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电子政务的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

“电子政务”的直接含义就是一国的各级政府机关或有关机构以电子化的手段处理各类政府事务。电子政务的目标是为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手段”上的保障,即电子政务是一种“以电子为手段、以服务为核心”的活动。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信息技术

引言

电子政务是20世纪末为迎接网络时代政府行政职能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和高效率的挑战而提出的,是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电子政务在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此,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发展背景、现状和价值的分析,总结出在高速发展阶段电子政务将体现出的特性。

2.1 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

【1】电子政务的产生发展有两个重要的背景。

第一、信息技术发展引起政府管理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从1950-1980的主机时代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从1950-1970的数据管理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知识管理。

应用主体上,从1950-1990间只在政府机构内部应用(G to G)。上世纪90年代以后它的主体由G to G,发展到G to B,G to C。

信息技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来,直至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在互联网上构建门户网站,构建电子网络政府,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政府管理的变革。

第二、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子政务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以英美国两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发动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这些改革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机构,裁减行政人员,削减财政开支。

(二)将大量政府的服务型的职能转移给第三部门。

(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

(四)将企业管理的方法理念引入到政府治理中来。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西方国家的政府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通过推动信息化,这种改革的成果用电子网络政府的形式相对固化下来了。

2.2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

【2】上个世纪80年代电子政务起步发展至今,与互联网Web1.0、Web2.0技术发展相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信息发布、单向服务、双向互动、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等发展阶段,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形势,有利于指导和推进本部门电子政务的纵深发展。

一、世界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1.与各国信息产业发展匹配,电子政务发展呈现明显区域差异性。

2.电子政务成为助推信息产业国家战略实施重要载体。

3.重视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是电子政务发展领先国家的共识。

4.服务为中心,重视政府流程重构和应用整合。

5.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保障。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介绍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

王长胜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中总结了发达国家电子政务推行的动向和根本目的,总结了我国电子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4】。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与行政法律建设”课题组从多侧面地分析了电子政务发展与当前行政法律之冲突,提出了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5】。

张锐昕指出“结合各国电子政务立法的情况,一般而言,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至少应涉及以下内容【6】:①电子政务的定义、目的、意义、标准化以及政府机关与公务员的职责。②为实现电子政务应进行的工作及电子政务的运营原则。③行政事务及其管理的电子化。

④政府服务的电子化。⑤政务文书业务的缩减。⑥电子信息事业的推进。⑦对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等。”此外,在《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教程》一书中,他分析了我国当前电子政务立法特点和现状,并对相关现存法律作了简介,预言了电子政务立法的研究方向。

李霖、郭仁忠、桂胜等总结出国内电子政务的四个发展阶段为【7】:办公自动化阶段、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和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设计和执行计划制定。

刘晓然在《我国电子政务立法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归纳出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应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计算机法、互联网法、信息法、政务公开法【8】。

2.3电子政务发展的价值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的价值有五点。【3】

(一)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电子政务也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发展电子政务可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二)传统的政府政令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而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府回应性。

(三)电子政务可对行使权利的过程进行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四)电子政务可使政府及时地了解到社情民意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决策的民主和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五)传统的政府管理,耗费大量的行政经费,而电子政务可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连线视频会议等方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3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是以知识生产为基础的信息型社会,在各国的综合竞争中信息的战略地位变得日益显著,其中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由于国外的电子商务较为成熟,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都有很长的一段落要走。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有益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为信息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龙文权; 湖南省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消费导刊,2009年24期

【2】周玉建; 张京科学技术部信息中心; 信息化建设;2011年08期

【3】赵曼曼;科学技术部信息中心;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3期

【4】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

【5】“电子政务与行政法律建设”课题组.电子政务与行政法律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

【6】张锐昕.公务员电子政务考试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7】李霖,郭仁忠,桂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及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8】刘晓然.电子政务立法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摘要:本文在梳理国内有关公民网络参与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界定、理论研究领域、实证研究领域三方面对公民网络参与进行总结与探讨.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发现,有关网络参与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民网络参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 近年来,公民网络参与得到学术界与政界的广泛关注, 有关网络参与的研究文献众多.梳理网络参与的研究文献, 掌握目前国内公民网络参与研究现状,以期进一步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对网络参与的全面科学论证? 一、网络参与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参与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但包含的范围相互趋近?通过参考研究文献,并结合政治参与的概念,可将公民网络参与定义为:公民以信息作媒介,以网络为基本载体所进行的以期影响或改变政府公共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陈东明和陈明明认为公民网络参与的定义可从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和参与结构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参与途径趋于一致,即

通过通讯设备、计算机、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方法,而参与主体和参与客体不尽相同. 1.网络参与主体 网络参与主体可分为一般群体与特殊群体.对于一般群体,有些学者认为是公民,如尹冬华认为网络参与即公民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所进行的有关公共事务的表达与讨论、网络结社或因网络动员而引发的集体行动,主要包括舆论生成与政治影响这两个环节.而李斌认为网络参与的主体除网民外,还应包括网络上的虚拟团体,他认为网络参政是指网民或虚拟团体利用网络平台这一空间载体,表达自身意愿并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特殊群体这里指有针对性研究的群体,如新生代农民. 李奋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借助虚拟的网民身份或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政治主张与政治意愿,影响或改变政治决策、参与行政管理的活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运行的参政行为. 2.网络参与客体 网络参与客体是指网络参与主体所针对的对象或目标,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参与客体仅指政治领域, 黄婷认为,公民网络参与是公民以网络作为平台,表达政治诉求,参与制定、修改、评论政府决策与公共事务的政治行为?胡宗

乐清大荆镇电子政务平台的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乐清大荆镇电子政务平台的规划设计 电子政务是最近几年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大力推行的课题,而且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深化行政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所以电子政务平台就成为城市的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电子政务平台是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最新要求,政府以“面向服务”,建设服务型要求为导向,根据我国网络的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优势,将IT 软、硬件产品与电信网络资源和增值服务相融合的兼容独享和共享模式的电子政府服务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7219300215.html,/cpjs/cpjs2-8.htm)[1]。我国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刚刚起步,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电子政务的发展,将改变原有的行政业务流程,对管理机构进行重新组合,达到减少层次,保证信息传递的高速度,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利用率,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及信息网络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董西尚,2008)[2]。 1 电子政务及其平台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概念来源于英语“E--Government”(缩写为E--Gov),在某些国家还被理解为“电子政府”。其本意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建设“虚拟电子政府”,使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政府的各种服务(马贺,2009)[3]。此概念最初提出的时候,不但涵盖了整合政府所有部门的信息资源而且实现横向跨部门的联网办公等内容,但总体上说,其重点还是更多的放在利用网络技术来改变政府服务的提供方法,但很少涉及到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一些电子政务活动。 世界银行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机构对具有改变其与公民、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关系能力的信息通信技术(如广域网、互联网和移动计算)的应用”。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它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开题报告)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1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加速社会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战略方向之一。同时电子政务的实现可产生强劲的示范辐射作用,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全盘信息化,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 确定电子政务为先行建设的重点.十七大又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大战略决策。电子政务的建设、实施、维护及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 整个项目反映了传统政务向电子化手段的政务活动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可变性、操作难度大、协调性要求十分高的特点。 目前国内各地政府部门信息化水平发展不一对各类电子政务项目的功能划分业务处理数据格式技术手段等千差万别对各类相关政府职能、业务流程、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也不一致,许多信息化建设项目匆匆上马,从局部看暂时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速度减轻了仅由手工操作的各项弊端。但电子政务工作推进若干年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往往是围绕一项项工作业务开发或引进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是不会统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的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导致地方政府系统内部“信息孤岛”的长期存在。由于多数政府部门都急需了解和利用其它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资源、同时需要与其它政府部门进行联合审批事项。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办公是目前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制约地方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我国偏远地区的政府网站一般只有风貌介绍、区内新闻、司法规章、招商引资等内容,属于信息披露类网站。中部一些省级和东部大部分省级的政府网站增加了办事指南、公众监督栏目,并且和所属各厅局的网站做了链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政府网站相对比较先进,在个别区域开设一些政务窗口,如工商登记的企业名称网上预查、网上年检、网上审批,税务的网上申报,网上税务登记、质量技术监督的组织机构代码网上变更、年审以及一些表格下载功能,仍然不能提供完整而畅通的政府服务功能。而国外许多政府各门户网站建设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和格式,例如英国政府网站实行一站式服务,各部委、地方部门及承办机构均按统一标准和格式制作自己部门的网页与英国网站相连,由于政府部门标准统一,数据共享,英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良好,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居民联网互动态势。经过5年多运行,用户满意率达85%以上,目前月访问量为600—700万页面,政府78%的服务

电子政务发展的文献综述

电子政务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电子政务作为提高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内涵以及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便于理解;然后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求为我国电子政务今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信息化;互联网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与特征 电子政务是近年来我国信息界、政府界最热门的话题。对于电子政务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在我国,最早在媒体进行电子政务宣传的当属美国IBM/Lotus公司.根据美国IBM/Lotus公司技术白皮书中的描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即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从内部网(Intranet)延伸到政府机关间交换网乃至因特网”. 可以这样说,电子政务是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从个体到连接,从物质到习惯乃至文化的核心所在.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它可以分为Intranet应用,包括电子公文处理、电子资料处理等;应用,包括跨部门的电子公文处理、电子资料交换等,如会签文件、信访文件、督查文件;Internet应用,包括政府网站、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等。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意味着在国家信息基础建设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及其部门之间开始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主要的日常事务,高效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责,全面改进与公民和社会之间的对话机制,同时也提供了结合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进而促进政府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实施电子政务最终的目标就是建立电子政府. 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进行电子政府的建设,这成为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动向。如2000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实施电子政府工作,并计划2005年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美国在2000年6月6日~6月30日,用了20天的时间完成了建设电子政府的全部立法程序,戈尔将其比喻为“第二次美国独立革命”,并将在2005年前后最终进入电子政府时代;英国也在2000年提出,要建设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电子英国",并把全面开通电子政府的时间从2008年提前到2005年。欧盟、东盟均提出“电子欧盟”和“电子东盟”计划。总之,电子政府已成为新世纪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之一. 目前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一些有代表性有影响的能基本体现电子政务特征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1)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定义:广义上的电子政务包括所有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来实现政府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是政府的一项永久性承诺,通过对服务信息与知识的高效便捷成本合算的传递,来增进公共部门与个人公民之间的关系,它是对政府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实现。 (2)欧盟的定义:认为电子政务是公共行政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结合组织

重庆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研究

重庆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相融合的产物,旨在提高政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重庆市作为综合山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的研究,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发现,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政策和资源布局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共享不畅、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绩效,本文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重庆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实意义、问题研究 一、引言 电子政务建设是近年来国内各地政府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中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在新媒体时代,电子政务建设已然成为提高政府效能、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重庆市作为一个山城,需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二、重庆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 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政务公开、互联网政务、电子商务等。在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方面,重庆市具有一

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2.1 信息孤岛 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在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导致信息重复录入、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2.2 信息共享不畅 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在实现信息共享方面存在一些阻碍,如政府信息化水平不一、应用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交互平台等。 2.3 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 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如信息安全意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完备、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研究 3.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对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3.2 研究结果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营销策略研究

XXXX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XXX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ZorroFox 学号0000002 专业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 XX 年XX 月XX 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客户 对如见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软件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市场对软件的需求量飞速增长。1至10月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 万亿元,达到10902亿元,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 上升到18%,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仅次于计算机制造行业的第二大产业。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软件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软件价格战,竞争中相互价格下调。价格问题成了营销企业的一个重 要因素。经销商进行价格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客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是靠这种变相价格吸引用户,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必然降低,而且市场的混乱还会使消 费心理扭曲,使企业现实利益受损,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也得不到增强。 (二)软件盗版问题,盗版无疑是软件在中国销售所面临的一大顽症。从软件盗版的既得利益来看,给软件公司带来了既得利益上的巨大损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通过对软件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 略、促销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探讨软件企业的营销模式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本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市场营销学相关 理论为支撑,分析了XX公司科技的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通过优化的营销策略,让XXXX公司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在软件领域超越价格战和盗版软件的威胁;提高公司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

基于Java的超市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基于J ava 的超市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前言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的 系统。MIS 不仅能够及时全面地提供信息和数据,简化系统工具,对不同的管理层提出不同的报告,还能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 当代社会正在由传统的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信息处理技 术和信息利用能力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达程度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支柱。 IT 技术也在支持管理业务的同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各种门类的信息系统发展支不断涌现。信息系统逐渐演变成为当今管理领域和IT 领域最热门的学科之一。 J ava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移植性和代码复用性,集面向对象和网络编程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的主流 开发环境。从网上购物、网上银行、远程教学、远程医疗和诊断都在使用Java技术。 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国际标准语言,是介乎于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直言的一种语 言。 二.主题部分 1.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利用计算机采集、储存、处理、传输和管理信息,并以人机交互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通常它涉及的数据量很大,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可以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并具有数据管理基本功能外,还可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事务处理、规划、决策等信息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已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种类繁多。从功能分类,常见的有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从信息资源分类,有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管理系统;从应用领域分类,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民航订票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 2.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它诞生至今只有短短的50 多年的历史,但迄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信息学科。信息系统广泛涉及计算机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各个领域。 信息和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两个核心概念。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它是20 世纪中叶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系统科学、认知学、人工智能以及认识论、开发方法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50 多年来,信息系统科学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已初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其应用的触角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信息系统为轴心的信息产业也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最或与、最有生机、最优潜力的支持产业之一。

浅析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浅析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 一、引言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 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 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 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服务。在信息时代,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信息化的政务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 力的要素。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 国际社会正在大力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和信息共享, 以利用Internet 技术增强政府效率和提高政府威信。而电子政务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 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在信息时代只有建设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网络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将可能给电子政务系统带来致命的安全问题。 二、主题 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有:陶书志,王少雨编的《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主要论述了我国在电子政务立法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电子政务立法。董振国的《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的几点认识》,它主要讲了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张建军,孟亚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探索与实践》,它从如何对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评估角度来探讨怎样建一个更安全稳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是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可以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实现:(1) 安全技术,(2) 安全管理。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是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可以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实现:(1) 安全技术,(2) 安全管理。此外,文章还提到安全体系的建设原则即:(1) 完整性。(2) 经济性。 (3) 动态性。(4) 标准性。(5) 可操作性。程光荣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探讨》与贺盛瑜的《电子政务与网络信息安全》都论述了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电子

财政分权的原因研究综述

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及原因研究综述 摘要:财政分权问题早已成为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和政府决策部门的重大课题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财政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不断取得丰富成果。本文将从财政分权的必要性为角度,梳理相关财政分权理论的文献综述,进一步的把握财政分权的原因,期望能够对财政分权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财政分权理论必要性财政分权原因 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基本框架 如果按新古典经济学的原理,中央政府能够完全根据居民的偏好、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以及资源禀赋供给公共品,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一个国家就不可能出现多级政府,也就没有必要讨论财政分权。但是,现实是地方政府不仅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作用很大,基于此西方财政分权理论逐渐产生,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以蒂布特(Tiebout)1956 年发表的《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为标志,然后马斯格雷夫(Musgrave)、奥茨(Oates等经济学家对此作出补充和发展。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对财政分权的合理性、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各项财政职能及相应的财政工具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核心观点认为: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从而加强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央政府在财政政策中存在的不倾听地方公民意见的状态。 (一)穆斯格雷夫(Musgvare)分权理论. 穆斯格雷夫和RB.穆斯格雷夫从考察财政的三个主要职能:配置、分配与稳定出发,来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他们根据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空间限度的性质,将财政结构划分为各级行政单位。他们认为,公共产品的关键特征是具有受益范围的空间限度,它表现为一部分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如国防;另一部分的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是地方性的,如地方上的消防服务等。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理论要求:公共部门必须提供公共产品,其所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成本必须与相关收益区域居民是偏好相一致,是由该地区的居民通过纳税和交费进行支付。这样,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就要由全国提供,全国居民纳税支付其成本;受益范围是跨区域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例如,公路等,就应以区域为单位来提供,并由区域内的居民纳税支付其成本。据此,划分出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省政府范围(在区域范围内)和再下级(国外习惯称为地方政府,也就是在地方范围内)三级行政级别,与之相适应,为使每一辖区内的公共产品受益程度不断提高,并对公共产品成本内在化的财政来源实施有效的管理,中央政府财政、省

PK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K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PK I的核心是要解决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任问题,确定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经济、军事和管理行为主体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保护信息网络空间中各种主体的安全利益。PK I 的应用前景不仅限于网上的商业行为,而应应用于网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PKI、公钥、电子签章 一、课题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 1、PKI的发展历史 自1976年W. Diffieand和M. Hellman发明公开金钥加密法后两年,公开金钥电子凭证的概念开始被提及;1988年公布第一个凭证标准X.509,而在1993年第一个IEFE凭证也公布了。到了1990年后半段,随着网际网络的崛起、网络公司的出现、以及PKI与RSA发明专利权时限的结束,VeriSign在1995年成立,SSL机制也出现并且被广泛的用于网页浏览器中,PKI的发展在该段时期似乎充满希望和存在着过高的期许。 2、PKI概述 PKI是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缩写,是指用公钥概念和技术来实施和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安全基础设施。这个定义涵盖的内容比较宽,是一个被很多人接受的概念。这个定义说明,任何以公钥技术为基础的安全基础设施都是PKI。当然,没有好的非对称算法和好的密钥管理就不可能提供完善的安全服务,也就不能叫做PKI。也就是说,该定义中已经隐含了必须具有的密钥管理功能。PKI是一种新的安全技术,它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发放机构(CA)和关于公开密钥的安全策略等基本成分共同组成的。PKI是利用公钥技术实现电子商务安全的一种体系,是一种基础设施,网络通讯、网上交易是利用它来保证安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PKI包含了安全认证系统,即安全认证系统-CA/RA系统是PKI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3、PKI现状 国外的PKI应用已经开始,开发PKI的厂商也有多家。许多厂家推出了可以应用的PKI产品,有些公司已经开始提供PKI服务。网络许多应用已经在使用PKI技术以保证网络的认证、非否认、加解密和密钥管理等。尽管如此,总的说来PKI技术仍在发展和完善之中。美国许多大企业已经在建立自己的PKI系统。作为PKI的一种应用,基于PKI的PKI市场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膨胀。国外的一些大的网络安全公司纷纷推出一系列的基于PKI的网络安全产品,如美国的Verisign,

理论和实践的差别

理论和实践的差别 Maria A ° kesson, Per Ska°le´n and Bo Edvardsson Karlstad University, Karlstad, Sweden 摘要: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去审查选定的有关电子政务服务方向的著作及高度强调学术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迄今为止,在电子政务概念文学方面的预测很少有人支持。 方法:本文是一个对电子政务和服务方向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一个系统化的数据库搜索识别有关电子政务和服务方向的相关文献,挑选合适的文章、仔细阅读、通过概念框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别人进行讨论且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提交文章。 结论:本文发现,概念性文献与实证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着差异,例如,概念性研究认为电子政务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减少,然而,还没有实证研究结果来证明上述观点。本文运用制度理论认识到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研究限制:本文基于27篇文献综述、3本专著和一份有关电子政务和服务方向的专栏,它没有探讨电子政务领域内可用的全方位的文献。 评价:本文是唯一考虑到电子政务服务方向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差异并确定了这种差异的确存在的文章,对这种差异可能有兴趣的学者和在此领域工作的人探讨了这些差异的一些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公共行政研究 文章类型:学术论文 正文: 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公共部门机构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提供公众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代理服务。“电子政务”已经被引入进形容这些发展的实践和研究中来,欧洲联盟(欧洲共合体,2003委员会)把“电子政务”定义为:在公共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TC)结合组织的变更和新技能,以提高公共服务和民主进程及加强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有学者认为电子政务的出现代表一个在组织的公共部门转变的范例,将在技术、成本收益、风险和利益的公共管理方面对公共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2002年Reschenthaler 和Thompson,2003年Criado 和 Ramilo) 本研究的重点是电子政务的倾向是在公共管理方面鼓励所谓的“服务取向”,“服务取向”被定义为一系列有组织的政策、做法和程序,旨在促进创造和提供卓越的服务。在对以前的研究进行回顾使电子政务领域进入服务取向,本研究确定了5个值得一提的区域(有一些重复)。 (1)服务的设计。 (2)服务系统。 (3)服务咨询 (4)人力资源管理。 (5)服务的领导地位 该文献的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下。下面的部分介绍了面向服务的概念分析,这是作为一个框架,为文学回顾如下。其次是一个介绍这个概念的分析,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然后,在电子政务领域本文提供了一个审查以前的概念和面向服务领域的实证研究。最后,在制度理论方面这一被讨论的研究结果有更广泛的影响,再加上提出的主要结论和本研究主要贡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一)选题地缘起和意义 引言 1.选题缘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大量地精力投入到如何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上,对就业难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医疗等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地关注力度不够,政府职能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国有经济结构地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地改革,政府过去传统地管制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地现实情况,迫切需要进行全面地政府体制改革,转变 出:“. 南) 等现象严重,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了大规模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地这些严重失衡,说到底与政府制定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地方针政策,与政府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与政府地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公共行政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地、甚至决定性地关系④.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地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地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以公平、公正、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切实改进地方政府某些不良状态地迫切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停留在管制型政府地官本位、权力本位地理念之下,地方政府地“单边主义”和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导致地政府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使得

政府与公众之间地关系渐行渐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以发展经济、经营城市地名义进行圈地、兴建开发区,以公共利益地名义强行拆迁民房,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地政策缺少连续性,缺乏协调性和整体配套,让公众无所适从,“这些信号意味着在原有地制度路径下地改革所带来地额外收益地增加已接近临界值,不进行制度创新,就难以出现所谓地帕累托改进"@,就难以把中国地改革事业推向一个新地阶段,甚至政府地合法性也会遭到一定程度地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地全面转型,广人群众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地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广人群众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腐败地政府. 2.研究意义 从实践方面讲,对我国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地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地十 @,1.2 (--) 1 国外( 化地 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阐述了企业家政府理论这一新公共管理地理想实践模式,主张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地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①.治理理论成为改革公共服务地~个重要理论.治理理论地创始人是詹姆士·N·罗回[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⑧\:一,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西瑙.他在《没有政府地治理》一书中提出全球治理地思想.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公共事物地治理之道》、《多中心与地方公共经济》等著作中提出多中心制度设计地理念.他们认为,高度地多中心与分化不会导致公共服务成本地提高.对此他们开 列了公共服务多种提供途径地清单:经营自己地生产单位、与私营公司签约外包、确立公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