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色彩构成

3.学时:48 (其中含实训教学34学时)学分:2

4.开课系: 艺术设计系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5.选修课程:无

6.面向对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色彩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构成”一词从广义上讲具有组合与构筑的含义,体现了一种创造行为。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化的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规律,而对规律的掌握则是创造的前提。对于寻求多种造型表达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在视觉语言、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有着重大意义。

2. 课程目标:通过对色彩科学性的学习与认识,首先掌握色彩各要素的特性及组合规律。色彩构成作为基础课程对于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色彩的性质,把握色彩美的匹配和组合规律。其次加强艺术美感形式的训练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色彩构成对规律的研究是为了以后更深入地研究设计而先进行的具有某种纯粹意义的训练课程。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理性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色彩构成概述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图文并茂讲解色彩构成的历史与发展、色彩构成的概念,基本范畴。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正确认识色彩构成。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

2.“构成”概念产生的背景;

3. “构成主义”与构成教育;

4. 写生色彩与色彩构成;

5. 色彩构成教学特点;

6.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构成主义”与构成教育;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

2.色彩构成教学特点。

(四)思考题

1.色彩构成的定义是什么?

2.“构成”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3.“构成主义”的哪些特征对构成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4.色彩构成与写生色彩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5.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什么?

第二章色彩的基本认识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色立体的表示法及其应用;通过色彩练习使学生更理性地分析、认识构成色彩的基本原素,理解视觉化现象与色彩之间的规律。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色彩的分类与属性;

2.色彩的混合;

3.色立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色彩的三属性各自的特性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色光混合的原理及其应用规律;颜色混合的原理极其应用规律;空间混合的原理极其应用规律。

2.空间混合的原理及其应用规律

(四)思考题

1. 1666 年牛顿的光学试验说明了什么?

2.物体色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在不同的光源下物体的表面色会发生变化?

4.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各具什么功能?

5.色彩有那些基本特征?它们和光波的性质有哪些关系?

6.什么叫三原色?色光和颜料的三原色为什么不同?

7.试分析加色混合、减色混合、空间混合的色彩变化规律?

8.什么是色立体?蒙塞尔色彩体系与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有什么不同?

9.什么事PCCS 色彩体系?他与蒙氏和奥氏色彩体系有什么不同?

10. .色立体对色彩设计具有哪些实用价值?

(五)实训项目

实训一:色相、明度、纯度推移构成练习

1.内容:分别以2cm、4cn、6cm、8cm、10cm、为半径作同心圆,并将圆面作24 等分,在外圆环部分填入24 纯色,然后将24 纯色分别混入黑、白或灰,依次分别填入圆环部分。要求色相差、明度差、纯度差均匀。

2.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更理性地分析、认识构成色彩的基本原素,理解视觉化现象与色彩之间的规律。

3.要求:色相、明度、纯度推移均匀,画面构成有美感。

实训二:空间混合练习

1.内容:选一张色彩对比强,成像效果好的图片分析画面的色彩构成特点,以此为基础作色彩的分离与并置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更理性地分析、认识构成色彩的基本原素,理解视觉化现象与色彩之间的规律。

3.要求:能较好地体现原图片的色彩特点。

第三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统一和对比的规律,并通过色彩练习使学生理解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色彩的均衡形式美法则;

2.色彩的主从形式美法则;

3.色彩的渐变形式美法则;

4.色彩的呼应形式美法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色彩的三属性为基础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共性调和,面积调和和秩序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2.色彩调和、对比、渐变构成的形式美感。

(四)思考题

1. 为什么色彩构成必须保持均衡关系?

2.试分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配色美学原理。

3.试论色彩渐变构成的形式美感。

(五)实训项目

实训一:色彩渐变构成练习

1.内容:以色相渐变为基础的构成、以综合渐变为基础的构成练习。

2.目的: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统一和对比的规律。

3.要求:能基本掌握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共性调和,面积调和和秩序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第四章色彩对比构成规律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对比效果,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色彩的同时对比构成规律;

2. 色彩的连续对比构成规律;

3.色彩的三要素对比构成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色彩的三属性为基础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

2.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四)思考题

1.同时对比?

2. 连续对比?

3.三要素对比?

(五)实训项目

实训一:色相对比练习

1.内容:以24色色环为基础,任选一色做该色的同种色相,邻近色相,类似色相,中差色相,对比色相,互补色相的对比构成。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色相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3.要求:准确表现色彩的色相对比关系。

实训二:明度对比练习

1.内容:选一色通过加白或加黑做明度九个明度调的色标,以色标为基础做该色明度对比的九大调构成练习。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明度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3.要求:准确表现色彩的明度对比关系。

实训三:纯度对比练习

1.内容:以纯度色标为基础做一套高纯度色的纯度对比练习。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纯度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3.要求:准确表现色彩的纯度对比关系。

第五章色彩调和理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对比效果,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色彩的对比调和理论;

2.色彩的类似调和理论;

3.色彩的秩序性调和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对比调和,秩序性调和和类似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2.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四)思考题

1.秩序性调和?

2.类似调和?

3.对比调和?

(五)实训项目

实训一:共性调和构成练习

1.内容:此练习中,色相调和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加入同一色相;明度调和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加入白色或黑色;纯度调和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加入不同明度的灰色。以此知识点为基础做共性调和构成的三种调和练习。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3.要求:画面共性调和特点明确。

实训二:面积调和构成练习

1.内容:该练习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画面对比色的面积来调节画面色彩对比的强弱,取得一种色量的平衡.参照色彩(有彩色)的明度面积的比例数值做色彩的面积调和构成。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3.要求:画面面积调和特点明确。

实训三:冷暖调式构成练习

1.内容:冷暖调式构成以24色色相环冷暖色的划分为基础做色彩的冷暖调性构成。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3.要求:表现不同调性的特征。

第六章色彩的心理效应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分析色彩与年龄、民族、地区、社会心理的关系,了解人们的共同色彩、情感以及这些共同情感对色彩设计的意义;使学生通过色彩视觉的错视原理及心理因素的角度来加强色彩构成的感染力。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

2.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不同命题的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2.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四)思考题

1.色彩的情感性对每个人都相同吗?

(五)实训项目

实训一:色彩的华丽与朴素、色彩的明快与忧郁

1.内容:用恰当的形和色来表现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明快与忧郁的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3.要求:准确表现主题。

实训二: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软硬感

1.内容:用恰当的形和色来表现色彩的轻与重、软与硬的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3.要求:准确表现主题。

实训三:色彩的音乐感

1.内容: 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做色彩的音乐感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3.要求:准确表现主题。

第七章色彩构成与设计实践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讲述和列举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起到的作用,使学生认识色彩在不同类型设计中的运用与功能表现。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色彩密码、色彩象征

2.工业产品与色彩

3.包装与色彩

4.标志与色彩

5.广告与色彩

6.建筑与色彩

7. 服饰与色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几种主要的设计种类: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产品造型、室内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上的用色的区别。

2.如何把所学的色彩构成的理论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做到用色的合目的性。

(五)实训项目

实训一:A:海报设计

要求:

1.表现色彩推移中的综合推移;(比如:色相与明度的综合推移、色相与纯度的综合推移等);

2.主题内容不限,表现技法不限;

3.海报尺寸:高不小于15cm,宽不小于10cm。

实训二:B:标志设计

要求:

1.表现色相对比中的对比色对比或中差色对比;

2.主题不限、表现技法不限;

3.标志设计尺寸自定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示范、讨论法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六、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基础技能考试。

2.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本课程成绩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第二部分:作业成绩及平时检测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上课考勤占总成绩的20%。

七、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 《色彩艺术》(瑞士)伊硕(原著)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 《色彩构成》赵国志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3. 《色彩构成》英士元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4. 《色彩·构成·设计》李莉婷著,安微美术出版社

5. 《色彩构成讲文》自编

执笔人:成雪敏

审核人:杨淞岚

时间: 2008年 7月 2 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