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及螺旋箍筋计算

合集下载

常见弯钩长度以及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见弯钩长度以及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理论计算方法:L=2-8bhc*+2max。

箍筋弯钩长度计算1、对转半圆弯钩180度,为、对直弯钩为90度,、对斜弯钩为45度,、135度箍筋弯钩为,长度弯曲值的计算:计算时,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

还有《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

弯钩度数详详细解释1、18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180+3d=300+,弯曲调整值=L1-L2=、9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 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90+100-D/2-d=300+,弯曲调整值=L1-L2=、135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135+10d=300+10d+,弯曲调整值=L1-L2= 上面讲得太复杂,如果你是做预算的,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箍筋直径; 90度=*箍筋直径;45度=*箍筋直径以复合箍筋5 ×4 为例, 在老规范公式的基础上来推导新规范各种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外皮, 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减去8 d , 就是新规范2 ×2 外围封闭箍筋1长度的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螺旋箍筋计算公式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外表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其中a=√〔p^2+4D^2〕/4e2=(4a^2-D^2)/( 4a^2)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p——螺距〔㎜〕;л——圆周率,取3.1416;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l=1000/p×√〔лD〕^2+p^2+лd/2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l=n√p^2+〔лD〕^2式中 n——螺旋圈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 〞表示次方的意识。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外表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其中a=√〔p^2+4D^2〕/4e2=(4a^2-D^2)/( 4a^2)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p——螺距〔㎜〕;л——圆周率,取3.1416;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l=1000/p×√〔лD〕^2+p^2+лd/2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钢筋笼计算公式

钢筋笼计算公式

钢筋笼制作按图示尺寸及施工规范以吨计算。

钢筋笼运输及安装区别不同长度按柑应项目计算.钢筋笼的钢筋有主钢筋、箍筋和加强箍组成,如图所示。

钢筋笼重量=主筋重量十箍筋重量十加强箍重量。

(1)主筋重量=直立钢筋长(加弯钩)X根数X单位重量⑵加强箍箍筋(圆形)=(圆箍中心周长十搭接长度)X根数X单位重撼=(兀X (D-2C-2dl-d)+5d ) X根数X单位重量式中:D—桩直径dl—主筋直径d—箍筋直径C-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说明:一般在主筋内侧每隔2. 5in加设一道宜径25'30mm的加强箍。

(3)螺旋箍筋=螺旋箍筋长X单位重量=E (H-2b) X +2XL5n (D-2C+d)+2X11. 9d+搭接长度]X 单位重量式中:D—桩直径d—箍筋直径b-螺距H-钢筋笼高度2XL5n (D-2C+d)是指螺旋箍筋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应有的水平段,长度不小于一圈半(见03G101-1 第40 页)。

说明:如果在钢筋笼四侧主筋上每隔5m设置一个①20mm耳环作泄位垫块之用时,应让算耳环的钢筋重量。

整理文档向左转向右转加强箍筋钢筋笼计算公式⑴主筋计算公式,G=(L+10d ♦斗)* N2 * 8 * 1%N1 % N3——主筋长度——主筋直径---- 搭头个数Ni^INT[m(L/9>*10d-L)/9]——主筋根数—一桩数g——每米钢筋量量(2)螺旋筋计算公式:G=J t (D+d)TT ] 2 +0^ * N4 * g * %L——笼长度@ ------ 螺旋筋间距D ----- 钢筋笼直径d——螺旋筋S径出 ----- 桩数螺旋筋构件个数N尸ROUND】/餌1,0)g ---- 每米钢筋重量(3)加强筋计算公式: G=[(D+d )lT+10d] * N * g *用笼长度加强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d ----- 加强筋直径 桩数 加强筋构件个数N4=ROUND (L/@+1,0) g ——每米钢筋重量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N3 N4。

箍筋、拉钩长度计算

箍筋、拉钩长度计算

箍筋或者拉钩的长度计算一、外围封闭箍筋长度:按外皮计算预算长度={(b+h)*2-8c+8d}+{1.9d*2+max(10d,75)*2}可简化为(b+h)*2-8c+31.8d按中心线计算预算长度={(b+h)*2-8c+4d}+{1.9d*2+max (10d,75)*2}可简化为(b+h)*2-8c+27.8d03G101-1的保护层是梁、柱主筋外边至构件边的距离,所以梁、柱箍筋按外皮计算长度时箍筋四侧的每边长度加d,整根箍筋要加8d,弯钩长度为23.8d。

梁、柱箍筋按中心计算长度时箍筋四侧的每边长度加0.5d,整根箍筋要加4d,弯钩长度为23.8d。

二、内箍的计算:内箍主要是要需要计算内箍的宽度,长度的计算是和外箍一样的。

内箍的宽度=(b-2c-D)/(n-1)+D D为梁、柱主筋的直径三、单支箍或拉筋长度计算1.单支箍筋只钩住纵筋:按外皮计算预算长度=直段长度+两个弯钩长度=(h-2c)+{2d+1.9d*2+max(10d,75)*2}可简化为h-2c+25.8d按中心线计算预算长度=直段长度+两个弯钩长度=(h-2c)+{d+1.9d*2+max(10d,75)*2}可简化为h-2c+24.8d2.单支箍筋钩住纵筋和箍筋:按外皮计算预算长度=直段长度+两个弯钩长度=(h-2c+2d)+{2d+1.9d*2+max(10d,75)*2}可简化为(h-2c+2d)+25.8d 按中心线计算预算长度=直段长度+两个弯钩长度=(h-2c+2d)+{1d+1.9d*2+max(10d,75)*2}可简化为(h-2c+2d)+24.8d 3.梁、柱拉钩计算:规范要求拉筋应同时拉住梁、柱的箍筋或者主筋,所以计算梁、柱拉钩的长度的平直段都为(h-2c+2d),或者是梁、柱外箍宽度+2d。

按外皮计算两个弯钩长度为25.8d,按中心线计算两个弯钩长度24.8d。

4.墙、板拉钩计算:墙、板的保护层外侧钢筋的外边到结构边的距离,拉筋平直段长度为墙厚、板厚-2c,按外皮计算两个弯钩长度为25.8d,按中心线计算两个弯钩长度24.8d。

钢筋笼计算公式

钢筋笼计算公式

钢筋笼制作按图示尺寸及施工规范以吨计算。

钢筋笼运输及安装区别不同长度按相应项目计算.
钢筋笼的钢筋有主钢筋、箍筋和加强箍组成,如图所示。

钢筋笼重量=主筋重量十箍筋重量十加强箍重量。

(1)主筋重量=直立钢筋长(加弯钩)×根数×单位重量
(2)加强箍箍筋(圆形)=(圆箍中心周长十搭接长度)×根数×单位重量
=〔π×(D-2C—2d1-d)+5d 〕 ×根数×单位重量
式中:D—桩直径
d1—主筋直径
d—箍筋直径
C-桩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说明:一般在主筋内侧每隔2。

5m加设一道直径25~30mm的加强箍。

(3)螺旋箍筋=螺旋箍筋长×单位重量
=[(H—2b)×+2×1.5π(D-2C+d)+2×11.9d+搭接长度]×单位重

式中:D—桩直径
d—箍筋直径
b—螺距
H—钢筋笼高度
2×1。

5π(D-2C+d)是指螺旋箍筋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应有的水平段,长度不小于一圈半(见03G101—1第40页)。

说明:如果在钢筋笼四侧主筋上每隔5m设置一个Ф20mm耳环作定位垫块之用时,应计算耳环的钢筋重量。

向左转|向右转。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即可。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 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及螺旋箍筋计算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及螺旋箍筋计算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及螺旋箍筋计算钢筋弯钩是在钢筋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

它通过将钢筋通过曲线形成弯钩来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从而加强钢筋与混凝土的传力性能。

本文将介绍钢筋弯钩长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螺旋箍筋计算的基本原理。

一、钢筋弯钩长度计算方法1. 直径d≤25mm的钢筋直径按弯钩长度l≥4d计算;2. 直径d>25mm的钢筋直径按弯钩长度l≥6d计算。

其中,d为钢筋直径,l为弯钩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弯钩长度的计算方法在不同的设计规范中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二、螺旋箍筋计算方法螺旋箍筋主要是用于加固混凝土柱、梁等构件,以提高其抗震和抗剪性能。

螺旋箍筋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受力原理和几何条件两个方面。

1.受力原理螺旋箍筋主要承受柱子的环向剪力,其受力原理可以简化为受力状态为多段紧固的拱杆。

根据兰金(Rankine)理论,可以得出螺旋箍筋的受力公式如下:τs=[(2πDFV)/(πD^2+(n-1)d^2)]+[(2πnV)/(πD)]其中,τs为螺旋箍筋的单位长度轴向剪应力,D为柱子的直径,F为螺旋箍筋的强度,V为柱子的剪力,n为螺旋箍筋的肢数,d为螺旋箍筋的肢间距离。

2.几何条件螺旋箍筋的最小弯曲直径应满足以下几个几何条件:-螺旋箍筋的最小肢间距离应满足d≥1.5F;- 螺旋箍筋的最小肢弯曲直径应满足db≥4F。

这些几何条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螺旋箍筋在受力时不会发生局部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螺旋箍筋的计算方法在不同的设计规范中也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另外,螺旋箍筋的设计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腹板的宽度、箍筋的排布等。

总结起来,钢筋弯钩长度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钢筋直径进行计算,而螺旋箍筋的计算则需要考虑受力原理和几何条件。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理:一圈螺旋筋展开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圆的周长和间距相当于两直角边。

可推导公式:L=H/h×√(D-2a+d)2π2+h2式中:L-螺旋箍总长度(m)(其长度是连续不断的)h-螺旋箍螺距(m)D-构件断面直径(m)2a-保护层厚度(m)d-螺旋箍直径(m)(D-2a+d)2π2+h2是在根号内的,且小括号后的"2"是整个小括号内数字的平方,π后的"2"是π的平方,h后的"2"是h的平方的意思.或者:L=N*SQRT(h*h+(3.14*D)*(3.14*D))D:直径N:螺旋筋的环数h:间距还有:SQRT(H2+(π×D×(H/h))2)+ π×D×3+12.5dH: 构件高h: 螺旋箍螺距D: 螺旋箍直径d: 螺旋箍钢筋直径钢筋弯钩的计算方法和钢筋下料钢筋的弯勾计算主要看钢筋弯勾的弯折角度以及构件的抗震要求。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 135°、 9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下图所示:18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135°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9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还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参照相应图集计算,比如03G101-1中P35页有规定: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

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

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 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5d-2.25d=6.25d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

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7d+10.21d-7d=11.21d这个11.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7dπ×90°/360°=13.35d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15d-9d+13.35d-9d=10.35d这个10.35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按照本图的演算,所谓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2×9d-17d×π/4=18d -13.35d=4.65d。

我们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上世纪60年代的学者为“做学问”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数据”’,而且大多数编著者都将其未作解析就“笑纳”到自己的书稿之中,所以,许多在施工一线的朋友觉得“不好用”,后面的表格就是依据某经典教科书给出的数据编制而成的,对于箍筋还是可用的,对于纵向钢筋就不合适,且对于非“特殊”角度,也未给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现在建筑师万花齐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结合建筑美学确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个具体“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所以已经是摒弃“‘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这些“人造”概念的时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实实对中心线长度进行几何计算,是钢筋下料计算的正确途径。

即使不会AutoCAD,对照施工图,运用初等几何知识,徒手画个草图,借助计算器计算也是很容易完成的矩形箍筋26. 5d的推导(d≤10mm,弯心直径≥2.5d)弯心内直径是2.5d,箍筋中心线直径是3.5d,每个90°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π×90°/ 360°=2.749d每个箍筋共有3个90°圆弧,总长度=3×2.749d=8.247d取8.25d每个135°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弧长是3.5dπ×135°/ 360°=4.1234d,每个箍筋共有2个135°圆弧,总长度和=2×4.1234d=8.247d取8.25d每个箍筋的圆弧长度和=8.25d +8.25d=16.5d (1)沿梁宽平直段=2(b-2c-2×1.25d) (2)沿梁高平直段=2(h-2c-2×1.25d) (3)沿135°方向平直段=2×10d=20d (4)箍筋下料长度为(1)+(2)+(3)+(4)=16.5d+2 (b-2c-2×1.25d) +2(h-2c-2×1.25d)+20d=16.5d+2b+2h-8×1.25d+20d=2b+2h-8c+26.5d (5)利用前面我们给出的135°弯钩的增加长度,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即(2)+(3)+8.25d+2×(11.873d+2.25d)=2(b-2c-2×1.25d)+2(h-2c-2×1.25d)+8.25d+28.246d=2b+2h-8c+26.496d=2b+2h-8c+26.5d (5)矩形截面多肢箍下料长度及各箍内宽、内高尺寸计算已知条件:梁截面宽度为b,梁截面高度为h,箍筋肢数为n箍,箍筋直径d 箍,梁纵向钢筋根数为n纵,纵向钢筋外直径d纵外,梁保护层为c。

求:多肢箍各箍的宽度和总长度。

解:首先,设纵向钢筋间距为l纵,依据各纵向钢筋间距分匀的要求,有:l纵=(b-2c-d纵外×n纵)/(n纵-1) (6)式中:n纵——取梁底或梁顶单排钢筋数量,取较多者。

其次,求外箍下料长度L外箍和外箍内宽度尺寸:L外箍=2(b+h-4c)+26.5d箍 (7)外箍筋的内宽度尺寸=b-2c (8)注:2肢、4肢、6肢、n肢(n≥2)外箍筋的内宽度尺寸均相同。

第三,求4肢内箍下料长度和内箍内宽度:L4肢内箍=2(b+h-4c)+26.5d箍-4(d纵外+l纵) (9)4肢内箍筋的内宽度=b-2c-2(d纵外+l纵) (10)第四,求6肢中箍下料长度和中箍内宽度:L6肢中箍=2×(b+h-4c)+26.5d箍-4(d纵外+l纵) (11)6肢中箍内宽度=b-2c-2(d纵外+l纵) (12)第五,求6肢内箍下料长度和内箍内宽度:L6肢内箍=2(b+h-4c)+26.5d箍-8(d纵外+l纵) (13)6肢内箍内宽度=b-2c-4(d纵外+l纵) (14)例题:已知梁截面宽度为b=400 mm,梁截面高度为h=700 mm,箍筋肢数为n箍 =4,箍筋直径d箍=10mm,梁纵向钢筋根数为n纵=max(6,7)=7,纵向钢筋外直径d纵外=27mm,梁保护层为c=25mm。

求:4肢箍各箍的宽度和总长度。

解(1):2个等宽独立箍互套配箍方案l纵=(b-2c-d纵外×n纵)/(n纵-1)= (400-2×25-27×7)/(7-1)=26.833mm求外箍下料长度L外箍L外箍=2(b+h-4c)+26.5d箍=2(400+700-100)+265=2650mm独立箍下料长度L独箍L独箍=2650- 2×2(d纵外+ l纵)=2650-4×(27+26.833)=2650-4×53.833=2650-453.833=2435 mm独立箍内宽=5×27+4×26.833=135+107.332=242.332=243mm独立箍内高=h-2c=700-2×50=650mm解(2):外大箍内小箍配箍方案L外箍=2650mm外箍内宽=b-2c=400-2×50=350mm外箍内高=h-2c=700-2×50=650mmL内箍=2650 -2×2×2(d纵外+ l纵)=2650-8(27+ 26.833)=2650-8×53.833=2650-484.497=2165.503mm取2166mm内箍内宽=3×27+2×26.833=81+53.666=134.666=135mm 外箍内高=内箍内高=65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