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常用计算公式

生产管理常用计算公式
生产管理常用计算公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公式

收入-成本=利润

收入-利润=成本

生产效率=产品折算标准工时(净得工时)/ 实际工时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

生产差异率= 实际工时/净得工时-1

生产不良率=不良品数量/生产数量

生产回头率=回头品数量/生产数量

生产报废率=报废数量或成本/(入仓完成品数量或成本+报废数量或成本)

次货率=次货数量/生产数量

生产排程达成率=实际生产数量/生产排程数量

品管退货率=退货产品数量(批数)/送检产品数量(批数)

客户退货率=客户退货金额 / 销售金额

材料超领率=材料超领成本/材料标准成本

每工时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管费用)/完成品净得工时

完成品净得工时=(完成品数量×标准工时)

直接人员生产力=完成品净得工时/平均直接人员数

每员工生产力=完成品净得工时/平均员工人数

安全存量=材料差误率×购备时间量(材料差误率为采购延误及使用超量的比率)

安全库存=(预计最大消耗量-平均消耗量)*采购提前期(安全库存=日平均消耗量*一定服务水平下的前置期标准差)购备时间=采购时间+检验天数

在制品占用量 =生产周期/平均生产速率

经常储备定额=供货间隔天数×平均每日需要量

保险储备定额=平均每日需要量×保险储备天数

季节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天数×平均日需要量

经济批量=

某种物料日常储备定额=平均每日需要量×合理储备天数

平均每日需要量=计划期物料总需要量/计划期天数

合理储备天数=平均物料供应间隔天数+验收入库天数+使用前准备天数

平均物料供应间隔天数=∑(每次入库数量×每次进货天数)/∑每次入库数量

某种物料季节性储备定额=平均每日需要量×季节性储备天数

某种物料保障储备定额=平均每日需要量×保障储备天数

平均误期天数=∑(每次误期天数×每次误期时入库数量)/∑每次误期时入库数量

平均储备量=经常储备量/2+保障储备量

最高储备量=经常储备量+保障储备量

最低储备量=保障储备量

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单位时间产量

D出=D后投+T保+(R-R后)

D投=D出+T

日产量=年计划生产总量/年有效工作日数

售价=成本+利润(成本中心型:成本上升保持原有利润必须提高售价,垄断性的产品和垄断性企业多采用此方法)

利润=售价-成本(售价中心型:成本保持不变,用售价决定利润,缺乏改善不思进取的企业采用的经营思想)

成本=售价-利润(利润中心型: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一般工业产品终是越来越便宜,为保持目标利润不变,追求成本越来越低同时率先降价,以强占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

回转率=上月月末库存金额/本月实际使用金额(例:2月月末物料库存金额为2千万元,3月当月使用物料金额为1千万元;物料回转率= 2千万元/ 1千万元=2月)

净需求=总需求-结转库存

生产平衡率= (生产能力/潜在能力) ×100%

生产平衡损失率=1-生产平衡率

生产损失=潜在能力-生产能力= 潜在能力×生产平衡损失率= 9.6 ×16.7%

备注说明保障储备天数一般可按平均误

D出指某工艺阶段的出产提前期;D投指某工艺阶段的

生产周期物料储备定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