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环境科学概论》学习心得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我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
环境问题涉及面很广,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而且,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而是全球性的。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其次,学习环境科学概论让我认识到人类活动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严重破坏了环境。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另外,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其中,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找到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此外,政府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限制污染物排放和资源的过度开采,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推广。
在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过程中,我还接触到了很多环境保护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例如,我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环保组织和环保项目,他们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这些案例和实践经验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大型项目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产生等小事,来保护环境。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环境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
例如,系统论、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B)。
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C. 人类社会D. 生态系统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A)。
A. 人类活动B. 自然灾害C. 气候变化D. 物种灭绝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D)。
A. 定性分析B. 数值模拟C. 实验研究D. 以上都是4.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C)。
A. 水污染B. 大气污染C. 以上都是D. 土壤污染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B)提出。
A. 联合国B.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 世界银行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CDE)。
A. 环境化学B. 环境工程C. 环境生物学D. 环境地学E. 环境经济学7. 以下哪些是环境污染物的来源(ABD)。
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自然排放D. 城市生活8.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BCDE)。
A. 污染治理B. 污染源识别C. 污染程度评估D. 环境质量评价E. 污染趋势预测9.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ABDE)。
A. 环境现状评价B. 影响预测C. 环境规划D. 环境风险评估E. 环境管理措施10.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ABDE)。
A. 法律法规B. 经济激励C. 环境教育D. 技术标准E. 公众参与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错误)12.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错误)13.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正确)14.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预防环境问题。
(错误)15. 环境科学不涉及人类健康问题。
(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等。
它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影响、控制和管理,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 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的人类不良 的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电磁干扰、 热干扰等。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3、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 劳动中所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 联系及方式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道德 观念、文化风俗、意识形态、法律关系等。
• 包括:文化环境 心理环境
4、环境如果按空间尺度大小,由近及远,由 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 环境、星际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自然环境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 分类。
• 按要素分: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壤环境
• 按生态特征分:陆生环境 水生环境
• 按人类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
2、工程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 类的工业、农业、建筑、交通、通讯等工 程所构成的人工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技术 圈。
其次,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地区的 环境由其若干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 素),以其特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环境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变动性特 征。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 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度,能量物 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性程度等都具有 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区域特征。环境 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 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 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地球物理现象B.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C.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文化可持续性D. 环境可持续性答案:C3.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农业活动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4.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污染物过多C.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D. 微生物污染答案:C5.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B. 海平面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人类健康改善答案:D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环境、经济、社会2. 绿色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________影响较小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环境、太阳能、风能、水能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4.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现象,说明了污染物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答案:食物链、生物富集三、简答题1.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湿地消失等也加剧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农业生产受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
A. 环境的物理性质B. 环境的化学性质C. 环境的生物性质D.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答案:D2. 环境问题通常是指()。
A. 自然环境的变化B.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C.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负面影响答案:D3.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大气、水体、土壤、生物B. 人口、资源、环境C. 社会、经济、文化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系统分析法B. 模拟实验法C. 统计分析法D. 纯理论推导法答案:D5. 环境质量标准是()。
A. 环境质量的客观描述B. 环境质量的主观评价C. 环境质量的科学规定D. 环境质量的法律要求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A. 环境化学B. 环境生物学C. 环境物理学D. 环境工程学E. 环境管理学答案:ABCDE2.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源B. 人为源C. 工业源D. 农业源E. 生活源答案:ABDE3.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大气监测B. 水质监测C. 土壤监测D. 生物监测E. 噪声监测答案:ABCDE4.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包括()。
A. 确定评价范围B. 环境现状调查C. 影响预测D. 制定减缓措施E. 编制评价报告答案:ABCDE5.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E. 效率性原则答案:ABC三、判断题1.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答案:正确2. 环境科学只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错误3. 环境科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
()答案:错误4. 环境科学的研究不需要跨学科合作。
()答案:错误5. 环境科学的目标是保护环境,而不是经济发展。
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第三版

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第三版1. 环境科学的基础好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环境科学。
说到环境科学,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个高大上的话题,听起来像是那些在实验室里穿白大褂的人在研究什么高深的东西。
其实不然,环境科学就像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我们了解地球、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的大门。
咱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山有水,有动物有植物,每一个成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你想想,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个成员总是捣乱,其他人可得忙活了,这不就是环境问题的真实写照吗?1.1 环境的定义简单来说,环境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包含空气、水、土壤,还有那些看不见的气候变化。
就像妈妈常说的,“家是温暖的港湾”,而我们的环境就是这个港湾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
可是,有时候我们把这个港湾搞得乌烟瘴气,垃圾满天飞,难免让人心情不爽。
想想那些被污染的河流,清澈的水变得浑浊不堪,鱼儿也都不乐意在里边游泳了。
1.2 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你看,现在的工业化发展迅猛,汽车满街跑,排放的废气让空气质量直线下降,肺都得抗议。
还有那些不负责任的垃圾处理,简直就是在给大自然下套,弄得她喘不过气来。
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真是让人心疼啊!就像你家里乱得一塌糊涂,归根结底还是得你自己动手整理。
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咱们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可不是空话。
保护环境就像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谁都不想在一个垃圾堆里生活,对吧?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后代,未来的小朋友们。
他们可不能在废墟上长大啊!2.1 环境保护的意义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去保护我们的环境,将来可能就再也看不到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的美景了。
那可就悲剧了!科学家们已经警告我们,气候变化、物种灭绝都是个大麻烦,这些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
保护环境,就是给地球一个拥抱,让它重新恢复生机。
2.2 每个人都能做点什么而且,你知道吗?保护环境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
A. 自然环境B. 社会环境C. 经济环境D.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答案:D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
A. 自然因素B. 人为因素C. 社会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B3.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
A. 研究环境变化的规律B. 研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C. 研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 研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答案:D4.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源和人为源B. 工业源和农业源C. 城市源和农村源D. 陆地源和海洋源答案:A5.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A. 评估环境质量B. 预测环境变化C. 制定环境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环境质量评价B. 环境规划与管理C. 环境工程D. 环境教育答案:ABCD2. 环境污染物可以分为()。
A. 化学污染物B. 生物污染物C. 物理污染物D. 放射性污染物答案:ABC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环境现状评价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风险评估D. 环境管理措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答案:错误2. 环境问题只与工业发展有关,与农业和日常生活无关。
()答案:错误3.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等。
2. 描述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
答案: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包括:确定监测目的、制定监测计划、选择监测项目和方法、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
五、论述题1. 论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案: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效应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环境科学概论1.1 什么是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科学包括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工程等诸多学科,通过这些学科的综合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环境问题。
1.2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生态系统的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环境科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1.3 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科学将逐渐向跨学科、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环境科学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研究,而是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整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
第二部分:环境效应名词解释2.1 环境效应的概念环境效应是指环境因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效应包括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环境效应,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2.2 环境效应的种类- 直接环境效应:指环境因素直接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如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作用。
- 间接环境效应:指环境因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途径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如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
2.3 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的剂量和暴露时间、受影响对象的耐受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第三部分:文章总结环境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而环境效应作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环境科学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环境效应,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整合,同时也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有效应对环境问题。
而在探讨环境效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时,需要全面考虑不同环境因素的性质以及受影响对象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并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物质自然现象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气温阳光引力地磁力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大气力量水循环水土演变等地质构造情况地震、火山活动海啸能量第一章 绪论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环境?1)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 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 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也称为环境。
3)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4)自然环境亦可以看作由地球环境和外围空间环境两部分组成。
2.环境质量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反映人类自身的具体要求对环境的评价概念。
3.环境容量和环境自净能力1)环境本底值 在自然状况下,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值。
2)环境容量 在人类生存不致受害、自然环境结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3)环境自净能力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环境对进入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异化能力,称之。
二、环境规律 1、环境功能特性● 整体性 ● 有限性● 不可逆性(能量循环、物质循环) ● 隐显性(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DDT 农药) ● 持续反应性(遗传性、生态资源的破坏) ● 灾害放大性(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2、环境要素1)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2)分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自然要素: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 3、环境要素属性 ①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②等值性:即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同,但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无质的差异。
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他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③整体大于各个体之和:或说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
环境诸要素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④出现先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从深化的意义上看,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的要素。
岩石圈的形成为大气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与大气的存在,又为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又孕育了生物圈。
三、环境问题1.一些概念1)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砍伐森林、自然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灌溉、CO2、氟氯烃的排放、捕猎与环境破坏3)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第二章生态学基础与生态系统一、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二、生态系统1.一些概念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体。
2)种群是占据某一地区的某个种的个体总和3)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里各生物种群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所构成的组合结构单元。
2.生态系统的结构1)非生物部分:无机物质(H2O、N、P、K、Ca等矿质元素)、气候因子(光、温等及其他物理因子)、有机物质(糖、蛋白质、脂类、腐殖质等)。
2)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草食、肉食、杂食、寄生、腐生)、还原者3)食物链(food chains)①定义:食物链是指初级生产者获得光能后制造的食物供给各级消费者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
②类型:掠食链、寄生链、腐生链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 10%2)特点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形成的转换完全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②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作用下,水分不断蒸发、汽化而形成云,通过大气环流传播到各处,以雨或雪形式降落下来。
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经植物蒸腾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海洋,再经水面蒸发进入大气圈。
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称为水循环。
2)碳循环不平衡的生态效应:(1)生物圈:海平面上升,淹没大片海岸湿地,陆地生物区变化(2)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减产。
病虫害加重。
影响牲畜食欲。
●森林生态系统——导致干旱、增加森林大火风险。
森林害虫增加,影响森林对物质的吸收。
●水生生态系统——使海洋静水层和沉淀层的微生物活动加快,水中含氧量减少,影响许多海洋动物的生存;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加快,使鱼类产量减少。
(3)生物群落:影响生物群落结构,使植物群落中有些优势种竞争能力下降。
(4)物种:加速物种的灭绝;加速某些物种的迁移。
(5)种群:改变某些植食性动物的食性,导致某些种群的互相作用强度增强。
(6)个体:提高水分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改变植物形态结构。
3)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概念:指那些对有机体有害的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富集或被分解的过程。
特点:在食物链上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停留于生物体内;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毒性增加。
三、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称为生态平衡。
四、生态学的一般规律•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物质循环与转化再生规律•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4、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5、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五、生态学的应用(详情见PPT)第三章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系统一、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营养结构(倒三角)二、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身兼数任: 生产者、消费者、主宰者➢城市生态系统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系统三、城市生态系统功能1.能量流动遵循热力学定律,单向流动,不满足林德曼定律2.物质流动人口流动、资源货物流动第四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环境容量❖人口环境容量也称为人口承载力。
❖在一定生活水平下能供养的最高人口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标准而异。
二、影响人口变化的自然因素1.对人口分部的影响:气候因素、地形因素2.对人口总量的影响三、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 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3. 对能源的影响4.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5.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6. 对气候的影响第五章粮食问题一、提高粮食产量带来的环境问题1.垦荒地对生态平衡的破坏2.化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3.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大气污染(随风飘移可以污染全球)、对水体的污染、对土壤的污染(残留时间长、累积性)、对人体的危害(农药具有神经毒性、致癌性,损坏肝脏或造成慢性中毒)二、利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粮食产量1.植树造林,减少灾害。
森林具有蓄水保土功能,破坏森林,就可能导致水旱灾害,使作物减产;2.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加初级净生产量;3.尽量把初级净生产量转变为食物;4.遵循物流平衡规律,保护土地肥力;5.合理捕捞,保护海产资源。
必须按生态学规律,规划捕捞活动,才能稳定地获得最大海产品产量。
第六章能源与环境一、一些概念1.一次能源(天然能源)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直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
二、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开采过程的环境影响:一是工人的事故和职业性的伤亡;二是地面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包括生成地表沉陷,露天开采占用大量农田、草地等;三是废水的影响,包括煤矿酸性矿坑水、石油开采中的钻井泥浆水等。
2)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煤炭运输、堆存和装卸过程中产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浸出水污染水体;石油运输可能发生泄漏或油船事故,对海洋造成污染。
3)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产生灰尘、NO X、SO X等,(石油加工)排出SO X、NO X、CO和氨,炼油厂跑油事故也时有发生。
4)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化石燃料主要是作燃料,其环境影响主要是燃烧时产生各种气体与固体废物以及发电时的余热造成的热污染(1.水体中各类无机氮含量增加;2.藻类种群结构发生改变;3.使影响区域的昆虫提前苏醒,食物链中断,而引起死亡)2.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1)自然方面: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甚至诱发地震;或下游水位降低甚至断流,引起土壤盐碱化。
或上游泥沙减少,引起河口冲刷、侵蚀等。
2)水库水质变化:水库中各层水的密度、温度、甚至溶解氧也不同。
使进出水库的水质存在差异。
3)生物方面:建库后,可能淹没一些野生植物,使其灭绝,由于动植物尸体腐解,又会引起鱼类死亡。
由于水域面积扩大,使某些生物(如钉螺)的栖息点增多,为血吸虫病产生创造了条件。
4)社会经济方面:改善用水条件、增加农灌,生产电力及对工农业生产是正面影响。
而搬迁移民,淹没一些古文物是其负面的影响。
第七章水资源环境问题一、水资源消耗与水危机的产生1.水危机产生的原因自然条件影响、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水体污染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主要问题1)特点: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蒸发:地区差异大径流: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地下水:补给类型差异大2)主要问题:Ⅰ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组合不平衡Ⅱ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水灾旱灾频繁Ⅲ水土流失严重,诸多河流含沙量大Ⅳ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二、水污染1.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破坏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村污水)2.造成水体水质、水生生物、底质质量变化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称为水污染物。
1)悬浮物使水体变浑,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等,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沉入水底,日久形成淤积,妨碍水上交通或减少水库容量,增加挖泥负担。
2)耗氧有机物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水体变黑发臭。
3)植食性营养物主要指含有氮、磷的无机、有机化合物,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使自来水处理厂运行困难,造成饮用水的异味,严重时会使水中溶解氧下降,鱼类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的干涸灭亡。
4)重金属•水体中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具明显累积性;•具有强烈生物毒性,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排入水体或农灌,影响鱼类、水生生物、农作物的生长、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