率和净利率 (40) 图表40:碳元科技历年各业务收入占比变化 (41) 图表41:碳元科技历年各业务毛利率变化 (41) 图表42:碳元科技历年各地区收入占比变化 (42)

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比较

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比较 装置避雷针是避免雷击的有效方法。在房屋最高处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铜线,铜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加雷电仍会发生。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房屋或附近人的身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由此可见,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会减少地面物与云之间打雷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的打击,房屋与人得到了安全。 2、电磁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比较。 电磁屏蔽材料分电磁屏蔽涂料和电磁屏蔽塑料。电磁屏蔽涂料是由导电填料、树脂黏结剂、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根据填料的不同,可分为碳系、银系、铜系和镍系电磁屏蔽涂料等。 电磁屏蔽塑料可分为表层导电型屏蔽塑料和填充型屏蔽塑料。

表层导电型屏蔽塑料是利用贴金属箔、金属熔融喷射和非电解电镀等方法在塑料表面获得很薄的金属层,从而达到屏蔽的目的。它具有导电性好,屏蔽效果佳等特点,但是其金属薄复合层或镀层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剥离,性能较差,因此使用较少。填充型复合屏蔽塑料是由导电填料和合成树脂通过混炼造粒,并采用注射成型,挤压成型或压塑成型等方法制得。两者相比,后者具有一次成型的特点,从而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使用较多。一般来说,屏蔽塑料的性能取决于导电填料的导电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搭接程度。 吸波材料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一般由基体材料(或粘接剂)与吸收介质(吸收剂)复合而成。由于各类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不同,吸波机理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材料的吸波性能还是可以用宏观的电磁理论进行分析,工程上也常常使用材料宏观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来评价吸波材料的反射和传输特性。材料吸收电磁波的基本条件是:①电磁波入射到材料上时,它能尽可能不反射而最大限度地进入材料内部,即要求材料满足阻抗匹配;②进入材料内的电磁波能迅速地几乎全部衰减掉,即要求材料满足衰减匹配。 吸波材料有多种分类方法,除了按组成分类外,主要还有下列三种:(1)按材料耗损机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碳化硅、石墨等属于电阻型,电磁能主要衰减在电阻上;钦

复合碳化硅吸波材料的作用

现代先进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渗透(CVI)、聚合物转化陶瓷(PDC)和溶胶凝胶法(Sol-Gel),目前改善陶瓷吸波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阻抗匹配层设计和纤维改性设计。在本文中将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阻抗匹配层设计。 阻抗匹配层设计,即为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制备低介电常数的阻抗匹配层,改善其与空气的阻抗匹配性,减少表面反射,从而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常用的阻抗匹配层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氧化法 CVI/CVD法 PVD法 这些方法适用于改善高介电常数材料的吸波性能。阻抗匹配层保证了弱的表面反射,即良好的阻抗匹配,同时高介电的原陶瓷基体充当了损耗相,使电磁波被损耗吸收。 ?氧化法

对非氧化物碳化硅陶瓷而言,通过表面氧化可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当这种氧化膜具有低介电常数时即可充当阻抗匹配层。以多孔Si3N4为基片,通过CVI沉积SiC得到Si3N4-SiC复相陶瓷。由于CVI SiC是一种半导体,具有较高的复介电常数,与空气的阻抗不匹配,因而吸波效率不高。为了改善其吸波性能,继而通过高温氧化法在CVI SiC表面制备出一层致密的SiO2,得到Si3N4-SiC/SiO2复相陶瓷。由于SiO2具有低的电导率和复介电常数,表面氧化制备的SiO2层改善了CVI SiC与空气的阻抗匹配性,使更多入射电磁波进入材料内部,从而被内部的高介电常数相损耗吸收,从整体上表现为材料吸波性能的提高。 ?CVI/CVD法 SiC陶瓷具有高的介电常数是电磁波的强反射体,而BN具有很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此,可在SiC陶瓷表面制备BN 阻抗匹配层,从而降低SiC纤维对入射电磁波的反射,提高其吸波性能。类似地在多孔Si3N4基片上通过CVI法得到的PyC-Si3N4复相陶瓷,由于PyC的介电常数高,与空气阻抗失配,因此在其表面通过CVD法制备低介电常数的Si3N4层作为阻抗匹配层。Si3N4层因降低了PyC对入射电磁波的一次反射而使PyC-Si3N4复相陶瓷的吸波性能得到改善。 ?PVD法 Kim等人通过磁控溅射法(PVD)在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铁电体表面制备了具有低介电常数的ITO (In2?xSnxO3)涂层,涂层厚度为入射波长的1/4。当薄层电阻为377Ω/sq 时反射系数最小值达到了-20dB。可见ITO 涂层有效改善了陶瓷与空气的阻抗匹配程度,使其电磁吸收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txt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要用自己的需求去衡量别人的给予,否则永远是抱怨。本文由fatai24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古映莹等 53?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古映莹邱小勇胡启明 刘雪颖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3)摘要简单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发展电磁屏蔽材料的意义,阐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较为详细 地介绍了表层导电型、填充复合型、导电纤维、导电织物等电磁屏蔽材料及各种材料在工艺上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各种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预测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电磁屏蔽电磁辐射屏蔽原理研究现状 DeVelopmentofElectromagneticShielding GUYingyingQIUXiaoyongHUQiming Material LIUXueying (The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C01lege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Abstractmate“a1 of asare The harms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andsignificanceofdevelopingelectromagneticshielding introduced,andthemechanismofelectromagneticshieldingmaterialsissumma“zed.Thenthemainkinds as EMIshieldingmaterialssuch thestyle on ofsurfacelayerandfilling,conductingfiber,conductingfabric are etc as well theiradvantageanddisadvantage engineering out.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有哪些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有哪些? 电磁屏蔽即利用屏蔽材料阻隔或衰减被屏蔽区域与外界的电磁能量传播。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其与屏蔽结构表面和屏蔽体内部感生的电荷、电流与极化现象密切相关。屏蔽按其原理分为电场屏蔽(静电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磁场屏蔽(低频磁场和高频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电磁波的屏蔽)。通常所说的电磁屏蔽是指后一种,即对电场和磁场同时加以屏蔽。 屏蔽效果的好坏用屏蔽效~g(SE,Shielding effectiveness)来评价,它表现了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屏蔽效能定义为屏蔽前后该点电磁场强度的比值,即:SE=2OIg(Eo/Es)或SH=2Olg(HdHs)式中:、分别为屏蔽前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分别为屏蔽后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对屏蔽效果的评价是根据屏蔽效能的大小度量的。 按照屏蔽作用原理,屏蔽体对屏蔽效能的贡献分为3部分:(1)屏蔽体表面因阻抗失配引起的反射损耗;(2)电磁波在屏蔽材料内部传输时,电磁能量被吸收引起传输损耗或吸收损耗;(3)电磁波在屏蔽材料内壁面之间多次反射引起的多次反射损耗。由此可以得到影响材料屏蔽效能的3个基本因素,即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及材料厚度。这也是屏蔽材料研究本身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和突破口。当然,对于电磁屏蔽体结构,其屏蔽效能还与结构、形状、气密性等有关,对于具体问题,还需要考虑被屏蔽的电磁波频率、场源性质等。○1□a 常见的屏蔽材料

电屏蔽指的是对电场(E场)的屏蔽,它通常可选用的屏蔽材料种类比较多,如下: 1一、导电弹性体衬料(导电橡胶) 每种导电橡胶都是由硅酮、硅酮氟化物、EPDM或者碳氟化物-硅氟化物等粘合剂及纯银、镀银铜、镀银铝、镀银镍、镀银玻璃、镀银铅或炭颗粒等导电填料组成。 由于这些材料含有银,包装和存储条件应与其他含银元件相似,它们应当存储在塑料板中,例如聚酯或者聚乙烯,远离含硫材料。标准形状有:实体O形条、空心O形条、实体D形条、空心D形条、U行条、矩形条、中空矩形条、中空P形条、通道条以及模制导电橡胶成形件、模制的D-形圈/O-形圈、各种法兰、I/O衬垫。 特点:在20M-20GHz的范围内可达90 dB-120dB,纯银颗粒的甚至可达到120dB以上。能起到屏蔽和环境密封的作用,安装方便,适用于通讯、医疗、军品、航空等场合。 二、EMI导电泡棉衬料 导电泡棉是把导电编制套缠绕在采用聚氨基甲酸乙脂或EPDM构成的泡绵芯上,导电编制套通常是由镀银镍尼龙、铝泊或者Monel丝(镍铜合金)Ferrex(镀锡包铜钢丝)组成,有良好的导电性。符合阻燃等级(UL94-V0),具有好的 弹性和柔韧性等机械性能。导电泡棉衬垫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遇到电波时,则会根据其物体的性质而进行反射、吸收、提供极佳的屏蔽效果。并且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是目前最新的、也是应用最广的

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 姓名:王丽君 学院: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工程 科目: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技术学号:13208520403408

吸波材料 摘要:介绍了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和吸波材料的分类,以及几种新型吸波材料,如铁氧体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耐高温陶瓷材料,并简单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吸波材料;吸波原理;新型吸波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信息化战争中,武器平台的高度信息化和电子化,使飞机、坦克、舰艇等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它们除受地面或空中的火力威胁和电子干扰外,其一举一动还处于红外、雷达、激光等探测器的严密监视之下,使其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面临极大挑战,这样其隐身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隐身技术主要涉及材料隐身和结构隐身两大方面。前者是使用吸波材料或涂料;后者是合理地设计武器外形,以提高隐蔽性。再此,不得不提及吸波材料。 1、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 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一般由基体材料(或粘接剂)与吸收介质(吸收剂)复合而成。由于各类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不同,吸波机理也不尽相同。材料吸收电磁波的基本条件是:①电磁波入射到材料上时,它能尽可能不反射而最大限度地进入材料内部,即要求材料满足阻抗匹配;②进入材料内的电磁波能迅速地几乎全部衰减掉,即要求材料满足衰减匹配。 2、吸波材料的分类 目前吸波材料分类较多,现大致分成下面4种: (1) 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可分为涂覆型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前者是将吸收剂(金属或合金粉末、铁氧体、导电纤维等)与粘合剂混合后,涂覆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后者是具有承载和吸波的双重功能,通常是将吸收剂分散在层状结构材料中,或是采用强度高、透波性能好的高聚物复合材料(如玻璃钢、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等)为面板,蜂窝状、波纹体或角锥体为夹芯的复合结构。 (2) 按吸波原理,吸波材料又可分为吸收型和干涉型两类。吸收型吸波材料本身对雷达波进行吸收损耗,基本类型有复磁导率与复介电常数基本相等的吸收体、阻抗渐变“宽频”吸收体和衰减表面电流的薄层吸收体;干涉型则是利用吸波层表面和底层两列反射波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进行干涉相消。 (3) 按材料的损耗机理,吸波材料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3大类。碳化硅、石墨等属于电阻型吸波材料,电磁能主要衰减在材料电阻上;钛酸钡之类属于电介质型吸波材料,其机理为介质极化驰豫损耗;磁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损耗机理主要归结为铁磁共振吸收,如铁氧体、羟基铁等。 (4) 按研究时期,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铁氧体、钛酸钡、金属微粉、石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 1、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和高频电子器件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电磁干扰现象的增多和电磁污染问题的日渐突出。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目前,主要的抗电磁千扰技术包括:屏蔽技术、接地技术和滤波技术。其中,屏蔽技术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各种屏蔽材料对电磁辐射进行有效阻隔与损耗。吸波功能材料的研究是军事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红外等对目标的探测。世界上多个国家相继展开了对战机、巡航导弹、舰艇等军事用吸波材料的研究。由于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其研究开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2、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 材料对电磁波屏蔽和吸收的程度用屏蔽效能(SE)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一般来说,SE 越大,则衰减的程度越高。 2.1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 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有3种: (l)空气·屏蔽体界面的阻抗不连续性,对入射电磁波产生反射衰减; (2)未被表面反射而进入屏蔽体内的电磁波被屏蔽材料吸收的衰减; (3)进入屏蔽体内未被吸收衰减的电

磁波到达屏蔽体一空气界面时因阻抗不连续性被反射,并在屏蔽体内部发生多次反射衰减。屏蔽效能可用下式表示: SE T = SE R+ SE A+ SE M(1) 式中:SE R表示反射损失,SE A表示吸收损失,SE M表示多次反射损失。 2.2吸波材料的基本物理原理 吸波材料的基本物理原理是,材料对入射电磁波实现有效吸收,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损耗掉。该材料应具备两个特性即波阻抗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波阻抗匹配特性即创造特殊的边界条件是入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表面的反射系数r 最小,从而尽可能的从表面进入介质内部。衰减特性是指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因损耗而被迅速吸收。损耗大小,可用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来表征。要提高介质吸波效能,其基本途径是提高介质电导率,增加极化“摩擦”和磁化“摩擦”,同时还要满足阻抗匹配条件,使电磁波不反射而进入介质内部被吸收。 3、常见电磁屏蔽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3.1电磁屏蔽涂料 电磁屏蔽涂料是由导电填料、树脂黏结剂、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根据填料的不同,可分为碳系、银系、铜系和镍系电磁屏蔽涂料等。近年来,在导电涂料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是对复合导电涂料的研究。其中镍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一是高导电镀层可以镀覆于镍填料自身的表面;其二是镍可以镀覆于其它材料表面。研究表明,镀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