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弯钩计算

合集下载

弯曲值长度计算公式

弯曲值长度计算公式

弯曲值长度计算公式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45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45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45度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通常45度弯头长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即弯头长度=弯曲半径*弯头度数的一半。

反之如果当弯头不标准时,长度=弯曲半径
*0.707得知。

建议在选择管件时,管道材质、外径大小及厚度最好保持相同。

钢筋弯钩一般为90度、135度、180度三种,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3.5d、4.9d、6.25d(d为钢筋直径),都是经验值。

9d,对转半圆180°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90°)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5倍弯高=通径*1.524,其实通径*倍数,结数点面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219通径200,高即200*1.524=304.取305;114通径100,高即100*1.524=152.取152(适用于DN100及弯曲率半径算便快捷计算)
弯料度=弯高*3.14/2*弯外径/管材直径+(管材壁厚*3)+加工余量,用180*8管料,推制273弯,用公式算,料度
=381*1.57*273/180+24=931.22mm+加工余量。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弯钩计算

钢筋弯钩计算

钢筋弯钩的计算方法和钢筋下料钢筋的弯勾计算主要看钢筋弯勾的弯折角度以及构件的抗震要求。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 135°、 9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 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下图所示:18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135°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9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还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参照相应图集计算,比如03G101-1中P35页有规定: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

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

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5d-2.25d=6.25d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

钢筋弯钩计算解释

钢筋弯钩计算解释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三、弯钩长度的计算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每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每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每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方法弯钩是钢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形式,用于连接钢筋与混凝土结构的构件或者连接不同钢筋之间。

弯钩的设计和计算是很重要的,这对钢筋的连接性能具有直接影响。

本文将介绍弯钩的增加长度计算方法。

弯钩的增加长度计算是针对在构造图中规定的钢筋直径和弯钩类型进行的。

根据国内和国际规范要求,弯钩的长度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计算:1.钢筋直径:弯钩长度的计算首先要依据钢筋的直径,一般来说,直径越大,弯钩的长度也会越大。

弯钩长度与钢筋直径成正比关系。

2.弯钩类型:弯钩可以分为一字型、二字型和三字型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弯钩对应的增加长度也会不同。

一字型弯钩的增加长度通常要小于二字型和三字型弯钩。

3.混凝土保护层要求:根据构造图给出的混凝土保护层要求,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保护层厚度也会对弯钩的增加长度产生影响。

在确定弯钩长度时,还需要考虑保护层的厚度,保证钢筋能够充分覆盖在混凝土中。

4.设计力学性能:弯钩的计算还需要满足设计力学性能的要求。

比如,弯钩的弯曲半径、转角和剪切强度等一系列性能指标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弯钩增加长度计算方法:1.根据构造图和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直径和弯钩类型。

2.根据弯钩类型和直径确定基本增加长度。

可以参考国内规范中给出的弯钩长度表进行计算,或者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3.考虑保护层厚度,并根据保护层要求调整增加长度。

4.检查弯钩的设计力学性能,如弯曲半径、转角和剪切强度,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起来,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计算需要考虑钢筋直径、弯钩类型、混凝土保护层要求和设计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得到适合实际工程需求的弯钩设计。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序号名称角度计算式1 半圆弯钩180°lz=1.071D+0.571d+lp2 直弯钩90°lz=0.285D-0.215d+lp33 斜弯钩135°lz=0.678D+0.178d+lp文字说明:D:圆弧弯曲直径,对HPB235级钢筋取2.5d;HRB335级钢筋取4d;HRB400级钢筋取5d;d:钢筋直径;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

针对HPB235级钢筋,平直长度取10d时,钢筋弯钩长度计算表钢筋直径弯折角度计算公式计算式结果(mm)6 180° 1.071D+0.571d+lp 1.071*2.5*6+0.571*6+10*6 79.49 6.5 180 1.071D+0.571d+lp 1.071*2.5*6.5+0.571*6.5+10*6.5 86.128 180 1.071D+0.571d+lp 1.071*2.5*8+0.571*8+10*8 105.99 10 180° 1.071D+0.571d+lp 1.071*2.5*10+0.571*10+10*10 132.49 12 180° 1.071D+0.571d+lp 1.071*2.5*12+0.571*12+10*12 158.986 90°0.285D-0.215d+lp 0.285*2.5*6-0.215*6+10*6 62.99 6.5 90°0.285D-0.215d+lp 0.285*2.5*6.5-0.215*6.5+10*6.5 68.238 90°0.285D-0.215d+lp 0.285*2.5*8-0.215*8+10*8 83.98 10 90°0.285D-0.215d+lp 0.285*2.5*10-0.215*10+10*10 104.98 12 90°0.285D-0.215d+lp 0.285*2.5*12-0.215*12+10*12 125.976 135°0.678D+0.178d+lp 0.678*2.5*6+0.178*6+10*6 71.24 6.5 135°0.678D+0.178d+lp 0.678*2.5*6.5+0.178*6.5+10*6.5 77.178 135°0.678D+0.178d+lp 0.678*2.5*8+0.178*8+10*8 94.98 10 135°0.678D+0.178d+lp 0.678*2.5*10+0.178*10+10*10 118.73 12 135°0.678D+0.178d+lp 0.678*2.5*12+0.178*12+10*12 142.48 D:圆弧弯曲直径,对HPB235级钢筋取2.5d;HRB335级钢筋取4d;HRB400级钢筋取5d;d:钢筋直径;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弯钩计算
03G101-1
直筋长度计算: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无弯钩)
带弯钩: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2*弯钩增加值弯钩:先按设计规定.若无规定参考:180度加6.25d 90度加3.5d 135度加4.9d(d 钢筋的直径)
弯起钢筋计算: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弯起增加长度+弯起增加值箍筋长度:构件端面周长-8*保护层+弯钩增加长度根数=构件长度/间距+1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

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

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图1弯起钢筋
为了分析其误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寸的准确公式。

如图1所示,在斜段上任取横截面DC,将钢筋分成凹向相反的两段ABC和DEF。

按外包尺寸的含义计算整个钢筋的外包尺寸如下:
外包尺寸=(AB+BC)+(DE+EF)
=AB+(BC+DE)+EF
其中,AB=α,
BC+DE=GD+DE=GE=HE-HG=h/sinα-d.ctgα
EF=b+HB-HK=b+d/sinα-h.ctgα
代入后可得
(2)
(2)与(1)式相比,h值增加了当α=90°时,增值为d。

当α=60°时,增值为0.58d。

当α=45°时,增值为0.41d。

此值与量度差相比,并非小量,当为元宝筋时增值将成倍增加。

3结束语
在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仍用原公式计算。

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按现行教材或手册提供的通常方法进行计算,但在计算钢筋的外包高度h时应增加h+d(d为钢筋直径),以弥补计算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