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县域城市性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福建域数字城地理空间框架

附件福建省县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指南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7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主要内容与模式 (2)(一)以设区市平台为基础建设模式 (3)(二)政务版平台独立建设模式 (4)(三)参照设区市建设模式 (5)四、职责分工 (6)五、工作程序 (6)(一)立项申请 (7)(二)需求调研与设计书编制 (7)(三)设计书评审与合作协议签署 (8)(四)项目实施 (8)(五)试运行、验收与成果归档 (8)附录1数字县域建设内容 (10)附录2数字县域建设经费概算参考 (15)附录3 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18)附录4 项目设计书编制提纲 (19)附录5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报告编制提纲 (22)附录6 经费执行情况报告编制提纲 (23)附录7 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24)附录8 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25)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分为国家、省区、城市三级。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省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2012年底前要基本推广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3年向具备条件的县级市推广,并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的上下贯通和横向互联,最终把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打造成全国地理信息服务的“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
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4月发布《关于开展数字县(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通知》(闽测绘﹝2012﹞8号),启动县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数字县域”)建设工作。
为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规范项目建设,加快我省数字县域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我局编制本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数字县域建设是设区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补充与应用拓展,一般应基于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完善及整合县(市)地理信息资源,并通过设区市建立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展推广应用。
基于县域单元的福建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评价

效率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发展格局。③福建省各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皆存在明显的差
异,优化开发区的国土发展空间和可持续保障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高; 而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
产空间综合效率较高; 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空间开发利用效率普遍较高且差异较小。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主体功能类型; 静态效率; DEA; 县域单元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 2017) 05 增-0109-05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在概念上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单项资源开发利用,如土地资源开发 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等; 更是一项从多维立体的角度去 考量,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 境建设为宗旨的多目标的复杂的人类活动。上世纪 80 年 代欧盟就提出了空间规划( spatial planning) 概念,并先后 启动了多项空间规划研究计划[1]。国外主要侧重对空间 规划的手段 以 及 规 划 实 施 的 成 效 进 行 研 究[2],以 及 运 用 GIS 和建立评价模型、着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国土空间 开发的适宜性和模式进行研究[3]。国内学者主要在土地 开发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王贺封等使用 DEA 模型和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对上海市开发区的土地利用 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4]; 张建楠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湖南省各州市的国 土 空 间 开 发 效 率 值 进 行 了 测 算[5] 但 是,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研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 的成果显然较少。而效率评价不仅是衡量国土空间开发 利用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国土空间全要素、全生命 周期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区域国土空间优化进行方向 指引[6]。国内学者在国土空间领域更多从国土空间开发 格局的优化、国土空间的管制、国土空间的适宜性开发与 开 发 强 度 的 评 价 以 及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方 面 进 行 研 究[7-8]。 潭雪晶等综合运用 GIS 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 市国土开发强度进行分析评价[9]。刘丰有等从国土开发
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对策

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对策本文利用stata软件进行了对福建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额、、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解释变量,并运用2013年《福建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合福建省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寻求途径来解决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标签:多重共线性;异方差;经济发展;回归一、研究方法简介1.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和检验多重共线性就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或者解释变量之间不完全的线性关系。
经济现象的变化涉及的影响因素之间一般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他们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而且使用截面数据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或者样本自身的原因。
完全多重共线性会产生很大的后果,比如参数的估计值不确定和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无限大,或者参数估计值的方差与协方差增大。
因此,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室很有必要的。
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反差扩大因子法、直观判断法、逐步回归检测法。
2.异方差的概念和检验异方差的概念就是,被解释变量观测值分散的程度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一些经济现象,我们会假定经济现象的变量是具有同方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现象的错终复杂,往往就出现了相悖。
某些被解释变量观测值分散的程度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不仅对参数估计式统计特性产生了影响,还会对模型假设检验产生影响,更会对预测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检验模型中式否有异方差,还要知道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
常用的方法有:图示检验法、戈德菲尔德和夸特检验、White检验、ARCH检验、Glejser检验。
二、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1.多重共线性检验OLS回归结果该模型R2=0.9900,可调节的R2=0.9733,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59.37,显著性较高,但是当a=0.05时。
基于GIS的福建省城市腹地划分

城市地理048城市规划·FORUM摘要:城市腹地划分一直是区域经济学与城市地理学等领域关注的热点。
本文在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场强模型对福建省九地市的影响腹地进行划分,并进一步分析福建省各城市的场强特征和城市影响腹地的空间格局,并将腹地划分结果与各地市行政区范围进行叠加分析。
关键词:腹地划分;GIS ;场强模型;福建;空间分析引言:城市影响腹地是指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于发展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不同城市之间对城市空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相互协同发展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腹地资源的竞争也更成为中心城区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
合理地划分城市影响腹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中心城区的具体影响范围,也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目标的结构优化,而且对于城市的经济区划、区域空间的分析、行政区划的调整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广阔内地,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地理位置独特,现有9个设区市。
为了进一步提高福建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作为两岸三地和两个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合理配置地区资源,应打破行政界限。
对省内主要的9个区市的经济腹地作明确、科学的划分能为区域内集约发展合理的模式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文中涉及到的城市中心位置坐标、行政区界、公路网络等数据均从中国县级单元1: 100万GIS数据库中提取。
各城市综合实力测算数据来自于《福建统计年鉴—2013年》[2]。
1.2 研究方法1.2.1修正后的场强模型的构建本文借用“场强”来分析城市的影响力其计算公式如下[3]:式中, 为城市在点上的场强;为城市的综合实力值;为城市到点的最短时间距离;β为距离摩擦系数,一般取值为 2.0 [4]。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03]11号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03]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7be0867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0.png)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03]11号2003年10月22日)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现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目标,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1、深刻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的迫切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2、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项目带动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省县域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福建九地市城镇化的水平比较

福建县域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
全省59县市中城镇化水平在40%以上的只有18个(表1),其中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上的17个县上40%的只有8个(2)福建各地市2007年的人口数,gdp和财政收入2007年福建各地市上半年GDP经济总量排名...! 泉州泉州上半年GDP突破千亿今年上半年,泉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7.21亿元(第一名) (包括晋江GDP完成202.49亿元,继续位居全省县市第一) 福州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1.6亿元厦门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5.7亿漳州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5.1亿元莆田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9.38亿元三明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亿元龙岩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97亿元宁德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4.8亿元南平暂无数据2004年末福建人口:4200万2004年末福建省人口估算4200万 1. 政府公布人口概况200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5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万人,其中,0-14岁的人口占19.3%,15-64岁的人口占72.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5%。
全省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5.62‰,自然增长率5.96‰。
全省城镇化水平为46%。
2. 2004年末福建省人口估算:4200万笔者运用人口估算方法对福建省2004年末各市人口估算如下: 福州市面积2003年户籍人口2004年末估计人口鼓楼区37 49 70 台江区18 31 50 仓山区139 37 60 马尾区254 15 50 晋安区567 25 70 福清市1932 120 180 长乐市718 67 100 闽候县(甘蔗镇) 2133 61 70 连江县(凤城镇) 1191 62 80 罗源县(凤山镇) 1081 25 30 闽清县(梅城镇) 1469 30 30 永泰县(樟城镇) 2243 36 40 平潭县(潭城镇) 371 39 50 小计12153 597 880 福州地区人口再估算(通过卫星图像分析):2005-06-29 福州市面积2003年户籍人口2004年末估计人口鼓楼区37 49 75 台江区18 31 35 仓山区139 37 70 马尾区254 15 50 晋安区567 25 60 福清市1932 120 150 长乐市718 67 100 闽候县(甘蔗镇) 2133 61 60 连江县(凤城镇) 1191 62 70 罗源县(凤山镇) 1081 25 30 闽清县(梅城镇) 1469 30 30 永泰县(樟城镇) 2243 36 40 平潭县(潭城镇) 371 39 40 小计12153 597 810 厦门市面积2003年户籍人口2004年末估计人口思明区75 44 80 海沧区155 135 0 湖里区61 13 50 集美区268 29 60 同安区658 33 60 翔安区352 25 50 小计1569 157 350 厦门地区人口再估算(通过卫星图像分析):2005-06-29 厦门市面积2003年户籍人口2004年末估计人口思明区75 44 90 海沧区155 13 30 湖里区61 13 70 集美区268 29 160 同安区658 33 40 翔安区352 25 40 小计1569 157 430 福建省人口报告地区面积2003年户籍人口2004年末估计人口南平市26278 305 280 三明市22930 268 250 莆田市3928 300 360 泉州市10903 658 850 漳州市12874 453 650 龙岩市19027 287 260 宁德市13452 324 400 合计12311433 494 280 由上可知福建省共有外来人口较多,约700万左右。
基于多维视角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术 。 [30][31] 核 密 度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F(x,y)=1
2
(nh
)
n
Σi=1
K(di
h)
(1)
其 中 ,F(x,y)是 点 (x,y)的 密 度 估 计 ,n 是 农
村 居 民 点 的 数 量 ,h 是 核 心 直 径 ,K 是 核 心 函 数
(即 土地面积),di 是 点 (x,y)与 第 i 个 农 村 居 民 点 之 间 的 距 离 。 [32][33]
段公式如下:
V (pi )=∩ ∩p|d ∩p,pi ∩<d ∩p,pj ∩∩(i, j =1,2,3,
…,n)
(3)
其 中 ,d 为 欧 氏 距 离 ,p 为 集 合 V (pi) 中 的 元 素,V(pi)是一个在特殊情况下具有 无 限边界 的凸
多边形,在任意一个凸多边形内,任意一点到该
凸 多 边 形 的 发 生 点 pi 的 距 离 都 小 于 该 点 到 其 他
的 要 求 [5]。 近 年 来 , 已 有 学 者 就 此 问 题 进 行 了 研
农 牧 交 错 区 [21]、 半 山 丘 陵 区 [22]、 环 渤 海 地 区 [23][24] 等
究,研究内容涉及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和影响因 特殊地形区域也有相关研究。 在此基础上,一些
素、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机制、土地整治(包括类 学者还进行了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度视角的农村
导型次之,工业主导型县域变异系数远高于其他产业主导型县域,农村居民点的聚集度也处于最高水平。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农村发展类型;福建省
[作者简介] 董敏,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武林(通讯作者),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
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区域空间经济影响力的比较分析

的龙 头 , 其 经济 属于先 行发 展 , 如 今它仍 然是 海峡西 岸城 市群 中经济 增长最 快 的城市 。福 建省 “ 十二 五 ” 规划提 出 , 着 力发 展福州 大都 市 区和 厦漳 泉 大都 市 区 。福 建 省关 于厦 漳 泉经 济 区同 城化 工作 方案提 到 , 进 一步 发挥厦 门经 济特 区龙 头带 动 作用 和 泉州 创 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城 市 的支 撑 带动 作
《 东南学术} 2 0 1 3年第 5期
福州 市 、 泉 州市 、 厦 门市 区域 空 问经济影 响 力的 比较分析
梁新 潮 胡 志 勇 陈彼 得
摘要 : 我国 区域 经济发展 已逐渐从竞争 阶段 向融合转变。福 州市、 泉州市和厦门市作 为福建省重要城 市, 它们 能否在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 中发挥 中心城 市应 有作用?这可 以从城 市的 区域 空间经 济影响力做简单 的 考量 。文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福州市、 泉州市和厦 门市周边 县域 经济 的人均 G D P及 其与 中心城 市距 离进 行 回归。结果显示 , 在 三个城 市中, 厦 门市对漳州 市和龙岩 市的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影响 力, 其他 两个城 市 则不然。笔者采用人均 G D P指标及 经济地理 学的中心 一外 围结构理论 对 实证 分析结果进 行 阐释 , 并提 出相
体 系” ( 项 目编 号 : X S K 2 0 1 3 4 2) 。
作者简介 : 梁新潮,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 、 教授 , 集美大学海西经济运行效率 与风险测评研究 中心主任;
胡志勇 , 经 济 学博 士 , 集美 大 学财 经 学 院 副教 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县域城市性评价及空 问关联格局分析
余 华 , 阎 波 杰
( 闽江学 院 地 理科 学 系 , 福建 福 州 3 0 0 ) 5 1 8 摘 要 : 用 突变级数 法 , 空间集 聚水 平、 济增 长水 平 、 运 从 经 社会 发展 水 平和基 础设施 水 平 4个方 面
构 建县 域城 市性 综合评 价指 标体 系, 综合评 价 2 0 0 9年 福 建省 县 域城 市性 强 弱 , 并将 其 分 为 5个级
c mp e e sv s e s n v l e f sx y e e c u t a e s a ca sfe i t fv lv l . B u i g p ta o r h n i e a s s me t a u o i t s v n o n y r a w s l s i d n o i e e e s i y sn s a i l
c u t r a a h h n me o fp s tv e e a p t l u o o r lto .I h ss a il l se h r c e .S c n l , o n y a e sh st e p e o n n o o i g n r l a i t c r ea i n t a p t u t rc a a tr e o d y ie s a a ac lc l s a il l se h n me o s o v o s S u h a t o sa a e s s o h g — i h p st e c re ai n, w i o a p t cu t r p e o n n i b i u . o t e s a c a t l r a h w i h h g o ii o r l t v o hl e n rh e til n r a ip a l w— w p st e c r ea i n o t w s n a d a e sd s ly o l o o ii o r lto . v
o b nt n F ja u t s fUr a i i u n Co n i y i e
YU Hu YAN B -i a. oje
( ega hcS ineD p r e t Mi in o ee uhu3 0 0 ,C ia G orp i ce c e at n , n a gC l g ,F zo 5 1 8 hn ) m j l
K e or y w ds:u ba t r niy,caa top r g e s o eho tsr he p o r s i n m t d,s a i lauoc re ai n,s a ilc re a i te n,c un y p ta t o r l to p ta o r l ton pat r o t
别。 通过 空 间 自相 关分析 , 明福 建省 县域城 市性发展 水平 存在 正 的 全局 空 间 自相 关现 象 , 有城 表 具
市性 发展 水 平 高和城 市性发 展 水平低 的 空 间 集 聚特 征 ; 部 空 间集 聚现 象显 著 , 东 南沿 海 大部 局 闽 分地 区呈现 “ . 高 高”正关联 , 闽西 北 内陆 大部分 地 区呈现 “ 一 ”正关联 。 低 低
ub nt cm rh nievleo uinC u t aes n20 yuigcts o h rges nm to .T e , ra i rai o pe e s au f j E ny ra 0 9b s aat p eporsi e d h n ubnt y v F a i n r o h y
第 1 第 5期 0卷
21 年 1 01 O月
江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 in n n U iest ( t l ce c dt n o r a a g a nv ri Nau a in eE i o ) oJ y S i
V0 .1 No 5 1 0 . Oc . 2 t 0l1
atcr lt naayi m to ,i da ssmecnls n sfl w : r l,ub nt d vlp n l e o uin uoor ai nls ehd t rw o ocui sa o o s f sy rai eeomet e l f j e o s o l i t y v F a
Ab ta t T i a e o sr c e r a i o r h n i e n e y t m f c u t r a r m h s e t f s a i l sr c : h s p p r c n tu td u b n t c mp e e sv i d x s se o o n y a e s fo t e a p c s o p ta y c n e ta in lv l c n mi r w h l w: o il d v l p n e e n n r sr c u a a i t e e ,a d a s s e o c n r t e e ,e o o c g o t e l o ,s ca e e o me tl v la d i fa tu t r l f cl y lv l n s e s d i
关键 词 : 市 性 ; 城 突变级 数法 ; 间 自相 关 ; 间关联格 局 ; 空 空 县域
中图分 类号 : 9 ; 8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6 l一7 4 (0 1 0 O 1 2 F2 0 A 17 17 2 1 )5—0 1 6 7—0 7
Re e r h o h s s m e ta d S a i lCo r l to te n s a c n t e As e s n n p ta r ea i n Pa t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