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一、护理观察与评估1.定期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以及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2.随时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变化。
特别关注有没有腹痛、出血、呼吸困难等不正常症状。
3.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功能,包括神经反应、瞳孔大小和反应等。
4.定期检查和评估病人的尿液、排便和排尿情况,以及孕妇子宫收缩的规律和强度。
二、体位和转移1.保持病人的平卧位,定时翻身,避免压迫被压迫部位出现压疮。
2.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卧床,可帮助病人适当起床活动,有利于促进循环和排尿。
3.在转移病人时,应采取稳妥的方法,避免突然位移和太多身体移动,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三、呼吸道管理1.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畅顺。
可通过吸痰、气管插管或气道吸引器等方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呼吸音,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困难的情况。
四、静脉通道管理1.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以便给予病人输液、输血和药物治疗。
2.定期观察和评估静脉通道的通畅性和插管部位的情况,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五、药物治疗与监测1.根据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痛药、抗凝剂等,核对药品名称、剂量和频次。
2.监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药物过敏。
六、妇产科特殊护理1.孕妇需要监测和评估宫缩情况,掌握子宫收缩的规律和强度,以便及时处理产程异常的情况。
2.需要随时观察和评估产妇的出血情况,以及胎儿的胎动和心音。
七、心理护理1.给予病人和家属心理支持和安慰,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
2.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供合适的精神安慰和娱乐活动。
3.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病人和家属参与照顾过程和决策。
以上是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的常规,通过对病人的观察、评估和综合护理,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妇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妇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妇产科危重护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
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提高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有效减少危重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损失。
以下是妇
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一、紧急报告及落实
发生危急状况后,护士应当立即上报护士长或值班医生。
护士长或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
二、情况评估
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情况评估,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临床症状、病史、用药史等。
根据情况,选定合适的护理方案,同时制定操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三、救治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头后仰,下颌提起、吸痰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
2、快速止血:根据出血部位和原因,予以适当的止血措施;
3、病情监测: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测,特别是心电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4、挽救生命: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应机动实施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四、协调医疗资源
如果突发情况需要协调其他医疗资源,如手术室、血库、重症监护室等,护士长应立即上报医院其他相关部门。
五、统计汇报,总结经验
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应当对突发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统计和汇报,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危急情况的类型和发生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效果评估、后续处理等。
同时重
要的是在工作总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危重护理工作制度。
以上是妇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该流程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实践中,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产房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产房危重病人护理常规第一节子宫破裂(一)加强产前检查,及时诊断胎位、胎儿及产道异常,并及时处理。
(二)严格掌握催产素引产指征。
(三)有子宫破裂的诱因,如子宫肌瘤剥除术史、多次刮宫史、上胎剖宫产史等,必须引起重视,严密观察产程。
(四)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应立即采取措施,抑制宫缩,同时尽快剖宫产。
主要临床表现:子宫形成病理性缩复环、下腹部压痛、胎心率改变及血尿出现。
具体表现如下:1.产妇烦躁不安,下腹疼痛,排尿困难或出现血尿及少量阴道流血。
2.检查:心率呼吸加快,子宫收缩频繁,呈强直性或痉挛性收缩;使子宫体及下段之间形成病理性缩复环,并有明显宫缩;胎先露部固定于骨盆入口。
3.胎动频繁、胎心音变弱、胎心率快慢不一,子宫破裂时,产妇下腹突然剧痛,宫缩停止,胎心音消失,产妇进入休克状态。
(五)疑子宫破裂,应做好急诊腹部子宫切除术准备,以及抗休克,抗感染准备。
第二节羊水栓塞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抢救护理应配合必须迅速、主动、正确、及时。
一、纠正缺氧,即加压给氧,必要时作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迅速改善呼吸功能。
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进行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插管,以保证药物及液体顺利输入及作中心静脉压的准备。
三、抗过敏,氢化考的松300-5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加入25%GS20mlI.V,以后按医嘱静脉滴注。
解痉:用阿托品或654-2或罂粟碱。
四、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
1.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多巴胺20mg静脉滴注。
2.西地兰:增加心肌收缩力,常用量0.4mg 静脉推入。
3.5%碳酸氢钠200ml iv,纠正酸中毒。
4.适量输新鲜血。
5.出现DIC时补充凝血因子,如低温沉淀物,浓缩血小板。
五、缓解肺动脉高压:罂粟碱30mg或阿托品0.5-1mg或氨茶碱0.25mg加于25%GS20ml,缓慢静脉推注。
六、防止肾衰,密切注意尿量<30ml/h,可遵医嘱用速尿20-40mg静推或甘露醇250ml静滴。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

产科危急重症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质量,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原则1. 坚持首诊负责及就地就近抢救原则,尊重病人知情选择的原则。
2. 建立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凡有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优先安排。
三、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组织架构1.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抢救由我院产科急救小组负责,急救小组组长由产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主治医师担任,组员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护士、助产士等组成。
2. 急救小组负责制定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方案,指导临床救治工作,组织救治过程中的培训和演练。
四、抢救流程1. 抢救人员应严密观察孕产妇病情,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及效果。
2. 对于病情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处理时,应及时通知急救专家组成员进行院内、院外会诊,同时继续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诊治。
3. 其他相关科室如:药剂、辅检、后勤等应全力配合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五、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 抢救用药应做到“四及时”:及时备齐、及时传递、及时使用、及时补充。
2. 抢救药品应定点放置,标识清晰,保持有效期内,定期检查,确保抢救时药品的使用安全。
六、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1. 抢救结束后,抢救负责人应及时向产科主任报告抢救经过,并将抢救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2. 产科主任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七、孕产妇急救小组工作制度1. 孕产妇急救小组定期开展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2. 急救小组成员应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识别、处理流程,提高急救技能。
八、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 建立孕产妇急危重症病例库,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2. 定期对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救治效果,制定改进措施。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产科、儿科)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⒑基础护理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目录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 (3)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3)高危孕产妇急救管理制度 (4)孕产妇重症监护制度 (4)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 (5)急危重病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报告制度 (6)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7)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病人制度 (8)临床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8)妇女儿童保健管理制度 (10)业务培训制度 (11)孕产妇、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1)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 (11)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制度 (12)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1、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按各科室工作制度及各班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工作。
2、对妇产科(危、急、重、抢救)病人建立登记并进行随访。
3、及时了解妇产科(危、急、重、抢救)病人的住院治疗情况。
4、对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要尽早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措施.5、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积极组织、协调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抢救.6、督促检查会诊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
7、对疑难病例治疗效果仍不满意,需外院会诊者,及时联系外院会诊或转院事宜.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1、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转诊接诊原则上按本制度第三条执行.2、有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并需转诊者,应转往上级医院。
3、转院前应先通知接收医院产房或妇产科重症病房,并简要叙述病情;同时要有熟悉病情的医生或护士护送,携带转院记录等相关资料;护送人员应在介绍完病情并办理好相关转诊手续后方可离开。
4、接诊医院应及时告知转院方拟接收病人的具体地点,并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接诊。
5、本县医疗单位间的会诊转诊按本制度执行.高危孕产妇急救管理制度1、孕妇早孕建卡时,应对孕妇进行高危评分及初筛。
2、高危孕产妇要专册登记,并在孕产妇健康手册上作好记录,加盖高危标志,实行专案管理。
3、未按约来诊者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4、发现新的高危因素需在原高危情况栏中依次填写高危因素及发现孕周。
5、对筛出的高危产妇按其严重程度转到相应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妇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妇产科危重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一、危重护理常规妇产科危重护理是发展现代医学的必需组成部分。
因为孕产妇在分娩及剖宫产手术中,容易出现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胎儿畸形、难产等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孕产妇危重,需要紧急的救治和护理。
妇产科护理中,对于危重患者,需要进行有力的监测,引导和协助医生实施相应救治方案。
护理人员要熟悉危重患者的监测指标,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危重护理常规包括:1. 常规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尿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进行24小时监测。
2. 呼吸护理:对于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过低的患者,应进行鼓励深呼吸、呼气训练,并进行氧气吸入和气管插管等护理干预。
3. 循环护理:对于血压低的患者,可以进行扩容治疗,静脉输液。
对于循环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支持等治疗。
4. 营养支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以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注射液体营养,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5. 疼痛护理:对于疼痛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止痛药物进行缓解。
二、应急预案针对妇产科危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尽可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应急预案包括:1. 心肺复苏:对于突然呼吸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护理人员应熟悉急救操作流程,提高救治效果。
2.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因血量不足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在发现病情时,应立即进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干预,疏通血管,输入补液,抢救病人。
3. 孕妇的紧急手术:对于胎儿窘迫,难以顺利完成分娩的孕妇,应及时采取剖宫产手术,避免孕妇和胎儿发生意外。
三、工作流程1. 危重患者的护理要点:(1) 保证病人基本生命体征的平稳。
(2) 保持呼吸道通畅;(3) 筛查高危病人抽血,保持出院后随访。
(4) 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疗效,如有不适需要特殊治疗,请及时通知医生。
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妇产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产后大出血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病史:除了收集一般病史外,还要注意收集与诱发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如巨大儿、双胎、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症肝炎以及有血液病、临产后使用过多的镇静剂、产程延长等。
2.身心状况:要注意症状和休克表现,如软产道裂伤者血肿表现(尿频或肛门坠胀感或伴有排尿疼痛)。
还要注意体征,如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宫底、按摩子宫有大量出血等。
3.诊断检查:需要评估产后出血量,自胎儿娩出后24小时出血量超过500ml。
4.实验室检查:需要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护理措施1.紧急护理:1)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四肢温湿度及尿量,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遵医嘱输液输血,加快输液速度,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3)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情况。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5)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并配合抢救。
2.心理护理: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传授产妇一些放松疗法,如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
3.预防感染的护理:1)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分钟,每天2次。
2)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
3)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护理每天2次。
4)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4.一般护理:1)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2)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
3)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健康指导1.心理支持与自我调适指导:1)向产妇做好环境介绍和与产妇有关的仪器、操作目的与配合说明,减少产妇紧张、恐惧情绪。
2)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2.饮食与营养指导:饮食宜提供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的热汤类食物,如鸡、鸭、鱼、肉、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忌食生、冷、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忌暴饮暴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大出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病史:除收集一般病史外,注意收集与诱发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如巨大儿、双胎、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症肝炎以及有血液病、临产后使用过多的镇静剂、产程延长等。
2.身心状况:
症状;休克表现:软产道裂伤者血肿表现(尿频或肛门坠胀感或伴有排尿疼痛)。
体征: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宫底、按摩子宫阴道有大量出血等。
3.诊断检查:
评估产后出血量:自胎儿娩出后24小时出血量超过500ml。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
【护理措施】
1.紧急护理:
(1)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四肢温湿度及尿量,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遵医嘱输液输血,加快输液速度,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3)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情况。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5)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并配合抢救。
2.心理护理:
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传授产妇一些放松疗法,如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
3.预防感染的护理:
(1)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min,每天2次。
(2)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
(3)保持会阴清洁,会阴护理每天2次。
(4)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4.一般护理:
(1)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2)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
(3)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健康指导】
1.心理支持与自我调适指导
(1)向产妇做好环境介绍和与产妇有关的仪器、操作目的与配合说明,减少产妇紧张、恐惧情绪。
(2)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2.饮食与营养指导。
饮食宜提供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的热汤类食物,如鸡、鸭、鱼、肉、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忌食生、冷、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忌暴饮暴食。
3.休息与活动指导。
宜卧床休息,以利体力恢复,24h后生命体征平稳,体力恢复良好者,可下床活动,但不可操之过急,活动应循序渐进。
4.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5.指导避孕,产褥期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子痫的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详细询问病史,有无双胎、羊水过多、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慢性肾病等。
2.观察有无头昏、视物不清等症状,以便早期发现。
3.评估病人的血压、皮肤、神志、尿量等。
【护理措施】
1.协助医生控制抽搐:患者一旦发生抽搐,应尽快控制。
硫酸镁为首选药物,必要时可加用强有力的镇静药物。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抽搐持续、间歇时间及次数,昏迷的持续时间,注意各种并发症及药物(如硫酸镁)副作用的出现,及时报告。
3.防止外伤:床边加床栏,防止病人坠床,取出口腔假牙,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抽搐时咬伤唇、舌。
4.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取平卧位,头侧向一边,及时吸出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舌后坠影响呼吸。
5.专人护理,减少刺激,以免诱发抽搐:置病人于单间病室,挂遮光窗帘,灯光暗淡,空气流通。
保持绝对安静,一切必要的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尽量轻柔、集中。
6.密切监测T、P、R,BP,注意宫缩及胎心情况。
留置尿袋,详细记录24h出入量,留尿查比重防肾衰。
7.加强基础护理:在患者尚未清醒前应禁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上行感染,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等。
8.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
【健康指导】
1.加强高危门诊的护理,做好卫生宣教。
2.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应测血压、体重、查尿蛋白。
坚持长期服药,注意生活规律,控制食盐,1周复查。
羊水栓塞的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与其发生有密切相关的诱因,如:宫缩剂的应用不当、胎膜早破、引产时的剥膜或人工破膜、子宫收缩过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
2.躯体状况:妊娠月份、羊水进入的量和速度。
3.心理状况:家属及亲人为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感到焦虑不安,如抢救无效也可能对医护人员产生责怪。
【护理措施】
1.立即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采取中凹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留置导尿保持通畅。
2.用大号留置针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多路同时开放以便于应用多种药物及血液,尽早开通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抗休克治疗,及早应用大量抗过敏药物,同时予解痉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
3.备好急救药品,抢救时同时备好化验标本,做好术前准备。
4.密切观察:患者注意神志变化、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尿量、周身有无淤血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6.肝素:及早应用肝素抗凝改善微循环功能,恢复凝血机制,但有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
后期使用时应严格掌握肝素的指征,若出现尿血,创口渗血不止,大量阴道流血应立即停止给药。
7.心理护理:及时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告知患者精神紧张对止血极为不利,向其介绍病情及选择救治方法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促进疾病恢复。
【健康指导】
1.加强产前教育,注意诱发因素。
2. 出现寒战、烦躁不安、咳嗽、气急、发绀、呕吐等症应立即报告医生。
3. 大量阴道流血为主的全身出血倾向,如黏膜、皮肤、针眼出血及血尿等,且血液不凝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