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
对临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同时采取临终关怀的患者记为观察组。
比较护理后组间患者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情绪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和依从性分别为84.0%(42/50)和90.0%(45/5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93.0±9.3)分、躯体职能(60.2±5.8)分、躯体疼痛(81.4±8.5)分、总体健康(75.6±6.2)分、生命活力(82.5±7.2)分、社交功能(87.5±10.1)分、情感职能(86.4±9.1)分和心理健康(79.5±7.1)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终关怀以满足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中心,改善负面情绪,從而改善肿瘤患者晚期生活质量。
标签:晚期肿瘤;护理;临终关怀癌症发病率持续攀升,并且朝年轻化方向发展,对于肿瘤晚期患者提高其整体生存质量为主要需求。
此期间患者共同心理特点为被尊重和关怀,从而减少身心痛苦。
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阶层对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性支持与照料,使得癌症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1-2]。
本文探讨实施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均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院),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
均经家属知情同意,且均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
观察组患者年龄55~75岁,平均(63.4±2.4)岁,男:女=27:23,病程5年~12年,平均(8.5±2.8)年,癌症类型包括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妇科癌症等,分别15例、10例、8例、17例。
临终关怀的挑战如何应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

临终关怀的挑战如何应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在面对临终关怀的挑战时,如何应对身体和情绪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患者临近生命尽头,他们身体和情绪上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在这个关键时刻,提供合适的身体和情绪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能够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身体的变化对于临终关怀来说至关重要。
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因此,及时和有效地管理症状是必不可少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临床药物来控制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医护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并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除了药物管理,身体的舒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提供适当的床垫、护理用品和姿势调整都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身体舒适度。
此外,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定期翻身和按摩也是必要的,以防止身体的压疮和僵硬。
情绪的变化同样需要重视。
在面对生命终结的现实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悲伤甚至愤怒。
为了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情绪,提供心理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聆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都是有效的方法。
除了心理支持,创造积极的环境氛围也能对患者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艺术疗法和放松技术等非药物疗法都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疼痛。
此外,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感受和关爱也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情感支持。
在应对临终关怀的身体和情绪变化时,有一个团队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团队、心理咨询师、社工工作者和牧师等都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
他们可以与患者和家人一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援助。
在整个临终关怀过程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尊严也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患者的期望和价值观,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谈话,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求。
总之,应对临终关怀的身体和情绪的变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提供适当的身体和情绪支持对于患者的终末阶段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身体舒适性的提升、心理支持和创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我们可以帮助患者以尊严和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探讨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影响

探讨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影响发表时间:2019-09-19T11:33:59.5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作者:陈改凤[导读] 临终关怀心理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摘要:目的研究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治疗的180名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奇偶数排序法对其进行分组,奇数组(9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偶数组(90例)采用临终关怀心理护理法对其进行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偶数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奇数组;且偶数组家属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亦显著低于奇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终关怀心理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
关键词:临终关怀;心理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临终关怀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近年来被临床用于护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帮助患者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疼痛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在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方面,临终关怀护理意义更加重大,可有效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鉴于此,本文以7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疏导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奇偶数排序法分成奇数组与偶数组,每组各90名患者。
其中奇数组:男性43例,女性47例;病程4月~11年,平均病程(8.12±2.20)月;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2.14±4.69)岁;偶数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病程2月~14年,平均病程(7.78±3.36)月;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0.13±5.23)岁。
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方式的影响

社 ,2004:787—799.
(收 稿 日期 :2017—09—27)
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方式的影响
鲍 素 辉
在 胃癌 患者 中 ,晚期 胃癌 (包括 Ⅲ期和 Ⅳ期 )约 占 50%, 胃癌 5年生存率仅为 36.3%。晚期 胃癌的主要 治疗方式是化 疗 。然 而 ,由于化疗 的并发症较 多 ,相 比其他恶性肿 瘤患者 , 晚期 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差[1_。近年来临终关怀护理在
[3] 王军 ,张庚扬 ,侯玉芬 ,等.糖尿病 足溃疡期 中医综合 外治方案
规 范的多 中心临床 研究 [J].北京 中医药大 学学报 ,2013,20
(2):15—18. [4] 侯玉芬 ,刘明 ,周黎 丽.实用周 围血管疾病学 [M].北京 :金城 出
版 社 .2005:209—211. [5] 叶任 高,陆再英 ,谢毅 ,等 内 科学 [M].6版 E京 :人 民卫 生出版
项护理 ,尤其根据不 同证候 的创 面进行 中医熏药及 换药 。辨
证施护 ,施行个体化多方面护理措施 ,改善肢端血液循环 ,加
速创面愈合 ,缩短病程 ,降低致残率 ,治愈疾病 ,防止复发 ,减
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
总之 .糖 尿病足坏 疽的发生 、发展 、复发 、康复与众 多 因
素有关 ,护理也应该 从多方 面人手辨证 施护 ,具体 如饮 食护 理 、情 志护理 、运动护理 、肢体护理 、创 面护理等 。尤其是 预见
性健康教育 ,可 以尽早消国际血管联盟 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
南 [J].介入放射学 ,2013,9(22):705. [2] 李仕 明.糖 尿病 足(肢端坏疽 )检查方 法及诊断标准 (草案 )[J].
临终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

临终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目的研究临终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
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终关怀组在普通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终关怀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家庭成员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的差异;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的差异。
结果临终关怀组家庭成员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相似,P>0.05;护理后临终关怀组相较于普通组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减轻更显著,P<0.05。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相似,P>0.05;护理后临终关怀组相较于普通组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提高更显著,P<0.05。
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減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临终关怀护理;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护理目前,随著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临终关怀是对疾病终末期或治疗即将进入临终阶段的患者实施的人性化护理[1-2]。
本研究对临终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所有患者符合恶性肿瘤终末期标准,预计生存期不超过2~3个月。
临终关怀组患者男32例,女15例;31~80岁,年龄(67.34±2.13)岁。
肺癌16例,大肠癌14例,食管癌10例,其他7例。
普通组患者男33例,女14例;33~80岁,年龄(67.13±2.91)岁。
探讨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影响

探讨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影响摘要:目的研究的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9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7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临终关怀护理,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率2.63%与对照组13.16%相比较低(P<0.05),心理疏导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抑郁评分(21.62±2.35)与焦虑评分(23.75±1.85)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抑郁评分(49.53±1.89)与焦虑评分(54.67±1.36)相比较低(P<0.05)。
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应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以及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用。
关键词:临终关怀;心理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影响引言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临终关怀是一门临床学科,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他痛苦症状,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和宗教的(心灵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和他们亲人的生命质量。
临终关怀强调人道主义原则及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需要的全面照护。
临终关怀服务起源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进中国。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全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由于我国医疗水平有限且城乡间分配不均、医疗工作人员缺乏、肿瘤诊断水平的限制及其诊断的复杂性、人们健康意识相对不足等因素,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常常伴随着各类非肿瘤性并发症。
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将肿瘤医治分成治愈性诊疗方式。
当肿瘤处在终末期不得治愈阶段时,如何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及痛苦并延伸无病症生存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因此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用及意义。
临终关怀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死亡态度、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临终关怀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死亡态度、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摘要:目标:研究姑息治疗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名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将30名接受定期治疗的患者安排在一个观察组,另一个观察组接受疼痛治疗和姑息治疗结果:组的疼痛率略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在生理、生理、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能量、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观察组,p < 0.05。
结论:减轻晚期癌症患者负担的干预措施可以大大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消极情绪、克服各种心理疾病的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肿瘤晚期;生命质量引言晚期癌症患者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身体疼痛巨大,往往伴随着恐惧、抑郁、愤怒、恐惧和绝望等负面心理情绪。
相关研究发现,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可以提高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近年来晚期癌症患者的数量有所增加。
因此,将慢性护理中的护理延迟作用与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相协调是有意义的。
最终护理是一项健康挑战,重点放在减轻痛苦和减轻疾病上。
该研究对我院60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了常规护理和缓解护理,比较了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情绪、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目标是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共6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监察组18名男子,12名妇女;50 -75岁,平均年龄(62.17‰8.41岁);4个月至12个月,平均(8.13‰0.75):疾病阶段:第三阶段10例,第二阶段20例。
观察组15名男子,15名妇女;49 - 78岁,平均(62.75×8.62):5个月至12个月,平均(8.25×0.81)个月;疾病阶段:第三阶段13例,第二阶段17例。
分析各组间对象数据后,表示p > 0. 05表示该试验可以比较,符合临床医学伦理要求。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属带来极大的压力。
当患者经历从生命垂危到死亡的过程同时,家属也在承受即将失去亲人和失去亲人的心理打击导致的悲伤,给其身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临终关怀应把家属和患者视为一个整体。
随着中国整体护理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人员重视对临终患者的关怀,并逐渐将关怀护理对象延展至癌症患者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对肿瘤科的护士应加强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强化有效实施临终关怀的意识和积极性的知识掌握是对癌症患者家属的悲伤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帮助家属接受事实, 顺利渡过悲期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们对62例晚期癌症患者家属悲伤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临终癌症患者62例。
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16~84岁,平均53岁,疾病:肺癌14例,肝癌12例,胃癌10例,乳腺癌9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4例,黑色素瘤2例,胰腺癌1 例,。
2 护理干预2.1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干预2.1.1癌痛控制疼痛是晚期肿瘤常见症状之一,作为医护人员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给患者解除躯体上的疼痛,帮助患者完成一个“舒适的死亡之旅”。
临终肿瘤患者,由于病程长、体质差,止痛标准要求达到夜间无痛睡眠,白天生活活动不痛。
按医嘱准时进行止痛治疗,给与足量的止痛剂,维持一个无痛状态,从而消除患者的疼痛记忆。
不可拖延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其疼痛治疗仍应以口服药物或持续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并应做好护理工作。
任何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的办法都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加耐受力,减轻或消除疼痛,达到临终关怀的目的。
2.1.2生活护理临终肿瘤患者本身体质弱,再经过较长时间疾病折磨及损伤性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甚至出现恶病质状态,更需要饮食清淡多样化,刺激食欲,少量多餐,避免饮食不当,当摄入量不足时应及时采取支持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
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临终阶段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终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终阶段的自我感受负担、改善应对方式,提高临终生存质量。
标签:胃肠道肿瘤;临终关怀;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且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半数以上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并逐步发展至临终阶段[1];处于该阶段的患者会产生较为强烈的自我感受负担且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进而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这就要求在临终阶段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临终阶段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67.95±7.92)岁;胃癌19例,结直肠癌1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69.18±7.68)岁;胃癌20例,结直肠癌1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干预:①组建临终关怀小组:由医生和护士组成临终关怀小组,仔细分析与掌握患者病情、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②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尽可能安排单间,根据患者喜好配置电视、空调等,合理安排家属与朋友探视与陪护;③生活干预: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做好各种管理的护理,积极防治压疮、肺炎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家属或陪护做好临终前的生活护理,同时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提供口味适中、易于消化的食物;④舒适护理:姑息治疗与安宁护理是胃肠道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主要手段,舒适护理主要通过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等方式,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的愉悦;⑤生死观教育:临终关怀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纯医学上的护理概念,而应植入生死观教育,特别是对于濒临床死亡的患者,对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养成“活得庄严、死得尊严”的达观心态。
1.3观察指标
1.3.1自我感受负担护理前和护理后4 w时,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2]从照
护负担、经济/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和治疗负担4个方面评价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主要测评方向为对负担感知的频率,1分为从不感知、2分为偶尔感知、3分为有时感知、4分为经常感知、5分为总是感知。
1.3.2 应对方式护理前和护理后4 w时,采用癌症应对问卷[3]从面对、回避与压抑、发泄、屈服、幻想五个方面评价应对方式,总是为4分、经常为3分、有时为2分、从不为1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自我感受负担护理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减轻,观察组照护负担、经济/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和治疗负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应对方式护理后两组应对方式均有改变,观察组面对、发泄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与压抑、屈服、幻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包括胃癌、结直肠癌等,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在疾病的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容易与良性病变相互混淆,这就极大的妨碍了疾病的早期诊断[4]。
本研究在临终关怀护理干预中对自我感受负担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具体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疏导和关怀、放松性训练和游戏等,旨在最大限度的缓解临终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本研究结果说明,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的自我感受负担。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得知病情进入临终阶段后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主要可以分为面对、回避与压抑、发泄、屈服、幻想五种类型,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病情、生活质量等影响也不尽相同[5]。
本研究通过给予临终关怀护理后比较患者的应对方式,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面对、发泄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与压抑、屈服、幻想评分低于对照组。
提示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临终关怀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终阶段的自我感受负担、改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临终生命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临床关怀护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护理,对其研究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张绍平.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4):490-491,495.
[2]吴琳,屈红,刘红,等.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90-91.
[3]黄雪薇,郭宝江,王秀利,等.癌症应对问卷的编制与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8);517-520,525.
[4]李江华,孙玉倩,赵立辉.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0):13-17.
[5]武燕燕,姜亚芳.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0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